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第142大會準備審議中部科學園區三期后里基地─七星農場案,本案由國科會辦理環評,為的是讓單一廠商友達光電進駐,要生產LCD玻璃面板。環評大會前,我們幾位要求進入二階的委員,除了準備個別的疑義提問外,由我彙整理由提說明,製作簡報,希望有機會可以影響其他環評委員的決定,然而,席間環保團體、后里農民的發言機會都很少,連委員的提問都受到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不尋常、未經充分討論,釐清歷來爭議的情況下,主席即草率地宣布針對「有條件通過環評」和「進入第二階段環評」進行表決,結果以10:8票有條件通過本案。支持有條件通過的10個委員中,有5位是從未親自參與專案小組討論的官派委員,這些行政院、大財團的代言人,會投出這種票一點也不意外,然而,為什麼一票所謂的專家學者面對這麼多的疑問和挑戰,仍是堅定的捍衛科學園區?
一個從事城鄉規劃的學者委員屢次表達,現在這些高科技產業好比是台灣唯一能跟國際競爭的「國家代表隊」,那有不給支持的道理;在大會前我與某位化工系背景、曾擔任環保聯盟會長的教授,針對電子產業合乎標準的排放水中含有急毒性的議題私下交換意見。因為根據環保署環檢所研究調查指出:電子業,特別是被動元件及光電產業(含LCD玻璃面板)之廢水毒性特強,15家電子業符合放流水標準的放流水,經魚毒試驗結果顯示有9家具急毒性,其中以生產TFT-LCD彩色濾光片的放流水毒性最為恐怖,即使稀釋100倍,測試魚還是死掉[1],友達的製程中即包括彩色濾光片。我認為這構成應進入二階環評的理由之一,但他認為以其對竹科的了解,如果能在事前做羅漢魚和水蚤試驗,加上日後的監督機制,應可解決此一問題,這位學者二次都支持有條件通過,在后里農場審查時,提出鯉魚潭淨水廠加蓋來防範水污染的附帶條件。
台灣基督教與文化研究中心
「全球化之衝擊」學術研討會
|
會中除邀請有實務經驗的社會運動者及長期關心並反省全球化議題的專家學者進行座談外,更將綜攝過去對政教關係、人民安全、區域政治,以及醫療倫理的多重關懷視野,對全球化時代個人、社會乃至於國家安全課題進行研討。
在全球化業已成為既定事實的當前,台灣社會各個階層,大至國家政策,小至個人身分認同,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強烈衝擊。如何凝聚社會共識,有效對治全球化引帶來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態乃至於文化的震撼,是刻不容緩的。
在生態方面來看,外來物種入侵,危及本地物種及生態平衡,本土企業及跨國公司為在全球市場取得商機,只顧追求利潤,而無視於對自然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引發生態保育人士的嚴重關切。
另外,政府農業政策附和WTO開放市場的要求,不惜犧牲農民生計,不僅造成本地農產品價格波動,更影響政府收購剩餘農產品的保護政策,普遍引發農民不滿,「白米炸彈客」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外籍勞動人口的移入,致使就業市場的萎縮,在外勞管理上亦因文化差異,而造成勞資衝突,前不久高鐵外勞爆動事件,讓台灣社會在國際上蒙上違反人權的惡名。
不少學者指出,全球化的動態發展潛力,即存在於先進國家對大眾輿論媒體之論述主導權的掌控,俾能削弱第三世界的反對聲浪。是故,本次研討會特別針對目前台灣最受全球化影響的生態、農業及外籍勞工三個社會面向,來進行具深度的意見交流。
‧地點:台南市青年路360號之一 「台南神學院國際會議廳」
‧主講:M.P. Joseph等
‧主辦:台灣基督教與文化研究中心
