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6.11.17/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本期內容:
編輯室報告--文化經濟的兩面刃
本週媒大事
塑膠通訊社--米克觀點
媒活動--「媒希望?」影展
鬥陣來讀冊--傳學鬥2006冬季讀書會
綠林好漢媒來稿

編輯室報告--文化經濟的兩面刃

 昔日的百貨業女強人徐莉玲,復出辦學創立「學學文創志業公司」,延攬400多位名人授課,下個禮拜就要開始招生,但卻引起「學學」究竟是不是補習班的爭議?這是除了近日瘋狂追逐炒作政治貪污卻沒有焦點的媒體,另一個可以深入探究的文化議題討論,然而媒體卻沈溺於捕捉學學補習班各種花邊新聞,卻少了更深入的文化政策議題追蹤討論。
 
文化政策一直是目前政府主要的政策,「學學文創志業」是不是補習班,不僅點出台灣對於相關環境規劃上的措施,並未做好準備,如同在面對許多重大公共建設的弊端時,陷入水泥沒鋪好,就急著鋪柏油的窘境,因此只好不停忙著事後補救;同時象徵台灣的文化政策傾向「文化觀光」,即使在「社區總體營造」的推動,以及各方人士投入搶救美學環境,依舊缺乏深層的人文涵養,主要因為文化政策缺乏歷史深度,隱藏著國家基於經濟退化的憂慮,為了促進內需市場的活絡,產生的短期的政策規劃目標,將文化速成為商品的淺碟操作。
 
    近年來,韓國與大陸文化創意產業正在往前邁進,韓國搭上了戲劇電影化的列車,將韓劇透過電影製作方式,推向全世界,加上數位科技發達,數位內容產業一併向前發展,除了改變過去韓國漫畫(浪漫滿屋),必需偽裝成日本漫畫才能受到歡迎的方式,到現今建立自我品牌,受到各方肯定,韓國的卡通漫畫(賤兔)廣受青年歡迎,甚至電玩遊戲業逐漸追上台灣對市場的掌握度。
 
    北京更在國家重點計劃栽培下,逐漸重視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並在北京開放藝術表演中心,讓年輕藝術家進駐其中,今年更在北京舉辦「藝術北京2006」當代藝術博覽會,這場博覽會主要由十二個國家,ㄧ百一十個參展單位,吸引兩萬人入場,其中主要是吸引一千多位來自全球重要的收藏家、企業家與藝術家出席,參展期間交易金額高達台幣十億元,而其中獲利最大的是來自於台灣與大陸的藝坊,青壯派參展藝術家受到注目,也包括來自台灣霧峰林家的林明弘。
 
    從北京與韓國的例子,明顯的是經濟數字的成長,但更值得注重的是多元文化匯流,也隱含著提升本身文化的能量,這兩者發展步驟都似曾相識,台灣不僅在北中南東都要建立文化園區,也有藝術村開放進駐,如位在新竹的「沙湖壢藝術中心」,這些都是口號響亮的政策,如沙湖壢藝術中心現在雖然開放給民眾參觀,但是在自營的狀況下,經營十分辛苦,比較其他國家,的確,台灣創作環境相對弱勢,這與台灣整體文化印象在國際間流失,以及政府未能跳脫政策提供者的角色,成為主動投資者有關,即使本身擁有許多表現出色的藝術家,文化政策卻在不能突顯台灣文化的包容性與清晰度。
 
    看到「學學文創志業」的出現,以行銷創意作為定調,高品味與高價格的營造氛圍,究竟是培養工匠或是培養藝術能量,可以進一步觀察,但是人文意識的涵養,主要來自於對於品格的重視,以及生命能量的累積,藝術家也是由此發出創作的光芒,如果只注重科技與資訊的硬體建設,無法養成深層文化與落實人文精神,美感應該是來自於尊重生命,而不是來自於消費的品味觀念,文化政策與經濟發展思維進行調和的過程,避免追求發展的緊張感形成兩面刃,期待文化政策具有深度反思的歷史感,並配合基礎的教育規劃,才能真正促進文化深根。


