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6-11-22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11-22》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廣電基金年度新聞金霉獎網路票選起跑 
  ◎英語充電站:體認英文深層結構 培養翻譯基本技巧--余英時院士獲頒Kluge獎的新聞稿中譯及分析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教育論壇:廣電基金年度新聞金霉獎網路票選起跑
  羅德水(教師)
從93學年度起,全台各國民中小學從小一到國三已全面採用九年一貫課程,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即不時傳出學童國語文程度低落,以及要求提昇學生國文能力的呼聲,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不少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紛紛研擬相關措施回應。台北縣、桃園縣教育局最近分別舉辦小一學童注音符號大會考,可說是繼台北市教育局要求各國小每週增加一節國語課之後,又一語文學習焦慮症的具體表現。

在新課程實施已歷5年的此刻,以教育行政部門處理語文學習恐慌的態度為例,檢視九年一貫課程所揭櫫的理想是否落實,應該是個合適的切入點。

究竟此一歷經五任教育部長力推的國民中小學新課程的精神為何呢?教育部於90年10月出版的「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手冊,在闡釋其基本理念時指出:

九年一貫課程可以用「開放」、「一貫」與「統整」三大面向加以詮釋。「開放」意味著教育諸多政策的鬆綁,如課程規範的鬆綁、教科書開放民編、發展學校本位課程、開放彈性課程等,可使教育與課程走向多元化。「一貫」強調國中小課程的銜接,破除獨立運作的課程發展模式,建立以能力為主的課程架構。至於「統整」,則以「七大學習領域」整合過去的過度分科,融入社會新興議題,更注重各領域間的聯繫與整合,促使教育工作者進行團隊合作,增加協同教學的機會和可能性,並以多元評量促使學習歷程成為整體而連貫的過程。

除了教育部以外,幾年來各縣市教育局亦出版了大量宣傳新課程理想的文宣品,台北市教育局於90年6月出版的「台北市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家長手冊Q與A」,在回答「為什麼要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時是這樣說的:

升學主義造成大眾分數至上的迷思,把寫、算及應付考試的能力,當成學生學力和程度良窳之指標。認為,考試的能力或分數就是競爭力,也等於學力和程度。……而量化的紙筆測驗成為唯一的評量方式,使得資質完全不同的孩子必須面對單一的標準,一百分要求,讓絕大多數的孩子,經常處在挫敗當中。……求學原是人生最幸福快樂的歷程,卻成為台灣年輕學子必經的夢靨。……為此,歷經5任教育部長,長達9年的努力,在大家殷殷期盼之下,終於推出了九年一貫的課程。

接著,在回答「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學生的程度會降低嗎?」北市教育局則表示:

「九年一貫課程簡單的說:只是要把數十年來,偏離正軌的教育導正過來。」但對全民而言,則是:一個教育理念的革新。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教育改革。是針對根深蒂固的士大夫觀念、升學主義、精英教育、以成人為中心所產生的弊端加以修正。要揚棄專為應付考試的填鴨教育方式,以及以分數和教師主觀意識分別學生優劣的習性。……因此,除非社會大眾仍深陷在升學的框架中堅信:「應付考試的能力」或「寫考試卷的能力」=「學生的程度」否則,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學生的程度肯定是不會降低的。

不論是否認同九年一貫課程,必須承認的是,上述教育部與北市教育局的官方說法,今天看來仍有其高度的理想色彩。然而,也恰恰正是昔日高舉教改大旗,不容基層教師分說,甚至自以為掌握改革唯一真理的那種傲慢,益加凸顯其今日棄守教育專業的荒謬。回顧九年一貫試辦階段,多數基層教師對於新課程之配套不足與匆促上路多表疑慮,可當時不論是中央或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卻只是一味宣傳新課程的理想與願景,表示新課程將為台灣教育帶來新契機云云,甚至將第一線教師的專業意見抹煞成反改革。不料短短幾年內,時移勢轉,竟然又聽到主其事者大談學生程度低落,並且反過頭來要求加課或義正辭嚴地指責基層教師教學不力。

問題是,學生程度真的下降了嗎?事實上,按照官方說法,如果能夠擺脫「應付考試的能力」=「學生的程度」的迷思,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學生的程度肯定是不會降低的」,甚至依照新課程尊重多元智能的精神,我們不必太過強調學生特定科目的紙筆測驗成績是否下滑,協助國教階段的孩子告別分數至上與升學為先的桎梏,不正是教育官員念茲在茲的新課程理想嗎?

