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09-07》 |
本期內容 | |
◎形上的流亡:激流中的孤島 海明威的悲劇英雄文學之十 | |
◎教授爸爸週記:旅遊綁架團 |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形上的流亡:激流中的孤島 海明威的悲劇英雄文學之十 | |
宋國誠 | |
1970年由海明威的遺孀瑪麗‧海明威(Mary Hemingway)編輯出版的《島在灣流中》(Islands in the Stream),是海明威死後遺作中最重要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在1951年初步完稿,但在海明威生前並未出版。在1961年自殺身亡前,海明威校閱了一部分文稿,但最終並沒有校閱完成。海明威死後,瑪麗和出版社編輯查爾斯‧斯克里布納(Charles Scribner, Jr.)一起編纂整理,瑪麗宣稱「我們沒有增添過半個字」,小說因此可說忠實反映海明威的原作。 小說原先由鬆散的四個部分構成,但作為第四部分的《老人與海》在1952年單獨出版。小說以二次大戰為背景,以一位獨居島上的藝術家為主線,描寫他與兩個前妻所生的三個兒子在島上相處的生活,與前妻短暫相遇以及最後「棄畫從戎」投身反法西斯主義鬥爭而攜牲的故事。全書以直線平滑的生活敘事為手法,傳達著海明威晚年對人生際遇逆來順受、淡然處之的態度,文本表現出平淡樸實的風格,流露出一種千帆過盡皆不是、紅唇胭脂怨風華的感概。 燃燒傷痛的記憶 在第一部「比美尼」(Bimini)中,經歷了兩次離異的畫家托馬斯‧赫德森(Thomas Hudson)在島上已經獨居了好幾年了。他對這個位於巴哈馬、鯊魚經常出沒的峽灣小島充滿了濃厚的感情,這倒不是因為夏天總是飽經颶風襲擊、冬天備受寒風煎熬,而是因為島上獨居生活已使托馬斯與自然氣候融為一體,一種與全島居民共渡患難而感到存在的意義,使托馬斯領會了人生中「安寧自處」的可貴。每到夏天,托馬斯心想,如果狂暴的颶風真的要造成人亡屋毀,他也情願與房子共存亡;每到冬天,大海就會源源不斷送來造型各異的木頭,他把海上揀來的漂木當柴火,「看看這造型各異令人叫絕的根根白木在熊熊的爐火中燃燒」……「看附在木頭上的鹽分和沙粒在火裏發出色彩斑駁的光燄」(註34)。孤島獨居,一如海明威晚年渴望心寧安詳卻猶不可得的心境,因為人生的悲劇和遺憾,會像那不斷自海上漂來的浮木,向你湧來,向你集聚。天地之間真有忘情一切、隱埋餘生之處?還是依然不得不拾起那成堆的漂木,在寒夜璧爐邊,在北風怒吼裏,燃燒那令人傷痛的記憶。 似乎,在人生的晚年,除了可以閒聊胡扯的老友之外,就只剩親情是值得珍惜的。與兩位前妻所生的三個兒子,相約來到島上與畫家父親相聚,這使得托馬斯‧赫德森感到十分的喜悅。親人,總是帶來無窮的回憶,這種「親情回憶」,是一種濾除了當時的生活困境,省略了當時的歧見和爭執,像海上吹來的透明夜風,讓此刻感到清涼舒暢的甜美記憶。大兒子湯姆(Tom)依然清楚記得與父親在巴黎相處的往事:去看馬戲團人與鱷魚摔跤的表演,一段關於醉酒的喬伊斯(James Joyce, 愛爾蘭作家,《尤里西斯》的作者)嘲笑福特‧馬多克斯‧福特(Ford Madox, Ford)和挖苦印象派詩人龐德(Ezra Pound)的趣事。父親和三個孩子一起游泳、捕魚,充滿天倫之樂,在父子三人合力搏魚中,一種舐犢情深、患難與共的情感,洋溢在湛藍的海洋上。原來,幸福就是如此平淡,而平淡正是最大的幸福。 父親托馬斯希望孩子們永遠不要離開,為此他甚至想與湯姆的母親重歸舊好。然而,平淡不會持久,一如幸福不會駐足停留。離開小島不久後的兩個兒子戴維(David)和安德魯(Andrew),竟與母親一起在法國的一場車禍中喪生。從來就知道生命中無法與兒子長期為伴、從來就已體認人生就是一場悲劇的托馬斯,在接獲遠方傳的電報時,他淡淡地接受了這突來的噩耗。 尋找死亡的秘密 當世間的親人已經所剩不多,當孤獨填滿時間的每一個空格,人對自然的感應就會特別靈敏,與身邊的寵物就會產生手足一般的情感。在第二部「古巴」(Cuba)中,托馬斯與一隻名為「寶伊西」的安哥拉虎貓相依為命,這是大兒子湯姆央求他從一家酒館裏領養回來的,如今,大兒子也已在二戰空戰中殉職,失去了一個前妻和兩個兒子之後,他最後一個兒子也離他而去了。歲月像似一個天生的債主,在你年輕時供你盡情揮霍,在你年老時,他會一毛不剩的索討回來。