本週媒大事

1.在上個禮拜出刊的358期天下雜誌,報導了外資掌控了我們的電視到底是福,還是禍?其中內容報導外資在半年內,大舉進駐台灣有線電視,東森、中嘉、台灣寬頻等台灣主要的有線電視系統,而在外資掌控電視後,對台灣而言,文化主體權操在外國人手中,但是這些外資卻沒有願景,收購有線電視其實只是想獲利而已。天下雜誌更指出,這些不到十個人的外資決策團隊,沒想到卻決定了台灣民眾的收視權益。

小編媒批:外資掌控我們的電視是福還是禍未可定,因為不論是外資、或目前土資,偷可確定為「財團」,因此不論是誰掌控我們的電視環境,我們都應該要求國家的媒體主管機關NCC,來要求這些財團深耕台灣的影視產業,提升媒體勞動條件,並且重視消費者公民利益,因為唯有這樣,對於我們本國的媒體環境,才能有真正的良好發展。

2.蘋果日報11月9日,報導了TVBS-G台《流年論命》,以及高點電視台《命運新天地》的節目,用子靖、得慧兩個命理老師為來賓,藉假Call in誘騙民眾,並且進一步詐騙民眾的錢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傳播內容處表示,已經調閱節目播出帶,並表示節目涉嫌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第十九條,已經要求電視台說明,若確定違法,可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小編媒批:NCC所說的第十九條內容,就是節目應維持完整性,並與廣告區分。相同的條文也可拿來處理目前置入式行銷的亂象,而對於置入式行銷,NCC也應該與以處罰,大家可以到媒體觀察基金會的網站,下載監看表格,每一個監看表格,觀察基金會都會確實幫你回應給媒體電視台以及NCC,相信在每個民眾的參與媒體監督,NCC也會開始注意並且處罰這些違規的電視廣告。


塑膠通訊社--米克觀點

編按:打從壹傳媒進入台灣後,「港媒」便等同了狗仔的代名詞。有人說,香港的媒體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報紙小報化、狗仔的出現。至於實情是否如此呢?又,是什麼環境下,讓彈丸之地的香港得有如此眾多的媒體呢?

本期電子報特向駐香港特派員mick_Wu邀稿。他目前在香港中大作交換學生,以他一個台灣人的觀點,是如何看待香港媒體的表現呢?讀者不妨隨著他的筆觸,探索這個我們既陌生、又熟悉的東方之珠。

================================================================

◎ 吳安哲  (政大新聞所研究生)

現代人身處媒介資訊爆炸的環境,台灣人亦然,但與港人相較之下,則小巫見大巫。就筆者身處香港這幾個月的交換學生期間,所得出的觀察經驗,就香港的大眾平面媒體報紙的發行上,光華文日報的發行就至少有八份,分別是綜合性的「明星文,太蘋東」,以及專業性財經定位的經濟日報與信報。所謂的「明星文,太蘋東」分別是指明報、星報、文匯報、太陽報、蘋果日報及東方日報。而經濟日報與信報,這兩份財經性定位的報紙,雖然走的是專業品味,但卻也做足了綜合性報紙的氣勢,亦即這兩份報紙也有涵括如副刊、文化育樂、體育等其它版位。因此,在還沒計算其他的英文報紙或者其它特定品味如馬經(賽馬資訊)、捷運免費派報等前提下,香港可謂是「百報齊放」,所以在香港可真是嗅不出平面媒體式微的氣味。

為何敢發行這麼多份報紙,難道是採訪印報與油墨等勞動成本低廉抑或反骨膛臂擋車般的漠視網路時代與WEB2.0嗎,筆者認為媒體的生產與發行等經濟性問題要從兩條軸線脈絡下去思考才較為恰當,分別是一:媒體涵蓋範圍下的區域特性 ;二:媒體接收人口的生活習性。

就第一點來說,為何需要有媒體,因為這地方有事發生,而香港為何有這麼多媒體,因為它有很多事情在發生。的確,香港這個都市在國際區域特性的定位上,其在地的商品交易經濟與工業活動是相當活絡,不管是金融財經、股匯市、購置房地產,或者是時尚、消費、育樂以及相對於台灣的一個特點-賽馬,等流行事物皆相當繁榮。所以翻開眾家報紙,內容呈現主旨皆與上述商品資訊有關,舉些香港區域特性的小例子,香港的影視娛樂工業相當發達,港片的產量相當高,同時也星光熠熠,但是港片港星的報導是在工業推銷產品與通俗娛樂的層級,因此自然需要大量版面去曝光,而非台灣將國片的報導層級拉在副刊文藝版。

