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6-10-30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10-30》

本期內容
  ◎世界傳真:引進外資興學 印度意見分歧 
  ◎人活得好好的,為何要補習?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世界傳真:引進外資興學 印度意見分歧
  譯寫■盧季寧
印度政府基於政治考慮,似乎希望藉由引入外資,為一般學生創造更多選擇機會,以降低為低種姓(backward caste)學生保留高等教育名額的平權措施成本(約54億美元)。但根據英文亞洲時報、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報導,對於是否開放初等和高等教育給外資經營,印度政府陷入意見分歧的局面,商務部表態支持,人力資源發展部反對。

印度商務部的資料顯示,每年全球高等教育的貿易金額高達3百億美元,印度學生每年的國外留學費用高達40億美元,在國際留學生當中,印度學生和中國學生佔了將近20%,其中6%是印度學生,但這個比例可能會快速升高,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和澳洲是熱門的留學地區,而印度、中國、菲律賓和印尼是學生出國留學最多的國家。

印度商務部長卡瑪‧納特(Kamal Nath)在內的官員一直聲稱,應允許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倫敦經濟學院等外國知名院校在印度投資興辦學校,他們認為在印度本土大學院校的激烈競爭下,外國院校會提供學費低廉、但品質一流的教育。這些國際知名院校中,多數表示有興趣在印度辦學,丹麥的Egmont Imaginations已向印度政府提交了一份計畫書,希望開辦兩百所幼稚園。

印度總理辛格致力推動放寬對外國直接投資(FDI)的限制,如今已開放電信、保險和食品加工行業,零售業也開放在即,而印度從2001年起就允許百分之百的外國直接投資教育機構,但由於嚴格的進入門檻加上政府控制,至今成效不彰。

在名為「印度高等教育和《服務貿易總協定》:一個機會」(Education in India and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Services (GATS): An Opportunity)的討論報告中,印度商務部提議為國內外民營教育機構單獨制定一套管理架購,商務部還為正在進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服務貿易談判打造舞台,以促進「教育服務貿易」(Trade in Education Services)。

9月下旬公布的這份報告說,儘管印度有大量的技術專才,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之中(2000年大學畢業的技術專才高達2,140萬人),但素質強差人意,印度本地只有25%的工程師、15%的金融和會計專才和10%一般大學畢月生,具備在跨國公司工作的素質。

這份報告認為,印度大學院校的錄取率僅11%,比不上其他亞洲國家,例如,菲律賓的大學錄取率是31%、馬來西亞是27%、中國也有13%。印度大學生獲得的政府補助是全球最少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名大學生只獲得406美元政府補助,遠低於中國的2,728美元,巴西的3,986美元,也不及印尼的666美元和馬來西亞的625美元。

教育資源分配之極度不公是另一個嚴重問題,印度政府85%的教育經費都集中於極少數的菁英院校,而其學生人數僅佔總學生之2%,為了進入這些菁英院校,學生間的競爭萬分激烈,尤其是醫學、理工科技等熱門科系,常常僅一分之差就決定學子未來不同的命運,壓力之大致使因落榜而羞於見人、自殺尋短的報導時有所聞,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

出自菁英學院的印度畢業生找份體面的工作固然不成問題,但多數的畢業生的就業前景黯淡。由於缺乏市場競爭能力,很多畢業生在熬過了漫長的失業期後不得不接受現實,屈就低級文職或沒有明天的臨時工。據估計,40%的印度畢業生找不到固定收入的工作,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為17.2%,高於全國總體失業率。

大學生未能學以致用

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拉吉夫‧庫瑪(Rajiv Kumar)表示,印度高等教育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所學難以致用,形成龐大的人力資源浪費,即使勞力嚴重短缺的行業,大量的大學畢業生也無法勝任,供應失衡極度不利國家的發展,勢將削弱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引進外國資金和專業技術長期而言可以全面改革印度教育體系,就像印度各項產業在外國手機、服裝、電腦、航空公司以及銀行等進駐之後,競爭力也隨之增強。但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部長亞朱‧辛格(Arjun Singh)反對引進外資興辦教育,理由是這樣做將有損國家利益,因為很少國家根據世貿組織協定,引進外國直接投資教育機構。

還有反對者認為,印度許多外國大學與本國母校的關係並未獲承認,而且其所頒授的學位價值也比不上印度本地大學院校,因此有必要進行管制和監督,印度聯邦政府中的左翼黨派也反對任何經濟自由化的舉措。

印度是否引進外資投資教育機構所出現的正反意見,反映出這場衝突的本質。印度共產黨主席尼洛特帕‧巴素(Nilotpal Basu)在印度經濟時報發表評論指出:「把引進外國直接投資作為解決之道,容易把高等教育問題變成單純的經濟問題,此舉將完全打亂現有的高等教教育體系,而且很難確保外國直接投資興學,會與國家現有高等教育體制所追求的目標保持一致。」

