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勞動者電子報http://labor.ngo.org.tw ◇政治民主 社會民主 經濟民主◇ ★ ★ ★ ★ ★ ★ ★ ★ ★ ★2006.10.24★ ★ ★ ★ ★ ★ 您正與 5710位讀者共同分享「勞動者電子報 」! ---------------------------------------------------------------- ------------------【勞動者】------------------------------------ 標題\兩岸經貿發展對台灣勞工的影響 作者\盧天麟〈立法委員〉 ---------------------------------------------------------------- 編按: 本文摘取自勞動者雜誌第141期,是以勞工的觀點來分析兩岸經貿對台灣勞 動市場的影響, 因社會各界針對兩岸經貿議題的爭辯始終無任何共識,在 經續會時更是正反雙方攻防的一大重點, 故本期勞動者電子報所討論的是 未來兩岸經貿對台灣勞工可能的衝擊。 ----------------------------------------------------------------兩岸直航已經成為現階段兩岸經貿發展最受關注的焦點。兩岸經貿開放步 調的管制與否,在中國官方政治策略的操弄和兩岸相關利益集團的操作下 ,被簡化為兩岸開放直航的爭議 。 而兩岸直航與否也成為贊成的開放派 (一般被視為統派)與反對的固本派(一般被視為獨派)雙方最終的對決戰場 。開放派將兩岸直航視為兩岸經貿發展的最後一張骨牌,只要突破這個瓶 頸,台灣就能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讓台灣經濟也能水漲船高;而 固本派則是認為禁止直航 , 才能防止台灣廠商繼續外流 , 把產業留在 台灣。 事實上雙方對於兩岸經貿發展的認識都太過於簡化,也參雜太多的政治立 場。然而若因此將兩岸經貿發展方向等同於台灣經濟發展方向,則台灣的 經濟發展勢必處處與中國的經濟發展「配合」,如此一來,將導致台灣產 業過去全球佈局轉變成中國佈局。換言之,若將「全球化」的策略限縮成 「中國化」策略,對台灣產業的長久發展而言,無疑將是一大致命危機。 而台灣產業的發展,是台灣內部調整的問題,與兩岸是否直航?兩岸經貿 是否進一步交流,並無直接關聯。因此,政府必須重新檢視兩岸經貿政策 ,兩岸經貿發展截至目前為止的持續開放、甚至過熱的發展,以及接下來 被設定的議題「兩岸直航」究竟是造就了兩岸間誰的獲利?誰又在其中受 損?而台灣政府到底是在為誰服務?謀取誰的利益?是必須加以釐清的。 過度「錢進中國」 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經貿發展絕對不是要談論是否要更加開放,毋寧應該是 討論為何台灣會過度投資中國?過度「錢」進中國?雖然過去有「戒急用 忍」的政治宣示,但是實質上並沒有有效阻止台商「錢進中國」。根據美 國國務院所引用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投資中國佔全球各國投資中國 總額的一半,此一驚人數字,顯示兩岸之間的投資貿易已經極度過熱。 根據台灣官方統計,台灣對中國投資佔所有對外投資比率的50 %,反觀鄰 近的韓國,其對中國投資佔所有對外投資則僅有23%,而日本更只有2 %; 另外台灣對中國之出口依賴也高達37 %。上述的這些數字絕少出現在兩國 之間的貿易,毋寧接近一國之內的地區之間的交互投資 (此現象也符合中 國的統戰策略) ,因為一個國家政府絕不可能允許該國的經濟發展過度依 賴某單一國家市場,讓該國的經濟風險過度操縱在他國手中,而這個他國 居然還隨時以武力威脅對方。由此可見,台灣政府過去對於兩岸經貿的管 制已是處於放任的無政府狀態,任由中國來操控國內產業發展。 然而,對於台商前進中國、甚至過度集中投資中國是沒有必要扣上道德性 譴責的大帽子,因為許多台商受到大環境客觀環境的諸如中國的利誘以達 到以商逼政、以商促統,或是品牌商買方在比較利益下的威脅等等因素侷 限下,是沒有太多選擇的。 產業外移中國的對台灣勞工的影響 基於語言文化與地緣上的親近性,再加上台灣傳統產業普遍以代工為主, 在國際品牌商的訂單壓力之下,台商急於獲得短期利益,於是過度的台商 中國熱就於焉產生,其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台灣勞工的大量失業。根據官 方統計,台灣的失業率在1996年從前一年的1.79%躍昇為2.6 %之後,之後 便一路攀升達至2002年5.17%的高峰,雖然2005年下降至4.13%,但是已經 難以回復到過去的水準。