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6-11-08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11-08》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貧富懸殊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英語充電站:英語文能力與翻譯素養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教育論壇:貧富懸殊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羅德水(教師)
美林證券於10月11日發布亞洲區財富報告,報告內容指出,台灣地區去年金融資產市值超過100萬美元的富豪達5萬9千人,其中有0.7%屬於資產超過3千萬美元的超級富豪,台灣富裕人士佔人口比率0.32%,平均每人財富新台幣一億元,去年財富總值成長6.7%,此外,和亞洲其他國家相比,台灣女性富豪比率達40%,遠高於香港、日本。

然而,即便台灣的富豪財富又增加了,畢竟也只是金字塔頂端的浮華世界,豪門生活究與普羅大眾何干?倒是看過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94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之後,即刻讓我們重回人間,原來生活在另一個世界的芸芸眾生,其處境才是台灣社會的真實態樣。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94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去年,台灣家庭平均每戶收入為108萬2,168元,其中,前10%家庭的平均收入達264萬1,165元,占全體家庭總收入的24.41%,後10%家庭的平均收入則只有26萬6,388元,僅佔全體家庭收入的2.46%,最高所得組平均家庭收入,足足是最低所得組平均收入的9.9倍,更比後40%家庭收入的總和高出58萬4,810元,幾乎等於後50%家庭收入的總和(293萬404元),貧富兩極化的情形讓人觸目驚心。

次以戶數五等分位組之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進行比較,所得前20%的家庭可支配所得達179萬6,884元,所得後20%的家庭則只有29萬7,694元,差距達6.04倍,比較歷年數據,最低所得組去年可支配所得之金額甚至低於10年前的水準(民國85年時最低所得組之可支配所得為29萬8,443元)。

再以平均每戶儲蓄額進行比較,去年,所得前20%家庭的平均每戶儲蓄額達65萬7,753元,所得後20%的家庭則是繼民國90年與91年之後再度出現負數,為-1948元,若將時間拉長,高低所得家庭的儲蓄額差距,更是從民國70年的14.6倍,快速增加為民國80年的18.34倍、民國85年的45.12倍,到了民國92年,其差距竟然擴大成為428.18倍。

易言之,不論從高低所得組家庭的收入、可支配所得、或儲蓄金額進行比較,台灣的貧富差距不僅日益擴大,且中低所得組家庭之收入10年來幾乎呈現停滯甚至倒退狀態,有越來越多的受薪家庭收入低於平均線,亦即從原先所謂的「中產階級」持續向下沈淪。

在收入與可支配所得日益懸殊的情形下,高低所得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更是天差地別。比較高低所得組「家庭教育研究費支出」,所得後20%家庭的家庭教育研究費支出,從民國85年的8,050元不升反降至民國93年的7,717元,相反地,所得前20%的家庭則從民國85年的5萬6,081元上升至民國93年的8萬1,834元,足足增加了1.35倍,10年不到,高低所得家庭教育研究費支出差距就從6.97倍擴大至10.6倍。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時間,高低所得組可支配所得的差距只從5.4倍升為6.0倍,也就是說,富人家庭確實將教育支出視為一種投資,相反地,連基本溫飽都成問題的窮人家庭只能毫無選擇地減少教育支出,特別是自民國90年來,「學雜費指數」成長的速度又高於「消費者物價指數」,對中低收入家庭而言,教育支出的負擔更形沈重。

尤需指出的是,隨著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貧富家庭受高等教育比率的差距也同步加大,雖然貧戶子弟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已從89年的37.1%微幅增加到民國93年的45.7%,但同一時間,富人更是從59.2%大幅增加為73.7%,5年內,兩者的差距又增加了6%。過去我們常說,教育是窮人翻身的捷徑,然而,現在的情況則是,中下階層孩子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明顯遠低於富人家庭,這樣的情形如不儘快尋求改善,只怕教育不僅無法促進階級流動,甚至反過來將成為製造跨代貧窮與階級複製的幫兇。

