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12-27》 |
本期內容 | |
◎教育論壇:18%改革不應成為政治算計的工具 | |
◎英語充電站:國際化與全球交流:師大國語中心校友凸顯的國際觀 |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教育論壇:18%改革不應成為政治算計的工具 | |
羅德水(教師) | |
爭議逾年,引起社會各界紛擾甚至是對立的「軍公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方案」,幾經折衝之後,立院朝野黨團終於在日前達成以舊年資每年1.45個基數重新計算公保優存額度,並且將其法制化的共識。豈料,簽字後不出3天,在退休高官與少數大學教授的強力施壓下,國親黨團竟然撤簽,以致錯失理性改革的契機,也使全案未來之發展增加許多變數。 誠如吾人多次於此討論的,軍公教人員公保養老給付18%優惠利率確有其特定的時空背景,且民國84年、85年公教人員實施退撫新制時,已做了斷源性的根本處置,亦即,軍公教人員於退休時只有舊制年資方能領取公保優息補貼。 然而,即便事實如此,我們也應看到,無論是研究社會安全制度的學者或是一般人民,或基於總體社福資源之合理分配,或因此產生的相對剝奪感,自去年陳總統暢言改革以來,社會上確實仍有許多人是主張完全廢止18%政策的。 在這樣敵視軍公教人員的社會氛圍下,給了執政黨從中操作的空間,一時之間,無論年資長短,就算完全適用新制連一毛錢18%補貼都沒有的軍公教人員,也成為執政黨所描述的「舊黨國體制的既得利益者」,只消看看迄今為止還有多少媒體搞不清楚這18%究竟是退休金?或是公保養老給付?甚至還有媒體指稱,若銓敘部版一旦廢止,軍公教人員今年2月16日方案實施後所短少的利息,可由退撫基金買單云云,就可知道執政黨有計畫的宣傳確實達到預期效果。 值得討論的是,設若公保養老給付優存政策真如執政黨所宣傳的是舊黨國遺緒,政府的改革政策理應獲得全民支持才是,何以會弄到今天這般局面呢?原因就出在銓敘部原先設計的方案確實是「肥大官瘦小吏」,這樣不減高官只砍基層人員的假公假義版本,不但讓全國教師會等壓力團體找到了反擊的空間,也讓一路挨打的國親二黨有了維護軍公教人員的能量。現在回顧起來,要不是所謂的「退休所得合理化方案」,打一開始就隱含著民進黨的政治算計陽謀,要不是銓敘部原版本根本就是一個「不合理」方案,政府在推動改革時如何會有那麼多阻力?國親與相關壓力團體又如何有「反改革」的社會正當性? 這樣說來,相較於充滿政治算計的民進黨,國親二黨真的支持合理改革嗎?從二黨的撤簽與出爾反爾來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試想,國親二黨當初所反對的不正是銓敘部版不公不義嗎?為何現在朝野協商提出相對公平以本俸計算的方案時,國親又藉口議事程序云云翻臉不認帳呢?原因恐怕是一旦依新方案實施,屆時不分大官小吏與階級職等,所有領有舊年資者一概難以倖免,這教忙了一年最終卻砍到黨籍退休高官的國親二黨如何能接受?從這個角度看來,近期以來,努力到立院遊說施壓的大學教師,恰恰成了國親二黨拖延合理化改革的活道具。 但國親二黨因此得計了嗎?一點也不!觀諸近日輿論,不分顏色立場,對國民黨都是不假詞色嚴厲抨擊,不少論者甚至以此反推高雄市長選舉的敗選,認為國民黨竟然甘受少數高官與學者綁架,不惜與輿論為敵,真是無可救藥或自以為是執政的在野黨,其失敗果然其來有自,完全不值得同情。儘管如此,個人以為,政黨的得失不該成為本案考量的重點,我們反對國民黨阻擋合理改革的心情,就正如無法同意民進黨以本案行階級鬥爭藉以獲取政治利益一樣;我們希望國親支持合理改革的心情,亦復如希望民進黨為其抹黑軍公教人員而道歉一樣。 改革與社會的進步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以本俸重新計算舊制年資是現階段相對公平之改革版本,依此方案,雖然波及的人員增加了,但每人平均減少之18%額度卻大幅縮減,或許這還不是解決18%爭議最好的方案,然而,持平而論,它卻是目前國民總體意志的反映,或者也可說是各政黨政治角力與壓力團體運作之下的最大公約數。 壓力團體爭取自身權益固然是天經地義,然而,無論是壓力團體維護既得權益,乃至於政府的任何改革,都不應脫離社會普遍認知的基礎。輿論走向再清楚不過,朝野政黨不僅不應繼續以本案作為積累政治資本的工具,更有責任讓18%一案儘速完成法制化。 |
|
(回目錄) |
英語充電站:國際化與全球交流:師大國語中心校友凸顯的國際觀 | |
李振清(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 |