印度前石油部長特里帕西(S. C. Tripathi)則說:「我們必須取消大學院校、技術和職業學校的非營利規定,以引進更多國內外投資,只要推出適當的管理架構,確保課程、師資和評鑑的品質和水準,我們可以引進百分之百外國直接投資教育機構。」

向美國取經

在這方面,印度或許要向美國取經,儘管美國已經擁有全球最完善的教育體系,卻仍繼續在教育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經費,希望做到與時俱進。美國總統布希正在大力推動國際交換學生計畫,以促進跨文化交流,美國許多商學院已經開始派學生前往印度交流。

最近,加州史丹福大學的一支考察小組參觀了印度軟體業巨擘Infosys和Wipro。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有堂課叫「全球創新管理」(Global Initiatives Manage-ment),正考慮將印度作為境外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的研究課題。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波士頓大學管理學院等院校,也派學生前往印度考察,以促進對境外外包的認識。除美國學生外,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工學院和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的學生考察小組,也前往Wipro參訪。

美國國務卿萊絲在今年度的國際教育高峰會議上指出,美國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熱切歡迎外國學生前來,並將更多的美國學生送到國外學習。萊絲指出,當全球重心從西方轉向東方,當類似大中東這樣的地區致力擁抱民主改革,當美國與中國、印度、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國擴大接觸之際,美國學生必須擔任前鋒。

今年3月美國總布希訪問印度時曾在海德巴拉市對印度管理學院學生說,在美國的生活經歷將有助於他們消除對美國的誤解。布希指出,美國大學院向全球開放是美國政府的重要議題之一。就連布希本人也親自為美國大學賣力宣傳,難怪美國每年從外國留學生手裡賺得超過120億美元。

外國直接投資是否能進駐教育領域,這項爭論仍在印度激烈地進行,印度政府可能會在3至6個月後做出最後決定,結果是支持還是反對,現在實在難以預料。

附註:

印度高等教育的規模一直在穩步擴張,據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統計,截至2004年為止,印度共有大學338所,各類學院1萬7,625所,在校生1,009萬人,高等教育粗入學率達到9.2%。
(回目錄)



人活得好好的,為何要補習?
  李孟儒
才國一的學生向我訴苦:「週一到週五都補到晚上9點半,回家洗個澡,寫完功課也都十一、二點了,我每天最不喜歡的事就是———起床!」我除了同情之外,也試著分析原因。

我覺得父母應調查孩子考不好的原因(學習態度、資質、師資教學、粗心)。如果先入為主的認定學生就是需要補習才會考高分,那可能數年後才會發現花了好多的冤枉錢,走了冤枉路。

一、學習態度:

如果學習態度差,上課心思飄來飄去,筆記不認真寫,作業不按時交,有問題不敢問老師、同學,學生不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很難有出色的成績。現在的老師不比過去,可以用強勢的方式(處罰)來達成教學目的,如果學生上課不專心,都不會得到糾正,奢言學習成效,所以家長要支持老師的管教,不止幫助孩子品行端正,也能在課業上更專心學習。

二、資質:

待國中愈久,不得不相信前輩說的「唯上智與下智者不移」,有人天生是讀書的料,即使天天玩樂,但段考依舊屹立不搖,資深老師說:「能不能考上第一志願,一半是天資,另一半是努力。」有的學生聰穎過人,不用努力便順利考上第一志願,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仍要靠後天努力,才有機會,但天資真的太差,即使再怎麼努力,仍是白費力氣。

我們常說「行行出狀元」,家長真的要靜下來想一想,如果孩子不擅長讀書、考試,又何必逼他要往這方面來比,將來愈比愈沒有信心,最後連自信都沒有,豈不是逼死學生、累垮父母?我們應該趁孩子年輕時多多挖掘他的長處,該適時地放孩子去飛,「讀書只是三百六十行其中一行」,這行待不下,外面還有海闊天空值得去試探。孩子若是只聽父母的話,父母也習慣凡事幫孩子決定一切,包含志向、職業,到最後孩子長大,順從的權威消失之後,孩子將何去何從?

