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八月,台北已經是座暖爐,每個人就像放在濕烤箱裡的毛巾,怎麼擰都擰不乾。九月初,台北街頭以凱達格蘭作為放射中心,街道開始壅塞,我還是那一條條擺濕烤箱裡的毛巾,心裡頭依舊悶熱而不得平靜。如果你跟我一樣,厭膩了台灣怎麼吵都沒有結果的政治議題,怎麼喊都嫌空洞的愛國口號,那麼,讓我來介紹一部紀錄片與一部電影,不妨與我從另一個世界的角度看政治。
星期六參加「思沙龍」系列講座,主題是「你所不知道的南北韓」。臨行前,想著「我」所知道的南北韓,大概就是共產主義、資本主義、北緯38度、金日正、支持率已低於陳水扁的盧武鉉,再深入一點,就是儒家、家庭、父權,再再更刻板印象些,就是跆拳道…足球、愛國…裁判、民族性…過強、單眼皮…但都很高瘦(現實認知與韓劇交錯影響)。
《首爾列車》是講座播放的韓國政治紀錄片,列車隱喻邁向自由的冒險旅途,首爾則是應許之地。「我害怕得每晚都不敢闔眼,怎樣也不敢上街,深怕一走出門口,就會有人把我撲倒在地。」北韓女子雙手緊握也掩不住手上遭虐的傷痕。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2007年媒觀超強首部曲
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行動記者營
|
不在意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主流」媒體充滿著謊言與踐踏人權 ,習慣性地將促成多樣思考的公共議題,搞成只剩權力與肉慾的刀光劍 影;將多樣的人性尊嚴化成各方勢力爭食的禁臠與商品。雖然 ,我們確信,這種媒體是「另類」,不是「主流」,然而 ,在政商權力交錯的建構與禁錮下,「另類」卻成了「主流」。
為此,我們要,卯上「主流」!
全球公視高峰會宣示了媒體多樣性的本質,他們強調, 「文化多樣性是人性基本特質,而每個社會都形構於獨一無二的文化特 色與文化經驗」。即使,在一個社會內,每一個群體與個體 ,也都具有各自的文化生命經驗,然而,我們的主流媒體卻總是用簡化 且單一的污名與偏見,讓我們彼此誤解,也毫無選擇。
為此,我們當然要,卯上主流!
「2007年媒體與文化行動記者營」,我們邀請NGO團體 、紀錄片工作者、「主流」與「另類」媒體工作者,以及學院勞動者 ,以多元的視角及豐富的實戰經驗,一同思考主流媒體何 以另類,另類媒體如何主流;以及,有心想成為未來媒體工作者的你 ,如何能透過文化行動讓媒體回歸多元再現的公共本質 ,當一個真正的「主流」記者。我們也特別邀請到農村音樂創作者暨金 曲獎得主林生祥,主流與另類交錯的他,將以感性的音樂故事和大家一 起反思台灣農村發展的軌跡與問題!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邀您一起改變未來!