以上的區域特性並無法充分說明為何是報紙大量發行,因此必須再搭配上第二點,亦即媒體接收人口的生活習性。高額仰賴大眾運輸工具的通勤人口似乎可以回答報紙的大量發行,香港政府是有意識的壓制私家車的擁有量,同時也無如台灣萬頭鑽動般的摩托車,因此近乎七成的通勤人口都是仰賴大眾運輸工具,包括公車、地鐵與行走於新界與九龍半島的九廣鐵路。因此,平面媒體在這點人口接收特性上便佔了優勢。再者,龐大的通勤人口可再依年齡與品位等變項搭配,再去切割出多種不同的媒體定位與區隔市場,以胃納社會環境因子所切割出來的多餘閱讀空閒時間。


媒活動--「媒希望?」影展

◎活動訊息請見官方網站

媒希望?影展,另一個開端

  「媒體異象」叢生,新聞廣告化、置入性行銷紛陳,結果使得本地公民對媒體的觀感,向下沉淪。問題洋洋灑灑,有志之士訴諸結構改革或者個人努力,成立公廣集團以及呼籲記者在主流媒體中激進。

    前述方法效果不同,也都可能成為改革動力。但一個現實是,本地媒體工作者普遍缺乏勞工意識,也無團結權觀念,擁有或參與工會者鳳毛麟角,也幾乎未進入工會組織,遑論團結。

    我們認為,如果不談團結,無法期待勞動條件自動改善,專業義理也無堅持空間。如果不能體認勞工身分,行動恐將流於個人層次,無助改變環境。

    政客官員和媒體主,可以共謀無語,傳播系所學生教員和媒體工作者,卻不應該毫無想像。我們將在11月至12月間舉辦影展,選定《那一天,我丟了飯碗》、《舞影者》、《有怪獸》和《走,該往那裡走》四部紀錄片,巡迴大學校園放映,同時舉辦映後座談。

    放映對象將以傳播系所學生為主,邀請導演、媒體工作者和學者,一同探討媒體異象和行動的可能,進一步強化學界與民間團體的互動串聯。

    我們期待,這是另一個關於媒體改革的開端。

             媒希望工作團隊 2006.11.01


鬥陣來讀冊--傳學鬥2006冬季讀書會

各位朋友好,傳播學生鬥陣即將在11月25日舉行2006冬季讀書會,歡迎大家鬥陣讀書,作夥運動。若無法前來參加,也歡迎幫忙轉寄。
 
這次我們閱讀的主題,集中在處理台灣政治、經濟歷史縱深的討論。而以政治經濟學的角度,重新思索隱藏於媒體現象背後之政經結構。透過史料閱讀,以瞭解40餘年來電視產業的變遷過程。歡迎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即刻報名,加入我們的討論。

歡迎大三以上(包含碩博士生)在學學生,社會人士有強烈興趣者亦歡迎鬥陣。為保持讀書會品質,每人酌收保証金新台幣500元整,全程參與、或非無故缺席者,將於最後一次讀書會中退還保証金。

傳學鬥讀書會為期7次、14週,每次讀書會為參與讀書會之大夥「輪流導讀」,而導讀人也應比其他人多讀一份參考書,並提供大家在讀書會中討論。每次讀書會保留最後20分鐘,作為討論最近時事變化。

這次傳學鬥讀書會,我們有一個小小的限制,就是你對媒體改革有企圖心、有想法,只要具備這個條件,傳學鬥竭誠邀請大家一起鬥陣讀書,作夥運動。
 
讀書會地點:人性空間(新生南路店).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60巷7號 。時間是下午2點開始,預定到4點。

報名請簡填姓名、學校單位、連絡方式,寄至傳學鬥信箱:scstw2003 @yahoo.com.tw 
 
相關「書單」訊息可上網站查詢:http://twmedia.org/scstw/?p=288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yahoo.com.tw)。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http://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https://enews.url.com.tw/scs.shtml
招賢聚義部落格:
http://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與您逗陣來作伙
└────《下次再見囉。》────┘  


報主的話:
讀書會,鬥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