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克勞蒂亞的斷簡殘編
克勞蒂亞的斷簡殘編
2006.12.20∕報主.紙莎草
 
 
十一月初一,媒婆與大妗姐
Today in Lunar Calendar:十一月初一

西元2006年   中華民國95年12月20日 星期三
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初一 星期三

宜:安床 伐木做樑 出火 交易 納財 開池 開井 沐浴 掃舍宇 理髮 作陂 裁衣
忌:嫁娶 安門 起基動土 造橋 栽種 破土
 
媒婆與大妗姐

在中國封建時代的婚姻裡,媒婆與大妗姐是兩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前者負責撮合姻緣,後者負責安排整個婚禮儀式。但兩者都在社會開放、戀愛自由、婚姻自由下,日漸式微。

★媒婆的職責是什麼?

在中國傳統思想仍認為男女授受不親,婚姻一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男娶女嫁非靠媒婆不可。

他們首先要打探大戶人家有沒有待嫁姑娘或要成家的少爺,一打探得到,便立即上門遊說。因此,消息要十分靈通。

接著,就是看看雙方的時辰八字是否配合。若然配對,便繼續商談;相沖或不夾,自然拉倒,另覓目標。然後關於禮金、禮物等事宜,自然由媒婆穿梭男女家之間交涉。雙方一旦成事,便會封回媒人利是作酬金。至於有關婚禮的細節,則由大妗姐處理。

★「大妗姐」此名何來?

中國傳統嫁娶習俗禮儀多,有時連雙方父母都記不完全,因此需要一位有權威,重要的專門人士負責提點,避免有所錯漏,貽笑大方。由於這個人很重要,故稱呼不能太低。廣東人稱舅母為「大妗」。既然那人在婚禮中如此重要,所以稱作「大妗」,以示尊敬。但因不是正式的長輩,便以「姐」稱呼,亦表示雇傭關係。於是,就有了「大妗姐」這個名稱。

★成為大妗姐,要具備哪些條件?

(一)口齒伶俐

新娘出閣前,大妗姐以要陪伴在側。出嫁前一晚要替新娘「上頭」,即梳頭,並說一些吉利語——「一梳梳到老,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兒孫滿地。」最後,要把紅繩與柏葉插在新娘頭上,表示她已長大成人,從此嫁為人婦。整個上頭儀式才算完成。

(二)記憶力佳

婚宴上,遇上賓客打碎杯碗之類(中國人認為兆頭不好),要懂得立即「執生」,說一些好意頭的話,什麼「落地開花,富貴榮華」之類。

大妗姐專責提點有關婚禮事宜,不單要熟悉婚禮整個過程細節,甚至各鄉各族不同的婚嫁習俗,也要瞭如指掌。

(三)體魄強健

出嫁當日,大妗姐會打著紅傘送新娘上花轎。花轎到達男家大門,新娘不准落地,要由大妗姐揹進去。遇到身型較胖的新娘,亦一定要這樣做。(大妗姐要背負新娘上轎,少點力氣也不行)

由此可見,年紀太輕或太老都不適合做大妗姐。年紀太輕缺乏經驗,年紀老體力、記憶欠佳。所以,要成為出色的大妗姐並不容易。

★為何大妗姐這行業日漸式微?

以前大妗姐有收徒弟的制度,教授婚禮禮儀、禁忌、倫理尊卑次序等知識,並會攜同徒弟到真實婚禮中實習。問題是,徒弟自立門戶後,竟把師傅的顧客也搶去,遂令大妗姐不想收徒弟。加上社會經濟繁榮,可供婦女選擇的職業越來越多,於是入行者減少。

此外,社會風氣開放,今天人們都不太講求繁文褥節,結婚形式亦有多項選擇,如旅行結婚,根本不再需要有大妗姐。於是,大妗姐的輝煌歷史只能在書中尋回。

(本文摘自香港皇冠出版社《香港老花鏡之民情話舊》,2000年6月出版。)

**本文 2003.8.23 發佈於 http://blog.yam.com/sabin/article/5218258
 

報主的話:
「所謂自私,就是並非自己過自己要的生活,而是叫旁人過你要他過的生活。」——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