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7-01-0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力霸風暴金管會難辭其咎
民間自辦基測模擬考



【社論】
力霸風暴金管會難辭其咎
 
 

力霸集團爆發財務危機,連帶影響旗下企業,金管會卻一直老神在在,等到中華商銀的擠兌效應越演越烈後,才知道事情嚴重宣布介入接管,將已在國外的力霸創辦人王又曾限制出境。金管會掉以輕心,呈現了金管會作為監理金融機構的最高行政機關,對中華商銀及母集團的體質卻毫無掌握,這才是最該檢討的地方。

根據法令,金管會的任務絕不是擦屁股用的,它主管金融市場及金融服務業之發展、監督、管理及檢查業務,也就是說,金管會必須稟於權責,針對金融業進行稽核、查察,並要求做好內控管理,在事件演變到不可收拾前防範於未然,以對社會及投資大眾負責。

事實上,力霸集團的財務槓桿遊戲早就玩到了盡頭,除了銀行團在去年中就宣布拒絕紓困之外,集團去年底還向法院聲請重整。金管會自己早公布的資料,中華商銀的逾放比率、現金卡餘額、未出售不良資產都超過正常數值。但在事件爆發後,才慢慢發現黑洞無底無邊,中華商銀的正淨值有問題、母集團交叉持股的情況嚴重、延遲揭露重整重大訊息、力華券對相關企業的保證餘額超過限額一倍、力霸高層甚至傳出有事前脫手股票等內線交易之情事,從2004年底金管會開始公開揭露的「重大裁罰公布」到現在,問題重重的中華商銀及力華券卻從未有任何的重大違規事項,真不知道金管會是怎麼「依法行政」的,這些公司治理ABC的事情,金管會卻一直要等到一發不可收拾時才「恍然大悟」,忙著收爛攤子。

另外,銀行對力霸集團及嘉食化的借貸金額,高達280億元,如果處理不善,極有可能爆發骨牌效應,演變成金融風暴。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在昨天才向媒體表示:「力霸、嘉食化等公司亞洲金融風暴後,發生問題至少已經有10年了。」但這種事後諸葛,剛好證明了金管會事前查察不力、事後又掉以輕心,10年來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辭其咎。到底是不是因為力霸王家的政經實力讓金管會多年來投鼠忌器,難道不該有個說明?

而讓社會大眾最忿忿不平的是,金管會對於升斗小民的卡債始終站在高姿態要求限期清償,但對於銀行高層亂搞,爛攤子卻由納稅人承擔。金管會接管的後盾,還不是由政府編列預算成立的金融重建基金?但這些錢卻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到現在金融重建基金已經見底,但最近卻又陸續接管東企、花企、中華商銀,並還有另外兩家銀行等著排隊。而離譜的是,這些涉嫌淘空、影響金融秩序的財閥巨纛,卻常常一走了之,從陳由豪、辜仲諒,再到王又曾,都在事情臨爆發前「恰巧」出國,依舊「榮華富貴」,違法圖利的成本如此低廉,也難怪企業弊案層出不窮,政府又何曾對此痛定思痛,予以嚴懲?整個政商關係的巨網讓號稱獨立機關的金管會動彈不得,只剩下擔任救火隊一途,顯然對不起社會大眾。

(回目錄)



【左右看】民間自辦基測模擬考

【左看】
目的與手段的錯置
王俊凱/學運工作者

去年年末,全國學生學習成就測驗協會提出舉辦大規模基測模擬考的構想,全國家長聯盟與全國教師皆認為「增加考試等同增加不必要的學習壓力」,而反對之。然若重新思考舉辦考試的意義,全教會與全家盟的觀點卻未必成立。

按理,考試只是「以量化方式驗收學習成果的方法」,而且只是驗收學習成果的方法之一。考試既為手段而非目的,何以會產生考試壓力?顯然,全教會與全家盟在某種程度上將考試預設為踏入社會之前必須合格通過的「謀生能力認證」,否則無從產生「增加考試等於增加壓力」之結論。

事實上,若純以「驗收學習成果的方法」來重新理解考試,則教育工作者能利用「考試」達成教育效果,尚不止於「驗收學習成果」而已。例如:藉由指出「考試是手段而非目的」的本質,教育學生如何誠實檢視自己的學習狀況、如何根據自身學習狀況自主設置學習目標、如何全力以赴達成自設目標。這些都是將考試塑造為目的時,學生無論如何無法領受的優點。

總而言之,只要考試成績被視為影響升學、就業的第一因素,即便是不以考試形式展現的各種學習測驗,亦會化為所謂的「不必要的學習壓力」。而考試作為一種測驗手段的其他優點,亦無從實現。




【右看】
多元考核又有何妨
江仰德/文字工作者

不到一個月前,全國學生學習成就測驗協會宣布擬於今年2月舉辦第一次九年級學生學業成就測驗,即相當於國中基測前的大規模模擬考,卻遭教育部長杜正勝以「質疑其信度、效度與測驗技術」為由反對。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按照杜部長之標準,則全國所有公、私立國中為三年級考生舉辦的校內模擬考、地區性聯合模擬考,在「信度、效度與測驗技術」三大環節上,皆不若中央統一精心籌辦的基測考試;而在以校為單位所舉辦的模擬考試之外,全國中學教師與補教業為學生安排的各種模擬測驗,論其信度、效度與測驗技術,恐怕更值得杜部長為其憂心,何以杜部長不直接禁止各校自辦模擬考、禁止教師私自為學生安排模考測驗、要求市面上不得販售測驗題庫參考書?

再者,若將杜部長邏輯貫徹執行,無疑將基測考試從形式到內容、乃至於籌辦權皆定於一尊。如此一來,試問教育部又有何立場反對郝龍斌主張以北北基為範圍,「將考試內容單一化」的北北基自辦基測?

既然中央認為台灣的教育政策應持續朝向多元化進行努力,那麼除了課程內容多元化外,學習成果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亦相當重要。教育部既容得下各校自辦模考、能接受市面上販售測驗題庫,何以不能接納民間團體參與教育多元化的大工程?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