近日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事充塞國際各媒體主要版面,台灣大部份以固定的某些人編譯某些固定國外媒體而「綜合外電報導」的方式,逐漸把島內國際事務關切者間接養育成吃魚子醬的左派。於是,人人都知道真主黨由敘利亞、伊朗支持而與以色列發生衝突,卻沒人問,為何敘、伊這兩個不同種族的國家願意支援真主黨?
西元一世紀,黎巴嫩由羅馬帝國統治,與巴勒斯坦一同劃歸敘利亞行省。西元七世紀後,伊斯蘭教興起,以至十六世紀,兩國一直是阿拉伯帝國中的好兄弟,直到後來的奧斯曼帝國,敘、黎是以「大敘利亞省」形態而存在的。十九世紀歐洲殖民勢力崛起,法國將敘、黎分開,並成為兩者的委任統治國,1941年才宣佈結束對這兩國的行政權,承認敘、黎獨立。
1970年巴游組織的主要武裝力量從約旦遷至黎巴嫩,並積極支援黎境內穆斯林各教派奪權。1975年巴游和基督教馬龍派長槍黨發生衝突,正式爆發內戰,形成長槍黨與政府軍對抗巴游與社會進步黨左派勢力的局面。敘利亞支持巴游控制了黎巴嫩大部份地區,親敘利亞的黎巴嫩政府上台,讓敘軍長駐黎國境內,造成敘軍(什葉派)控制北部,基督教控制西部海岸區,巴游(遜尼派)控制南部的情況。
新竹縣泰雅爾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培力協會 民族教育教材編撰研習班
|
是否曾經想過為我們的原住民孩子有個不一樣的童年?
是否曾想過為什麼現有的教育制度我們原住民孩子常常適應不良?
是否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們原住民孩子沒有競爭力?
是否有人常常會說學習自己的文化傳統對孩子沒有幫助呢?
我們是否曾經從孩子的眼光來思考屬於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教育嗎?
如果您曾經有以上的疑問,以及滿腔的教育熱忱,我們想邀請您與部落工作者、教育實務工作者和教授們一起來聊聊什麼是有趣以及從孩子眼光的民族教育規劃!
【宗旨】
期望透過營隊研討、論壇討論以及分組研習的過程,開啟民族教育、校園規劃、學童本位教育設計的對話場域,針對民族教育內涵、不同NGO協力造校、參與式校園規劃結合後續課程規劃等議題的鋪展,凝聚教育界、建築空間專業、部落工作者、部落居民等的共識,並希望達到共同參與、創造更理想的孩童學習校園以及民族教育編撰。
(一)希望透過多方對話與設計,提高部落工作者與原住民學校老師學術實務的對話創新民族教育教材編撰模式,組織學習營隊之進行,結合平日工作所需相互結合,導引原住民部落工作者在產業知識、信念及行為改變,順勢強化回到原鄉工作創新而成長的動力;
(二)部落工作者與原住民學校老師一同培育新一代的原住民子弟,提供原住民學校教師看到新的視野,當再回到學校工作時候,提供更多資源的結合讓教學變的沒有民族原罪的包袱反而更正面注重更多在地性素材使用,雙軌的知識系統進行對話,創新民族教育教材發展另外一個時代;
(三)透過另類學校(Alternative)的教育概念,加強編撰民族教育教材內容中對於各族對於人格養成的設計理念,將概念延伸注重各族核心文化特色
(四)透過實務操作結合,突顯原住民學校與部落環境做結合的民族教育設計概念
(五)透過課程的進行,將在地的原住民學童的教育權充份展現,並以學童本位的思維發展民族教育,使得下一代我們的原住民子弟在充滿尊重多元以及自信心建立的生活中充滿競爭力。
‧指導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專管單位:玄奘大學
‧什麼時間呢(參加滿四分之三發給結業證書)
◎ 第一階段 八月二十四日到二十六日(司馬庫斯)
◎ 第二階段 十月 十九日到二十一日(宜蘭慈心國小)
(參加滿四分之三發給結業證書)
‧有什麼資格限制嗎
◎ 對於原住民教育有熱忱者優先
◎ 現任原住民地區學校原住民教師
◎ 部落工作者
‧在哪裡上課
◎ 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一群為泰雅族文化保存爭取實驗分班設置的部落)
◎ 宜蘭縣慈心國小(台灣公辦民營的一所華德福教育實驗小學)
‧要繳多少錢:提供一份以上民族教育教材教案電腦檔就可以免費全程參與