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會發覺:一無所有,一無所剩。 當所有的親人都已離去是什麼感覺?是麻木?托馬斯在酒店裏巧遇他的前妻,這是他的第一任妻子,他一生中唯一的真愛。當前妻淡淡地詢問有沒有參戰兒子的消息時,托馬斯告訴她關於兒子的死訊:在一次例行性的海岸巡邏時被德軍的防空艦擊落,他來不及跳傘。前妻淡淡地接受再也沒有兒子的事實,也許,她已學會不再為人生的不幸感到苦惱。 對生命的麻木感,是一種對餘生再也醒不過來的酗酒狀態,一種尋回舊日真愛之後卻無法再愛的情境。失去一切所有的人,像似失去軌道和重力的流星,漫長的飛行只是為了尋找那不知定點的墜落。對失去所有但又只能活著的人來說,只剩下一種探索死亡奧密的決心,但這不是報仇,也不是為了公道,而是一種尋求與亡靈再次相逢的欲望,尋求與最親愛的人再度巧遇的心願。對托馬斯來說,他還有一項任務,他要跟蹤德軍艦艇的蹤跡,在這一片他所熟悉的海洋中,他要憑著海上搏鬥的豐富經驗,摸索那艘藏在海底的殺人機器,殺死那群奪走他愛子的法西斯凶手。 在第三部「在海上」(At Sea) 中,托馬斯投入了反法西斯主義的鬥爭。一個失去所有的人,已經沒有任何顧忌和牽絆。托馬斯帶著一批志願軍,喬裝成海洋科學家,在古巴北部沿海地區巡航。在一次追蹤殺害無辜平民的艦艇敵人時,托馬斯終於實現了他的願望:他把最後的生命和熱血,灑在和邪惡勢力的搏鬥之中。 告別受傷的人生 儘管《島在灣流中》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未經斟酌刪減的手稿顯得過份冗長,但小說劇情可說是海明威中年以後真實生活的寫真,特別是第三部分托馬斯的獵潛行動,是1942年他在古巴沿海搜索德軍海上活動的真實記錄。海明威本身經歷過三次婚變,小說中的三個兒子,他生命中最疼愛的親人,與海明威和第一、二任妻子所生的孩子完全吻合。海明威的媳婦瓦萊麗‧海明威(Valerie Hemingway)在一本關於海明威的傳記中寫道:「Hudson的三個兒子很像海明威的孩子,他們不僅外表像,脾氣、性情也相仿。」(註35)在此意義上,《島在灣流中》確實是一部海明威晚年生涯的記錄簿。 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的別墅(1939-1960) 但《島在灣流中》的重要性不僅在於他真實的自傳性,還在於作為一部「自殺潛文本」,它透露出1961年海明威吞槍自殺前的精神症候。 與三個兒子之間一種絕對平等和極度親密的情感,意味著一種告別生命前全部情感的投注,這是一種生命盡頭的最後付出,油盡燈枯前的最後綻放。從「精神轉喻」的角度來說,三個兒子的離去,實際上是海明威「自我告別」──一種逆轉心理投射的表現。在海明威悲劇的一生中,這一段灣流之島的親子生活,是他流離生命中最燦爛的一段。父子之情近似於一種宗教情感,三子像似三位一體的聖靈,游泳和打魚像似宗教洗滌的儀式,構成了海明威生命贖罪的最後儀式,一場預先排演的生命告別式。 望海沉思、寒夜圍火,一連串感傷的回憶,圍繞著淡淡的懊悔、淺淺的哀愁,特別是對前妻的懺悔,對失敗婚姻的眷念。在海明威一生中,存在著兩個巨大的創傷,一是戰爭對他身體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一是愛情對他造成永難磨滅的遺憾。人們在遭受戰爭的創傷之後總會尋求愛情的慰藉,但失敗的婚姻使海明威蒙受比戰爭更為殘酷的打擊。在「在異鄉」(另譯「在另一個國家」)的短篇中,海明威透過一個負傷軍人之口,說出「一個男人絕不能結婚」的態度。「即便一個人註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該使自己落到要失去那一切的地步」(註36)。在海明威的全部小說中,作為愛情主人公的人物,都是悲劇收場的。無論是《戰地春夢》中的弗萊德里克‧亨利(Frederick Henry),還是《戰地鐘聲》裏的羅伯‧喬丹(Robert Jordan)。 在日常生活中,海明威長年酗酒,這說明了他早已具有「隱性自殘」的傾向。從臨床心理學來看,酗酒被視為一種「自我對抗」的行為,人們通常把挫折或憤怒壓抑在無意識之中,「酗酒的一個附帶作用就是進一步壓抑這些威脅著重新進入意識的情感和記憶」(註37)。《島在灣流中》充滿著飲酒的場面,幾乎所有的對話、會面、交往,都是在舉杯對飲的酒館中進行,而對於生命中連串的打擊,失去三個愛子的悲痛,生為父親的托馬斯只是淡然的接受、麻木的看待、強力的忍抑。