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6-10-18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10-18》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教師組織文宣工作初探之四 淺談新聞稿寫作 
  ◎英語充電站:臨場歷練是提昇英語文能力的捷徑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教育論壇:教師組織文宣工作初探之四 淺談新聞稿寫作
  羅德水(教師)、閻玉華(台北市教師會公關活動部主任)
新聞寫作是媒體記者在採訪之後接著要進行的工作,也唯有完成新聞寫作,整個採訪工作才算完成。相較於媒體工作者,原本身為新聞來源的政府機關與民間社團,亦時常透過新聞稿的發佈,讓媒體或社會大眾知悉政府重大政策或組織理念,因此,新聞稿可以說是教師組織與媒體互動極為重要的管道。問題是,媒體每天收到為數眾多的採訪通知與新聞稿,要如何才能脫穎而出?為了強化組織文宣戰力,組織幹部有必要瞭解新聞稿寫作與發佈流程。

毫無疑問,只有一份成功的文宣才可能發揮有效的傳播效果,究竟一篇有宣傳效果的新聞稿要具備什麼要素?以下從新聞稿的種類與發佈時機、寫作形式與寫作原則分別說明。

新聞稿的種類與發佈時機:

一、活動報導的新聞稿:在組織舉辦相關活動時,應同步發佈新聞稿,以讓媒體與社會大眾瞭解辦理該活動的目的與意義,進而提升組織的專業形象。例如:全國教師會舉辦全國SUPER教師頒獎典禮時,為了讓外界瞭解教師組織致力提升專業的努力,就應適時發佈新聞稿。

二、製造新聞的新聞稿:議題本身具否具有「新聞性」與「衝突性」是決定媒體報導篇幅的重要因素,教師組織應掌握此一特性加以發揮。例如:主動召開教育經費不足或被挪用的記者會、公布偏遠小校被整併後對學生教育權益影響的報告、凸顯校長遴選淪為變相官派的荒謬等,此類新聞稿通常配合記者會或公聽會同步發佈,不僅可吸引媒體報導,對提升組織專業形象亦有助益。

三、危機處理的新聞稿:當新聞報導內容明顯影響組織形象或教師專業時,為了減少傷害甚至轉守為攻,組織應於第一時間儘速進行危機處理。例如:當媒體大幅報導校園體罰事件,或其他團體批評學校教評會無法處理不適任教師時,組織即應適時說明立場與處理態度,減少負面新聞帶來的衝擊。

四、立場回應的新聞稿:當新聞事件涉及組織立場時,應主動針對媒體報導加以澄清。例如:當報載教育部反對教師組織工會、或者特定團體要求教師寒暑假不支薪時,教師組織均應適時回應,消極而言,至少應讓媒體做到平衡報導,積極來說,更應以專業意見引領媒體報導、評論的走向。

新聞稿的寫作型式:

一、新聞稿格式:由於新聞稿是組織對外發佈的正式文件,為增加媒體與閱聽人對組織的辨識度,最好建立固定格式,新聞稿的最上方應該要有組織的lo-go。此外,為了方便媒體的採訪與聯絡,新聞稿必須註明發稿日期、新聞聯絡人及聯絡電話等。

二、新聞稿行文結構:通常採取「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鋪直敘式」等寫作型式。

「倒金字塔式」:此種寫作方式是目前媒體常用的寫作方式,亦即將新聞中最重要的消息寫在第一段,或是以「新聞提要」的方式呈現在新聞的最前端,此種方式有助於媒體編輯下標題,亦有助於閱聽人快速清楚新聞重點。

「正金字塔式」:此種寫作方式剛好與「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時間發生順序作為行文結構的寫作方式,依序分別是引言、過程、結果,採漸入高潮的方式,將新聞重點擺在文末,一般多用於特寫。

「折衷式」:此種寫作方式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即,新聞中最重要的訊息仍然在導言中呈現,接著,則依新聞的時間性或邏輯性敘述。

「平鋪直敘式」:顧名思義,此種寫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轉、合,力求文字的流暢精準。對教師組織而言,由於時常必須發表對特定教育政策、事件的看法,此種寫作方式反而適合組織在發表聲明時使用。

