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一部還蠻有趣的電影《真情快譯通》中,看到一段耐人尋味的情節。
劇中男主角約翰是一家餐廳的擁有者兼主廚,有一天,餐廳經理認出匿名前來用餐的一位客人其實是紐約時報的美食評論員,一時全餐廳大為恐慌;經過幾天的忐忑不安後,專欄刊出,約翰不僅獲得四顆星星評價、還在文中被譽為「紐約最好的主廚之一」。
然而,看似榮耀黃袍加身,沒料到卻是惡夢的開始:幾個月內訂位全滿、來客甚至還得分梯吃飯,不僅料理工作變得緊湊忙亂,還嚴重壓縮了主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多年不可或缺左右手的副主廚頓時炙手可熱四方競相挖角,開始恃寵而驕漫天喊價;早已親密熟稔的鄰近熟客再也無法心血來潮隨性上門,然不知從哪兒湧入的新客全帶著一種不可一世的挑剔眼光看菜看餐廳……;弄得原本自在享受做菜享受生活的約翰,瀕臨崩潰大喊:「為什麼我覺得身在地獄裡?」
——說來,看過電影已經有些時間了,然這段情節,卻始終在我心中縈繞不去。
這當口,又讀了我一直很喜歡也尊敬的知名美食作家與雜誌編輯露絲‧賴舒爾的《千面美食家》(天下文化出版)一書,讀到她如何興致勃勃接下《紐約時報》餐廳評論員的工作,且為了避免被餐廳認出、受到特殊款待、導致評論失去公正性,而不斷喬裝改扮、挖掘「真相」;然在這樣的過程中,卻也同時一點一點發現,她距離曾經的,對食物對美味熱烈而開闊坦率的熱情,越來越遠……
讀來分外感慨萬千。
我想是因為,剛巧碰上了近來心底正反覆思考的,有關「餐廳評論」此事吧!
隨著二十世紀末開始全面吹起的一股生活享樂風潮,美食,在此波風向中,可說是最熾熱紅火、幾乎已蔚為全民競逐的項目之一。高度的關注加之全面性的參與,使得所有人對於美味餐廳、明星主廚的好奇、搜獵與追逐,剎那間達至最高點。
影響所及,對擁有一定地位或支持群眾的餐廳評頭論足打分數,不僅成為自詡饕客或美食家的一種品味甚至權力象徵;與此相關的各種產業,不管是報章雜誌美食專欄、餐廳評論者或作家、餐飲評鑑專書出版商、以至餐飲網站食記部落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