‧課程規劃
◎ 從部落有教室談談民族教育內涵(撒古流·巴瓦瓦隆 雕刻家)
◎ 從獵人學校的發展脈絡談民族教育內涵(亞榮隆·撒可努 作家)
◎ 民族教育編撰原理與架構(孫大川 政大台文所教授)
◎ 民族小學發展論壇以司馬庫斯部落情境分析為例(依岕·蘇隆 司馬庫斯頭目)
◎ 從文化與歷史脈落來看民族教育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科)(撒古流·巴瓦瓦隆 雕刻家)
◎ 從民族教育本位發展談有機的教育空間—如何編撰結合住民的教材(馮朝霖 政大教育系)
◎ 從成立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構想整體課程方案談住民參與與民族教育規劃
◎ 從多元智慧實驗學校計畫看宜蘭縣慈心國小施行華德福教育的起心動念(張純淑校長)
◎ 貼近學童的教學與課程設計原則以華德福行動研究後的九年一貫調整為例(慈心小學老師)
◎ 台灣公辦民營的公立小學示範---慈心小學參訪
等等以上課程,我們預計邀請邀請教育界、建築界、社會學界、環境行動等相關的學者、民間組織工作者,及慈心小學的教師共同參與此次營隊。
(詳情請見)
|
|
1982年以色列將巴游趕出黎巴嫩,黎國曾任大馬士革大使Ali Akbar Mohtashemi便在此時創立真主黨。1989年通過「塔伊夫協定」,成立仍然親敘利亞的新政府,此後敘軍雖遞減在黎境的佈署,直到2005年春,力主將敘軍完全驅逐的前黎國總理哈里里在計劃縝密的爆炸案喪生後,敘軍才在國際強大壓力下撤出黎巴嫩。
敘軍雖離開,向真主黨輸送養分的臍帶卻不曾被截斷。黎國作家Charles Chahwan在「一座燈塔的輓歌」文章中提到:真主黨壓抑黎巴嫩的知識份子,以武器迫使其他宗教信仰者屈從,也不允許其他黨派的批評,否則就有發生內戰的危險… Chahwan也問到:美國在黎巴嫩的民主學步階段便撒手不管,如何寄望由敘利亞扶持的現任總統執行聯合國解除真主黨武裝的決議案?
一個有著武裝政黨的國家,一個國家有著武裝力量甚至強過政府軍的政黨,是絕對無法想像的!敘利亞支持真主黨是要延續在黎巴嫩的勢力。
◆伊朗與真主黨的關係
以色列1948年建國之後直到1979年伊朗革命之前,兩國關係熱絡友好,伊朗更是最先承認以色列的國家之一,在軍事上甚至有共同發展飛彈的「花朵計劃」。柯梅尼因其政敵巴勒維支持以色列,是第一個稱以色列為「伊斯蘭敵人」的政治領導人。1979年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之後,伊朗撤回對以色列的承認,並截斷所有的官方關係。
以色列與伊朗領土並不銜接,沒有邊界糾紛,國家利益也不相互衝突,為何伊朗非要支持哈瑪斯、真主黨而與以色列惡劣週旋?原來是,美國在波斯灣的政策形成權力不均勻的局勢所導致。以色列在中東地區補強美國的勢力,允許美國在其領土放置軍事硬體設備,而抵觸了伊朗反擊美國霸權的渴求。伊朗選擇在此時透過哈瑪斯、真主黨對以色列下手,是算準了美國陷在伊拉克泥沼中,自顧不暇;俄國相挺伊朗的核計劃(冷戰真已結束?);以及擾亂安理會對伊朗制裁案。而這陣子豐厚的石油收入,更是保障計劃可行的關鍵。
以色列的官方人員各個是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電視台新聞播報的擺設與格局,令人誤以為是CNN的現場;以色列在伊朗眼中是活脫脫的小美國。美國軍力的強大造成雙方戰力的懸殊,驅使伊朗不斷尋找反美的夥伴,可惜阿拉伯國家大都是遜尼派,也不是波斯民族,有些甚至與美同盟,以色列自然成了替代目標;恐嚇以色列便等於是擊中美國的要害。哈瑪斯與真主黨緊鄰以色列,伊朗沒有放棄這兩個武裝勢力的理由。
八月一日中時刊出楊偉中所寫「黎國戰火,台灣何所思」一文中提到「(以色列)動武的目的不在反恐、手段不僅自衛,以國的目標是清楚的:透過軍事和政治手段徹底支配黎巴嫩…」。黎巴嫩俗稱中東的瑞士,是西化相當深的小國家,哈里里曾打算將黎國建設成地中海東岸的香港,藉以聯繫阿拉伯國家與西方世界。以色列實在缺乏「在政治上控制黎國」的依據。筆者不禁要問,倘若以色列駐台辦事處人員讀到楊先生的文章,會有何反應?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