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61023】從菊地先生來台談起(陳威志)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今日主題文章

※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歡迎點選文末連結參與討論。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 editor@esouth.org

從菊地先生來台談起

(本文應「亞洲非核論壇」之邀撰寫,將刊登於No Nukes Asia Forum雙月刊第83期)

作者:陳威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3年前(2003) 菊地先生應綠盟及非核亞洲論壇之邀,來到台灣勘查核能四廠興建狀況,以實地的工作經驗,提供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更多工作現場的專業智識。當時是我大學的最後一年,雖然沒有參與那一次的活動,但反核運動和其他的政治運動、社會運動,一起伴我們這代走過成長歲月。我輩很多人都是在這種氣氛下長大、茁壯,立誓要為這塊土地付出。

2000年是夢想幻滅卻也是醒覺的一年,民間的反體制力量,讓DPP匯聚、收割,在該年3月號稱本土、綠色(環保之意)、反核、站在弱勢一方的DPP獲得勝選,取得中華民國的執政地位。

正當各界期待大刀闊斧改革之際,陳水扁粗糙地宣佈了停建核四,似乎急於向當時的支持者宣告,「我完成了你們的使命!」。然而,在未做好反核教育;未釐清經濟、環保不衝突;未作好產業轉型的準備下,如此倉促的決定,只是讓反對派有機可趁,讓支持者徒呼負負。DPP成功地將此事導引為,因為該黨的國會席次未過半,反對派勢力龐大,因此僅僅能做的就是宣布停建,至於稍後的再次宣布續建,實在是因為情勢所逼,顯然也不是他們該負的責任。

是的,我在那樣的氛圍下,度過了奔放的大學時光,2000年核四事件爭議之時,還在參與反核遊行途中,燒毀了象徵陳水扁陣營的扁帽。

延伸閱讀

◎由日本經驗看台灣的核安危機─菊地洋一先生演講內容紀錄(崔愫欣)

◎呼籲台灣重視核能安全─邀請菊地洋一先生來台記行(崔愫欣)

◎ 日核安專家菊地再訪核四廠 諸多安全質疑諄諄提 台電公司渺渺聽 (苦勞網)

有人停歇了,很多人倦了,這是我們所追求的價值嗎?因此很多人遠離了這條反抗、反對的道路,但是核四仍持續興建中,那個政治經濟複合體的巨獸,在東北角海岸日益茁壯,但多數的人無法聞問,真的是無法!因為反體制的總體戰被民進黨收割,算是失敗了,核四只是其中一環,其他諸如勞工權益、歷史清算(今日為流行語的轉型正義),也都附加在裡面,國民黨的勢力依舊龐大。

雖然前途茫茫,希望渺渺,但我們未曾放棄,依舊嘗試著以各種方式努力,我也在去年加入了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知道了3年前就曾邀請菊地洋一先生來台一事。才知道不管局勢好壞,台灣社會仍舊未放棄找出路的機會。

核四不只沒停建,之前一次通過8年的預算,即將用完,將在立法院的下一會期追加預算。此次再度邀請菊地先生來台,希望借重他實際參與的經驗,對日後核安檢查的可能性提出建言。

台灣環境行動網、主婦聯盟、民間永續發展促進會、看守台灣、荒野保護協會、國際珍古德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綠黨、台灣環保聯盟、環境資訊協會

全球氣候變遷 台灣行動!

11月4日 對抗地球暖化全球大遊行
“Climate Change, Taiwan Cares” Parade and Festival

‧集合時間︰2005年11月4日(星期六)上午10點到 下午2點 November 4, 2006. 10 am to 2 pm.2006

‧集合地點︰大 安森林公園(信義路+ 建國南路轉角人行道)Daan Forest Park (Intersection of Xinyi Road and Jianguo South Road

您是否覺得去年的冬天特別暖和?今年的颱風來得特別早?

