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159期 蛇類大驚奇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6.08.30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159期】蛇類大驚奇


參加『生活智慧王』電子書徵槁,就有機會抽中熱門3C大獎!

精神病人真的是定時炸彈嗎?許添盛醫師為您線上解惑。

『俄羅斯圖像大方秀』強力募集中。投稿就有機會將作品製成明信片哦!

『過五關,抽好禮』,獎品週週換,免費得大獎!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 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當你聽到「蛇」的時候,第一個出現在腦海中的印象是什麼?可能是牠們扭動身軀的爬行動作,濕冷、黏滑的皮膚,或者是用來吞食獵物的血盆大口,令人感到不寒而慄;以上都是大多數人對蛇的普遍印象,覺得牠們具有危險性,最好是少惹為妙。

但是對於愛蛇的人來說,這些說法都是人類對於蛇的偏見與誤解。在他們眼中,蛇不但不恐怖,也鮮少會主動攻擊人,算得上是溫馴的動物。而且誰說只有人類會怕蛇,說不定牠們還比較怕人類呢!

【中國 vs. 西方】

【中國觀點】

蛇目
Serpentiformes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she mu
【中文詞條】蛇目
【外文詞條】Serpentiformes
【作  者】趙爾宓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蛇目

有鱗總目的1目。體形細長﹐沒有四肢,也絕無前肢帶。已知約2500種。中國約有 200種。世界性分布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樹棲﹑穴居﹑淡水和海水中均有。最小長100毫米,最大如南美的水蟒長達10米以上。低等種類往往有後肢帶﹐少數體外還有後肢的殘跡。沒有耳孔﹐也無鼓膜﹑鼓室和耳咽管。除一些穴居種類的眼隱於鱗片下面外,眼外均罩1層由上﹑下眼瞼愈合形成的透明薄膜。舌細長,分叉,可以伸縮。頸部一般不明顯。軀幹與尾之間以1個呈橫裂的泄殖肛孔分界﹐身體構造的特點主要是與體形變細變長有關﹐大多數蛇目動物還與能吞吃大型食物有關。體形變長不是靠脊椎骨的延長﹐而是靠脊椎骨數目的增多。多達141~435枚。由於沒有前後肢﹐脊柱僅分化為荐部之前的背椎和荐部之後的尾椎。前後兩枚椎骨的連接﹐除1對前關節突與1對後關節突相關節以及椎體關節外﹐還多 1對椎目突與椎弓凹的關節。前部的背椎﹑後部的背椎或整個背椎的椎體下方具有椎體下突。尾椎下方常有1對脈突。除前2枚背椎外﹐從第三背椎起每一背椎連有 1對長的肋骨。內臟器官亦增長﹐成對的器官往往前後配置或者一側退化。蛇目動物的上頜骨﹑骨與翼骨疏鬆地聯結於腦顱上﹐其上長有一些像倒鉤一樣的牙齒,吞食時有攫握食物的作用﹐這些成對的骨骼可以交替移動。將食物向口內挪﹐便於吞下。下頜骨左右兩半由韌帶相連﹐並藉方骨連於腦顱上﹐所以口可以張得很大﹐又兼下頜部皮膚鬆弛﹐因而可吞吃大物。沒有胸骨﹐腹部肌肉有節奏的收縮﹐可使吞下咽部的整體大型食物移向胃內。雄蛇尾基部兩側有 1對交接器﹐交配時自內向外經泄殖肛孔兩側翻出﹐每次交配隻用其一。卵生或卵胎生。

按現行分類系統﹐可分為3亞目﹑11科。

盲蛇亞目(Scolecophidia)分盲蛇科﹑異鱗蛇科和細盲蛇科。原蛇亞目(Henophidia)分蟒科﹑筒蛇科﹑針尾蛇科﹑內鱗蛇科和瘰鱗蛇科﹐新蛇亞目(Caonophidia)分游蛇科(有幾個亞科)﹑眼鏡蛇科(有眼鏡蛇亞科﹑扁尾蛇亞科和海蛇亞科)和科(有白頭亞科﹑亞科和蝮亞科)。除游蛇科的大部分外﹐此亞目都是毒蛇。

【西方觀點】


snake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蛇
【外文詞條】snake

知識分類:爬蟲類與兩生類

爬蟲綱(Reptilia)有鱗目(Squamata)蛇亞目(Serpentes)所有種類的通稱。與蜥蜴類近緣,與之共同組成有鱗目,並可能自蜥蜴演化而來。有些蜥蜴的外貌與蛇很相似,體細長,無附肢,但蜥蜴具活動的眼瞼和外耳孔,腹部鱗片小而蛇的腹鱗多寬大且互相重疊,故易鑑別。體長約12公分(5吋)至約9.5公尺(31呎)。體長範圍很難確定,中東地區的線蛇是最小的種類,但棲居洞穴,很少見到,對之不甚了解;而最大的種類(亞洲的網狀花紋巨蛇〔Python reticulatus〕和南美的巨水蚺〔Eunectes murinus〕)則幾乎都在達到最大長度前死亡。不同於鳥類和哺乳動物,蛇類終生在生長,但生長的速度逐漸減慢。無論是活蛇還是死蛇在量體長時身體均可拉長很多,故所量得的多非實際長度。

