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本教育電子報】2000.3.31 ══════════════════════════════ 週五主題:教改行動潮 【公民大學】公民大學踏出新步伐 --學程制度與重建課程介紹 ------------------------→文‧阮小芳 經過一個學期的經營,公民大學似乎展現了不錯的經營與學習成果, 在八百位學員及講師的共同努力下,一月廿三日的學習豐年祭上達到 了高峰。 但是,對於公民大學而言,堅持公共參與與市民社會的理想,這樣的 課程若剛推出時可以造成社會不小的迴響,或許只能算是成功的第一 步,要真正的發揮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力,達成重建台灣社會的目的, 如何吸引更多的學員參與,並永續地經營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所以,規劃第二學期的課程時,也就必須更加戰戰兢兢的了。第一學 期公民大學開出了五十三門課程,第二學期公民大學開出了七十門課 程,多了十七門課程,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成果,但是,這樣的成績後 面,其實還是有著許多辛苦及不足的地方。 一些覺得應該在公民大學開設的課程,苦於找不到老師來開設……找 到了合適的老師,卻也不見得邀請得到他來開課(因為通常這樣的老 師都是十分忙碌的)…… 史英老師曾經說過:辦學就是要能三顧茅廬的,甚至是三跪九叩地把 好老師請來上課,不然你以為武訓興學是怎麼一回事……。在公民大 學進入第二個學期之後,我們更深深地感受到興學之不易……再一次 羨慕台北的得天獨厚,資源與師資的不虞匱乏。 不過,再怎麼樣,如果要堅持理想,把公民大學好好的辦下去,讓他 在中部地區可以真正的生根、茁壯,還是必須在艱困的環境中殺出一 條血路來的。這中間的邏輯,似乎就是人本的一貫精神:沒錢,趕快 做事就對了;而老師不夠時,更要好好地努力辦學,這樣才能夠吸引 好老師願意到公民大學來開課啊! 雖然有一些課程在這一學期無法開出,是有些遺憾,不過,很高興的 是,新學期公民大學的課程,還是開啟了兩個創新的特色,在這裡先 介紹給大家: 一、 公民大學的學程制度 所謂學程制度,即是在公民大學的課程設計下,將同一專業領域或學 術領域的課程,作有系統的安排,每門課之間是相串連的,從初階到 進級,讓所有選擇學程的學員在修完該學程所安排的課程以後,能對 該學程的內容有基本的認識及操作的能力;每個學程大致上是十五至 二十二個學分,修完學程學分的學員,即發予學程學分證書,該學程 學分可以累計在畢業學分(一二八學分)內。 這樣學員不必苦苦等到修畢一二八個學分之後才可以領到畢業證書, 而在學程修畢之後就可以領到相關領域的學程證書,這對努力學習的 學員來說,也算是一種正向的鼓勵。 第二學期開始,公民大學就開設了三大學程:教育學程、生活美學學 程、社區工作學程,現分別介紹如下: ○基本教育學程 主要係針對國中、小教師及學校家長所開設,當然一般對於教育有興 趣的民眾也可以選修,此一學程主要是開設有關教育理念、教學方法 的訓練及能力的培養等相關課程。 近幾年來,教育改革已經成為台灣教育未來的趨勢。但是,對於落實 教改理念的各項具體操作方法,許多關心教育的老師、家長及許多社 區人士卻仍十分茫然。 其實,教育改革不應該只是理念而已,他應該被落實到各個教育的層 面,包括——教學方法、教案設計等部分,甚至從事教育工作者或是 關心教育的人,本身的自我覺察,都應該成為落實教育改革的具體面 向。 本學程的設計方向,主要便是要為教育改革的具體做法,創造一個學 習的場域與討論的公共空間,讓更多人除了關心教育、理解教育改革 的理念之外,更能化作具體的行動,真實地改變台灣教育的未來。 ○生活美學學程 一提到「美」,我們腦中立刻浮現博物館、美術館、畫廊等這些硬體 的建築物。它們就像一座座寺廟,而「美」就供奉在裡面。 如果「美」真是如此狹隘與欠缺包容性,恐怕只是一種偏見與某種單 一價值觀的呈現。 生活美學這個學程,是希望透過不同美學形式的學習;展現與體驗, 調整大家對「美」的看法。例如,在繪畫的領域裡,能區分印象派與 宮廷畫派之不同,是一種專業的學問,但這套學問之基礎是一個人如 何去看,可以說是一門觀賞之道的課。 讓一個人可以敏銳地去感受生活的環境,看出事物間的差異,甚至能 去思考排列方式的背後所表達的潛意識等,是生活美學此學程的期待 。萬物盡在不言中,能敏感地注意其他事物存在的人,自然能理解另 一種形式的語言。這是這一個學程所想要達成的一個小小目的。 ○社區工作學程 社區工作的參與,其最終目的,是要塑造一個「市民社會」,讓所有 市民的聲音,都能清楚地被聽到,而民眾們對於公共事務終於能夠積 極地參與而不再冷漠。但是,這樣的理想,往往需要靠已有自覺的社 區工作者,有方法地進行社區營造才能達成。 那麼,社區工作者須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與條件呢?其實,最基本的 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對我們居住、生活的地方,真正地關心與在乎, 並且深入地認識一個社區原有的面貌。因此,這一個學程將從最根本 的思考開始,對所在的社區「開始發想」,想像我們希望的社會是什 麼樣的一個樣子,再透過已有的工具,如攝影技術、照相機,進一步 地來「發現社區」,藉由對社區的想像與了解,將會發現,原來,我 們和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可以這麼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的。 最後是要培養社區工作者的基本能力及技巧,從理論面到實務面,讓 對社區工作有興趣及熱誠的人,在完成此學程以後,能夠具備進入社 區與營造社區的基本能力。 二、災區重建相關課程 這學期在公民大學課程上所呈現出來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關於災區重 建相關的課程。 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位於災區的公民大學雖然也受創頗深,但是, 就在我們揭櫫「『知識』與『學習』是重建的力量」之後,許多受災 的學員真的逐漸在參與公民大學的過程中獲得重建的想法與力量。 在我們拜訪與參與許多災區重建的工作中,發現:儘管有許多專業團 隊或義工組織進入災區進行協助,但是資源往往無法做適當的整合, 而有許多災區的社區工作者也面臨著一些無所適從的困境,畢竟,台 灣這一代的人們還未曾面臨過如此大的天災巨變。 所以,公民大學試著在這學期,結合目前在災區從事重建工作的朋友 們:如台大城鄉基金會、人本教育基金會、象集團……等組織或團隊 ,開出社區災區重建工作相關課程,除了希望為在災區從事重建工作 的朋友開闢出一個經驗交流與討論的公共場域之外,也希望能夠結合 更多的力量投入災區的建設。 當然,具體的重建操作方法,包括理論、想法甚至是空間規劃設計、 政策的部分都會有所涉及與討論。而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夠在似乎還 呈現一片混沌的重建工作中,為災區的民眾找到幾個可能的方向。 對公民大學而言,隨著經營時間的延展,越久就是越大的鼓勵,卻更 是越大的挑戰。第二學期的開始,象徵著我們已經突破了起始的困境 ,卻也面臨了永續的經營……不過,還是那句老話,辦學不就是要如 此,努力把學校辦好,才可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學員與講師投入,也唯 有這樣,才可以創造公民大學永續經營的條件。 所以……如果你認識值得推薦到公民大學來的老師,不要客氣,請與 我們聯絡,讓我們有機會三顧茅廬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