日前收到薩爾瓦多共和國駐台大使尚塔納(Francisco Ricardo Santana Berrios, Ambassador of the Republic of El Salvador)的新年賀卡,感觸良多。尚塔納大使平時公務甚忙,但每年總會寄來一封親筆簽名的賀卡,十餘年如一日,頗具中華文化傳統中的「尊師重道」之禮,可令當代的台灣人「禮失求諸野」。在此同時,筆者心中不斷回味著師大國語中心80年代裡,不斷見識到的大批外國留華學生之成功故事。在從事英語教學與研究的漫長歲月裡,筆者更納悶為什麼當前台灣大學生的英文,不能像尚塔納大使的國語那麼精湛、流暢,甚至在倫理教養方面,也無法像尚塔納大使所代表的無數國際學生一般,令人敬佩。 外國在台留學生學習華語文的策略與精神,其實可以用於台灣學生研習英語文一般;只要練習得法、語文結構認識正確、深具恆心,則沒有學不好優質英語文的道理。具備踏實的英語文基礎,方能邁向國際,進行全球交流。的確,國際化與全球交流的學習經驗與歷練,會改變人的氣質、建構國際宏觀,更可形塑具流暢外語能力與品德教養的現代菁英。尚塔納大使就是顯著的例子之一。 在全國各大學校院為了大學評鑑而忙得人仰馬翻時,提昇英(外)語能力、教學與研究品質,以及藉由全球學術交流以促成大學國際化之趨勢,也格外受到重視;因為這三大項目是大學評鑑的核心任務,也是提昇高等教育品質不可或缺的重點工作。其中,透過英(外)語文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提昇,是真正落實大學國際化與全球化交流目標的基本途徑。在這同時,各大學以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為配套,大量邀請國外學者來台演講或發表論文,意欲提昇學生的英語文能力。筆者參與不少類似的國際學術會議,所見所聞,感慨甚多。一來教師參與的熱心不足,二來能真正吸收、受惠的學生並不多。有些場合,甚至可以看到學生在偌大的國際會議廳中,呼呼大睡。這種令人納悶的不良現象,令筆者不斷回想師大國語中心國際學生的學習熱忱、執著,及其對學術的敬業態度。 本(12)月18日台北《中國時報》的〈溝通全世界~看我的:師大國語中心溝通國際先修班〉一文,又讓筆者回想起無數海外的師大國語中心校友、他(她)們的華語文學習策略,與精通華語文後,活躍在世界各行各業的成功經驗。當政府積極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提昇高教品質時,師大國語中心海外校友的故事,大可作為政府教育當局,及各大學校院的借鏡。在提昇外語能力方面,這些校友的學習態度、倫理觀念,與國際宏觀等,更可作為全台各界的參考。 民國70年5月29日的聯合報有這麼一則新聞:「洋人仰慕中華文化;來華鑽研學生激增;總數達8百名,來自30餘國;師大國語中心宿舍已人滿為患」。72年8月20日,中國時報稱讚師大國語中心能「廣結善緣、拓展外交」,並因此以前瞻性的視野,呼籲政府當局要「把握美國未來政界新秀,重視在華研習語文學生」。83年10月10日的歐洲日報則以醒目標題:「台灣師大國語中心,促進文化流功效卓著」。時至今日(2006年12月),除了薩爾瓦多駐華大使尚塔納之外,美國在台協會(AIT)政治組組長何振模(James L. Huskey)、ICRT節目暨創意處總監白建文(Tomothy Berge)、美僑商會秘書長魏理庭(Richard Vulysteke)、外僑社區服務中心主任蔡湘玲(Mary Budde Chua),甚至甫卸任的美國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柯偉林(William C. Kirby)等,都是師大國語中心培植出來的高材生。他(她)們的共同特質是英、國語能力好、人品佳、勇於接受挑戰,更重要的是:友善、宏觀、毅力、誠信與高道德標準。 前師大校長梁尚勇教授經常感性地說:「全世界的人對師大的瞭解原本並不太多,可是國語中心因為在國際上很出名,師大跟著揚名國際。」前台大校長孫震博士,對台大校內的「史丹福中心」(IUP - Stanford Center,已於1997年遷往北京清華大學),也有類似的感嘆。 梁前校長的欣慰並非沒有根據。1987年5月7日的《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在第45頁中,對師大國語中心的整頁報導,有這麼一段令全台灣各大學異常羨慕的評論: The Mandarin Training Center (MTC) must obviously boast not only high academic standards, but must also have made breakthroughs in the speed at which knowledge is transmitted. In fact, just about every aspect of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learning is brought into focus on the first day. The MTC is part of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顯然地,國語中心〔MTC)必然以高品質的學術為傲,而且以突破性的速度來傳承知識。事實上,從第一天上課開始,儒家思想的觀念即已受到重視。國語中心屬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的確,當梁前校長主持師大校務期間,全球各國的重點大學均將大批優秀學生推薦來師大國語中心勤學國語文及中華文化。