蛇類身體的形狀與其活動程度相關,活動頻繁者身體細長,營定居生活的種類身體粗壯,樹棲種類身體最長,且側扁,尾長比身體長。穴棲種類幾乎無尾。海蛇的尾扁平如槳,利於游泳。全身被鱗,定期更換,稱為蛻皮。蛻皮次數與生長速度有關,快速生長的蛇每兩個月可蛻皮一次。蛇的顏色及花紋多鮮豔,有的十分醒目。其功能或為保護色或為警戒色。頭骨輕而骨塊減少。方骨與?的關節骨形成關節,使口能張得很大。牙數多。毒蛇上?上有毒牙,毒牙上有溝或管,毒液沿之注入被咬對象。四肢退化,椎骨數多,具椎弓突及椎弓凹,幾乎每個軀體椎骨均有一對肋骨,肩帶完全消失,腰帶常消失,在原始種類如蟒則肛門兩側後肢殘存為一對角質的爪狀物。外耳孔及鼓膜消失,聽覺全憑骨導。?蛇有頰窩,蟒有唇窩,均為熱感受器。左肺退化或消失,只存一個功能肺,不發聲,無眼瞼。內部器官伸長,常藏身於各種動物的洞穴內、樹洞、裂縫以及多刺的植物叢中。各大洲皆有分布,少數種類見於冬季較長的地區,而熱帶地區的種類最多。但世界上許多島嶼無蛇。

蛇皆以其他動物,尤其是脊椎動物為食。最普遍的食物是哺乳動物、鳥、蛙,也吃蚯蚓、昆蟲、魚、鳥卵、其他蛇及蛇卵,有的甚至吃龜類。一般都是吞食整個獵物,其牙齒都不適於咀嚼。許多種類將活獵物吞下去靠消化液殺死。有的種類各自獨立地演化出縊縮身體的方法以制服獵物。有的類群的唾液腺變成了毒腺,毒液從中空的或具槽的毒牙排出。有些種類有毒,全世界每年約100萬人被蛇咬,死亡3?4萬人。蛇皮可製皮帶、鞋、手套、皮夾。蛇肉在亞洲一些地區視為美味。蛇又用於展覽或演出,或飼為玩賞動物。蛇出現於各種宗教典籍、儀式、活動及傳說中。


蛇咬傷
snakebite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蛇咬傷
【外文詞條】snakebite

知識分類:醫學

指被蛇牙咬入了肉,特別是指被通過蛇牙或在蛇牙附近分泌毒液的蛇咬入後所造成的一個傷口。被無毒的蛇咬了以後,就像治療一個針眼大小的傷口一樣。而被毒蛇咬傷,可能很嚴重,這要由受傷者形體的大小、咬傷的部位、蛇毒注入的量、蛇毒吸收到病人血循環的速度以及被咬和應用特異的抗蛇毒血清間隔時間的長短而定。

蛇毒含有許多?或蛋白質一類的物質,其含量的多寡因蛇的種類不同而異。這些物質會侵入血液、神經系統或其他組織。有些蛇毒產生直接的毒性作用,但對人類不都是致命的。有些具全身性致命的毒性(如響尾蛇的毒液),而有些開始只對傷口的附近組織起破壞作用,但可引起壞疽。

咬傷如在四肢,急救時應立即將傷肢固定在水平位置,再以寬、實的繃帶包紮傷口,或包裹全肢;可以使用夾板作為輔助。截肢、吸吮傷口或使用動脈止血帶都是不智之舉。應避免用力和興奮,以防脈率增加而導致循環加快。同理,興奮劑亦應避免。對傷口用高錳酸鉀等藥物,也是有害無益。

大多數種類的蛇毒中毒可以用抗蛇毒血清治癒。由免疫動物(特別是馬)製備的抗蛇毒血清,其有效程度視抗蛇毒血清的特異性、抗體的含量以及製品的濃度和純度而定。雖然對某一種蛇咬傷,使用特定的抗蛇毒血清治療效果會更佳,但有些抗蛇毒血清可治療各種有關的蛇毒,例如,虎蛇(Notechis scutatus)蛇毒血清對其他幾種蛇毒同樣也是有效的。參閱動物毒液(venom)條。

TOP

動物毒液
venom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動物毒液
【外文詞條】venom

知識分類:人體、健康篇>醫學

由動物體內有特殊功能分化的腺體產生的毒性分泌物,這些腺體常常和動物的骨刺、牙、尾刺和其它銳利器官相連接。這些毒液分泌腺可能主要是為了殺死或麻醉獵物,有些動物毒液還兼有消化液功能。動物毒液輕的只是引起局灶性皮膚炎症,重的可能使人立時斃命。包括神經系統症狀,如抽搐、嘔吐和燥動(以上是興奮型);又如麻痺、呼吸或心跳暫停等(神經抑制)、外出血、破壞正常的凝血機制及過敏反應(包括蕁痲疹和炎症)。自然界的絕大多數動物門含有毒種屬,但真正對人類構成危害的並不多。常見的有︰某些蛇(如眼鏡蛇、曼巴、窄頭眼鏡蛇、頰窩毒蛇〔五步蛇、腹蛇〕、珊瑚蛇和響尾蛇等);某些魚類(如刺魟、鱸、河豚、鯊、魚、銀鮫、鼠鯊);幾種蜥蜴(希拉毒蜥);蠍;幾種蜘蛛(黑寡婦、隱居褐蛛);某些社會昆蟲(如蜜蜂、黃蜂、某些種類的螞蟻);有毒的海生無脊椎動物(海葵、火珊瑚、水母、錐形螺、球海膽等)。

TOP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