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木馬電子報

2006-10-25

    本期主筆:女主角千萬不能得大腸 

    木馬新書搶先看:《五瓣之椿》  

   木馬文化作家專欄:  這是動畫電影最美好的一年,也是最黑暗的一年!(上)

       女主角千萬不能得大腸癌              木馬責編  林盈秀

      不知道啥時開始,每次展開「遙控器按按樂」之際,轉到諸如「藍色蜘蛛網」、「台灣變色龍」、「大輪迴」等節目,總會忍不住停下來看兩眼,在眾選項間多給它十秒,因此沉陷下去更是常有的事。尤其不甘心爬上床睡覺的週末午夜,周遭通常只剩電器待機的低沉嗡嗡迴轉。直盯略顯昏黃粗糙的畫面,看裡頭男女誇張又賣力的表情與肢體動作,不時竟有觀看舞台劇的錯覺。

在某個意義上,「五瓣之椿」似乎也有這種調調--這樣講好像很大不敬(打字的手已經開始發抖):瞎咪!江戶版的玫瑰瞳鈴眼!?

浪蕩好遊的母親在父親瀕死之際,仍若無其事地和戲角飲酒狎樂。目睹一切的十八歲美麗純潔少女,為了替勞苦一生的父親報仇,先放火燒了母親,繼之以嫵媚動人的性感為誘餌,殺掉所有該死的姦夫,一步步追隨終生孺慕愛戀的父親而去。 

「大輪迴」、「藍色蜘蛛網」等所謂奇情劇的社會評價一般來說似乎不會太好;但類似節目不僅沒有消失,甚至越來越多。也許因為它們反映了真實世界的部分情事吧。

「五瓣之椿」正是這樣一本反映現實世界的書。多數人讀五瓣之椿,每每把它當作倫理教材,要人千萬別幹出丟臉無法抬頭的事。不過如果真是如此,何需花這樣大的篇幅描寫熾熱難熄的軀體、詳盡敘述色欲的眼睛與心靈?觸及法律道德而需嚴厲噤聲、但事實上不能逃也無法躲的赤裸慾望,山本周五郎無寧更抱持理解與寬待的角度,甚至對於當今被視作流行議題的女性情慾自主議題,也透過女主角與母親兩種完全不同的典型相互辯證,似乎是對向來被壓抑的女人身體,偷偷給予同情與喘息。

乍看頂著正經八百的道德大帽,但卻無處不流露悄悄的抗議、堅持遮遮掩掩也要看天見日,這也許是「五瓣之椿」與「藍色蜘蛛網」頗足以令人玩味之處。不過畢竟是市井百姓作家,而不是處處講究推翻的革命家,所以女主角最後會發現自己得到越吐血越美麗的肺癆,而不是大腸癌:喂喂,有哪位作家能接招,寫個雖然罹患膀胱癌或大腸癌、但依舊無損其在讀者心中美麗形象的女主角?

 

    

五瓣之椿》    山本周五郎  著

在這世界上,有法律制裁不到的罪……

謎樣的女殺手,啼血的五瓣山茶花代表死亡的訊息,這次又將飄落誰的枕邊?

日本時代小說社會派大師山本周五郎,又一江戶時代奇情寫實力作《五瓣之椿》。

 

 

作者簡介

山本周五郎 (19031967)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橫濱市西前小學畢業後,前往東京木挽町山本周五郎當舖當學徒。19264月,於〈文藝春秋〉發表《須磨寺附近》,成為文壇成名作。1943年曾以《日本婦道記》獲得直木獎,但山本周五郎公開婉拒,在文壇引發不小震撼。1958年完成大作《留下的樅樹》,以後陸續寫成《紅鬍子診療譚》(1958)、《青舢板物語》等代表作。

山本周五郎的創作頗豐,並曾多次被改編為電影及電視。過逝那年,新潮社為了紀念他,推出了「山本周五郎小說全集」三十八卷。一九九○年,新潮文藝振興會設立山本周五郎賞。

譯者簡介

李峯吟,畢業於東海大學中文系,曾於日本的國際基督教大學與東京大學進修,後取得東大中哲系碩士。博士課程修畢即轉往美國定居。譯作有大江介三郎的《飼育》、《十七歲》、《共同生活》,井上靖的《流沙》,山本周五郎的《紅鬍子》等。

 內容簡介

         天保五年,龜戶的武藏屋別莊發生大火,房屋燒得精光,留下三具完全無法辨認的屍體。不多久,當地接連發生數起犯案手法相似的命案,死者均是生前倜儻風流、風評不佳的男子。他們的左胸被銀釵刺入,倒臥的枕頭旁留有一瓣血般的山茶花瓣。衙門捕吏千之助展開調查,得知這些男子在生前的最後一段時日,身旁都伴著一位溫婉美麗的女子…… 

        別莊的大火與殺人命案間究竟有何不可告人的祕密?千之助來得及阻止悲劇繼續發生嗎?

      山本周五郎在這本刻畫江戶下層社會的奇情推理小說中,深刻描摹人性與情慾的各類樣貌。即便因為道德與法律的審視,而有所謂的是與非,善與惡;但再見不得光的地方,赤裸裸的慾望暗潮仍舊波濤洶湧,縱使背淪喪德,卻未曾停歇。

 【木馬藝文新訊】

《魚的德西旅行》高雄新書講座

台灣第一網路旅遊手繪人氣王,魚繼游到巴黎、義大利之後,這回悠游到德國西部, 細膩有趣的手感旅遊日誌《魚的德西旅行》!

1028()1500-1600高雄大統店(高雄市和平一路21810F  07-222-0800)   

《追風箏的孩子》作者新作品將於20075月在美出版!