貧富差距與所得分配不均是許多國家共同的問題,相對而言,台灣過去的經驗,則是少數可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有效控制貧富差距的例子,不過,從上述統計數據,吾人不得不承認,現階段的台灣由少數人掌握多數財富,以及窮人、貧戶越來越多的情形,早已是個殘酷的現實,如何避免情勢繼續惡化下去,朝野應嚴肅以對才是。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英語文能力與翻譯素養
  李振清(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在〈口譯專業的語言藝術和英語文歷練〉一文中,筆者陳述聆聽歐盟執委會口譯總署總署長班尼德惕(Marco Benedetti, Director General of DG Interpretation, European Commission)的一席話後,心中充滿無限的敬佩與感慨(參閱《台灣立報》95.11.1拙文)。

敬佩的是班尼德惕總署長跟他率領的「千人歐盟團隊」,藉由「口譯」的服務與功能,協助歐盟國家及其他全球地區的相關成員,跨越28種語言與文化的藩籬,達成人際溝通與國際和諧、合作的任務。儘管歐盟國家的語言多達20種,外加亞洲8種,但班尼德惕仍不諱言英語還是全球最重要的語言;連過去一向仇視、排斥英語的法國,現在也不得不接納,並積極勤學英文,尤其是年輕一代。以義大利語和法語為純母語的班尼德惕總署長,一離開歐洲,講的全是流暢的英語。時至今日,英語文能力不但與翻譯素養產生相輔相成的功能,同時也影響到一個人的知識、態度與專業水平。英語文能力的提昇,也因國際間普遍的廣泛使用,而愈來愈受到重視,甚至成為歷練翻譯素養不得不考量的重點語言。

在當前的台灣,從政府部門到中學與大學校院,英語文的聽、說、讀、寫、譯基本能力表現,是國人心中的「痛處」,也是國家在鼓勵全方位拓展國際視野、追求國際競爭力的過程中,一項不可忽視的阻力。英語文能力欠佳,翻譯人才培訓與推廣工作又未能有效落實,則整體社會向上提昇的衝勁,也會因最新國際資訊的缺乏而受到阻礙。更有甚者,政府與人民會因為國際資訊的短缺,及跟世界的隔閡,而在觀念上愈趨保守,甚至落伍。

國際名校如賓州大學華頓學院(Wharton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與全美各一流學府,在恩隆案(Enron scandal)爆發後所推動的倫理、誠信、創新國際新觀念之資訊,在國內好像很少由英文的直接管道,或透過翻譯傳輸給政府各部門,作為政策研擬的重要參考。假如大家多過去能多閱讀國際英文報資訊,報括年6月5日《時代週刊》(TIME)所翔實報導的Enron Effect(恩隆效應)的話,今天的台灣應該不會如此震盪。比起香港、新加坡、日本、韓國,我們對英語文能力與翻譯素養的重視,有待加強。面對21世紀國際全方位激烈競爭的現時下,政府當局再不重視英語文能力與翻譯素養的教育與人才培育議題,則後果必定不堪設想。

當前台灣的政、經、文教與國際交流政策下,出現知識份子憂心的現象。當我們在審視各政府部會的英文網站之英譯內容,與網頁格式時,我們更可以驗證英語文能力與翻譯素養,必須積極改善與提昇的迫切性。

舉例說,筆者在2003年審查某中央部會的翻譯文件時,竟然文法錯誤多得不可計數;而牽涉到跨語言與文化的語意處理詞條,問題更多。某件文件中,譯者竟然將「中華文化」按照語音直譯為「Chong-Hua culture」!

2006年3月4日《中國時報》記者曾薏蘋與何博文在台北報導:立法院3月3日總質詢時,泛藍立委一直圍繞著「終統、廢統」爭議中的「終止」(cease)、「廢除」(abolish)打轉,行政院長蘇貞昌忍不住抱怨:「好像在上英文進階課!」假如蘇院長擅長英文與翻譯,這個令人發窘的「英文進階課」場面,應該可以幽默地化解才對。

「上英文進階課」,這不是政府在「挑戰2008:e世代人才培育」國家重點發展中,積極推動的政策嗎?行政院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所規劃的一系列「英語文、國際觀,與現代思維」之實體和線上課程,就是因應世界性的「終身教育」(lifelong learning) 潮流,提供給政府各部門的官員進修之用的。蘇院長「好像在上英文進階課」的幽默,反映出他對行政現代化與國際化的英語文和翻譯落差。