‧招生對象: 大專院校傳播相關科系大學生、有志於媒體工作者及有興趣瞭解媒體與 社會多元發展的青年四十名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月10日受理報名
‧活動時間:2007年1月29日(一)至30日(二)
‧地點:富邦淡水訓練中心 (台北縣淡水鎮八勢一街39巷20號,近紅樹林捷運站)
(詳情請見)
|
|
要瞭解北韓難民的處境,不能不論及北韓。這個國家,大概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威權主義國家,統治者崇拜到了一個極限,它的封閉,也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比擬。當金日成變成北韓民族「不可能從天上摘下的太陽」,而全國各處擺著金氏父子的領袖銅像,數量之多足以打破金氏紀錄,當你只能守著收音機聽著領袖慷慨激昂的演講,你隔壁鄰居還可以透過告發換得一點糧食,你就只能抱著收音機痛哭著大韓民族的優越,頌揚著已故(現任)領袖無可比擬的偉大。
自1995年國際援助北韓救援糧食開始,沒有任何組織或官方正式統計,可以得知北韓人民死於連年飢荒的確切數字。97年大飢荒,記者僅能從橫越圖門江的北朝鮮難民作採訪調查,結果顯示,這個2300萬人口的國家,至少有1000萬人民死於飢餓。而為了維持國家機器的運作,國際援助的糧食主要配給了國家200萬的正規軍隊,以及其他為數不一的民兵。
因緯度偏高,冬季的鴨綠江與圖門江總結成一層厚厚的冰,而難民們果真「如履薄冰」踏上另一塊險地,逃到中國的難民只能有幾種選擇,一是聯繫當地人權團體,秘密搭乘地下工作者規劃的逃逸路徑,東躲西藏的逃至蒙古,或再轉至南韓首爾。另一是逃到中國當地的外國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因為公安沒有權限踏進領事館內搜人。最後,那些沒有人脈的,運氣不好的,只能像一隻又一隻自投羅網的美禽,落入中國人蛇集團的捕網中,賣了自己的身體跟靈魂;運氣好一點的,嫁給當地朝鮮族農民,安安份份過一生。
大多數的北韓難民原本就處於社會底層,因而逃至邊境的他們也只能依從最後的選擇。幸運抵達首爾的北韓人畢竟是少數,片中小女孩一家得以成功逃到首爾,是因為他們在逃進日本領事館前就被公安攔下,擠推擦撞之間,小女孩跌倒站起、跌倒又站起,嚎啕大哭的畫面透過新聞傳送至各國觀眾眼前,一瞬間,一家子躍上了國際舞台,成為全球性的政治議題。與其回到境內冒著餓死與被判叛國死刑的危機,他們寧可搏命一拼,把握一線微弱生機,期待有朝一日,可以過著「無須恐懼」的自由生活。
▲
這就是當時聞名全球的北韓小女孩
南北韓問題遠比兩岸問題來得更複雜,紀錄片僅能對難民的個人困境以及北韓的威權體制著墨較深。我們會哀慟飢荒的結果,不思議明明是同一人種,北韓孩童卻硬生生比南韓同齡孩子矮了12公分,國家機器集權運作荒謬制度,受害最深的還是在泥地上撿食的孩童。影片能點到為止,我們卻可以選擇更深一層的思考,在冷戰的脈絡下,美國與蘇聯乃至於後來的中國,是因為怎樣的利益糾葛犧牲這個民族,導致今日人家北韓喊著要射飛彈轟大砲,強國如你們居然也有無法收拾的局面?
▲
北韓的拾荒孩童
▲
努力於地下的北韓秘密人權工作者
這場座談與這部紀錄片多少擊破了過去習以慣常的迷思,或者,至少給了我個源頭。即使台灣有著落落長的殖民史,台灣人始終活得比韓國人自由些、民主些、有尊嚴些。從中國、日本到美國,韓國的命運始終擺盪在強國之間,無法自主。如今,沒有任何台灣角落是我們不可觸及的,而現今美軍在韓駐軍處,卻從來不屬於韓國人。自日本豐臣秀吉踏上這塊駐軍處並姦淫擄掠,直到美國大兵接收,黃皮膚黑頭髮土生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卻始終不得跨進邊界一步。情境造人,一塊土地上有怎樣的歷史,就會涵養什麼樣的民族性格,韓國人的強悍,或許是為了維繫得來不易的尊嚴與獨立。
這幾天因為悶熱的天氣,我已經懶得轉開電視新聞。那種革命式的氛圍被電視台越炒越烈,群眾運動已經成為一種嘉年華會,僅存的熱情與生命力,早已為政客名嘴在電視上消耗消費,大家站在反貪污腐敗的舞台底下,最終居然只想著看施明德與陳水扁的大對決?我無法激情,也熱情不起,但若因而宣稱對政治冷感,最終不過是種逃避式的駝鳥心態,跟陳水扁不看新聞坐飛機出國拼外交還說自己快樂的不得了又有什麼兩樣?再不喜歡,政治仍舊隱微或者明顯左右著我們的生活,如果因為國內政治新聞快要精神躁鬱,不妨從不一樣的政治視角看世界。當我們可以體驗他人的苦難,那麼在回頭檢視自己以及所處的政治局面時,我們便不會如此過度放大自己的痛苦,一旦放下激情,我們會看見更多的選擇,視野因此更廣更遠。政治問題何止是陳水扁與施明德而已?政治議題也從來不僅存在於政客之間。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