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12-21》 |
本期內容 | |
◎經典50:經典一 約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Joseph Conrad:Heart of Darkness | |
◎教授爸爸週記:讀書會! 讀書會! |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經典50:經典一 約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Joseph Conrad:Heart of Darkness | |
宋國誠 | |
開版語容正典(cannon)與「外典」(apocrypha)之別,源自宗教文本正偽之爭,但在人類漫漫遠流的文學長河中,正統與偏流、崇高與通俗之間,如今已經難以辨識。布魯姆(Harold Bloom)雖有「正典論」的提出,旨在復興西方文學典律,抵擋邊緣文學的侵蝕,但這種「帝國/邊陲」的分類標準,已被後人打破。這裏的「經典」,不講權威或霸氣,只是呼應今日大眾閱讀時代的來臨,它可以意味著人們喜愛並願意珍藏而一讀再讀的作品。 20世紀是人類文學創作絢爛光輝的時代,它反映了20世紀這一動盪不安、希望與痛苦並存的年代。日前,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選編了《世紀之書》,其中評選出一百部最佳英語小說,本專欄再篩選出50部精華中的精華,由宋國誠教授執筆,深入評析,以餉讀者。 --- 就在人們以充滿希望和憧憬的心情進入20世紀之際,出生於波蘭且中年才開始以英語寫作的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卻抱著文明昏暗、人性沉淪、道德殘破的人生觀,開始他棄水手當作家的文學生涯。在繼1900年的《吉姆爺》(Lord Jim)之後,1902年再度創作《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前後兩部分別以「海難餘生」和「叢林歷險」為母題的作品,為康拉德奠定了一代大師的地位。 百餘年來人們對《黑暗之心》的討論和爭議從未停止,人們可以從現代主義、現實主義、種族歧視、精神分析、女性主義、殖民(或反殖民)話語、後殖民主義等等路徑,對《黑暗之心》作出各種不同的評價。小說標題「黑暗的心」,具有多重的涵義,它既指黑色大陸的蠻荒深處,也指人性的貪婪、嫉妒、勾心鬥角;既指深入內陸的歐洲殖民貿易公司,也指白人殖民者內心的污濁和非洲黑人未開化的思想。 表面上,《黑暗的心》是一部叢林小說,它具備了歷險故事的全部特徵—恐怖、驚駭、神秘、異國風光、逃跑、追蹤、伏擊、死亡等等,但它絕不只是一部冒險小說,更不只是一篇個人遊記,而是一部集人性欲望、歷史罪惡、殖民經濟、與道德反思於一體的「殖民小說」。正是這種複雜性、懸疑性、反思性,使《黑暗之心》展讀不倦,歷經百年而不墜。 殖民罪惡事件簿 小說背景座落在19世紀西方航海事業處於顛峰狀態、歐洲各國積極擴展殖民地時期,反映出19世紀末期英國作家對英帝國在海外瘋狂掠奪的觀察和反思。故事描寫一名叫馬洛(Marlow)的年輕人,在倫敦泰晤士河上一艘小艇上講述他在非洲剛果的旅行經歷。由於船隻在剛果河域擱淺,馬洛改由陸路,穿越茂密陰森的叢林抵達目的地(設在內陸的貿易站)。途中,馬洛從同事口中聽聞一個叫克如智(Kurtz)的人,一個矢志將西方文明帶入黑色大陸但卻墮落成屠殺土著、掠奪象牙的白人殖民者。當馬洛趕到克如智的象牙收集站並準備將他救出時,克如智已身染重病、心智喪失,奄奄一息,不久就死在回程的船上。臨終前,克如智托付馬洛帶回他個人叢林生活的手稿,並向馬洛講述了他在叢林中驚心動魄的經歷,顯然,叢林經歷使克如智魂魄四散、身心俱狂,最後以「可怕!可怕!」喃喃之語而告終。 這趟剛果之旅,既是一場資源掠奪的商業冒險,也是一場人性淪落的墮落之旅。歷來,評論家多把這趟深入非洲心臟的歷險既看成殖民暴力的徹底裸露,也看成對人類野心欲望的深度挖掘。這趟黑暗之旅,實際上是一場「地獄之行」,是對人類罪惡淵藪的長驅直入。隨著馬洛一行越是深入內陸心臟,人類的貪婪的野心和欲望就越暴露無遺。 馬洛是在一次「意外事件」──前任船長斐斯勒文(Fresleven)與土著酋長為了幾隻黑母雞的交易爭執遭到刺死──而繼任船長,而他所效力的對象則是正在擴張海外事業的貿易公司。