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蓓(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中年是人生的第二個青少年時期」,我這麼陳述時,心情其實是興奮的。因為青少年的思考總是天馬行空、非常有創意,也因此很難被駕馭。同樣的,第二個青少年時期主客觀環境也難被駕馭,中年卻也富有開創力。成人發展理論裡指出,人能擁有更充實、滿足的人生,這階段是關鍵期。為什麼呢?有個專有名詞─「轉化」(transformation)它是指人面臨中年危機,想要突圍而出。
轉化,尋找人生出路
中年人有不同角色的束縛和明顯的生理變化,一想要突圍而出時,內在世界就會產生變化。從心理的角度來看,人在經歷前半生奮鬥後,再面臨轉換不同角色與人生目的的困境,思慮往後要怎麼過,身心上會有極大的壓力。當人將壓力當作能量,能夠有效地掌握住,它是正向的,但若不能掌握,便是負向的。因此,無論如何都必須為壓力尋求出路。有些人為了找尋出路,內在世界在革命,「我要改變」的想法就出現了,這時「轉化」也開始發生。當念頭出現,外在也會有些作為配合。
因此,「轉化」是當人面對困境,想要突破時,內在能量就開始變化,也產生無限的可能。每個人採用的策略不同,有人想再去攻讀個學位!有人變換工作跑道!也有人企圖在原工作上再做突破!總之,中年人,聚集了相當的能量極待宣洩,這情形與青少年相類。青少年也是處於身心壓力下,極欲尋找出路,有人因此迷失,可能去吸膠,或吃搖頭丸,去做一些具破壞性的事;卻也有青少年是積極的培養興趣、參加社團,或者結交同好等。總之,這二個階段的人都在尋找出路。
要能將壓力當作自身能量運用,需要很重要的能力──反省。青少年往往缺乏反省的能力,而中年人因有了歷鍊,能夠往回看,在此間進行「統整」,因此能較成熟地面對壓力,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統整」是什麼呢?即是對「過去」點點滴滴的生命歷程所做的沉澱與反省,不停地問自己:「自己過去所做的事、所扮演的角色,價值何在?」值得注意的是,人有時是在無意識中進行反省的。例如,有位太太出門買菜的前一刻,對自身的家庭角色產生了疑問:「我為什麼嫁給他?」、「我為什麼能和他相處那麼久?」她的疑問絕不是在那一剎那才有的,而是醞釀多時,而不自覺。反省不是突然在某天或進入中年才開始的,而是在生活中點滴累積的,只是到了中年,它較易浮上檯面。
反省過去,尋找生命方向
透過反省,我們得以重新找到「現在」這個階段的目標。中年時期對未來目標的選擇性很多,前半生,每個人都處於相似的過程中,或是要盡心於學業上,或是要用心於工作上,或是努力於家庭等。但是,後半生經過轉化的歷程,所找到的方向與目標,是為了自己。譬如,對自己而言,什麼才真正具有意義的?這個轉化、尋找的歷程非常重要,因為尋找讓我們體驗「現在」,中年也才有意義,而不是虛度。
反省,是對過去生命歷程的整理,但是,反省後嘮叨會隨之出現。年輕時,沒人喜歡被嘮叨,等到年紀漸長,嘮叨卻悄悄纏上中年人的身上來,常聽到自己小孩或友人提醒說:「你怎麼變嘮叨了!」。「嘮叨」其實是一個反省歷程的現象。嘮叨是相當有意思的行為,其間透露的是對自己的不確定和對他人(可能是自己年長雙親、小孩或是朋友)的擔心。其中的緣由是反省後意識到自身有所缺憾,便轉成對外界、他人的嘮叨,也是一種期許。希望能透過別人,藉以圓滿自己的缺憾。以心理學來談,就是完成自己的完形。「完形」是什麼呢?那是我們在一生中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要去完成的一幅自我的圖畫,或者是拼圖。花前半輩子的時間拼湊,卻發現仍無法完成,我們會希望周圍的人成就它,因此,我們會對孩子、部署,甚至是向朋友嘮叨。可是,朋友之間通常稱作「敘舊」或是「聊天」。
不要小覷聊天的功能。從聊天中,許多「反省」就開始了。看看咖啡店如雨後春筍般、一間接一間的開,每間都還是高朋滿座。許多中年人喜歡到那邊聊天,這現象真好,人到中年,非常需要聊天(如果你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聊天」有所得的中年人,回到家,嘮叨會減少)。因為好朋友了解你,藉由聊天,可以幫你反省、沉澱,去完成前半生未竟的拼圖遊戲。這意味你開始進入轉化的階段,而且是比較溫和的轉化過程。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3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