您也許看過溫室效應的報導,知道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所造成的全球暖化,正 在荼毒這個地球。這些溫室氣體就像厚厚的毯子,把日光的熱能困住,造成地球的 溫度上升。溫室氣體愈多,地球的溫度就愈高。這些溫室氣體來自汽車的化石燃料、發電廠以及森林及農地的流失,造成全球熱浪,海平面上升,傳染病流行等攸關 人類存亡的負面影響。
世界上有許 多人正在關心全球暖化。今年的11月6日到17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COP12/MOP2 ) 將於肯亞奈洛比召開,全球會有45個以上的國家會在自己的城市舉辦各種活動,呼籲社會的政治人物和 領導人正視這個問題。
在台灣,一向關心國際環 境議題的志工及環保團體,將與世界同步:11月4日,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將舉辦一場溫馨熱鬧的嘉年華會,表達台灣公民的關注,同時呼籲台灣社會重視全球暖化的危機,和台灣 環境的可能災難。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你的參與。

◎請支持這項活動,表達您對全球暖化議題的關心◎
11 月4 日當天,請攜帶彩色雨傘,乘坐大眾交通 工具或騎乘自行車,與世界鬥陣大聲疾呼
Join us to say “ Climate Change, Taiwan Cares!”

發起團體:台灣環境行動網、主婦聯盟、民間永續發展促進會、看守台灣、荒野保護協會、國際珍古德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綠黨、台灣環保聯盟、環境資訊協會

詳情請見

3年前菊地先生造訪核四工地,評判出難堪的三分,因此3年後再次造訪,台電方面排出相當大的陣勢等待著。菊地先生也絲毫不客氣,室內簡報完,就主張實地勘查要緊,邊看邊指出,哪些地方有問題。老實說,同行的夥伴們以及記者,未必能在短時間內了解專業的科技智識,但態度是比較容易察覺的。台電人員對於核安、核四工地的施工品質過度自信,令人擔憂。隔天,我們拜會了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李院長是科技人才,接收了各方資訊,深受抑制二氧化碳學者的影響,以為核電不會產生CO2,仍然值得發展下去。菊地先生此行就要破除這樣的觀念,核電其實從挖鈾礦、發電、到核廢處理,都會產生許多二氧化碳。但是顯然要說服少數的有力者,似乎比說服多數的無力者更困難。

非核亞洲論壇的佐藤先生一直認為日本輸出核電到台灣,簡直是二次殖民。與他們私下聊天,知道他們是深具歷史反省能力的一群,因此在14年內來了台灣2次,不遺餘力地繼續奮戰,說什麼也要阻止日本輸出的害人科技。正當他們來的幾日,台灣滿佈「紅潮運動」。我想熟悉台灣政經局勢的他,心理是相當複雜的。這一群自稱「新公民運動」、被稱為「自主公民」的群眾,昔日曾為了反核、為了罷工、為了衝撞戒嚴體制而走上街頭嗎?這個運動除了叫陳水扁下台外,看不到其他制度面的討論。

也曾經在大學時,修讀民族學系(或稱人類學系)的課,遇到日本來的交換學生,問他為何想到台灣?他竟然說,因緣際會讀了有關台灣228事件的書,當時國民黨軍曾說,台灣人被日本奴化,所以才有這次的大屠殺,他竟以為事實就是如此,抱著懺悔的心來到台灣,尋求贖罪的方式 (要是台灣人未被日人統治,就不會遭國民黨軍屠殺了) 。這讓我想起佐藤先生的堅持,他認為核電輸出到台灣等於是再次殖民。這些外國人這麼地關切台灣,並且因過去的歷史而抱著虧欠感,就台日兩地而言,他們的作為已經彌補了過往殖民時代的罪過;就反核這件事而言,他們毋寧表現更深的關切感,一時之間,誰住在台灣,將飽受威脅,卻叫人摸不著頭緒。我輩台灣人卻比外國人更加地疏離,疏離其來有自,這又是哪一段歷史的造就呢?

