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黎世,不是首都,而是人口不到40萬的瑞士第一大城,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火車站前的班霍夫大道(Bahnhofstrasse,亦即火車站街)筆直通往沿岸蔥鬱的蘇黎世湖。街的兩側站滿無數精品名店,在國際上呼風喚雨的瑞士聯合銀行(UBS, 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及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 總部,均是這條街上宏偉的建築。街的地下是巨大金庫,街的地上則是成天川流不息的人潮以及滾動不止的有軌電車。
培德從Rigiblick山腰上的大學宿舍搭乘短程纜車下達山腳,轉乘無軌電車到火車站,準備迎接從近郊乘坐快速火車(S-Bahn, Schnellbahn)進入市中心的安妮。他們計劃先到班霍夫街的露天咖啡座喝杯現榨的柳橙汁。由於電車無煙、無臭、無聲,坐在街旁不但不受打擾,還可盡心享受陽光下多彩的夏日風情。之後,他們將徒步到湖邊搭乘觀光船,一邊遊湖,一邊談著各自的近況。培德會告訴安妮,他搬家時如何處理掉舊傢俱;安妮也會把收集來有關晚上那場歌舞劇的種種訊息和培德分享。
培德與安妮的週末活動雖無法等同全體蘇黎世市民的生活安排,卻有其代表性。除非不出門,幾乎每個蘇黎世人都難逃公共運輸公司(VBZ, Verkehrsbetriebe Zuerich)所佈下的天羅地網,它不但決定市民如何「移動」,也型塑了他們的休閒方式。
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營造工作小組
眷村再生
文化資產新生命論壇
|
一. 活動說明:
隨著國軍老舊眷村全面改建政策的腳步,全國各地的眷村陸續伴隨著時代浪潮,即將走入歷史。此時,眷村文化空間保存與再利用的思考與行動,成為當前文化資產保存與再生的重要課題。 2004年冬天,於三重市眷村拆除搬遷之際,熱心的市民團體與眷村組織者為保留三重市眷村記憶與尊重多族群文化歷史,共同發起了「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營造行動」,在三重市開展了一場關注城市歷史與文化發展的行動。
歷經兩年的的奔走搶救與社區營造行動,台北縣空軍三重一村已指定成為台北縣歷史建築,為保存奠定關鍵基礎。然而搬遷後的眷村,如何成為活絡地方文化活力的場所,仍是值得深切思考的問題。在變動不居的歷史脈動中,不論是軍事遺址、古宅大院、礦場、倉庫 …等空間及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都在轉型時刻面臨不一而足的挑戰。台灣各地文化空間保存策略與經驗,亟需藉由一個交流的平台,讓市民團體之間得以互相交流,以透過保存的集體行動激發在地社區的自信、熱情與活力,並創造傳統空間不同面貌的功能與意義。
因此,我們於即將搬遷騰空的眷村舉辦論壇,探討台灣當前眷村文化空間保存行動經驗,凝聚志同道合的朋友持續推動眷村保存再生行動。 95年9月19日至11月28日我們已舉辦「 後竹籬笆時代 —眷村文化園區營造論壇 」,目前正籌備為該論壇出版實錄。同時我們亦籌備於95年12月至96年1月辦理「眷村再生—文化資產新生命論壇」,期能 拓廣拓深空軍三重一村保存與再造行動意義 ,為豐富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再生經驗貢獻一己之力。
二. 活動目標:
1. 本論壇為文建會文化網路學院「文化資產新生命運動」與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贊助計畫補助之社區營造 培訓課程。
2. 舉辦 12場次「文化空間保存與再生」課程,提供推動文化空間保存工作的個人、市民團體,以及公部門等經驗分享與交流之平台。
3. 本論壇課程預計招收學員 25名,為培訓地方文化空間營造活化人才進行長期而深度的經營。
三. 對象:
(一) 本論壇將於空軍三重一村舉辦,為「文化空間保存與再生」實務的小眾論壇,歡迎關心眷村文化空間保存營造之個人、團體、公部門參與。
(二) 招生名額計 25名,課程免費,全勤保證金500元整,請及早報名以免向隅。
(三) 完成報名後,請於第一次上課時繳交全勤保證金,待課程結束後,缺席次數未達 2次以上者無息發還全勤保證金。
四. 時間:
(一) 95年 12月5日至96年1 月 23 日,每週二晚間 19:00--21:00。
(二) 95年1月20日週六上午09:00—下午17:00。
(三) 共計 12場次。
五. 地點:空軍三重一村自治會 2樓( 台北縣三重市正義南路 86巷11號 )
六. 課程內容 :
