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的大樹下,勞動營的學員剛結束早上的活動,既興奮又疲憊的分享自己的感想,濁水溪的社眾們當然也不例外。有人對於當地常用的運輸工具「小貨卡」讚不絕口:「我第一次坐貨卡,超酷的!十幾個人擠在後車廂,好像要被載去賣。沒有車頂的感覺真的很棒,抬頭就看到藍天,沿著田一路開往月光山,一片綠油油的好漂亮!」有人則還沉浸在初次下田的感動中:「我踩進田裡的那一瞬間,忽然感到一陣暈眩,我終於赤腳站在田水裡了。在田裡走路真的要很小心,稻子就長在腳邊,一不小心就會踩到。看它們那麼弱小,我的心中,忽然產生一股很奇妙而強烈的情感……。」然後大家不約而同的想到自己無意中踩死的稻子和割壞的香蕉,愧疚又不好意思的笑了。
身體的勞累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眾人雖飢腸轆轆,午餐時仍然不斷地與不同的人重複一樣的話題,一遍又一遍地分享早上的所見所聞,和那些見聞造成的複雜且澎湃的心情。飯後有人在樹蔭下小?,我則和幾個朋友到休耕的田裡散步。
從小住在台北的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遼闊的空地,野草漫佈,時有小動物穿梭其中。一眼望去,只有天、地、山、樹,看不到建築物,也罕有人煙。雖然不是赤腳踩在田水裡,我的心中,也忽然產生一股奇妙而強烈的情感……。
到底是什麼被喚醒了呢?為什麼城市中的我們常感覺到空虛與孤獨,為什麼我們總是有一種憂鬱,一種「鄉愁」?或許因為原本大自然和人是一體的,只是有一天人離開了自然,離開了土地。於是高樓上的人們有了鄉愁,因為他們離土地好遙遠,踩在柏油路上的人們也有鄉愁,因為他們隔絕了土地。所以泥土喚醒我們對回歸自然的渴望,因為我們從那裡來,而我們一直都想回那裡去。
|
地球首創,台灣第一。
金甘蔗影展打賞十萬元給最勇於作夢的電影人!
2006年我們決定自己拍電影,就我們身邊的人,就我們手上的機器,就我們站立的場景,就我們熟悉的演員…。
我們在這塊土地上發現甘蔗成長的過程和甜美的滋味,我們為自己舉辦了第一屆金甘蔗影展,對於這塊豐美土地的厚愛和人們夢想的創造力簡直爽歪了!
我們想和所有人一起分享這種爽歪了的自由創作樂趣,另外還有首獎十萬元,讓大家嚐嚐爽歪歪的滋味。
2007年2月4日至10日,
歡迎大家到橋仔頭,拍電影、啃甘蔗、做美夢、搶十萬。
‧‧申請資格
1.組隊:3-12人
2.團隊需自備攝影器材、剪接設備。
‧申請方式
1.申請時間:2006年12月10日至2007年1月10日受理。
2.一律採取E-MAIL報名:請將申請書、參展構想E-MAIL至goldensugarcane@gmail.com
3.入選揭曉日:2007年1月20日公告於金甘蔗官方網站
‧獎項
1.首獎:「金甘蔗獎」獎金十萬元,獎座乙座。
2.「觀眾票選獎」:有彩金,多少不知,為活動期間捐募所得。
3.「通通有獎」:真的甘蔗一支。
(詳情請見)
|
|
◆種田很浪漫嗎?
然而,美濃對身為外地人的我究竟是什麼?我只是一廂情願的用浪漫的眼光看著她,想像那是我的故鄉,莫名其妙的也染上鄉愁。地方知識份子溫仲良大哥說:「種田不是浪漫的事。」但許多在外地賺足了錢的都市人,也紛紛至美濃尋一塊淨土。可是,沒有經濟壓力的享受田園風光、勞動的快樂,和真正靠土地吃飯,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兩件事。
晚間在山上農夫大哥們講述種植有機米的心路歷程,他們苦笑著說,在鄰居眼中,他們被視為瘋子。「但是這是對的事情,再苦都要做。」有機農啟尚哥說:「再不種有機,這片土地就會被蹧蹋的一踏糊塗了。」然而不能噴農藥、化肥、除草劑的有機農業,對於一般農民是很難以想像的,況且一塊農地要改種有機米之前,還要先休耕幾年,確保殘留的化學成分已被分解,然而最後收成頂多收支打平,其中又有巨大的風險,往往令人卻步。仲良大哥說:「我們認為,不能苛責那些不願種植有機米的農民,環境太差了,種有機米辛苦、成本高、收成難以預料,誰敢種?」然而農民都是愛土地的,其實如果狀況允許,願意種植的大有人在。
當晚的座談令人心情沉重,令我想起美濃客家歌手林生祥說過的一句話:「我媽媽他們那輩農人,辛苦了一輩子,卻什麼錢也沒賺到,實在很沒有道理。」對土地、環境的破壞,是所有人類共同造成的,然而卻不見大企業、工廠老闆出來彌補,這個擔子反而由與自然最能和諧相處的農民一肩負起,對他們本來就格外辛苦的生活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後來有人分享早上幫蕉農古伯伯收割香蕉的心得,古伯伯說,從種植到收成的過程跟他們實際獲益比較後,平均一個月收入不到一萬元。而一公斤香蕉外銷頂多也才十元,內銷還可能一元。另外有些香蕉染了黃葉病,必須砍斷,其實那些香蕉不是不能吃,只是賣不出去。要長這麼大也是要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就這樣一棵棵倒下了。
原本激動的心情,至此逐漸冷靜下來,轉為一種羞愧。先前因為找回自己與土地的連結而洋洋得意、滿心歡喜,現在在這些辛苦的農人前面,感覺到自己的渺小與不足。我們的「感動」,對他們來說是什麼呢?面對我們這些初受洗禮的年輕人,他們提醒道:「你們覺得種田很浪漫嗎?種田一點也不浪漫」我們似乎太陶醉於這些尋回的情感,然而這些情感對他們來說,卻是理所當然、稀鬆平常的。
◆守住感動,不再與土地疏離
經過了這幾天,或許我們都曾經動心,嚮往放下一切,回歸恬靜的鄉村生活。然而我們卻從來沒想過這塊看似寧靜的樂土,竟背負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與困頓,更不用說想辦法分擔、解決這些農業難題了。我們只想找一片樂土,謀個清閒,說穿了也就是「消費」農村。那麼,我們口口聲聲說著「回歸土地」,又有什麼意義?「回歸土地」不是踏進田裡大喊感動,不是歌頌這片大地之後,卻又搭上遊覽車,把自己埋回城市與書堆。每年總有學生下鄉體驗農村生活,農夫大哥們看著一群又一群的年輕人來來去去,也知道這群學生只是來玩的。因此,我們是否也該思考,我們到底可以做些什麼?
知識份子常被人詬病的就是說太多,做太少。然而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已染上知識份子的氣味,那如同烙印般的身分是無法消滅的。然而,四體不勤,五榖不分的我們又要如何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學生的身分讓我們少有機會真正接觸土地,當我們實際參與勞動的時候,卻又因為經驗、體力不足,造成的損害比幫助還要大。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該躲回自己的象牙塔,鑽研學問而不理會外在世界。雖然我們無法以直接參與的方式給予協助,然而因為參加勞動營而覺醒的情感,應該在我們求學的路上為我們指引方向。我們也將永遠記得,自己曾經多麼感動,我們也將守著這份感動,不再與我們的土地疏離。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