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6-09-1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捷運與遊覽車
學生反扁 遭令制止



【社論】
捷運與遊覽車
 
 

或許人們在看待群眾運動時都過份囿於數字的力量,因此經常會聽到萬人,甚至是百萬人等訴求口號。同樣地,今(15)明(16)兩日的圍城遊行與挺扁集會,兩方「尬人數」、「拼人頭」的高潮正將掀起,然而,在這個人數較勁的喧嘩聲後,倒、挺扁這兩場運動組織原理的差異卻遭到忽略。

簡單講,15、16日接連兩天的拼人數動員存在著不同的組織邏輯。對於凱道紅衣嗆扁集會,其所憑恃的爆發力與續航力並非人數,而是人次。相較於人數所代表的存量概念,人次則是一個動態的流量概念。凱道集會能夠從9月9日後持續至今而不散,靠的並非是指揮台的創意(實際上,范可欽的點子有許多根本沒有實現),更非政治人物的魅力(無論施明德或宋楚瑜,早被台灣的現實政治生態邊緣化,至於王麗萍等人是誰恐怕也沒多少人在乎),而是群眾自發性地進入倒扁接力賽。換言之,凱道雖是集會,卻無集會之實,因為現場流動性極大,人潮進出川流不息,甚至還會因為氣候變化而導致現場人數的熱漲冷縮。

弔詭的是,凱道指揮台似乎未能體察這場運動的流量特性,而每每與現場群眾產生背反、疏離。例如,面對接力賽的人流,主辦單位竟喊著要大家坐下來。結果不願意靜坐者退出,躍躍一試的新進者也沒打算跟著坐,真正落實靜坐的反而是幹部少數,甚至在許多時候被迫提早結束靜坐。這股龐大的群眾流量就像洪水所夾帶的泥沙未被沈澱一樣,組織者使出靜坐哲學,根本是自暴其短。

無可諱言,這場運動之所以必須以人次的流量概念來衡量,自然是因其濃厚的台北性格使然。全台灣也只有台北才有完善的捷運網,這個重要的運輸基礎輻射廣、機動性高,5分鐘內就有捷運班次、任何站點都在半小時內可以到達目的地,因而凱道嗆扁成了人員補給最具效率化的運動。所謂媒體所報導的現場無遊覽車現象,除了代表政黨動員跡象不明外,更是與台北獨一無二的運輸系統息息相關。

相較之下,9月16日的挺扁集會則是不折不扣的傳統動員模式,而這也注定了這場活動只能以凱道上的人數存量作為評估,因為從中南部揮師北上,除了遊覽車根本沒有替代選擇。換言之,9月16日的挺扁是能量一次發洩,底牌一次掀開,在場人數就代表動員到頂的能耐,沒有後勤、沒有補給。因此,這種運動組織也不可能像凱道紅衣嗆扁那樣埋鍋造飯打持久戰,至多只能間歇性地展示聲音與力量而已。

就條件來看,倒扁紅衣集會確實佔盡優勢,惟其優勢亦成侷限。假如反貪腐倒扁運動仍以台北作為集中地,而未能形成全國性的浪潮,則綠營、包括陳水扁都不會認為這已構成足以下台的壓力。因此,反貪腐倒扁運動雖能持久,但如何擴散,將是緊接而來的考驗。

(回目錄)



【左右看】學生反扁 遭令制止

【左看】
政治鎮壓 弱化反抗意志
李子紅/研究生

在倒扁行動中,除了武力被社會以及藍綠嚴格管控之外,現在還多出一樁,想穿著學生制服上街頭抗議,抱歉,不行!老師帶學生到現場「戶外教學」,更是極端大逆不道之事,豈可!自從學生穿制服到凱達格蘭大道,上台嗆聲,老師領著學生經過後,教育部慌了,連忙下令禁止;校長怕了,連忙喝止前往;家長急了,連忙塞爆學校電話,直呼怎麼可以。

出現這種情形,壓根兒都不用詫異,這只是台灣洗腦人民的教育太成功的反射動作而已。說啥孩子還太小,還未具有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到現場徒增負面影響。難道正因他們還小,就該坐在校園中,不斷去政治化,接受教員不自知以及課程內容極其偏頗資本主義邏輯的荼毒、乖乖的接受人吃人的道理,從此變成活死人,行屍走肉般嗎?

必須要老實不客氣的說,我們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就是一種特定意識形態的灌輸,若不加以反省與批判,注定成為吃人體制的結構共犯。雖然此次倒扁行動的戰略、目的與出發點皆有待商榷,投身參與也未必有所良善的斬獲,但學生願意站出來,即是跨出校園,投身社會的第一步,這是好事,豈有制止之道理。




【右看】
趁機引導 深化民主素養
紀建志/文字工作者

倒扁運動不斷出現零星小衝突,但都未能引起社會的注意,反到是學生上台發表演說、唸打油詩與國中老師帶隊前去觀察現場引起軒然大波。透過媒體報導之後,攻訐者不斷,杜正勝、眾多學者、校長與家長都齊聲反對,希望莫再出現這種損害國家未來主人翁的事情。

的確,在未成年的年齡時,許多事情都還在學習當中,涉足社會未深,根本不懂社會黑暗面。尤其政治的領域極其複雜,遠非他們所能了解,遑論具有政治判斷的能力了。學生會出來倒扁,媒體大篇幅報導學生上台嗆聲的事情,才會讓這股熱潮在學生間迅速散開,相繼仿效,以致於成為潮流。這對於實質民主的培養都非好事。

話說回來,學生對於社會動態抱持著關心的態度,非常值得鼓勵。但是在此時段,或許可以試著其他方法來增加自由與民主的思想。例如在學校裡面就可以透過班會時間,選擇特定議題,進行理性、深度且群體的思辨對話,深厚自身的民主素養與體會民主的真諦。既然學生有心,老師也該積極引導,讓學生成長,互相尊重,才能為台灣多元文化的根基打下底墊,好事一樁。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