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繼《追風箏的孩子》之後,被高度引頸期待的最新作品-《燦爛千陽》(暫譯)(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將於2007 522 日在美國出版。《燦爛千陽》和《追風箏的孩子》一樣都是作者的長篇小說作品。它記載長達三十年的阿富汗歷史,包含家庭、友誼、信念以及救贖,是一個充滿深愛的故事。(更多訊息請參考追風箏的孩子部落格)

http://blog.yam.com/kiterunner/archives/2352921.html

 

這是動畫電影最美好的一年,也是最黑暗的一年!(上)  JOJO

美國動畫電影在迪士尼米老鼠帝國的統領下,度過極為輝煌的半世紀,若說堪稱影響全世界最深遠的動畫角色,也可說是史上最強、最會A錢的卡通人物。

但由於美國新生兒人口逐年銳減,傳統價值觀不再是唯一標準的現代,動畫還被傳統認定是絕對要政治正確的兒童玩意兒時,美國動畫開始進入黑暗期,米老鼠帝國也如被睡美人的紡錘刺到而進入沈睡世界。

當迪士尼意識到不能只依賴米老鼠騙小孩賺到錢,其他動畫人物早已發霉生鏽之際,轉而將動畫市場瞄準大人,以好萊塢大製作的規格結合歌舞片風格來製作動畫電影,用華麗畫風、精細動作、及盛大歌舞場面迎合大人胃口,果然一炮而紅,1989年的《小美人魚》引起動畫片從未有過的盛大觀影人潮,票房大獲勝利之外,甚至1991年《美女與野獸》還獲得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的肯定,迪士尼也從此確定了每年一部的年度動畫習慣。

這股好萊塢動畫電影能獲得票房成功不是偶然,在訴求觀眾群移轉的行銷方面,迪士尼確立動畫不只是給兒童欣賞的大原則,然後下足心力嘗試許多新思維來奠定這項新視點。譬如大製作電影規格的作法對大人遠比兒童有吸引力,找來大明星為動畫配音(甚至角色還以該明星為描繪藍本)是要增加成年人會列入觀影參考的卡司陣容,把流行音樂變成主題曲是要造成廣播電台大量輪播,而非只在兒童店鋪裡販售CD,還在故事裡加入一些些兒童以上、成人未滿的情節,最大目的也為了稍稍滿足成年觀眾的喜好。

迪士尼以上種種新作法幾乎成了好萊塢動畫電影規格新標竿,福斯、華納各大電影公司無不跟進也照著做起動畫電影,只不過表現都差強人意。或許因為市場上同質商品多了,也或許過了新鮮期,動畫電影的噱頭不再那麼吸引人,動畫電影票房達到顛峰期而開始持平,然後下滑,19992001年迪士尼推出《泰山》、《失落的帝國》已是強弩之末,到了2002年迪士尼甚至還打破年度電影的傳統,只隔半年就陸續推出《星際寶貝》及《星銀島》,可惜已無力回天。

另一方面,電腦技術在90年代被大量引進電影製作中,傳統賽璐璐作畫的2D 動畫電影逐漸勢微,新奇的3D CG動畫由此嶄露頭角,現在好萊塢動畫電影的龍頭皮克斯(Pixar)就是在1995年迪士尼動畫製作略顯疲態推出初試啼聲之作《玩具總動員》,世界影史第一部全3D CG動畫長片在掌聲與票房齊揚之中寫下記錄,而迪士尼以代理發行的身份宣告2D動畫時代結束,3D CG動畫時代將開啟唯一霸主的新世代!

不意外的,每家電影公司又開始唯動畫電影為尊,言必稱「3D CG」。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從迪士尼離職的大人物傑夫瑞卡辛伯格、好萊塢傳奇人物史蒂芬史匹柏、及名音樂人大衛葛芬於1994年合組新公司「夢工廠」(DreamWorks),創業作就是一連串3D CG動畫片,而難以避嫌的,1996年發表的首作《螞蟻雄兵》內容竟與皮克斯已經宣布製作的第二作、將由迪士尼發行的《蟲蟲危機》極為類似!好萊塢一片譁然。所幸皮克斯還是略勝一籌,電影內容與質感的優異在票房上表現無遺,未受到夢工廠搶先推出的影響,皮克斯的實力與地位得以確立。

相反的,夢工廠推出的作品常帶著仿襲疑慮,譬如《鯊魚黑幫》又與《海底總動員》取材相近,被懷疑與老闆的背景有關,變成外界嘲諷的八卦,夢工廠創立之初以動畫電影揚名立萬的夢想難以成真,一直等到《史瑞克》的出現,夢工廠在動畫電影上才得以翻身。

時至今日,迪士尼恐懼被皮克斯奪去整個動畫江山,也開始自製3D CG動畫,2005年推出首部作品《四眼天雞》反應平平,只好回頭挽救與皮克斯降至冰點的合作關係。最後,皮克斯反客為主入主迪士尼,從上游廠商一躍成為迪士尼最大股東,好萊塢的CG動畫大戰又翻開新的一頁。

註:所謂3D CG這個名號很容易引起誤會。譬如這3D並非以前電影界那種需要戴眼鏡觀賞的3D影片,而是指動畫製作鏡頭可以作360°全方位運動,此外,後期的2D動畫也非常仰賴電腦來製作,CG電腦作畫(Computer Graphics)絕非3D CG動畫的專利。只是大眾都這般大而化之稱呼,就這麼被習慣沿用下來。

 

傻呼嚕同盟JOJO ,國內知名的ACG同好組織核心成員之一,傻呼嚕同盟著作有《因動漫畫而偉大》、《少女魔鏡中的世界》、《動漫2000》、《動漫2001》、《遊戲線上》,協作有《COSPLAY.同人誌之祕密花園》,文章常見於各報章雜誌媒體。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