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民主 社會民主 經濟民主◇ ★ ★ ★ ★ ★ ★ ★ ★ ★ ★ ★ 2006.09.20★ ★ ★ ★ ★ ★ ★ 您正與 5698位讀者共同分享「勞動者電子報 」! ---------------------------------------------------------------- ------------------【勞動者】------------------------------------ 標題\法國首次雇用契約法案《CPE》抗議事件始末 作者\黃雅嫻〈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系博士班〉 ---------------------------------------------------------------- 編按: 本文摘取自勞動者雜誌第141期 , 內容為留法學生黃雅嫻針對日前法國因 CPE 所引起的抗議活動,在當地作最貼近的觀察報導,但因篇幅過長, 故 以上下集的方式發行, 又因受限於電子報版面,故未能將其相關資料完整 呈現,若讀者想要更深入了解,請看勞動者雜誌第141期。 ---------------------------------------------------------------- 學生與年輕世代的觀點: 然而,對於政府的措施,法國青年不但未領其情,反而群起抗議,抗議的 重點多在:試用期拉長為兩年,以及雇主可以無需理由地任意解雇,這兩 項勞動條件的調整上。由尚在就學或初出社會的年輕人觀點視之,這兩項 勞動條件的調整,恰好使得已經處在就業市場最弱勢的他們,處境更加不 利。加上,法國經濟景氣不佳,與鄰近國家例如德國、瑞士,甚至美國一 樣,年輕人從出校園到找到一份穩定的終身職業,約需十年的職場歷練, 這使得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有限的就業市場裡,生存已屬不易,低薪資 是雇主願意聘僱的最主要原因。此時,政府又推出一項不利於這群就業市 場裡的弱勢族群的法案,延長了與雇主間的磨合期,還退出仲裁的角色, 賦予了雇主單向的解雇絕對權力,這些措施不僅沒有鬆綁就業市場的法令 問題,相反地只是圖利資方,讓年輕人像可拋式產品,用過即丟。 此外,在學生以及年輕人看來,這項法令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在於純粹為資 方量身訂做。也就是說,政府雖挹注了大筆財政,挽救高居不下的失業率 ,但CPE適用於大企業的結果就是圖利大財團。 另一個圖利財團的證據在 於,CPE適用上的觀點是從雇主出發,而非弱勢的勞工;亦即 《首次就業 契約》指的並不是年輕人有過就業經驗,即可以免於適用該法,而是說, 對一個企業體來說,只要未曾雇用過此年輕人,就可以適用該法,因此頻 繁主動更換工作單位或者被解雇而另覓新工作的年輕人,都在該法的適用 範圍裡。於是,不但年輕人未蒙其利,還更增加了這一世代對未來的不確 定感,他們認為政府只是拿整個世代的青年弱勢,換取大企業老闆們的支 持,並將其推向就業市場的更邊緣。沒有穩定的工作保障,不僅租屋有困 難 , 遑論向銀行申請貸款,這也是薪水階級為何亦參與此次抗議運動的 主要原因。 工會觀點: 對工會來說,未經事先協商討論,便貿然推出法案,無疑地令社會各界十 分錯愕。法國總工會(簡稱CGT)秘書長Bernard Thibault 便直言,他得 知總理推出這項法案,還是從電視上看來的。此外,總理D. de Villepin 於法案剛推出時,強硬的三不政策:「不退讓、不妥協、不撤回」,無疑 使得事先未曾充分溝通且事後又關起討論大門的De Villepin 政府,予人 高傲冷漠且獨裁、只顧政治利益前途的形象了。雖然法國民主工聯(簡稱 CFDT)秘書長François Chérèque 坦承總理曾事先找他談及此事,但民主 工聯對於「無法接受雇主擁有無理由解雇員工的權力」的堅持,卻沒被總 理接受。即使抗議聲浪不斷,De Villepin 也不為所動,一直到了後期越 演越烈,幾乎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之時,他才出面聲稱:「溝通大門 永遠敞開」,但為時已晚,民意大勢已去,最後也只能宣布撤回 CPE。另 一方面,早在去年郊區事件發生之時,François Chérèque 便對總理直言 ,要消弭社會不安,首先要對抗的,便是歧視的問題;其次,重新建立學 校與就業訓練系統的連結;最後,得為那些無法取得就業市場上合格技術 訓練證明者,制訂出一套能融入社會的勞動契約 , 以便解決郊區居民通 勤與居住的問題。顯然,這並非單靠修改勞動法條便能一次解決的社會問 題 。 此外,站在工會的立場,也質疑CPE 到底能創造多少就業機會?單以「彈 性化」、「鬆綁法令」作為口號,卻未能提出具體證據為佐證,便期望社 會大眾予以支持,此舉未免過於天真。 儘管總理宣稱, 他已與法國銀行 BNP總裁商定,降低信用貸款的門檻, 提供更多的優惠方案給予初入職場 的年輕人。但僅憑口頭約定,未形諸文字,甚至推出具體方案,這樣的作 法,並無法說服廣大的薪水階級。此外,以工會的立場而言,重要的是爭 取 CDI,即「不定期契約」,而不是讓勞動者長期處於隨時換約、工作毫 無保障的 CDD,即「定期契約」;也就是說,工會的目標不止是增加就業 率,更在為勞動者爭取 CDI。因此,無論是CNE或者CPE,兩年的試用期, 在工會看來,實與CDD 無異;而雪上加霜的更還是,雇主無需理由便能輕 易解雇上班族,使得不確定的未來,更加沒保障。 結論: 儘管《CPE法案》已經在民意的壓力下被撤回, 但整個法國社會問題,卻 非僅是加訂勞動法案或者鬆綁勞動法令,便能解決問題,一勞永逸。法國 社會問題,既有種族歧視、階級差距、貧富不均,還要面對新移民以及非 法偷渡客等問題;加上社會安全體系實施由來已久,過去簡略的分類,早 已不敷使用;且歐盟成立,法國社會要面臨的,尚有其他歐盟國家的勞工 自由流動的競爭以及體制接軌問題;新的社會所面臨全球化的競爭問題, 也不是過去朝九晚五的規律勞動生活,便能滿足新的形態的工作與生活, 因此工會致力於讓所有勞動者都能在CDI 的保障下,顯然也面臨了新的挑 戰;而行之有年,僵化的社會行政體系所導致的新問題,又不斷衍生。以 上這些問題,使得改革的呼聲,其實從來沒有中斷過。但從這麼龐大的體 系改革,卻又面臨了牽一髮動全身,難以下手的窘狀。事實上,CPE 事件 僅是冰山一角,失敗的原因,不止是試用期與解雇要件這兩項勞動條件的 降低;更有整個社會心理狀態 , 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 更不用說 De Villepin 總理事先未與社會各界協商,以推出一部更具體的修正法案 與相關配套措施,其強硬、不溝通的態度,終究導致了各界的反對聲浪, 排山倒海而來。在這前提下,CPE被撤回的命運,也就不令人太意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