事實上,依據新課程的精神,面對家長質疑學生程度下滑時,教育行政部門理應採取一以貫之的態度,加強宣導溝通,以求化解家長疑慮,落實新課程理想。然而,行政官員竟不此之圖,反而屈從首長個人意志與所謂的「民意」而棄守之前再三宣揚的新課程理想,不僅將英語教學提前至小一、強制增加國語課節數,甚至以各種理由舉辦小學生的「基本學力測驗」,情勢之惡劣猶勝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反觀基層教師的處境,不僅未曾如同教育部所宣傳的隨著新課程的推動而提升專業,反倒成為執行各式官訂政策的工具,與教改政策推動不力時的代罪羔羊。

所謂新課程改革最為荒謬的不也莫過於此?一手宣傳新課程理想的,竟然就是一手為它寫下墓誌銘的。九年一貫課程的神話已然被當初的制定者與宣揚者親手毀滅,如此慘烈的教訓,實值得所有教育人員深思。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體認英文深層結構 培養翻譯基本技巧--余英時院士獲頒Kluge獎的新聞稿中譯及分析
  李振清(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自從11月15日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館長畢林敦(James H. Billington)宣布,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暨著名的歷史學家余英時教授,與美國非裔歷史學家約翰‧霍普‧弗蘭克林(John Hope Franklin)共同獲得該館頒發素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 for the Study of Humanity)的大好消息後,全球華人無不額手稱慶,恭賀這位當代最偉大的華人思想家,實至名歸地獲得國際學術主流的高度肯定。國會圖書館發佈的2,636字自新聞稿,對余英時與約翰‧霍普‧弗蘭克林兩位教授的高度推崇,洋溢於文中。而這份用字精湛的新聞稿,及台灣各大媒體的中譯,更令人體會到熟知英文深層結構,與培養翻譯基本技巧的重要性。讀了國會圖書館發佈的新聞稿,再參照台北中國時報的中譯報導,則會令人加深對余英時教授的崇敬。筆者因而藉此來探討Kluge Prize for the Study of Humanity新聞稿的翻譯技巧與內涵問題。

中國時報早先由楊明暐先生在11月16日先行報導後,復於11月20日以「向一位當代人文大師致敬」為題,刊載於當天的社論中。該社論強調,余英時教授「獲獎訊息傳出的同時,他在西方的史學界同儕譽他為『我們這個世代最偉大的中國歷史學家』。畢竟對台灣乃至整個華人的學術思想界而言,不待克魯格獎的肯定,余英時的著作早就是所有後進者邁入人文領域的主要啟蒙導師了。」筆者至為贊同,而且在筆者所認識的中外學術界友人中,肯定人人均認同余教授獲得「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的高度意義。

筆者因在80年代曾服務於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及國語中心(Mandarin Training Center -- MTC)的關係,曾接受余教授所推薦的眾多哈佛、耶魯及普林斯敦大學的高材生,進入國語中心研習中國語文與文化。到了90年代,筆者應教育部借調赴美國華府服務後,更進一步透過耶魯大學的孫康宜教授,及美國亞洲研究學會資深學者,如最近往生的柏克萊加州大學魏斐德(Frederick E. Wakeman)教授、匹茲堡大學的許倬雲教授、史丹福大學的劉遵義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教校長),及麻里蘭大學的丘宏達教授等,而跟余教授有更深入的接觸。其中,最令筆者難忘的盛事,是除了年度性的學術會議外,1996年2月7日筆者代表我國華府的「駐美代處」(TECRO),與麻里蘭大學的校長William E. Kirwan,及國際學術流中心主任Markus Franda,共同舉辦了第14屆「中國區域研究」(China Regional Seminar);主題為「Confucianism and the Chinese Diaspora」(儒家思想與華人流散族群)。由於是屆會議討論的主題,涉及廣泛的儒家倫理與商人精神、中國思想道統的現代變遷,及中國知識分子在歷史上的角色與發展等問題,所以我們同時也邀請到了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與芝加哥大學的余國藩教授同台。3位被譽為最傑出的海外華人菁英人文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當代全球的「儒家思想與華人流散族群」,及其對世界發展的學術影響,精采至極。是項由余英時、杜維明,與余國藩教授,全程用英語主講的學術研討會,一時成為美東地區學術界的盛事。

余英時教授今年榮獲「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再回顧起1996年2月7日的「儒家思想與華人流散族群」學術研討會,可謂相得益彰。筆者試就國會圖書館發佈的余英時、弗蘭克林獲得「人文諾貝爾獎」的新聞稿內容,從翻譯與語言學的角度, 稍加分析,以供參考。

今年(2006)美國國會圖書館發佈的余英時、弗蘭克林獲得「人文諾貝爾獎」美譽的新聞稿標題為:

Historians John Hope Franklin, Yu Ying-shih Named Winners of 2006 John W. Kluge Prize for the Study of Humanity

緊接著的引導內容為:

John Hope Franklin, 91, and Yu Ying-shih, 76, have been named the recipients of the third John W.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the study of humanity. Endowed by Library of Congress benefactor John W. Kluge, the 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the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not covered by the Nobel prizes, including history, philosophy, politics, anthropology, sociology, religion, criticism in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nd linguistics.