事實上,一份成功的新聞稿,其關鍵絕不在於寫作的型式,而是能充分掌握以下的寫作原則;反過來說,若能充分掌握應注意的寫作原則,無論其格式為何,也都能吸引媒體與閱聽人注意,達到預定的傳播效果。

新聞稿的寫作原則:

一、掌握新聞性:所謂新聞性是媒體用來評估新聞重要程度的指標,新聞性越高的新聞自然越能吸引媒體注意、採訪,被報導的機率自然越高。一般以時效性、接近性、顯著性、影響性、衝突性等評估新聞來源的價值,這些原則也該是組織發佈新聞稿時必須加以考量的。當然,亦有論者指出,新聞是可以被製造的,文宣工作若要發揮提升組織形象與能見度的作用,會務幹部就必須具有設定議題、吸引媒體報導的能力。

二、兼顧時效與深度:「新聞是事件新近的報導」,這句話生動描述了時效對新聞的重要性,就新近發生的教育議題發表組織看法自然是會務幹部的重要工作,然而,作為一個專業人員組織,教師會的文宣與新聞稿,不僅要求快,更要求好,唯有兼顧時效與深度,方能彰顯教師組織的專業形象,並增加被媒體採訪、報導的機會。

三、注意寫作要領:

新聞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

新聞構成:題、文、圖、表。

題:簡要、突出、吸引人。

文:導言100至200字:開宗明義,人事時地物。

主文300至500字:深入淺出,闡揚主旨。

結語100字:簡潔有力,強調該新聞的意義與影響,或預告下階段活動。

圖:視需要加入有助於讀者理解的圖片。

表:視需要加入有助於讀者理解的表格。

寫作要律:具有新聞價值、正確的格式、動人的標題。

簡潔切要的內容、平易友善的敘述、高度可讀性、篇幅以1至2頁為宜(一頁尤佳)。

寫作技巧:清晰簡潔、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

切忌偏離事實、交代不清、內容空洞。

總之,一篇好的新聞稿除了必須具有新聞價值、把握主訴求與正確的格式外,行文應力求簡潔切要,敘述應有事實基礎,文稿標題則以簡要、突出、吸引人為原則,用字要避免冷僻艱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讀性,此外,篇幅也不宜長篇大論,一般以1至2頁為原則,必要時可以加入圖表,增加文稿的專業性,切忌內容空洞、語意不清、誇大不實,以免傷害組織專業形象與公信力。

為求慎重並減少錯誤,新聞稿撰寫完畢後,應進行校稿,至少必須做到沒有錯別字的程度,待完成後,再循組織建置之媒體通訊錄發送,同時公布於組織網站,為擴大宣傳效果,電子報亦應於第一時間配合發報。

文宣工作攸關組織專業形象的建立,撰寫新聞稿則是進行組織文宣不可或缺的工作,所有組織幹部應提升專業知識,強化實戰經驗,共同提升教師組織專業形象。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臨場歷練是提昇英語文能力的捷徑
  李振清(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為了因應21世紀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以及國家競爭力的提昇,政府與各大學校院莫不卯足全力,從英語文聽、說、讀、寫、譯基本能力的歷練著手,以便培養出眾多具有信心從事進階學術研究、參與國際溝通與交流、各種國際競賽的現代大學生,以及未來的公、民營事業單位之菁英人才。在大學評鑑的配套措施下,全國162所大學校院也紛紛提出改善大學生英語文能力的計畫。某一技術學院甚至草擬龐大的十餘項鉅細靡遺的「提昇英語文能力」中、長程計畫,藉此可獲得教育部的經費補助。這些包括畢業英語門檻、英語護照、午間英語播放、全民英檢、英語讀書會、英語演講、短劇與作文比賽等等的活動,當然或多或少都會有助英語文能力的提昇。問題是學校有否具豐富教學經驗,與創新宏觀的行政主管和老師,帶領同學們自發性地利用「臨場歷練」的學習策略,來深化英語文的學習成效。如此方能讓學生在「學以致用」與「克服心理障礙」的大前提下,獲致提昇英語文聽、說、讀、寫、譯基本能力的功效。

