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6-08-30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08-30》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建立制度 減少紛爭──談教師職務編排 
  ◎英語充電站:激發高職生英語潛能的基本途徑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教育論壇:建立制度 減少紛爭──談教師職務編排
  羅德水(教師)
95學年度開學日來臨,新學年伊始,學校各項職務往往會有若干調整,有部分教師將延續上學年度的職務,也有部分同仁則可能接手全新的工作。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依媒體日前報導,北市過去5個學年度,國高中學校各處室主任或組長平均更換3至4人,國高中教務、學務、總務平均年資約1.8年,教學、註冊、訓育及生教組長的平均年資1.75年,台北市各高國中之學校行政職似乎被教師視為畏途。對此,教育局長吳清基表示,大環境教改頻繁,造成業務量增加,另外,行政人員常不受尊重,使得許多老師不願從事行政職。他會向市府財主單位反映,為學校行政人員爭取較高的行政加給。

針對以上報導,我們認為有兩個問題可以進一步討論。首先,會有這樣高的換人頻率,相關行政工作想必不會太輕鬆,因此,如何減輕教師不必要的行政負荷就成為當務之急。淺見以為,教學才是學校的本務與核心工作,中央與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首應檢討,為何以教學為中心的中小學還必須兼辦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行政工作,教師兼辦的行政工作如此繁雜,難道不會影響學校原定的教學目標?

確立學校教育的基本內涵後,減輕教師兼辦行政壓力的方法也就呼之欲出:其一,不該由教師承攬的業務,諸如主計、出納、校護等工作,理應由主管機關派出專人承辦,讓教師回歸教學本務,徹底改變以往省錢辦國教的惡習。其二,應該指出,迄今為止,造成學校教師工作負荷過重的主因,正是承辦太多政府機關交辦的各種政令宣導,想要減輕教師工作壓力,勢必得從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各類政令宣導做起。

接著,如果學校內特定職務真的乏人問津,那學校又該如何公平地編配校內各項工作呢?在進行討論前,上述媒體的統計數據或許有必要加以澄清,依筆者觀察,相對於擔任行政工作,也有許多教師對於擔任導師感到壓力,寧願以授課節數稍多的科(專)任教師為優先選擇,此一情形在國中小尤其普遍,足見校園內累人的工作不獨特定行政職務而已。無論如何,校園內各項職務總不能懸缺不補,如何做到人盡其才,有待各校建立更完善的用人制度。

一般而言,教師在中小學校園內所能擔任之職務不外是: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教師兼導師、科(專)任教師,其中主任一職,依高級中學法、國民教育法之規定,由校長就專任教師中聘兼之,亦即,中小學處(科)室主任之聘任係校長權責。至於其他教師兼組長、教師兼導師、科(專)任教師等各職要如何安排呢?教師法第17條規定,教師「有擔任導師」的義務,辦法「由各校校務會議定之」,此外,「台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第9條明訂,「教師授課科目應依課程標準,以專業專才及公平原則妥適編排。授課時數由學校與教師會根據員額編制(含專、兼任、代理代課教師、行政人員及特殊班之相關專業人員),制定編配原則,經校務會議議決之,修改時亦同。」

易言之,為讓學校各項職務安排做到適才適所,免去人治引起之爭端,各校應制訂校內職務編配原則並送交校務會議通過。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學校在制訂相關辦法時,不僅不見各項校內職務如何產生的規則,反倒是對「導師」的工作內容做出鉅細靡遺的規定,此舉顯然是曲解了教師法第17條對於教師有「擔任導師」義務的規定,淺見以為,教師法授權各校訂定的應該是有關「導師輪替」或「教師職務延聘」之類的辦法,校務會議要通過的辦法重點應在於,學校要如何公平合理適才適所的產生各年級的級任導師及其他職務,而非對導師的工作內容做鉅細靡遺的規定,以符教師法精神。