在此之前,馬洛對歐洲文明充滿信心與憧憬,他相信西方文明與科技是人類的希望與福音,它將給愚昧落後的非洲帶來光明與新生。連同他的伯母,對於馬洛的非洲之行也寄予厚望,期望馬洛能夠使非洲愚昧的民族脫離可怕的生活。可是當他一方面帶著隱隱約約的良心自責,又懷著一種朝聖之旅的獵喜心情,緩緩進入「像一條死蛇」的剛果河,進入了陰森恐怖的黑暗大陸之後,他徹底的改變了原先的想法。歐洲殖民者在這塊原始大陸上正在進行殘忍的掠奪和無情的剝削。白人占據了黑人土著的土地,逼迫們成為慘無人道的奴工,欺壓、虐待、誘騙、屠殺他們,並且瘋狂地獵殺珍奇野獸、啃骨吸血般地牟取暴力。 殖民統治起初無不以傳播福音、教化文明為藉口,但實際的景象卻反其道而行。馬洛初到剛果河口準備踏上內陸之行時,首先映入眼廉的恰恰是文明的廢物、殖民的劣跡。一部卡車四腳朝天躺在草叢裏,一隻輪子脫落,像一具曝曬已久的野獸屍體,周圍到處是一些腐爛的機器,生鏽的鐵軌。歐洲人自以為傲的文明科技,在這裏變成了腐朽惡臭的破落零件,即使一向溫文儒雅的英語,到這裏也變成一堆髒言穢語。這種矛盾與反差,象徵著文明到了蠻荒之地就原形畢露,白人殖民者一到了這裏就變成了喪心病狂的野獸。就在白人殖民者炸山挖洞、架橋設棧的旁邊,映入人們眼廉的卻是一群被白人鐵鍊鎖身的黑人土著,正在進行生不如死的苦役勞動: 六個黑人排成一行走在前面,辛苦地走上那條山道。……黑布條在他們的腰上繞一圈,布尾在後面像尾巴上下搖動著,我可以看見每一根肋骨,他們四肢的關節像粗繩的結;每一個人的頸部都帶著一個鐵圈,而且連繫著一條鎖鍊─小鐵圈搖動時,便很有節奏地叮鈴叮鈴地響(註1)。 儘管在康拉德筆下,非洲大陸充滿了壯碩之姿、神秘之美,令人嚮往、引人敬畏。幽黯邃黑的叢林,無邊無際的荒野,峭壁、深潭、矮樹,這是一個有著豐饒而神秘生命的巨大軀體;在這片最原始的世界裏,鳥獸齊鳴、萬木爭榮;一棵棵參天大樹,儼然是世間君王,威然靜穆;到處是綿綿密密的森林,蜿延捲曲的河流,河馬和鱷魚並排躺在沙岸上沐浴著陽光。但這塊神秘大陸,對歐洲殖民者而言,只是欲望流洩的淵池、利益競逐的廣場。在白人探險隊、商業投機客眼中,這塊黑暗之地不僅是遠離文明的化外異域,更是一個人獸不分的野蠻居所: 這似乎不是人間的土地。我們看慣了被征服的鎖在鐐銬中的怪獸,在這兒,你可以看到如怪獸一般自由行走的生物。就好像不是在人的世界裏,不,不能說他們不屬於人類……。他們嚎叫著,跳躍著,旋轉著,做出可怕的鬼臉。然而,最使你不安的是他們使你感到他們也有人性──像你一樣有人性。最使你不安的是他們發出野蠻狂亂的喧鬧聲,而他們卻與你有共同的祖先。醜陋,是的,醜陋極了(註2)。 黑暗中的白人魔王 馬洛的任務是運回數量龐大的象牙並救回傳說中的「白人魔王」克如智。克如智原本是一個文明而有教養的歐洲人,也是貿易公司能幹而出色的經理。他和許多帶著「聖職」理念,一心想在蠻荒之地展示帝國男兒、基督救贖的青年人一樣,帶著滿腔熱情進入了叢林。但是一到了內陸,貪婪的欲望也如脫韁之馬,道德的淪喪有如白銀瀉地。他用雷光、電擊等迷信蠱惑土著,在土著愚昧的偶像崇拜之下成為森林之王。他要黑人匍地爬行去拜見他,在貿易站籬笆上掛滿黑人風乾變形的頭顱。然而,克如智原本要征服的黑暗,卻反過來吞噬了他,成為馬洛後來形容的「一個懦弱的、虛偽的、眼光如豆的、貪得無饜的魔鬼,殘忍無情而又愚蠢」(註3)。康拉德把克如智塑造成一個置身黑暗包圍中「人面獸心」的靈異人物,也把他展示成在靈魂深處道德與欲望、白色文明與黑色野蠻相互拉扯的精神分裂人物。他一方面善於利用神秘壯碩的自然外觀來掩蓋內心的脆弱,一方面又充分顯露在黑暗中掙扎求生的痛苦煎熬。最後,克如智的肉體死於怪病,但他的靈魂則幻滅在「侵略/報復」的歷史命運中。當他被土著從森林中抬出來時: 那隻細瘦的手臂威武十足地伸開來,下巴抖動著,這幽靈的兩隻眼睛深陷在皮包骨頭的腦殼上,陰森森地閃著光,這腦袋痙臠的抽動著。克如智,克如智,─在德文裏是「短」的意思,……這名字述說著他一生所有的事──甚至包括死亡(註4)。 克如智死前喃喃自語的「恐怖啊!恐怖!」,這句臨終遺言具有無限豐富的討論餘地和反思空間。作為一個理念型的象徵人物,克如智代表著一種試圖逃離文明束縛,進入另一個野蠻世界以實現自我的悲劇後果。但是,克如智失敗了,這個失敗既意味著西方文明自欺欺人的幻滅,也反映了人在欲望與謊言下的徬徨與迷失。人類的欲望既是如此狂癲,又是如此的脆弱,在道義和命運之神的手中,一切的希望與抗爭都顯得無濟於事。