英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臨場歷練,是檢驗隱藏性的學習錯誤與困難,從而「對症下藥」的捷徑。實際的口語表達與英文寫作測試,是最客觀的檢驗方法。外語臨場歷練的實施,則可讓學生在人際溝通non-behavior反應的自覺中,發現問題,從而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對症下藥」。

例如,初學即時英文寫作的非英語系國家大學生,大都會因母語語法、詞彙及語意的差異和干擾,而寫出不符語言規範的錯誤句子。下面這一段學生在短短15分鐘內寫成的短文,其實內容不錯、邏輯思考穩當、文字連貫也理想,但出現的典型語法和語用錯誤,反而可讓老師藉以診斷錯誤的根源,從而進一步以臨場歷練的方式,加以自然矯正(紅色斜體字表示需要修改的語法錯誤)。寫作如此,口語表達亦然。

Using a cell phone while driving is dangerous. As a driver,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he or she to be concentrate on driv-ing. Laws say that drivers are not allowed to talk on a cell phone when they are driving. If they do so, they will be forced to fine. That is really bad, isn't it? As a result, don't use a cell phone while driving, remember to pay your attention and then enjoy your drive.

正確的寫法為:

Using a cell phone while driving is dangerous. As a driver,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him or her to concentrate on driving. Laws do not allow drivers to talk on a cell phone when they are driving. If they do so, they will be (penalized or) fined. That is really bad, isn't it? Consequently, the driver should not use a cell phone while driving. Remember to pay atten-tion and then you can thus enjoy your driving.

國人一向對大學生學習英語文或其他外語有一種錯覺,認為技職體系的學生英語文潛能與學習成效較弱,同時也誤以為一般非外文相關之文史系所學生,其學習英語文較為困難。去(2005)年的大學評鑑中,就有這樣的一致觀感。事實上,英語文或其他外語的學習成效,根本的關鍵在於學校教學方面如何增強學生的信心、運用正確務實的教學法,然後以臨場歷練,或模擬臨場歷練的教學策略,誘導學生提昇英語文學的習動機,從而開發其潛能,終極的目標為學以致用。這種藉由實際閱讀、耳聽、口說、手寫的關連性英語文活動,是師生提昇英語文能力的不二法門。其中各色各樣的聽、說、讀、寫、譯臨場歷練的設計,更是激發學生潛能與動機的捷徑。

以畢業於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的當代「洋基一哥」、「亞洲之王」王建民為例。去(2005)年他在接受國外體育記者訪問時所表現的靦腆與木訥,跟今秋對紐約記者有問必答,信心十足、遣詞用字十分得宜、語法正確的表現,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原因很簡單,關心王建民的洋基隊總教練Joe Torre,及隊友們所給予他的不斷鼓勵和信心喊話,讓他排除了心理的語言障礙,從而開啟了他的英語文潛能。筆者一直在注意王建民的發音、語法與用詞;有時甚至想寄給他一本附有光碟,以便歷練英文的《紐約時報英文解析》。總的來說,王建民一年來在英文方面的躍進,可說是環境與隊友給予他足夠臨場歷練的結果。

在台灣,絕大多數的學生在欠缺適當的學習環境與教學策略之下,不但沒能培養起英語文學習的動機,反而在嚴重缺乏臨場歷練的情況下,挫喪了學習的興趣。加上整體社會缺乏國際誘因;反映於政府公部門的全面性政策,不但脫離英語相關的願景,連正常、前瞻性的語言政策都在意識型態的作祟和爭議中,搖擺不定。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大學生英語文能力缺乏激發與誘因,結果日漸退步的原因。別說大學生,試問政府部門的部會首長有幾位具有英語文聽、說、讀、寫基本溝通能力,可在接待國際外賓、訪客時,信心十足地作為大學生的表率?然而,10月14日下午在世新大學舉辦的「國際高等教育論壇:21世紀高等教育卓越與多元」(Diversity and Excell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中,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博士的精采英語演講,以及他和密西根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校長Eric R. Gilbertson的對話,與隨後跟聽眾間的熱烈全英語答問,則是筆者近5年來在台灣所見到的特例。