平心而論,相較於威權時代濃郁的人治色彩,近年來,中小學教師職務之安排已漸趨制度化,少數仍未建立教師職務延聘辦法者,亦應儘速於校務會議討論,以維護教育專業與教師權益。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激發高職生英語潛能的基本途徑
  李振清(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在飛赴美國舊金山的航機中,細讀8月23日《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先生與喻文玟小姐,分別以「統測英文,高職生86%不及格」,以及「英文不好,不是他們的原罪」二文後,心中既感慨,又惶恐。「感慨」的是當全球各國以提昇基本英語文能力為配套,積極培訓「技術職工」(skilled labors)時,我們台灣的「技術職工」搖籃(高職),正面臨英語文程度日趨低落的窘境;根據近來全面評鑑的結果,往上一層的技專校院學生的英語文能力,更令人擔憂。「惶恐」的是當我們不知不覺地任由高職及技專校院學生放棄英語文之際,各先進與開發中國家,甚至第三世界的人民,早已在政府的適時政策規劃下,積極提昇英語文學習的環境與預期成效,以便盡全力改善經建環境、科技發展,與人民的生活品質,並逐步落實邁向國際化的遠程目標。

在台灣,因持續的內在耗損,使得本應與世界接軌的現代國際化教育改革停滯不前。技職體系的學生長久背負著「英文必定不好」的宿命,難怪某高工校長悲觀地感嘆:「高職生英文不好,這是常態,一百年後也一樣。」筆者對於這樣的觀點,深覺有商榷的必要。以現代資訊傳播與教學科技的發達,高職生的英語文教學策略改進,與學習動機的有效提昇,早已成為全球教育界的共識。當各非英語系國家的高職及技專學生,均在國家層級的教育政策規劃下,努力提昇英語文能力以便與世界接軌時,我們卻任由當代的高職生與技專校院學生,迷失在英語文的大海裡。

根據張錦弘先生與喻文玟小姐的最新報導,今(2006)年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英文只考單選題,且不倒扣,仍有過半考生考不到30分,86%考不到60分。英文底子這麼差,進入技專校院(如科技大學)及普通大學,如何適應進階知識的研習?更何況英文只考「單選題」,又不倒扣,表示學生只要閉著眼睛猜測答案,就會有分數。此種違反教學效果與評量策略的英文統測,將導致更嚴重的高職生英語文學習後遺症,造成英語文教學的反效果。英(文)、數(學)與現代科技技能的配合落差,也會愈來愈加深。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張國保博士說得好:「社會不能因高職生英文不好,就唱衰他們;技職校院反而更應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英文的興趣;高職也不應矯枉過正,為了升學率。重英數輕技能。」

筆者極為肯定張國保司長的現代觀點。至於高職生英文不好的原因,筆者認為應從教材及教學法來討論。為了提昇學生的英語文學習動機,則高職階段的英語,應該配合學生在各領域的內涵與需要,編撰程度適合,且可歷練學生實用英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教材。這種實用取向、淺顯易學的「專屬目標英語教學」(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跟普通高中的英語教材有所區隔。無論是商、工、農等職校,一切皆以學生能學以致用為原則。

例如,高商的學生學了shopping mall(購物中心)、discount(折扣)、food court(飲食區)、clearance(出清存貨)、Labor Day Sale(勞工節大廉價)、Home Depot(家居貨棧)、ATM(自動提款機;櫃員機)、one-stop shopping(單一窗口)、money laundry(洗錢)、value share(分紅)、caregiver(看護工)、merger(併購)、30% OFF(打七折)等簡單實用的英語詞彙後,理應在老師的有效教學中,同時學會這些英語的聽、說、讀、寫之能力表達。甚至文化層面的差異,如英文中的30% OFF,中文則稱為「打七折」。這種邏輯,只有透過實用的層面,才能真正領會。

像這些筆者在國外報章雜誌上看到的廣告文宣,只要老師能以實物或多媒體為教具,進行直接教學,則學生自能立刻吸收,並應用於生活所需。對於平日仍須打工的大批高職或技職校院學生來說,此種現學現用的途徑,就是學校的英語文教師可運用的教學策略。問題是:國內技職體系的英語文教師能否提供此種可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若能讓高職學生在專用的英語文教材內涵中,學以致用,則他(她)們的學習興趣和成效,必然是預期中的事。即使每星期僅有兩、三節英文課,只要教學得法,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實用效能,必能顛覆「高職生英文不好,一百年後也一樣」的傳統觀念。