小說中的作家朋友羅杰‧戴維斯(Roger Davis),是海明威的另一個化身,這意味著海明威在壓抑一個「酒醉的海明威」,期待另一個「清醒的海明威」。在海明威生命的最後10年,即使疾病纏身,也幾乎每日離不開酒精,「借酒消愁」成為他壓抑痛楚、看淡生命的具體寫照。 最後的「獵潛」行動,與其說是對法西斯德國一場英勇的對抗,不如說是一場「尋死獻身」的儀式,為海明威受傷的一生,作最後的搏鬥與補償。 (完) 註34:海明威,《島在灣流中》,蔡慧譯,上海:譯文,2004,頁6。 註35:瓦萊麗‧海明威(Valerie Heming-way),《與公牛一起奔跑》(Run-ning with the Bulls),王婧、葉明燕譯,北京:新星,2006,頁267。 註36:「在異鄉」,載《海明威短篇小說全集》(上冊),陳良廷等譯,上海:譯文,2004,頁304。 註37:Karl Menninger,《人對抗自己─自殺心理研究》(Man Against Himself),馮川譯,貴陽:貴州人民,2004,頁150。 |
|
(回目錄) |
教授爸爸週記:旅遊綁架團 | |
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 |
多次來往大陸,因為多是公務訪問,行程堪稱平順,並沒有被刻意安排採購的事情發生。但最近參加了一次旅行社安排的私人旅遊,8天的行程竟安排了6次的採買行動,讓我有種被綁架的感覺。 以進九寨溝之前來說吧!一大早7點就被叫起床,8點出門,竟然直接先帶到賣普洱茶的商店。一坐下來,先告訴你如何品茶,然後逐漸推銷普洱茶及雪玉龍珠,還有藏紅花及竹葉青。當然對中年人而言,一聽說能降血脂、養身,自然非常受用,多少會買一些。 第二次,則是快到黃龍之前,載我們到玉石店。一入門,就先教我們認識璞石,還教我們如何辨識真玉及假玉。接著當然是直接進入賣場撕殺了;離譜的是,價格訂得超高,成千上萬人民幣是常態,但一方面又允許喊價,甚至可以以2折到3折成交。我試圖尋找比較便宜的貨品,訂價也要1千2百人民幣!來自台灣的老板最後開價3百元,但我最後已失去興趣。一個喊價喊到如此離譜的商店,又如何能相信它的品質? 第三次,離開松潘開往都江郾的路上,我們又被帶到水晶店。這應該是一家國營店,一進去,不免俗地又是教導如何認識水晶,接著當然又是鼓勵大家採買。可惜一者訂價太不實際,二者與琉璃工房比起來,精緻度差了一些,所以到最後,買的人並不多。 最離譜的一個案例,則是回到成都的時後。我們又被帶去買蠶絲被。進去前,導遊講了一堆充滿感性的話,希望如果我們滿意她的服務,就幫她創造漂亮的業績。雖然幾年前,我已在杭州買過兩床,但這一席話還是不免俗地又買了一床。 誇張的卻是,大家已經覺得夠意思,疲倦地想離開的時候,偏偏導遊就是沒有要走的樣子。從台灣的導遊那裡,我才知道,重點不在多少人買,而是每一位導遊有規定的額度必須達到。據說,每年全省的額度不到規定的目標時,該省的導遊執照會被取消一半,換句話說,有一半的四川導遊會因而失業。 這也是當天下午,旅遊團中的黑龍,一直被留在會場的原因。據他的說法,他來大陸多次,帶的蠶絲被已不知凡幾。如果價碼不能有一點彈性,他寧可不買。磨了半個小時以後,屈服的不是店員,而是黑龍!國營的蠶絲被店,送東西可以,但就是不允許講價。看著黑龍隨後兩天鬱卒的樣子,我慢慢知道,他花了台幣近3萬的冤枉錢,覺得有點不值。 買了蠶絲被,吃晚飯前,我們還被帶到一家沒有任何客人的超級商場。看來是特別為台灣旅客設的商店,販售四川的特產、及當地還有西藏的藥材。據同團的老伯講,其中一種茶葉,比他以前買的貴3倍。一聽之下,我也失去了興趣,空著手離開。 這樣的剝削直到離開那天都還在進行。第8天早上,我們又被帶到一家名叫「真珠行」的珍珠藝品店。看到一顆珍珠要價幾十萬人民幣,就知道台灣同胞真是凱子。當然,訂價如此高,價碼是很有彈性的。依照前述老伯的說法,價碼甚至可以殺到0.8折! 第8天下午,我們朝機場前進前,又被帶到一家西藏天珠店。看著天珠,從近萬到近百萬人民幣,我只能搖頭嘆息。我最後看上一隻訂價人民幣6百元的銅製金剛杵,我出價50元,在商家無意出售下,拍拍屁股,了無遺憾地離開了天珠店。 當天下午,我們抵達機場後,我有著如釋重負的感覺。躲在機場裡面,遠離大陸導遊的操控,那種獲救的自由感真是無比美好。經過這一次經驗,我也在思考,下一次是不是還要再參加這種大陸的旅遊綁架團了。 |
|
(回目錄)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