在這種社會上缺乏楷模的現況下,筆者呼籲大學校院與高級中學行政主管與教師們,應該以臨場歷練的策略,來規劃學生英(外)語能力的提昇。最近在世新大學舉辦的幾場類似「國際高等教育論壇」的國際性英語研討會中,筆者藉由臨場歷練的途徑,讓學生們展現他(她)們的潛能,效果顯著。這種先前規劃、配套措施,與歷練過程,很值得跟大家分享。

筆者一直鼓勵學生要多讀好書、多參加英語演講會,並在會後的Q&A時段中,爭取時間發言,以便歷練自己的英語文實際能力。

在這次「國際高等教育論壇」中,世新大學牟宗燦校長、中央研究院曾志朗副院長、權當司儀的筆者,和密西根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校長Eric R. Gilbert-son全都以英語宣讀論文發言。世新大學傳播學院的熊杰院長也以精湛悅耳的英文,為因病無法前來與會的威斯康辛大學校長貝茲(Donald Betz)宣讀論文。在會前,筆者積極鼓勵學生們閱讀文本,然後專心聆聽。最重要的是爭取答問時段的發言與臨場歷練機會。

曾志朗副院長所探討的「Uplifting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The Way to Excellence」,廣泛涉及國際化發展趨勢中的台灣高等教育問題。其中的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大學的教學品質)、urgent need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國際化的迫切性)等,學生頗能理解,也因此至感興趣。學生認真記筆記,準備發問、挑戰。

Eric R. Gilbertson校長的內容則引用很多古聖先賢高等教育思想和主張,讓學生聽來十分入神,彷彿有課堂上如沐春風的快感。其中,他引用前俄亥俄州立大學校長的一段名言,鼓勵大學師生,對當前台灣的高等教育品質如注入一股興奮劑:

「Everything that really matters and makes a difference in the lives of students takes place behind closed doors....The bell rings and the intellectual transaction begins.」

(真正重要,而且能改變學生一生的,是另類的輔導和開釋。當學生獲得啟發後,知識就因此開始傳承了。)

Eric R. Gilbertson校長、曾志朗副院長,及貝茲校長三位講者的演講內容有一共同特色,那就是肯定大學教學品質,與推動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性。其實,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前校長Charles M. Vest,也曾在1995年的一篇題為「Learning in a Research University」(研究型大學裡的教育)中強調:「研究與教學是不可分離的。」(Research and teaching are somehow incompati-ble.)這種觀念的落實,同時證明了輔導學生從事臨場歷練的多元教育價值。因此,演講告一段落,筆者宣布Q&A開始時,聽眾席上的許多生立刻熱烈舉手,信心十足地以英語發問。

第一位提問的游智翔同學有條不紊地以流暢的英語向曾副院長請益。接著二年級的朱行恩同學則一口氣問了Eric R. Gilbertson校長三個頗為深入的國際化教育中的學習問題。曾到過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及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短期進修的黃于珈同學,則視此種難得的臨場練習為不可多得的寶貴機會,因而特別珍惜。

看到8位同學們如此熱烈發問,資深老師們如著名的比較文學大師Milan Dimic教授、教務長賴鼎銘教授、學務長詹昭能教授等,也跟著提問討論。這種熱列的學術盛況,在台灣實在很難見到,尤其是學生們的積極參與。筆者冷眼觀察,發現學生們藉由此種高度挑戰性的「參與和學習」,明顯地提昇了他(她)們的思想內涵,以及英語文的實際運用能力。去年英國駐華商務辦事處代表(等同大使)Michael Reilly(麥瑞禮)前來世新大學演講時,同學們也有類似的熱烈提問經驗。那次的學習經驗,讓同學獲得鼓勵,並在這次的「國際高等教育論壇」中,進一步展現英語文潛能。

台灣大學生的英語文潛力,經由這次「國際高等教育論壇」的考驗,再度證明是大有可為的。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