除此而外,高職中的許多課程,也愈來愈與國際交流事務有關。從資訊科技、農業發展、基因研究、航太與機電、旅遊餐飲等,幾乎無一不與英文有關。因此,相關課程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是否也可同時引用英文的相關英文詞彙或資訊,讓技職體系的學生能在耳濡目染中,達成多元性的教學成效。這種不必捨近求遠的隨機英文教學,有賴各科教師平時不斷的自我進修與精進,方能達成教學相長的境界。因此,教育當局應該定期舉辦實質有效的教學觀摩與在職進修,俾以提昇教學的品質,並保障學生的學習成效。面對「多數高職生英文、數學,從國中時代就學不好、沒興趣」的事實,教育當局、學校、教師皆背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等到高職生進入技專校院後,延續性的英語文教學配套措施,更應妥善規劃。目前各校規定的全民英檢(GEPT)、托福(TOEFL、多益(TOEIC)等門檻,僅是消極的被動措施。在積極面,還是要從技專校院的課程規劃與延續設計來輔導、維繫學生的實用英語文知能與興趣。台灣科技大學今年開設的「英文導讀人制度」,及「暑期英文密集班」反映之熱烈,也印證筆者列舉的觀點。事實上,高職及技專校院的學生英語文程度不好,絕非他們的原罪。我們應反問政府當局及學校,為他們規劃了哪些有效提昇英語文能力的策略?在「人才培育」(Human Capacity Building)的全球性教育趨勢中,高職與技專校院學生,不應被歸類為英語文能力的「弱勢族群」。

在培育現代人才及講求提昇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社會中,除了專業領域的傳授與學習外,包括第三世界國家的各國教育政策,莫不積極建構英語文基礎與人際或工作上的溝通能力,以便因應21世紀全球化的務實需求。這種現象,顯然已經成為各國普遍重視的國家基本政策。無論大學生、國中生、高中生或技職體系的各層級學生,英語文能力是決定同學們未來一生事業基礎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世界國家如越南、泰國、俄國、智利、哈薩克等,在世紀交替之際,即領會到此種全球發展的軌跡,因而透過積極的參與「亞太經合會」(APEC)、「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國際組織,培訓具有英語文能力的專業人才。2003年底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高階教育論壇」(APEC Education Sum-mit)中,會議的主題之一就是「提昇英(外)語能力以因應職場與國際需求」。這項會議的結論,又在2004年的智利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 Chile)舉行的「第三屆亞太經合會教育部長會議」(The Third APEC Education Ministerial Meeting)中,由全體與會教育部長確認,並作為各國施政的參考。筆者與智利教育部國際教育處的Christine Cox博士,在會中代表各國報告研究與實施的具體方案。如今,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各國均不遺餘力地從專業與英語文能力並重的方案下,積極推動全面的教育改革,俾便有效培育各種跨國的專業人才。其中,由柏克萊加州大學社會學教授高隸民(Thomas B. Gold)在1981年所著的《台灣奇蹟》(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一度曾是各國研究與參考的典範。

然而,當各國以《台灣奇蹟》中的「台灣經驗」作為教育改革與國家現代化的圭臬時,台灣的教育改革與社會發展,似乎與高隸民教授在《台灣奇蹟》中的陳述,背道而馳。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當越南河內的計程車司機大都能講簡單英語時,我們的技職體系高職與大專生,對英語卻產生焦慮症;甚至,具有台大土木研究所碩士學位的南部某位縣長坦承,在歐洲訪問,碰到主人說英語時,他簡直像「鴨子聽雷」(完全聽不懂)。回國後這位縣長開始聘請老外教他實用英語。這項個案,其實也反映出,我們台灣大專校院的學生,大都沒能透過正確良好的學校教學系統,學好英語文,更遑論高職及技專校院的學生。這種現象,才真正是我們應冷靜思考的台灣英語文學習宿命。

在本(8)月24日的《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專文報導中,介紹了印度如何透過前瞻性的創新教育政策、英語文能力提昇與企業國際化,改變了印度與世界的資訊與科技版圖。這種情形,與八十年代的「台灣奇蹟」,如出一轍。換句話說,國人的英語文能力不是不好,而是大大地退步了。如今當務之急,就是要以技專及高職學生英文能力不好的原由為鑑,從學習與教學的基本觀念重新開發他們的英語文潛能,並以國際宏觀的視野為配套,真正落實全民教育的終極目標。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