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木馬電子報

2006-12-06

    本期主筆:生命太脆弱,愛要即時 

    木馬新書搶先看:《追風箏的孩子》限量精裝版  

   木馬文化作家專欄:  《追風箏的孩子》美國閱讀活動

         生命太脆弱,愛要即時              木馬總編輯汪若蘭

        過去一年多以來,總是有人問我,為什麼《追風箏的孩子》這本書賣得這麼好?我們為這本書做了什麼?
         通常我的回答是,因為故事很感人,讀者之間口耳相傳,相互分享。這個回答似乎過於簡略,但不可否認也是最真實。
        老實說,當初我們並未料到這本書會大受歡迎,因為這本書既非得過當代文學大獎,作家也非著作等身,在台灣沒有知名度,還因為主題跟阿富汗有關而令書店心生疑慮。
結果是書出版後,不斷有讀者留言寫下感動的心情,有學校老師一口氣買幾千本給學生看,有大企業總經理特別推薦給員工,周遭則是有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來說,他們已經多年不買文學書,不看小說了,但卻破天荒買了這本書,看得欲罷不能,眼淚擦了又擦,而且非常想跟身旁的親朋好友分享心裡的感動。
        的確,這本書也是我將近10年的編輯生涯中,讓我哭最多次的書(第二本是山本周五郎的《三郎》,下次有機會再來介紹),總是一邊校稿,一邊眼眶泛著淚,因為這本書讓我想起了父親。
我是父親第一個女兒,出生時他已經46歲了。軍人出身的父親,跟阿米爾的爸爸一樣,因為戰亂,匆忙離開家園飄洋過海,在這裡辛苦生活著,最大的心願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長大成人,而心裡也懷有不為人知的秘密。父親總是很嚴厲,很少表露對家人的感情。直到我第一次離家到異鄉唸書,父親才第一次寫信給我,信中淨是想念與不捨。這封信讓我哭了又哭。兩年後,一向硬朗的父親卻因癌症末期痛苦過世。
        跟阿米爾一樣,內心怯懦的我,一直很想念父親,常常會想起父親曾經為我做的一切,很懊悔沒有多陪伴父親,常常會想起父親現在若是在我身旁會有多好。第一次我才體認到生命太脆弱,愛要即時。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無法理解過世的父親究竟去了哪裡?他現在會是以什麼形體存活在宇宙中?他過得好嗎?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已經淡忘的事情,其實只是悄悄潛藏在心底的某個角落,繁忙的生活掩蓋著而我們並不自知。《追風箏的孩子》引起這麼大的迴響,或許是在這個驚心動魄的小說裡,許多情節觸動了讀者心中一根隱密的心弦,撩撥出各自的生命經驗,有些可能是對朋友的思念、難以彌補的悔恨、面對自我的勇氣、被背叛的痛苦、對親人的懷念、要珍惜現有的一切……
         儘管有人從所謂文學創作的角度加以批評,但這位初試啼聲的新人作家,卻是以最簡單的記述文體,最誠摯的語言,未賣弄任何文學寫作流派,寫出了一個震撼全世界讀者的故事,而且跨越了文化與語言的藩籬,感動成千上萬的人,相信這份因觸及人類生命經驗的感動會一直不斷擴延與流傳下去。

 

    

《追風箏的還子》限量典藏版   卡勒德‧胡賽尼  著

        慶賀《追風箏的孩子》在台銷售超過200,000本,121日特別推出《追風箏的孩子》限量典藏版!

       無論獨自珍藏或是與人分享,今年聖誕節最想擁有的禮物書《追風箏的孩子》限量典藏版

       典藏版特別以精裝限量10000本,另外收錄16頁內容,包含作者特別版序文、作者重回阿富汗返鄉記以及作者專訪。並於典藏限量每本扉頁上,均貼上限量典藏版流水編號貼紙。

 

得獎推薦

中文版 李家同、小野、白崇亮(奧美廣告董事長)、范瑋琪(知名歌手)、楊祐寧(知名演員)

感動推薦

作者簡介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於喀布爾,父親為阿富汗外交官。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隨全家逃往美國尋求政治庇護。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系,現居加州執業。《追風箏的孩子》雖是他的第一本小說,卻因書中角色刻畫生動,故事情節震撼感人,出版後大獲好評,獲得各項新人獎,並躍居全美各大暢銷排行榜。

內容簡介

故事從一對小男孩的親密友誼開始。12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山,從小一塊長大,年齡相仿的兩人情同兄弟,總是一起玩耍,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永久破壞了兩人之間的情誼,從此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可是最後卻也以兩人始料未及的方式,重新連接起彼此的關係。

即使阿米爾不久跟隨父親逃往美國,以為可以因此逃避過去的自己,但關於哈山的回憶一直縈繞不去。阿米爾感到非常愧疚,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山的背叛與懦弱的行為。為了贖罪,阿米爾終於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

【木馬藝文新訊】

  【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不存在的女兒書評徵文活動

活動至2007年1月30曰截止。請針對【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這本書,寫下讀後心得,字數不限,形式不限。活動詳情請參考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daughter/index8.html

 