‧報名:免費參加,請事先報名
‧聯絡人:洪文娟小姐
‧電話:06-2785451
‧ E-mail: fccrc@mail.cju.edu.tw
(詳情請見)
|
|
另一位過去反對濱南案的環工學者,近來強勢主導許多環評案件快速通過,七星案投票前義正辭嚴的說要增加一項認定不應開發的選項,但自己卻沒投這一票;等到自己投有條件通過後,又故做姿態演出如果不加上他所提的二項條件,就不讓其通過的戲碼,以其在環評審議過程中強勢主導開發案過關的姿態,這麼做充其量只是稍稍要維繫一點自己的環保形象。
說實在的,這種設定開發條件進行事後彌補,只是凸顯支持有條件通過後的心虛,但另一方面令人不得不懷疑和他們的身處的學術圈有關。
大體上,這些化工、環工背景出身的學者,由於他們的學術專業就是這些產業的一環,所教的學生也都是在相關產業服務,有較多與業界接觸的經驗,他們總是認為比起工業局主管的工業區、台塑等私人大企業,科學園區已經是比較重視環保了,以他們的邏輯,如果開發單位或環評會能提出較嚴格的環境管理計畫,大概沒有什麼案子是不能通過的。因此,許多本來應該在事前提出評估,做為是否決定通過開發的調查評估、民意公聽,都變成通過後才需執行的條件。至於從事海洋生態、衛教的學者,為什麼在這些開發案中會採取支持的態度,說實在的,我找不到線索。
七星案是個人參與環評案件九個多月以來,第一次憤而離席表達抗議,我衝出場外高呼鐵票部隊踐踏環評、環評已死。在對場外的記者發表評論後,三位后里的阿伯前來握手致意表示感謝,七、八十歲的老阿伯說是為後代子孫而來,握著那隻厚厚長了繭的手,我彷彿看到了一輩子務農的父親身影,想到這群無助的后里老農民,在幕後黑手主導下就這麼被犧牲了,不禁悲從中來,避開了喧擾的人群,我只能坐在角落裡靜靜的流淚,分不清是憤怒、失望,或著只是抗爭失敗後的無力。
台北的政治圈籠罩在爆料文化中,國會肉桶分肥不分藍綠,真正關心國事的立委屈指可數,電子媒體來電只是關心是不是有血腥衝突?是不是有弊案?根本不關心開發案的實質內涵。而所謂的專家學者,大部分是這個決策圈中的共生結構,他們周遊在政府各種委員會中,增加接案機會,分享政治權力,但不必負責任;他們與政府、財團的距離很近,有些人一不小心就會當官;他們離民眾、土地很遠,可以無視台灣土地早已污染遍地的事實,做出一些不顧後代子孫、環境正義的決策。
民意的確能載舟也能覆舟,當我們看到由地方民意代表所代言的民意,通常是爭取地方預算、私人利益時,許多的政治和學術精英便不相信台灣的民意會做出理性的抉擇,然而,我們在草根看到更多有遠見、關心後代子孫是否能健康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他們有充分的土地經驗,智慧絕對超越台北政治圈的大多數人物。
近年來參與的一些環境抗爭以老人家居多,不管是農民、漁民、退休的公務人員、工廠員工,他們的年齡都不小了,如同后里的阿伯,他們再活沒幾年,只是希望為子孫留下還可以居住的環境,多麼希望這些學者、決策官員多多來握握這些長了繭溫厚的手,傾聽這些超越世代的呼聲。
七星案的審議結果,背後是大財團、政府(立法、行政)、學術界、媒體所形成的共犯結構,資本家、媒體封鎖高科技恐怖污染的資訊,學術界和行政機關形成共犯結構,增強其密室決策的正當性;而立法委員則仰賴業者的政治獻金,一個科學園區足夠養幾個代言人不是難事。
一個財團化的國家早已形成,我們不可能仰賴日漸凋零的末代農民、漁民走上街頭抗爭解決問題,如果中產階級、知識份子都默不作聲,那麼這個國家真的危險無望。
▲ 無奈的鄉民,連最卑微的訴求都得不到委員的認同,仍藉由記者會表達最深沈的悲哀。
〔1〕資料來源:李俊宏、王漢泉、吳嘉玲、王正雄, 2002 。《新竹縣地區事業廢水生物毒性試驗研究》,環境檢驗所環境調查研究年報 9:157-186 。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