這段語法精簡踏實、語意清晰、內容充實的段落,以一般學生的閱讀能力來說,可能不易,因為該段文字使用了「現在完成式」的被動語態如have been named、Endowed by、not covered by,及由「形容詞子句」轉換(transformed)成的「現在分詞片語」如(原文中以紅色標示)、普通的被動語態如including history, philosophy, politics, anthropology, sociology, religion, criticism in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nd linguistics.等。若一般讀者不諳此種語法學的結構與變化,就很難深入瞭解原文的內涵。翻譯者(筆譯、口譯)更需要瞭解此種轉換與變化。若要探索其深層結構(deep structure),原文可以還原如下:

(1)John Hope Franklin is 91 years old.

(2)And Yu Ying-shih is 76 years old.

(3)John Hope Franklin and Yu Ying-shih have been named the recipients of the third John W. Kluge Prize.

(4)The John W. Kluge Prize is awarde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the study of humanity.

(5)The John W. Kluge Prize has been endowed by Library of Congress benefactor John W. Kluge.

(6)The John W. 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the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7)The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is not covered by the Nobel prizes.

(8)The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includes history, philosophy, politics, anthropology, sociology, religion, and criticism in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nd linguistics.

這種透過深層結構來解析冗長篇章的技巧,是翻譯常用的句子分析策略。在逐步或即席口譯中,尤需利用此種「分解」的方法,因應口翻可用的短促時間,以及避免語言對比所可能造成的誤解。

上述的「現在完成式」的被動語態,及由「形容詞子句」轉換成的「現在分詞片語」結構,在英文中的使用率很高。本專欄在95年11月15日的「台灣口譯人才培訓的發展與中英傳譯的奧妙」中,就列舉了雷根總統1980年的就職演說中,頻繁出現的被動語態句法,及分詞片語結構等語言現象。

基於此種語言學現象與翻譯技巧,媒體即可巧妙地將原文順暢地翻譯如下:

現年91歲的約翰‧霍普‧弗蘭克林,與76歲的余英時,已獲提名為第三屆「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的得獎人。「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是2003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在約翰‧克魯格(John W. Kluge)資助下設立的,其目的在彌補諾貝爾獎沒有涵蓋的廣大領域,包括歷史、哲學、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藝術人文評論,以及語言學。

說明提名余英時教授與弗蘭克林教授的理由時,下面這一段文字也很值得從翻譯技巧與語法學理論中,加以推敲:

Franklin and Yu have each played a pioneering role in bringing previously neglected, major aspect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history into the mainstream of the scholarship and public consciousness of their respective native lands. Both have done demanding work using a wide variety of primary documents and historical approaches. Each has had an enduring impact on both scholarship and his society, and has opened a path for others to find new materials and methodologies for understanding both their and our cultures.

為方便理解與翻譯,這一段文字可先分解如下:

(9)Franklin and Yu have each played a pioneering role.

(10)The pioneering role is bringing major aspect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history into the mainstream of the scholarship and public consciousness of their respective native lands.

(11)The major aspect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history were previously neglected.

(12)Both Franklin and Yu have done demanding work using a wide variety of primary documents and historical approaches.

(13)The demanding work used a wide variety of primary documents and historical approaches.

(14)(Both Franklin and Y) Each has had an impact on both scholarship and his society.

(15)Each has opened a path for others to find new materials and methodologies for understanding both their and our cultures.

(16)The impact is enduring on both scholarship and his society.

(17)Each has opened a path for others to find new materials and methodologies for understanding both their and our cultures.

弗蘭克林與余英時分別將先前被忽略主要的中、美歷史層面,分別導入兩國的學術主流和共識裡。兩人均運用了廣泛的原始檔案資料與史學方法來完成艱辛的研究。他們對學術和社會已經產生了永久的影響。同時,他們也開啟了一扇後人尋索新資料與研究方法,以及認識自己以及其文化的大門。

分解後的新句子,表面上看來當然不如原文精簡有力,可是卻能幫助讀者與譯者深入瞭解原文的真正意義。同時,這也是外語學習的基礎認知。

透過以上的分析,大家就可更進一步明白,為什麼余英時教授受到全球學術主流如此推崇的原因。余英時教授能被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三所大學禮聘為全職教授,這份殊榮已足以證明其崇高地位。在英語學界與翻譯界來說,余英時教授是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當代人文大師。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