要回去日本的前一下午,菊地先生請我們帶他去淡水買貝殼。他可真是專心,一家店一看就是2小時,我坐在朝向淡水河的仙公廟,望著這片死去的淡水河,想到核四,心裡的憂悶,不知如何表達。

去核四廠的那天下午,行程結束後的午後近傍晚時分,菊地先生也是請自救會的吳文通先生,帶他去海邊撿貝殼,仔細想想,那應該是我父母輩的回憶吧!我這代已經不知道海邊可以撿貝殼、pha chim-a(抓螃蟹)這類的事了。東北角的海岸是美,但無形的牆壁,讓我們不再接近。

死去的東北角珊瑚礁、海岸,以及死去的淡水河口,專心的日人菊地對比日漸疏離的台灣人,老實說我們對於河川、海洋的死亡是漠視的,這並非天生的,是什麼樣的結構,讓我們輕忽?這不是在講我們不夠熱愛這片土地;或者學校教育不夠,而是那道無形的牆是什麼?如同台灣的語言問題,父母那一輩,學校禁止講母語,大部分人是拒斥的,你要禁,我偏要講;然而後來廢除了這項條例,新的這一代,卻再也沒人會去使用這個母語空間,因為上一代只是情緒上反對,未曾理性深思母語的價值與意義,主流社會又是以華語為強勢的,父母因憂心下一代被邊緣化,而選擇用華話與子女交談,成就了「失語」的一代,因此母語空間雖打開了,卻沒人使用;歷史解釋又何嘗不是如此?228、白色恐怖都可以公開談了,但心中的思想緊箍咒跟警總卻沒有消除,多數人已經祖傳父、父傳子,習慣了噤聲不語,不表示意見,那一道無形的牆還沒被打破,雖然目前看來似乎有了「民主」的參與空間,但只怕仍是不夠。

在等待菊地先生的時間裡,這些思緒一直飄來,台灣的核四問題,與其說是什麼環境教育不夠,大家對台灣環境之美不夠熱愛;倒不如說是,過去的包袱還未被釋放,那些結構因素還在,我們沒法跳過這些問題,直接用他國的方式去反核,或者把反核只訴諸為單純的環境問題。

晚餐後的飲酒閒聊,窗外紅杉軍的搖旗吶喊震天,佐藤、菊地先生說著昔日非核亞洲論壇,曾到印尼、韓國活動,想都沒想過獨裁者蘇哈托、全斗煥會下台,當然也沒意料高壓統治的國民黨會輸掉總統位,他鼓勵我們反核、台獨建國終有一天會實現的。

然而,在這種社運越來愈分殊化、反體制總體戰的戰略愈來愈模糊不清之際,只講核四本身,只講環境的戰略,真能換得停建嗎?不論藍、紅、綠,大家都是在島國的歷史脈絡裡長大的,我們必須承認,現在台灣社會還沒有「公民」,唯有透過各個社運部門總體戰的辯証發展過程,尋找出路,才可能形成公民。也許是類似日本明治維新捲起的風潮;也許是第三世界被殖民地尋找生路的反殖運動;也許都不是,是我們走出來的一條新路徑。

[留言 / 轉寄]

 
投稿文章摘要
 

誰來教我愛:給寫台語小說《天使》的貞文

作者:呂美親

天使,讓我這樣叫妳吧。即使我們都在這地上人間,且相差約有一個世代。

原想寫篇讀後,未打算以信的模樣成形,此前伊始還引著聖經的話語:「世間人是甚麼,?數念伊?人的子是甚麼,?眷顧伊??互伊比天使較輸一釐仔,閣賞賜伊榮光尊貴做冕旒。?設立伊管理你的手所造的,下萬物佇伊的腳下。」(詩篇8:4-6)我設想妳也如此細膩而細緻地管理著衪所造的。

[留言 / 瀏覽 / 轉寄]

 

躁進的媒體會帶來什麼後果?

