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6.9.15/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watchmedia162集預告:目擊者介紹特集
直接下載《Watch Media》節目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針對近日「反貪腐」靜坐報導聲明
遭兩極化踐踏的知的權利
關鍵時刻的大眾媒體
寫在後頭》

watchmedia162集預告:目擊者介紹特集

主    題:記者涉入股票,錯了就是錯了
播出時間:9月17日上午8:00-9:00 
主 持 人:管中祥        
來    賓:邱奕嵩  台灣記者協會執委

本集Watchmedia邀請到台灣記者協會執委邱奕嵩來到節目當中,與主持人討論這期目擊者月刊的主題「記者涉入股票,錯了就是錯了」這議題,並且也跟大家介紹這一期目擊者當中其他議題,包括TVBS總經理濤哥,為何不把消息提供給記者? 卻給了政治人物邱毅爆料,以及財經新聞記者又該遵守哪些規範呢?精彩的內容,不要錯過這一集的watchmedia喔。


直接下載《Watch Media》節目

錯過《Watch Media》節目的朋友,別擔心,這裡可以下載、打包,讓你一次聽個夠!

這裡可以直接下載哦~~  
http://podcast.blog.webs-tv.net/watchmedia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針對近日「反貪腐」靜坐報導聲明

九月九日,凱達格蘭大道上醞釀已久的政治活動正式展開,在國內媒體的過度關注下,這場以「反貪腐」為訴求、以「和平」、「理性」為號召的政治運動反而成為了這幾天以來台灣大多數閱聽人無法迴避的新聞夢魘,不但嚴重排擠了其他重要社會、民生、國際新聞,眾家商業媒體更有意無意地強加詮釋,或是引導活動走向,提供的資訊也流於瑣碎、片面與情緒化。台灣媒體觀察與教育基金會在此對媒體報導此一事件提出三點訴求:

1. 媒體不該淪為群眾宣傳品,應多方呈不同的立場與聲音,台灣社會並非非藍即綠社會,應顧慮不同的社會立場與感受,以及與多元觀點與價值。

2. 媒體大幅報導群眾運動已大量排擠其它新聞,群眾運動報導固然重要,並為顯著新聞,但報導時需考量比例原則,不應忽略其它有關教育、民生、經濟、環境、社福等新聞。

3. 對於群眾運動報導勿過度強化衝突面與花絮,如此會將新聞帶向表面化、激化、對立化與瑣碎化,相反的,媒體應更深化群眾運動報導,進一步探討群眾運動背後所存在憲政體制、陽光政治、政治人物操守等相關相關議題,發揮媒體功能,提供豐富與深入資訊,呈現群眾運動在民主發展的意義。


遭兩極化踐踏的知的權利

文/管中祥

9月9日「反貪腐靜坐」正式展開後,媒體大幅且一面倒的報導方式,已引起許多人的不滿與不耐。媒體會有這樣的表現其實不讓人訝異,2004年3月總統大選後的一連串的抗爭新聞,台灣社會早已見識過媒體如出一轍的作為。無論如何,這樣的報導方式,對反扁的主事者或支持者而言,是一種宣傳,也是發洩,甚至也會有人認為是媒體展現「正義」的表現,但同樣的報導,在挺扁的群眾眼裡,卻可能如刺在身。

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報導方式,對在這簡單二分之外的民眾來說,反而是一種強迫收視,因為在「藍」、「綠」;「挺」、「反」的對立論述外,我們很難看到有別於兩端多樣觀點,同時,諸如環境、社福、經濟、文化、政策的其它新聞,更受到嚴重壓縮。然而,台灣並非「非藍即綠」的社會,世界也不是只存在凱道的反貪腐靜坐,只是媒體基於政治利場及商業利益的考量,扼殺了我們的「知的權利」。

其實,經常作為媒體侵犯人權、推卸責任藉口的「知的權利」只是媒體怪獸的禁臠,一但「知的權利」不符合媒體私利,便會自然地折服於政商趨力構築的利益網羅中。

9 月9日開始,大多數的新聞台,以及中時、聯合在內的主要報紙,便大量、單面、即時轉播靜坐活動,作為社會公器的媒體宛若反扁陣營的宣傳工具,甚至出現不少「引導」群眾運動的報導;而民視新聞雖未大幅報導倒扁活動,卻用嘲諷、指責的語調大量呈現抗議現場的零星衝突,以及該運動對社會安定的負面影響,同樣的,綠營色彩鮮明的自由時報,除了和民視一樣打出安定牌,忽視這次運動的價值外,9月9日以來的頭版新聞,幾忽完全無視這場近10萬人的靜坐活動,這種座落在天平兩端的極化表現,媒體的政治偏好不言可喻。不過,當然不只是政治選邊的問題,商業利益對許多新聞台而言,更是媒體大量報導此次活動的重要原因。