台灣這一波失業率的上升,主要是「工作廠所歇 業或業務緊縮」的失業者大量增加所導致,1995年「工作廠所歇業或業務 緊縮」的失業者佔全體失業者的17%,隔年1996年急劇上升至28%,2002年 更達到48%的高峰。 由此可見,台灣這一波失業潮與產業結束營業後外移 有相當的關聯。 正是前述談及之「錢」進中國的此種過度的中國熱,造成台灣產業在90年 代末期以來劇烈轉移和失業率急速上升。部分產業在短期間內將上、中、 下游整個產業鏈從台灣拔除並移植到中國,造成台灣該產業的技術、半技 術工人無用武之地,空有一身專長卻無任何工作機會,這也是近幾年台灣 失業率高漲的主因。台灣失業率的上升 , 專家學者評斷這乃是台灣企業 「連根拔除」式的產業外移造成產業結構轉變所引發的「結構性失業」所 導致。更精準的說,之前所敘述的過度的投資中國熱所造成的影響,就是 台灣的勞力密集產業勞工的大量失業。也就是原本吸收台灣近三成勞工的 傳統製造業,整個連根拔起外移到中國,造成傳統製造業基層的中高齡勞 工頓失工作、生計無著落。更由於整個產業的外移,讓這群空有該產業技 能的基層勞工,即便透過職業再訓練也難以跨產業地轉移到其他工作。此 種結果所造成的失業率居高不下,也迫使政府必須編列數百億預算來執行 公共工程與多元就業等方案,直接介入雇用這些失業勞工,以增加國內的 就業機會及降低失業率。最後,因產業外移所付出的龐大社會成本,仍須 由全民所共同吸收。 不肖台商對中國勞工人權的侵害 台商作為一個投資中國的外資企業,相較於一般外資更受到地方政府的極 力歡迎。台商在以賺取微薄代工利潤的商業邏輯下,在與中國地方政府建 立特殊政商網絡的同時,在地方政府的「不作為」下侵害所雇用之中國勞 工的勞動權益事件時有所聞。部分台商動輒以軍事化的高壓管理手段管理 當地勞工,而由於受雇勞工通常長途跋涉由內地而來居住在工廠附設宿舍 ,再加上中國政府管控嚴格的「戶口制度」,使得這些勞工成為另一種形 式的移工外勞(Migrant Worker)。而這也是中國勞工被歧視差別對待的根 源。對此,王宏仁等在比較台商在中國與越南兩地工廠管理差異時研究時 便指出,在中國有戶口制度管控人口流動、政府允許廠方大量興建宿舍, 以及官方總工會不為勞工爭取權益等三個因素作用之下,造成台商在中國 侵犯勞動人權的行為非常嚴重。 另外,根據研究,1995年在中國實施「勞動法」後,台商面對該法的規定 ,對於在勞動合同方面多數台商會遵守。在工時與休假方面,受訪台商中 所僱用職工一天平均工時10-12小時與週休一日,多半未能符合「勞動法」 一天8小時和週休二日的規定。在女性保護方面, 受訪的台商普遍不給三 個月帶薪產假。在社會保險方面,受訪台商則普遍短報職工數予以加保, 並壓低基本工資來節省加班成本。在勞動檢查方面,則因與地方政府維持 良好關係而也不擔心遭遇檢查。換言之,部分台商就在中國官方刻意培養 好的「投資樂土」上, 投注大量資金錢進中國。 在中國官方的主動「利 誘」,再加上國際市場要素價格均等化之下,以及品牌商的客觀 「威脅」 之下,不僅是全力「配合」中國官方拼經濟,也嚴重地危害到中國勞工人 權。 結語:未來兩岸經貿下台灣勞工的出路 中國策略性地以中國化來取代台商過去的全球化經營策略, 以低廉的人力 資本與租稅優惠,甚至不惜以政商特權讓台商與資金深陷中國無法自拔 , 然後反過來「以商逼政」, 此由奇美許文龍公開信事件即可看出中國明顯 的意圖。近年來台灣產業發展過度向中國傾斜, 對於台灣的經濟與政治發 展都是極大的風險。對於台灣勞工而言, 台商從台灣連根拔除移植到中國 的產業,是不可能(也不應該)再以相同勞動條件回到台灣了。 目前台灣早已經過度投資中國, 因此現在早已經不是再談論開放或管制的 時候,因為過去高喊戒急用忍,也毫無作用, 如果所謂兩岸經貿更近一步 開放,結論若僅是開放兩岸直航,那只是圖利往返兩岸的商務人士。 因此 台灣應該趁此機會更重新省視台灣產業變遷的軌跡, 尋求台灣產也勞工的 新出路。 因此政府對於未來兩岸貿易的發展,應該堅守以下幾點原則,包括: 1.建 立品牌產業,防止產業繼續外移; 2.加強輔導國內服務業與觀光業之發展 ,促進就業;3.非貿易財之公共工程應雇用本勞; 4.加強東南亞投資人才 與產業輔導;5.台商回流應禁止例外使用外勞; 6.產業對中國投資審查應 考量影響台灣勞工就業因素; 7.兩岸直航必須以創造更多台灣勞工就業為 前提。 唯有政府在檢視與規劃台灣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能夠往前看,才能 帶來台灣勞工的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