正如馬洛所敘述的,在一個遠離塵世、孤獨一人的世界中,在一個連警察都沒有的非洲荒野中,一個連善良鄰居的忠告都聽不到的地方,自我的實現不是清明如水,而是污穢醜陋的暴露。 註1:Robert Kimbrough (ed.) Joseph Conrad, Heart of Darkness: An Authoritative Text Backgrounds and Sources Criticism, Third Edi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1988, p. 19. 中譯本見王潤華譯,《黑暗的心》,台北:志文,1994,頁73。 註2:同註1,pp. 37-38;中譯本頁105至106。 註3:同註1,p. 20;中譯本頁74。 註4:同注1,p. 59。 |
|
(回目錄) |
教授爸爸週記:讀書會! 讀書會! | |
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 |
比起上課來,讀書會讓我有更大的成就感! 幾年來,這一批學生陪我讀了《日常生活的自我扮演》、《信息方式》、《真理與方法》、《純粹理性批判》、《存在與時間》、《性經驗史》、《知識考古學》等西方原典,看他們一路相隨,令人甚為感動。與一般學生比起來,這些書對考試無益,又硬得要死,但他們卻興趣高昂地隨我一路攀讀,確實難得。 去年11月,我們回頭研讀佛經,不到一年時間,我們又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完《六祖壇經》、《維摩詰所說經》及《金剛經》。不可否認地,有些參與者來來去去,但也有幾個,從開始到現在,一直情義相挺。 月前,我們又回到西方的原典。這一次,我們讀的是佛洛伊德的《釋夢》。這一本書,大學時代早就買過,但一向都只是擺在書架上好看。那種視經典為畏途,生怕讀不下去的心態,讓這一本書如天書般,一直高不可攀。 沒想到,真正讀下去以後,才發覺相見不如聞名。這並不是很難讀的書,因為佛洛伊德用了很多的例子,讓整個閱讀省力不少。但其實殊可爭議的是,這一本書彰顯了佛洛伊德,主觀性釋夢的斑斑軌跡。 這些主觀性,在第六章尤其明顯。當佛洛伊德試圖在這一章,利用凝縮作用、移置作用及表現力,提出他如何研究顯夢與隱夢的關係時,我彷彿看見了一個語言學家,以語法結構想找出人類夢中的標準結構。而移置作用,其實就是語法結構中,詞彙所顯現出的象喻;透過潛意識的稽查作用,夢中的表層符號,通常有其隱藏的深意。 這也是佛洛伊德的釋夢發揮的地方。他從夢中出現的象徵,掌握病人潛意識中的真正意圖。然而,最令人深覺納悶的,還在這些釋意的隨意性。 例如,依照佛洛伊德的釋夢學,下述的符號各有其特定的象徵: (1)帽子是男子(或男生殖器)的象徵。 (2)「小東西」代表生殖器,「被車碾過」是性交的象徵。 (3)建築物、階梯和井穴代表生殖器。 (4)台階、梯子、樓梯以及在它們上面走上走下,都是性動作的表示。 (5)人代表男性器官,風景代表女性器官。 (6)箱子、盒子、壁櫃鼻爐子代表女性器官,中空的物體、船和各種器皿也是如此。 (7)一切長形物體如手杖、樹幹和雨傘可代表男性器官,一切長而尖銳的武器如刀、匕首和矛也是如此。 從這些象徵的特定解釋中,我們隱然看見佛洛伊德有一本性隱喻的字典或工具箱,只要病人夢中出現了那些符號,他自然可以從工具箱中,找出解釋病人潛意識中的意圖! 看了如此隨意的指涉,我們這一群好書客,都不覺大吃一驚!也深深地好奇,佛洛伊德如此解釋的來龍去脈。當然,我也因此比較能體會,Karl Popper為什麼會批評,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並不是科學的原因。 字裡行間,真的可以看得出來,除了貌似科學方法的釋夢學外,佛洛伊德尋找一切案例的目的,只是為了證明他的性壓抑學說的完美性!這離Popper否證論的理想實在太遠了! 但這些批評,並無法掩蓋佛洛伊德的偉大之處。他對潛意識的深入探討,性壓抑假說的提出,在在都讓他在歷史的洪流中,永遠屹立不倒。 對於《釋夢》,我們大概還須二到三次,才能將這本佛洛伊德的成名作讀完。但私底下,我們已經決定很快地將佛洛伊德了結,趕快轉向布迪厄的《國家精英》! |
|
(回目錄)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