1. 臺北縣立博物館經營經驗 (公有公營): 3堂
2. 臺北縣 私有古蹟再生經營經驗 (公有公營): 2堂
3. 臺北市文化空間委託經營管理經驗 (公有民營): 2堂
4. 文化資產延續活化再生(花蓮陸軍港眷村、文化園區國外案例): 2堂
5. 文化資產保存營造行動(霧峰光復新村、空軍三重一村): 3堂
七. 辦理單位:
(一) 指導補助 :台北縣政府、三重市公所、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贊助計畫
(二) 合辦單位:空軍三重一村自治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營造工作小組
(三) 協辦單位:(邀請中)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外省台灣人協會、台北縣擎天青年協會、三重埔文史研究協會、三重社區大學、蘆荻社區大學
(四) 聯絡人: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營造工作小組吳東明,電話: 23216862,傳真:33221900,E-mail:kmarx@mail2000.com.tw
(詳情請見)
|
|
1894年,當第一部有軌電車行駛在大街上時,便已為蘇黎世的公共交通定下基調。1930年代初期,城市與交通網幾乎同時發展。蘇黎世以舊城為中心向外擴充,電車則依循主要幹道建造了80公里。六七十年代經濟一片榮景之時,電車軌也跟著延長許多。世界各大城均因車輛過多而有「行不得」之苦,其政府也都有「開闢更多道路、蓋建更多停車場只會讓車輛更集中、交通更混亂」的共識,於是捷運與地鐵往往成了疏解交通流量的第一選擇。面積只有92平方公里的蘇黎世城,沒有腹地可以經得起如此開腸破肚的大工程。市民在1962及1973年兩度拒絕蓋建地鐵的提議,1977,亦即在第二次公投否決興建地鐵後數年,為了更配合聯邦政府減少噪音及空氣污染的法規,便毅然決定投入二億瑞朗(約53億台幣)改善現有的交通狀況。
然而,正如同所有城市發展有著顧此失彼的遺憾,蘇黎世也不例外,其公共交通設施80%集中於市區,卻忽略了50%的人口是由郊區進入。所幸在情況開始惡化之前,有關單位便已著手彌補:
蘇黎世城附近每天約有17萬人搭車上下班,過去市中心的公交系統雖已相當成功,其鄰近小鎮的私人車輛仍是嚴重的環境衝擊,693平方公里的地區仍是車滿為患。市中心每1000個居民有390輛車,鄰近地區卻有每千人470至560輛車的比例。1970至1990年間,工作日的早上七至九點,車輛竟然增加了75%,停車位也以倍數成長至20萬4千個!這些統計數字嵌入大城市相應的框架內,立刻相形見絀,然而瑞士非中央定調的「小而優」行政風格,讓地方上的問題能夠針對在地的特色與需求迅速解決。九十年代初開始營運的郊區火車運輸系統S-Bahn,以數分鐘內就有一班車進站的頻率,將整個蘇黎世邦和鄰近地區與蘇城連接成單一體系,立即疏解了郊區湧向市中心所造成的車潮、人潮問題。
一個城市沒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是件危險的事。特別是在能夠預警的災難來臨之前,緊密綿延的交通網可在短時間內迅速撤離數十甚至數百萬的龐大城市人口。蘇城各方的共識是,整合公交網路與改變停車政策比斥資興建新的運輸系統更有具體效益。他們區隔有軌、無軌電車及一般公車的行經路線與專用車道(昆明的專用車道仿傚此法),並讓80%由電腦控制的號誌讓公共交通工具能夠優先行駛,這種在一定時間內,讓最大量的人往同一方向同時流動的方式,是一個大膽而有效的策略;另外,更增加了P+R (Park+Ride,停私車+乘公車),也就是將私人交通工具停放在指定的場域,改換公共交通工具進入較繁忙地帶的措施。雖然在其他世界大城均有P+R的方法,蘇黎世的方式卻值得一提,其所謂私車並不單指四輪汽車,停車場也備有摩托車與自行車的停放區;乘公車也不只是搭坐公共機動車輛,市民可在繳付定額押金之後,在限定時間內免費使用各種廠牌與功能的摩托車或自行車(包括兒童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可乘載兒童的自行車、附有小拖車的自行車),甚至老少咸宜的滑板車。特別是高照艷陽的夏日,只見自行車後半截的小拖車上,有時是個沈睡的小娃兒,有時是野餐的食糧飲料,人們可從容到公園休憩,徜徉在如茵草地,享受週末生活。而在一般日子裡,著西裝、打領帶、背背包的高大男士,一腳站在滑板車上,另一腳蹬著路面趕著上班的鏡頭,並不少見。
