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而上──溯溪樂
文‧黃亞琪 圖‧莊坤儒
什麼樣的休閒運動讓你在完成後,「酸、甜、苦、痛」種種滋味一樣不少雜陳並出?答案是:溯溪。肩上揹著背包,腳上穿著登山鞋,一步一步循著登山小徑逐漸爬上山頭,是一般人對於登山的既有印象;然而,這不過是抵達頂峰的方法之一;換一種方式從穿過山谷中的溪流,逐步逆流而上,尋覓位於山稜線那端的桃花源,更是別有一番樂趣的新興攻頂法。 8月27日,豔陽高照,適合全家人出遊的星期假日。東北角濱海公路上,穿梭不停的車輛正與兩旁的高山和大海互相召喚著。靠近金瓜石附近的一處溪流入口處(擁有基隆火山群第一大峽谷,是東北角溯溪重鎮),一群任職於上奇廣告公司的設計團隊伙伴們正忙著「變裝」,他們戴上安全頭盔,換上足以抗拒岩石滑力的膠質溯溪鞋,腰間掛上用來固定以防垂降幅度過大的環扣,今天登頂的目標是身後被稱為「黃金稜壁」的半屏山。 登頂只是一個「結果」,真正有趣的是「過程」。他們必須逐步克服分布於陡峭蜿蜒溪谷中的亂石、高度落差達兩層樓高的大、小鬼瀑布、超過一個成年男子身高的深潭及峽谷,突破種種阻礙之後,才得以享受溪谷景色的幽靜,溪水的清涼澄澈,終至登頂的成就感。 溯溪魅力──處處驚奇 「愛上溯溪,就像上了癮一般不可自拔,」這是一位只有兩年溯溪經驗者,在部落格討論區留下的文字感受。 溯溪的迷人,正在於它的高技巧性與高挑戰性。溯溪與一般徒步登山最大不同,就在於它景觀的神秘,意料之外的驚喜總在蜿蜒處出現。由於溪床有時寬、有時窄,深淺急緩變化莫測,行走在溪床間,誰能預料在下一塊岩石的轉角、下一座瀑布的後面,可能藏著一片絕色美景,或者另一個高難度的穿越障礙呢? 已有20年溯溪經驗的台北溯溪俱樂部成員魏碧珠表示,往往一場大雨過後,溪流遭到大水沖刷,整個地形地貌就會產生變動。枯水期的景觀也和多雨季節時的景觀全然不同,靜緩溪水流過與水量突然爆衝下來的情景有如天差地別。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的多變,同樣一條溪流,去再多次也不會覺得厭煩。 而沿著溪谷,逐步探索隱藏在深山中的原始曠野,聽著蟲鳴鳥叫,伴著溪畔清風景緻,游泳、攀岩,甚至釣魚,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也難怪,台灣四季溯溪協會總務長李見謀要大呼:「走進溪谷,就忘了山谷!」 溯溪天堂──台灣溪谷 如果要為溯溪運動做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其實,溯溪就是「登山的延伸」。只不過,登山通常是由高處的登山口進入,沿著山路或峭壁前進攻頂;而溯溪運動卻經常是由相當於海平面或高一點的溪底往上爬,沿著溪谷逆流而上,視地形改變(如遇到瀑布、深潭或者巨石等)而隨機應變的攀登運動。 這項脫胎於歐洲阿爾卑斯山冰河攀登的運動,將之發揚光大的國家卻是如今享有「溯溪王國」美譽的日本。因為熱愛溯溪,日本人也將這項運動發揚到海外。李見謀指出,由於日本的溪流多半已進入平緩的「老年期」,在尋求更大挑戰的驅動下,1982年日本溯溪熱愛人士來台,進而帶動台灣溯溪新勢力的興起。 台灣因位於歐亞大陸與太平洋板塊接觸帶上,地勢變化大,多屬青壯年期的溪流;加上自然景觀豐富,河床上常可見瀑布、急湍、峽谷、深潭、河階、曲流等錯綜地形,特別是在花東一帶,由於山勢雄偉加上遍佈大理石,相隔一步間的大小石頭高度落差往往比一個人還高,溯溪難度挑戰頗大,自然而然成為日本溯溪者眼中的天堂。 