口譯能有效協助人際間的溝通、促進和諧。口譯還可延伸其功能至國際交流與斡旋。其提供的有效功能,讓筆者想起2001年在日本熊本(Kumamoto)市舉行的一場國際會議:亞太經合會(APEC)勞工部長會議。

由於當時筆者擔任「亞太經合會教育分組」國際協調人之關係,在會議之前即已知道,可以邀請前勞委會主委陳菊女士,以等同「勞工部長」的頭銜前往日本熊本市參加9月27至30日「APEC勞工部長會議」。筆者先前有點擔心陳主委會否以「不諳英語為由」,婉謝參加。果然,當筆者與外交部、經建會、教育部邀請陳菊前主委前往與會時,她的立即反應是:「我不會講英語,怎能參加這種國際會議?」

筆者透過當時的教育部范政務次長懇切地告訴陳前主委,我們可提供口譯人員隨身傳譯。參與是項「APEC勞工部長會議」的筆者,也可派上用場,協助會議或雙邊會談時的口譯工作。況且,積極參與此種國際會議可實質地提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

陳前主委一聽之後,立刻明智地決定應邀與會。就這樣,陳前主委在經過經建會、外交部及筆者等多次的APEC會前簡報後,不但欣然成行,而且在會中積極地不斷以國語發言。國內準備的兩位優秀口譯員,林宜瑾女士和王建輝先生,則以精湛的即席傳譯技巧,將她的發言直接傳遞到與會的各國勞工部長耳裡。陳前主委的主動積極發言,也成為台灣參與國際會議中,經過口譯傳譯發言最成功的典範之一。

歐盟執委會口譯總署總署長班尼德惕對雙語暨口譯訓練,有讀特的見解。知識、文化素養,以及跨語言的語意轉變和傳遞,要靠著終身學習的觀念和毅力,可達成口、筆譯的藝術境界。班尼德惕總署長又說,成功的口譯,是在享受知識的傳遞,而不是執著於語言文字的對應翻譯。

班尼德惕總署長的話讓筆者想到名記者傅建中常提到的嚴復之翻譯藝術,以及其「信、達、雅」之翻譯標準對後世翻譯工作的深遠影響。回首看翻譯史,嚴復將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 - 1882)《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 )中的第四章,「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譯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妙不可言。傅建中和翻譯家高克毅兩位筆者敬佩的中英翻譯大師,都認為這是翻譯的「神來之筆」。由此也可見班尼德惕總署長的口譯專業見解,確可作為大家研究口、筆譯訓練相關課程與內涵的參考。就以詞彙來說,隨著時空的變化,跨語言的翻譯需要更廣泛、多元的知識來輔助。下列這些台灣常見到的嶄新中、英例子,也許可供一般從事英語研習、翻譯研究的大學生,利用班尼德惕總署長、傅建中和高克毅的觀點,加以思索和參考,從而體會到英語文能力與翻譯素養的密切關係:

積極管理、有效開放proactive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liberalization

戒急用忍"No haste, be patient" policy

小三通Small Three Links

三不政策3 No's policy

「聽其言、觀其行」"wait and see" policy

割喉策略cutthroat strategy

公職人員選罷法Public Officials Election and Recall Law

和解共生reconciliation and symdiosis

柔性政變soft coup d'etat

打擊人蛇集團combating human trafficking

珍愛民主、親善之旅A Journey of Democracy & Goodwill from Taiwan

木馬程式Trojan Horse Program

溫室效應earth warming

最惠國待遇Most Favored Nations (MFN)

檳榔西施betel nut beauty

望子成龍症候群hurried child syndrome

從這些例子來看,翻譯的藝術不但愈來愈多元,需要的知識也愈來愈廣泛。在21紀的英語世紀裡,提昇英語文能力,對翻譯藝術的進階,會更有幫助。推動國際競爭力與人才培訓的政府各級主管,以及英語文能力愈來愈薄弱的大學生,應該加以深思。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