作者:顏敏如

天主教教宗本篤16世在9月中旬做了一趟德南之旅。他回到了出生地去拜訪,並在曾經執教的雷根斯堡大學做了一場演講。題目是「信仰、理性與大學:記憶與回顧」。

教宗在大學廳堂面對學者、教授與學生,首先談到他在大學中愉快的回憶,他的神學教授生涯是人生中重要的階段等等。接下來是一連串夾雜了許多拉丁字哲學與神學上縝密的辯證,除非是內行人,難以窺知全貌。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死去的東北角珊瑚礁、海岸,以及死去的淡水河口,專心的日人菊地對比日漸疏離的台灣人,老實說我們對於河川、海洋的死亡是漠視的,這並非天生的,是什麼樣的結構,讓我們輕忽?這不是在講我們不夠熱愛這片土地;或者學校教育不夠,而是那道無形的牆是什麼?如同台灣的語言問題,父母那一輩,學校禁止講母語,大部分人是拒斥的,你要禁,我偏要講;然而後來廢除了這項條例,新的這一代,卻再也沒人會去使用這個母語空間,因為上一代只是情緒上反對,未曾理性深思母語的價值與意義,主流社會又是以華語為強勢的,父母因憂心下一代被邊緣化,而選擇用華話與子女交談,成就了「失語」的一代,因此母語空間雖打開了,卻沒人使用;歷史解釋又何嘗不是如此?228、白色恐怖都可以公開談了,但心中的思想緊箍咒跟警總卻沒有消除,多數人已經祖傳父、父傳子,習慣了噤聲不語,不表示意見,那一道無形的牆還沒被打破,雖然目前看來似乎有了「民主」的參與空間,但只怕仍是不夠。 (本文責任編輯:周馥儀

 

活動訊息:


南台灣【科技與社會(STS)教學實習與建構】研習營(11/3截止報名)
莎妹劇團《當我們巡迴去討論愛情》到高雄囉!
女書當代講讀會 系列「看見女性移民」:在世界的隙縫中──越界流離的女性身影
第一屆查某人的健康四物營
台灣文學館週末文學對談:「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羅智成vs.翁文嫻(10/28)
95年海洋生態暨科技教育教師研習活動(10/29報名截止)
「台灣設置國家志工中心之需求評估及發展性研究」成果發表會(11/1)
「合法排斥?這就是歧視!——針對95年10月11日台北地方法院 95年度重訴字第542號 判決」民間團體共同聲明
2006高雄人本募款餐會實況新聞稿「募款餐會溫馨感人,共募得220萬,仍不足150萬」
死了一個娼妓姊妹之後─「女書當代關懷」系列(10/27)
連署:被分贓的次文化/我們的聲明
搶救環盟:2006年募款餐會(11/4)
「台灣文學藝術與東亞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11/10-11/12)
泰緬邊境訊志工團徵求校園協力合作
2006女性影展「女性藝術:最恆遠最深刻的一種女性魅力所在……」(-10/27)
第二屆敘事學國際研討會:「說故事:敘述者‧序列‧場域」(10/27-10/28)
文化研究月報第58期
2006青年文學會議:台灣作家的地理書寫與文學體驗(12/6、1
2/7)
2006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詩歌kap土地e對話(10/28、10/29)
《動物教材》 校園推廣計畫
華台文所「台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第五屆東亞學者中文現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0/26-10/28)
後竹籬笆時代—眷村文化園區營造論壇(-11/28)
「婦女‧憲法‧悄悄話」全台巡迴講座
民間團體呼籲公共電視莫停播「我們的島」節目聲明與連署書
支持性工作者除罪化 敬請連署支持 修法刪除社維法第80條「罰娼條款」
懇請一人一百贊助桃澗堡
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召募中
荒野保護協會「第二期環境守護培力工作坊」(-11/12)
關心環境、守護綠色家園〈綠色生活〉系列講座

八東病房DVD出版了 歡迎訂購
民族教育教材編撰研習班
2006年演繹經典秋季作品-玻璃動物園 開始售票
台灣優良社區產業培力與獎勵計畫─「2006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獎」徵獎辦法
搶救保存沙美百年老街行動
暴力的北縣府將於一月內拆除樂生
法律扶助基金會急徵律師!
圓原桃花『緣』~水蜜桃預購行動
台灣風信子協會財務告急
一人一信反湖山水庫
小額捐款推動學生電影「女神Aphrodite」

反湖山水庫,全民行動!
搶救大肚山古堡緊急連署!
「國中教育正常化」的連署書
恢復課稅不可以「課多少、補多少」:頭家,咱來提案公投
《地動的花蕊》台灣九二一地震社區重建的故事~慎重出版
靜默.行動.守護樂生

捐款公告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23)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30)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06)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20)
◎ 感謝潘忠政捐款 3000 元。
(2005/04/12)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6/10/23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日
執編周馥儀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南方文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