溯溪訣竅──團隊合作 在溯溪過程中,由於地形複雜,不同地方須以不同的裝備、技術和方式行進,因而使得這項活動富於變化。 同時,溯溪活動需要同伴之間的密切配合,利用團隊精神去完成艱難的攀登。 8月27日上午11時,上奇廣告設計團隊穿過溪流,迎面而來的第一個關卡是兩層樓高的大鬼瀑布,在飛瀑之前人顯得渺小,然而溯溪強調的團隊合作精神沖淡了現場的緊張氣氛。 走在前頭的「攻擊手」張力仁與兩位伙伴,一步步小心地挪移著自己在陡岩上的攀爬腳步,一邊順手拿起掛在身上的鎚子,試著找尋適當的岩壁位置釘上岩釘,掛上可以負載1,500公斤重的主繩,嚴謹的負起前導全團的任務。然後,一個接著一個,隊員們帶著害怕卻信任的步伐,躲開和瀑布正面衝突的刺激,靠著隊伍前導與自己的耐力,克服了大自然的險峻。 「這是一個需要發揮團隊精神的活動,大家要一起啟程,一起回程,一個也不能漏掉,」已有多年技術型溯溪帶隊經驗的何宗坤說,因為突如其來的困難總是發生在無形、未知和難以預料之中。但是透過團隊協力以及專心面對險境的態度,看似需要15分鐘才能穿過的陡峭瀑布,只花了15秒的專注,就得以輕鬆順著岩勢,循著前面隊友的足跡,湧身一躍而下。緊張過後,取而代之的是滿載的自信與成就感,這就是溯溪的魅力所在。 溯溪人數──逐年攀升 成也、敗也,一線之隔,比起其他像是攀岩或者高空彈跳等極限運動,溯溪的危險性更高。 「在一次溯溪垂降過程中,由於岩壁太過陡峭銳利,加上溪水水量沖刷力道過大,人是順利滑落下來了,但是一道長達十公分的傷口也在大腿間劃了開來,」李見謀回憶道。因此,安全溯溪真的必須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技巧與體能,而且往往全程戰戰兢兢,將神經和肌肉繃到最緊。 儘管如此,「今年協會在6至9月舉辦的營隊,梯梯都爆滿,」台灣四季溯溪協會秘書長古佳惠興奮地談論著今年溯溪人口倍增的情形。近年來,在教育部「假日學校政策」推動與民間團體的大力倡導和推廣之下,溯溪活動呈現方興未艾的局勢。 「沒有溯不過去的溪谷,會過不了的是自己內心的恐懼,」從1992年開始加入溯溪行列,至今已有15年經驗的昌哥,看著正在穿越瀑布垂降關卡的伙伴大聲地說著。在探訪溯溪水源頭的過程中,每位溯溪者也正在追溯自我生命的源頭。唯有經歷,才見證了大自然的偉大奇妙,與對比之下,自我生命的渺小與超越的可能。 如果,你從未領略過台灣溪谷的幽靜與奇險,那麼,不妨試著加入溯溪的行列吧!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6年10月號) |
「攻擊手」是溯溪隊伍的先行者,他們靠著自己的專業技術,在陡峭的岩壁上打樁、架設攀岩的路徑,讓隊友避開兩層樓高瀑布的正面衝擊。
溯溪是項適合親子同歡的活動,只是小朋友體重較輕,在進行垂降或者上溯時,要注意瀑布水量沖刷過強的危險。
溯溪隊伍一大早啟程,走過滿佈奇岩怪石的河床,穿越一陡一高的大小瀑布後,最後終於到達目的地──大瀑布。瀑布急速沖打在身上,真是絕佳的天然SPA。
台灣因位於歐亞板塊接觸帶上,地勢變化大,居間的溪流河谷多屬青壯期,河床上常可見瀑布、深潭、峽谷等錯綜的地形。(光合作用戶外探索學校劉奕良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