《追風箏的孩子》美國閱讀活動

轉載自台灣立報   譯寫   盧季寧

世界閱讀:閱讀活動 不僅是讀一本書                 
      在推出「一本書,一個社區」(One Book,One Community)活動幾個月後,加州聖馬帝歐郡的32家圖書館似乎還不能把《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放回架上。
        伯林根市立圖書館館員亞爾‧艾斯柯菲爾(Al Escoffier)表示:「這本書的受歡迎程度令我們大吃一驚,本圖書館的一百多本館藏,絕大部分都已經出借了,青少年的借閱情況特擁躍。」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美聯社等媒體報導,《追風箏的孩子》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盤據了3年,書中描述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和父親流落到美國,30年後阿米爾重返故鄉,想拯救雙親被塔利班民兵殺害的兒時玩伴之子。
         閱讀《追風箏的孩子》,是聖馬帝歐郡32家圖書館舉辦全郡首屆閱讀活動的重頭戲,希望全郡居民和青少年擁有共同的閱讀經驗,但活動內容不僅是閱讀一本書而言,長達一整個月超過50場的免費活動,包括書籍討論、表演和演講,將使全郡居民認識阿富汗文化和這本書的主旨。
         亞爾‧艾斯柯菲爾表示:「我們希望用各種活動吸引居民和青少年參與,我們的目標之一是展現阿富汗整個文化背景和整個國家,讓居民可以更了解這本書,讓青少年對阿富汗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在聖馬帝歐表演藝術中心公開演講,是整個月活動的最高潮,他也接受哈佛大學中東研究中心對外交流專員芭芭拉‧佩茲(Barbara Petzen)訪問。
        除了卡勒德‧胡賽尼的演講外,閱讀活動的內容還包括照片展、演講、電影欣賞、閱讀其他阿富汗作家的書籍、音樂及舞蹈表演、兒童手藝、說故事時間和書籍討論等,許多公立中學學生也在英語課裡討論這本書。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醫學人類學博士家黛安‧托伯(Diane Tober),也針對逃往伊朗的阿富汗移民之家庭計畫所做的研究發表演說,她的攝影圖文也在聖卡洛斯圖書館展出。
        黛安‧托伯表示:「我們看到一些恐怖活動和反美示威的照片,但在這些照片背後,有些事情是看不到的。」
        對黛安‧托伯而言,用學術的角度研究《追風箏的孩子》一點都不會牽強附會。她說:「你會發現這些故事是人生的一部分。」
         活動的內容還包括阿富汗婦女的舞蹈,由阿富桑尼(Ballet Afsaneh)巴蕾舞團演出,演出內容橫跨中亞至波斯灣的絲路地區所流傳的音樂、舞蹈和詩歌。舞團指導莎琳‧索以爾(Sharlyn Sawyer)表示,她希望這場表演可以傳達歡樂、共同體和一家人的感覺。
         莎琳‧索以爾說:「大家也許會以為,阿富汗是禁止藝術的,但這是不對的,音樂和舞蹈是阿富汗整體文化的一環,也是每個快樂場合的元素。」
         這項閱讀活動獲得聖馬帝歐郡阿富汗裔移民的協助,包括在瑞德伍市擔任資深工程檢查員的薩伊德‧沙霍里(Sayed A. Zahori),他是在1997年由阿富汗移民美國。
        薩伊德‧沙霍里在貝爾蒙特圖書館在聖卡洛斯圖書館舉行「體驗阿富汗」(A Taste of Afghanistan)活動,邀請音樂家演奏阿富汗傳統音樂和品嘗阿富汗本土食物,如拔克拉弗餅(baklava)。
       薩伊德‧沙霍里聽《追風箏的孩子》的CD版,他說這個故事在他心裡起了很大的共鳴,因為與他的真實人生經驗相呼應,他每天花數小時的時間在車裡聽CD。薩伊德‧沙霍里說:「我很高興阿富汗人說出阿富汗難民的故事,他的觀點很動人。」
         儘管美國最大的阿富汗社區位於聯合市、紐沃克和佛利蒙,許多聖馬帝歐郡居民對阿富汗文化仍所知有限,聖馬帝歐郡仍希望這項閱讀活動對居民有所助益,達利市的居民愛琳‧夏佛(Irene Schaefer)就是明顯的例子。
         愛琳‧夏佛是一名退休老師,偶爾在聖馬帝歐郡的地區職業計畫裡兼課。愛琳‧夏佛說,當她開始閱讀《追風箏的孩子》時,她對阿富汗一無所知,但書裡描述被戰爭蹂躪的文化開始令她深深著迷。
        愛琳‧夏佛開始參加每月在達利市立圖書館的編織課,為阿富汗兒童編織暖和的衣服和毛毯,布理斯班、南舊金山和聖馬帝歐等地圖書館也開設編織課。
       愛琳‧夏佛說:「你常常感到無能為力,你可以為阿富汗人做什麼事呢?編織是人道主義的作法。」達利市已收集30件衣物,送往舊金山的非營利組織「阿富汗人支持阿富汗人」。
        愛琳‧夏佛每天花2小時上編織課,但她也希望聆聽卡勒德‧胡賽尼的演講。愛琳‧夏佛說:「這項閱讀活動創造了一種社居民共享的共同體,每個人都談論這項活動,也深深為活動所著迷,這項活動將居民團結在一起。」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