公共運輸公司聯結休閒、娛樂、教育等領域,無論是Robert Williams的個人演唱會、管弦樂團的「今晚莫札特」、雲門舞集的「水月」或是最年輕埃及法老王圖坦卡門的展覽等,都有乘車與門票一票到底的減價辦法;此外,運輸公司也提供運動、購物、電影… 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快捷路線咨詢,尚未計劃週末或假日如何打發的人,只要一上網,立刻有令人眼花撩亂的市區、市郊甚至其他城市的活動任憑選擇,時間、地點、乘車路線、票價等,一應俱全,就等人移步外出,享受便捷快速的服務。
公共運輸公司更與城市脈動緊密結合。1982年蘇黎世和昆明締結友好城市,數年後,蘇黎世幫助昆明設計交通網,並將電車以每輛一瑞朗的象徵性價錢賣給昆明,而昆明以在蘇城蓋建中國花園做為謝禮時,電車體便以正體中文將兩個城市的名稱展現在市民眼前。今年(2006)環保暨保健組織與足球協會聯合提倡健康的重要,電車也負起宣導使命;全身春綠與純白相間的電車,載著從事不同活動人們的圖繪,穿梭在蘇黎世的街道。
蘇黎世公共運輸公司以客戶為導向,似乎有著潛在競爭者或假想敵的自我鞭策經營方式,讓他們傾力調查社會趨勢與顧客需求,處理特殊的顧客群或市場區塊(新到的市民、兒童與青少年、公司與員工)。在舉辦加強與顧客聯繫的活動上屢出奇招:新車體問世時,一上車便開心地拿到彩色氣球的孩子,置身寬廣空間與加大拉低巨大玻璃窗的車身內,不住地向路人揮手的鏡頭,就是公交車的活廣告;地方上的廣播公司在電車上訪問對公交政策大發議論的老年人,並實況轉播以召告市民;此外,如同賣當勞的行銷策略,雖已家喻戶曉,仍長期以巨量廣告與大眾接觸,進而造成顧客不自覺的慣性行為;以及主辦一年一度的大型舞會,讓政治立場不同的左右兩派年輕人都能盡興等等,企圖以新穎的創意活動與綿長、緊密、在離峰時間亦頻繁往返的交通網,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使能持續抑制私車使用率,提昇都會區的生活品質。事實上,自從1980年,私車並不曾增加,市政府雖不投入修築新道路的經費,蘇黎世的經濟發展仍是歐洲最高的城市之一,破解了開發道路可促進經濟昇級的迷思。近年來「從住處到電車站不超過300公尺」的目標,更是普及到96%!
雖然因著取消停車位或劃出禁止行車路段而招來部份市民的怨言,蘇黎世以公交優先的策略機制在歐洲國家中的確獨樹一幟。不論火車、電車、巴士、船舶或為生活在半山腰居民而獨設的短程纜車,均可透過多樣票種與複雜的計算方法,依個別差異,不需反覆等待購買而享受一票到底的服務。不論是學生、金融主管、文化工作者還是築路工人、工商鉅子、無業遊民,只要願意,所有在蘇黎世生活的人們都會發現,「通行」在這個金融中心的大街小巷,的確是件愉悅的事情。
至於培德搬家的事,他究竟會怎麼告訴安妮呢?
原來正當安妮在蘇黎世火車站設有三十多個櫃檯的旅遊服務中心抽出號碼紙籤,等待去到適當窗口詢問如何赴羅馬渡秋假的同時,培德正和另外三個朋友扛著幾件舊傢俱,依指定時間到指定地點擺放,就等著公共運輸公司自2003年開始運作的大型廢棄物免費電車來載走。而他那部老舊電腦也選擇了適當時間功成身退,就在今年,運輸公司推出E電車,收集居民要丟棄的電器、電子用品,免費運送至回收中心處理。
要搬離蘇黎世城不是件容易的事。誰能輕易離開被評鑑為最適合人居的都市之一呢?
小檔案1:蘇黎世邦政府以公交優先為原則,邀請商界、能源工業、汽車聯盟、貿易公司、環保組織、科學界、消費者協會及相關的行政單位,共同發展一項名為「2000年能源計劃」的合作模式,包括訓練司機省油的駕車方法、推廣省油的車種、尋找有競爭力的後勤組織以提高貨物運輸的效率、民營停車場票卡與公共交通工具用票相互聯結(P+R)以減少私車的使用等。
小檔案2:電車是蘇黎世的交通主角,占市區公共交通工具40%的規模,負責運輸76%到市中心的工作與購物人潮。除了因應需要,不斷延長路線以避免換車之外,候車時間也擠縮在6至8分鐘,而無論晚間或週末,最久的候車時間不超過30分鐘。
小檔案3:公共運輸公司的目標是提供班次頻繁、準時、安全的交通工具,運用企業經營的產品行銷策略,讓每個市民無法置身於任何與移動有關的羅網之外,並和各企業、學校、機構有不同的合作關係:
在「交通影響所有人」的思量下,運輸公司和Nissan的合作方針是,促使私車擁有者在使用自己的代步工具之前能有多一重的考慮,並在私車與公車間做最佳的選擇。其具體做法是,Nissan的促銷廣告跟著公車跑遍蘇城,而買Nissan車的人不但可以減免部份手續費,還得到一張一年期限的彩虹卡,可以一個月免費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小檔案4:公共運輸公司結合40家民營公司,管理總長2300公里的262條路線以及 44個調度場。運輸公司長期努力的結果,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人口增加了40%,私車使用率從24%降至18%,每年有三億人次使用公交工具,每個市民平均每年搭乘470次,為歐洲之冠。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