哈佛大學的費正清(John K. Fairbank)教授指導的東亞研究所學生,海外研習的第一站就是師大國語中心。法國、德國、奧地利、荷蘭、日本、韓國、比利時、澳洲等國,也是如此。 最值得一提的國際教育交流盛事是:英國牛津大學東方學院(Oriental Institute, Oxford University)的杜勝(Raymond Dawson)教授,在審慎研究,並經過一年的實驗後,派遣18名該校學生於1981年6月來師大國語中心以學分轉移與雙聯課程方式,讓牛津學生在國語中心研習中文。牛津大學正式將國語中心列為該校海外研修的延伸部門,並規定所有學生必須來國語中心研修一個學期,始能符合畢業資格。 牛津、海德堡、巴黎、萊頓、哈佛、耶魯、芝加哥、東京、漢城(今已改稱「首爾」)等世界名校大量選派學生前來國語中心研習的結果,造成MTC「人滿為患」。在80年代海外甚至流傳說:「If you want to be admitted to MTC, apply early. There is a long waiting line.」(要進師大國語中心,必須提早申請,因為隊伍排得很長。) 在2006年12月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網站上,看到成立於1956年秋季的「國語中心」,已經邁入第50個年頭,「學生高達一千二百名,來自世界各地六十多個國家,是全台最大、最著名的以華語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教育中心。」個人也曾是這個「國語中心」(外國人及校友們習慣稱之為MTC)的成員,對中心的過去一切,以及當前全球化發展下所面臨的前瞻性任務,感懷至深,尤其是重讀英國語言學家葛拉鐸(David Graddol)2004年有關「華語將可能獨領風騷成為必學語言」的分析、2000~2006年間《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對華語文發展的新潮流預測、1994年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在西雅圖宣布「2010/2020亞太經濟貿易協定」(APEC Free Trade Agreement, 2010/2020)所帶來的「華語文地位提昇」,以及閱讀2005年哈佛大學東亞系中文組講師廖灝翔「老美的暑假:要去北京學中文」(聯合報5月7日)之後,讓我更感受到國語中心對全球華語文教育的長遠影響,以及在21世紀所扮演的艱鉅任務之重要性。 50年來,師大國語中心在篳路藍縷的發展中所衍生的溫馨故事,持續驗證了「世界沒有籓籬」的事實。1982年8月1日出刊的《The Economic News》對國語中心的描述為:「Taiwan the World Center for Mandarin Chinese Studies」(台灣已成為世界華文研習的中心)。同時,國語中心及其他機構,如簡稱為「史丹福中心」的IUP、美國外交學院FSI,以及歐洲各漢學中心(如牛津、劍橋、萊頓、海德堡、巴黎等)的同步推動下,已實質地讓世界各地的知識份子,緊密地聯繫與交流。過去那種西方學生與學者絡驛於途,競相來華留學於MTC的場景所譜成的「世界是平的」、「地球是圓的」之「國語中心故事」,其實已經成為現代世界發展的軌跡。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著名的國際事務專欄作家傅立曼(Thomas L. Friedman),在去(2005)年出版了另一本震撼全球的啟發性巨著:《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傅立曼在書中強調21世紀的全球變遷與地球村現實的形成,尤其是人員的全球流動、世界性的分工如outsourcing,與既競爭又合作的國際新與思維,正此起彼落。的確,如今世界是平的,地球是圓的。然而,在80年代,這種透過全球化教育合作與國際學術交流的蓬勃活動,早已在師大國語中心進行了近30年了。國語中心學生勤學好問、主動積極、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精神,養成他(她)們身在海外能吃苦耐勞的精神。如今,這批深受台灣經驗與中華文化洗禮的校友中,很多以成為各國的外交官、大學教授、作家、傳播媒體主筆、高科技及企業界主管。 在這個「溝通全世界」的「聯合國」式天地裡,更可看出當前台灣162所大專校院應積極努力的國際教育方向。這些從世界各地來到台北研習華語文或進修學位,然後又邁向全球各地的「台灣之友」,一旦聚會時,他(她)們的共同語言就是國語。 教育部在進行大學評鑑時,實可參考這些國外大學海外研修與外語能力提昇活動,期能全方位改善當前高等教育的多元與國際化品質。這才是政府「挑戰2008~e世代人才培育」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本質。 |
|
(回目錄)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