歷史上,如果牛頓聽媽媽的話,牛頓是一位農夫;如果林懷民聽父親的話,現在是公務員;如果李安聽父親的話,現在是國中老師,如果《十月的天空》希坎姆聽父親的話,他是一名礦工,而不是美國太空總署總工程師。所以我會建議家長,關於待人處事、食衣住行要聽父母的話,關於人生這條路要怎麼走,多多聽孩子內在的話。

三、師資:

我會在家長日傳達一個觀念,現在的國中生態已非20年前的國中了,就好像現在的公家機關辦公效率比起20年前已大幅改善,現在的國中在教育部提倡校園民主化,已經有了變化,請家長要多觀察,而不是讓舊印象影響對國中的看法。

有次去大賣場,結帳時聽到兩位太太在聊補習經。A:「還好你兒子才國一,你要趕快去報名××補習班,不然國二就來不及了!」B:「為什麼?」A:「因為國中老師很混,只會唸課本,不補習絕對贏不過別人。」B:「對啊!對啊!我就是擔心這種狀況。」接下來就開始抱怨老師如何如何,好像補習班才有他們心目中的好老師。

我得說「這真是夠了」!過去的國中老師有其時空背景(民國57年辦9年國教師資缺乏),家長讀書時遇到的少數不適任老師早就退休。家長可以去查詢孩子的學校師資平均年齡為何?這6年,師資換血幅度很大,新進老師多數經教師甄試聘用,理論上應該比過去要好(不然幹嘛用新制度,如果素質還比較差,還不如回歸師資一元化)。我所認識的周遭老師無不專精於各領域,每日用心準備教材,課堂全力以赴,只要學生肯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更何況國中生心性正值轉變,血氣未定,學校老師往往為此花費的心血勝於教學準備上。

但這些為學生品行的努力,在少數家長的心中還比不上「華麗」的分數重要,只要分數高,滿足家長面子的就是好老師。品行呢?對知識的興趣呢?老師很在乎學生的品行、學習興趣,那麼家長呢?

國中生這階段挺有趣的,有時課業不懂,卻為了面子不懂裝懂,不去問老師,卻喜歡鑽補習班求速效,有好事者說:「這是因為學校老師說話囉哩巴唆,進度慢,廢話一堆,管東管西,不像補習班老師都整理好重點,一下子就懂了。論口才,補習班老師的笑話多好笑啊!而且補習班很厲害,考試都有辦法捉到重點,考好還有獎金可以拿呢!」

學校老師的話是多了一點,但這是發自內心的叮嚀與關懷,學校老師不太講笑話,是因為常配合學校辦活動,所以有進度壓力,還有如果班上不夠自律,一講笑話就難以收回,乾脆不講,要聽笑話買一本笑話大全,回家自己看。另外有些補習班直接跟書商買和學校一模一樣的平時考卷、題庫光碟,讓同學先練習過,然後在學校考高分,用來當作樣皮吸引其他同學、家長趨之若鶩,誤以為補習班有神效,在我看來這叫做「作弊」,至於有獎金拿,別忘了,那是父母繳的血汗錢的九牛一毛。

另外補習補久了會有「奴性」,好像不補習就沒有信心參加考試,現在的社會已經到了無所不補的地步,大陸熱中嬰兒學游泳,我們流行父母補「嬰兒手語」,上雙語幼稚園(補英文),等到小學補才藝班(畫畫、紙黏土、音樂),考智優班要補,考私立中學要補,考研究所要補,連考老師也要補,法律系學生更要從大一開始補,這是什麼社會啊!洪蘭教授曾說:「如果未來孩子進入社會需要的是一個還未被發明的知識,現在補這些習有什麼用?」

我們必須正視社會風氣熱愛補習,好像從正常教育中無法學得知識,必須用補的,用灌的,才能學到知識,家長非得把子女搞得筋疲力竭才甘願。古人就有例證,像曹丕〈典論論文〉中:「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太容易取得的資源不太重視,反而相信花大把銀子換來的教材、師資比較會有效果。

洪蘭教授說:「人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如果家長願意擺脫「比」的心態,從小觀察孩子的興趣,繼而輔助他,這才是適合孩子的路。國際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小時熱中拍攝電影,父母和妹妹成為隨傳隨到的臨時演員,母親還允許他用烤箱烤十幾罐的櫻桃,用來製造片中需要「血淋淋」的畫面。李安當年就讀南一中,兩次考大學聯考都落榜,讓李安的父親(南一中校長)很失望,李安活到20幾歲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而西方的史匹柏10歲就開始了他的導演夢,不知道有多少像李安這樣的人才被傳統的價值觀給淹沒了。

我建議家長,人活得好好的,為何要補習?如果不是孩子願意主動學習,補習只是個安慰劑,剛開始可能有用,但用久了,就愈來愈依賴它,到最後藥效失效時的結果,就是家長理想幻滅時。我們的傳統價值觀不喜歡學生玩,認為那是浪費時間,但是看到最近網路搜尋引擎Google花了15億美元收購YouTube,網路拍賣公司eBay花26億美元買下Skype時,我們必須思考,未來是靠創意競爭的時代,用補習來佔據孩子的時間以求得「好成績」的思維必須檢討了,未來的競爭力在人力資源,而人力資源必須靠教育,如果教育還只是拚升學、拚成績,再來幾個教改都不會成功。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