雖然,各大新聞台派了數十名記者及工程人員,不畏風雨全天守候凱道,然而,從某個角度來看,「反貪腐靜坐」的新聞其實是最廉價的,因為。只要2、3台SNG 車,讓分佈凱道不同角落的記者四處觀察各樣的偶發事件,再加上一群有話想說的民眾,以及主動尋找舞台的政客,記者無須用力採訪,自然會有不少新聞議題與人物自動湧現,填滿不斷重播的新聞時段。有趣的是,不是每個人的演說都很精彩,觀眾對一再重複的零星衝突新聞也沒太大興趣,因此,記者便啟動更低的採訪成本,在原地蒐尋紅衣辣妹、昏倒的老伯、明星臉女郎,以及對主人反扁行動點頭稱是的靈犬,於是這種廉價與膚淺的資訊,再次透過新聞頻道強暴我們的視野。

在政商趨力聯手策動下,群眾運動的報導已經走向表面化、對立化與瑣碎化,這對挺扁或反扁的支持者,甚至是兩極之外的社會大眾都不公平,因為,他們看不到多樣的資訊與觀點,也看不到這場靜坐的在台灣民主化進程中的歷史意義,媒體一面倒的反扁或挺扁,不僅喪失其應有的公共論壇特質,踐踏知的權利,忽視社會多樣群體的需求與感受,更是簡化社會關係,強化社會對立。


關鍵時刻的大眾媒體

■魏玓(文字工作者)

凱達格蘭大道上的「反貪腐」倒扁運動邁入第6天,過去5天以來,這場群眾運動或因天候、上班等客觀因素,力道有所減弱,但是隨著週五另一次大規模行動的即將到來,勢必還將引起難以預估的政治和社會效應。

在這個關鍵時刻,大眾媒體作為一個守望社會變化、促進公共溝通的機制和空間,又做出了什麼樣的表現呢?

已經有傳播和社會學者注意到了這個議題。柯裕棻針對電視新聞台指出,雖然是24小時的馬拉松報導,但是零碎化、表面化的新聞報導格式和內容,缺乏系統性、深入的資訊報導和分析,導致觀眾無法相信新聞,也無法理解社會。李明璁則觀察到,三大報紙(中時、聯合、自由)就像是「緊盯著自己腳趾頭」的人,前兩者火力全開地支持「反貪腐」運動,後者則是負面地抹黑或者刻意淡化;雙方都只顧著凸顯單面向的意見和訊息。

媒體如此的表現,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政治立場,更根本的問題是媒體市場的邏輯和形構使然。電視新聞台因為收視率至上原則以及惡性市場競爭之故,早已養成「零碎化」的新聞實務模式。三大報同樣因為市場萎縮擠壓,必須尋求特定政治立場的讀者以穩定發行量,於是將市場區隔與藍綠區隔重疊在一起。面對目前緊張的政治情勢,媒體表現也就重複或者加強了既有的規律。

在這個時候,我們到底期待媒體能夠做些什麼?在結構一時無法改變的狀況下,我們或許只能暫時期待大眾媒體的高層編輯和主管們,能夠體會此一關鍵時期自己的關鍵功能。倒扁運動當初之所以一呼百應,迅速超過一億元的捐款,依恃的是大家對於政府無能和貪腐的不滿。期待見到政治生態能有重大改變的媒體,應該提供的不是施明德的悲劇英雄形象,或是運動現場裡的個別感人故事,而是更多的貪腐事實、更多的施政失敗,和更多沒有在現場的人民的不滿。

相對的,企圖反對這場運動的媒體,除非擺明就是要做執政者的護衛隊,也不應再掩耳盜鈴地選擇性抹黑運動,或是片面強調另外一些人民(特別是中南部)的不同意見。有人還支持阿扁固然是事實,但是也不要忘了報導,這些人的生活狀況,在過去6年裡究竟下降到了什麼樣的地步。充分報導這些民生事實,以及政府的貪腐和弊病,再讓讀者們去判斷:「我到底為什麼還要支持阿扁。」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Benla的Blog:http://blog.yam.com/benla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   
《媒體觀察站節目》每週五下午6:10--7:00教育電台都聽得到! 


報主的話:
好久沒報了,希望可以開始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