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1-09》 |
本期內容 | |
◎傳播線上:外資進入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的社會意義(上) | |
◎台灣漫畫 日本製造(下) |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傳播線上:外資進入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的社會意義(上) | |
傳播學生鬥陣 | |
有線電視系統,一度在學理中以「社區媒體」的角色存在,被期待能夠比無線廣電業者提供更在地化的服務,一如地方文史記錄、鄉里活動轉播、縣級政令宣導,甚至是媒介近用(media access)理想得以落實的平台。 但這種學理的現實基礎,也就是那個還在由電器行、冰果室拉線纜給親朋鄰里收視的年代,或解嚴前後的「第四台」、「民主台」盛行的年代,早已遠去。台灣的有線電視系統,10數年來經由本土大型財團兼併後,絕大部份被整合進五大多系統經營者(MSO)旗下。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以及為了配合母企業、關係企業的總體經營戰略,許多系統業者原本的社區服務也就難以為繼,有線電視的在地理想,遂愈來愈與現實脫節。特別是近一年來,外資大舉投入台灣有線電視產業,更是加速這種脫節趨勢,致使有線電視的經營,成為投機資本「全球佈局」中的一顆棋子。 外資相中有線電視產業,不外乎幾個原因。其一,產業的寡占型態,提供超水平的利潤與穩定的現金流入,目前平均每個收視戶每月繳交的6百元收視費,就有4成左右可作毛利。其二,與多數國家相較,台灣資金相對便宜,銀行的放款利率偏低,提供外資操作財務槓桿更大的空間。其三,本土財團的企業體質未必健全,經營管理上有許多人謀不臧之處,可待改進。其四,產業的技術水平落後,僅僅提供消費者最基本且無選擇性的視訊功能,更具商機的語音、數據傳輸服務等技術,發展遲緩。其五,對台投資可作為跨進中國傳媒市場的跳板。 除此之外,台灣官方擁抱市場的開放態度與相關規定的寬鬆,也讓外資更能放手一搏。一方面,2006年中美商凱雷(Carlyle)投資東森一案送官方審議時,NCC以熱錢進出無益產業發展為由,建議外資投資年限必須延長,但最終在經濟部力主吸引外資的大前提下遭到否決;而外資持股直接間接不得超過60%、併購不得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等規定,經過投審會、公平會的審議,也都被凱雷以透過台資公司多層投資的方式「巧妙地」滿足了;另一方面,原本國有的電信業中華電信,對視訊與多媒體服務的供應市場躍躍欲試,但在官方主張電信自由化的政策目標下,遭強力釋股終而民營,同時受到法令限制而無法進一步發展視訊服務。結果就是,最具潛力的中華電信已沒有能力威脅有線系統業者的經營利基,但系統經營者卻有包裹出售視訊、語音、數據傳輸服務的強勢商品可以攻入電信市場(註1)。 種種原因,讓五大MSO中的前三大,也就是中嘉、東森科技與台灣寬頻,在2006年一年之中,分別落入安博凱(MBK)、凱雷與麥格里(Macquarie)等外資之手,市占率總計已過6成,3筆交易金額共達千餘億台幣。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外資有共同的名字:私募基金。與公開募集的基金不同,私募基金的投資者通常是金字塔頂端的富人,他們極力規避繁瑣的法令束縛與公共監督,同時串聯人脈與政商關係,在新興市場攻城略地。其投資信念不在開辦、或長期經營企業以求取正常營業利潤,而是透過低價收購特定公司加以重整,處份不良資產,3、5年後再將該公司以高價售出。意即一買一賣間的差價,才是其主要利潤之所在。另外,私募基金習於以高度財務槓桿的方式操作,即以較少的自有資金大量舉債,來購併企業。比如凱雷入股東森科技的總交易金額為476億台幣,但其中有320億借自台灣的銀行;而凱博凱以309億購買中嘉股權,自有資金也僅近3分之1而已。而為了快速籌得資金,這些私募基金都以較高的利率來貸款。這樣的方式,稱為「槓桿併購」(leverage buyout,LBO)。據報載,2006年一年在台灣發生的LBO案總值,竟超過2005年全亞洲LBO的量,而其中大部份發生在有線電視產業的投資案上。 另外,外資購入的行情,超過過去水平太多。在本土財團兼併有線電視系統的歷史中,收視戶每戶的成交價格最高不過3萬。比如2005年初富邦旗下的台灣固網收購太平洋聯網時,每戶價格也不過2.2萬,事隔不過年餘,安博凱卻以每戶5萬餘元,凱雷、麥格里各以4萬餘元的價格購入,超出行情太多。這波過高的行情,也和參與交易的買家競相喊價有關。除了最後定案的3家外資,還有美商新橋(New Bridge)、香港的Tom.Com集團、投資銀行高盛(Gold man Sachs)、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貝恩(Bain Capital)等等參與交易,賣主也樂於週旋其中哄抬價格。比如在凱雷2006年初時出脫台灣寬頻時,Tom.Com就因不滿成為賣家炒價籌碼而退出交易,最後由喊價最高的麥格里得標。價格在炒作中抬升,可見一斑。 (1月23日續) 註1:比如安博凱買下中嘉後,立即推出「視、話、網」三合一方案,每戶月費不及千元。 媒大事 台視釋股 三方勢力志在必得 台視公股第一階段釋出25.77%股權競標底價出爐!行政院處理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股權轉讓審議小組決定,第一階段公開標售底價為13.5元,第二階段全民釋股每股12元,預計3月初完成公開標售,6月底完成所有公股釋出。行政院官員表示,這次有意參與標售台視公股的財團,看中台視無線資源的稀少性,及可擴充3個數位頻道的未來性。據市場人士透露,目前有3股勢力志在必得,包括東森集團及自由時報,以及台視董事長賴國洲整合兩民股勢力並爭取日資支持團隊,而富士等3家日資持有14.52%股權的撤資,成為各家財團入主台視兵家必爭之地。 小編媒批:公股釋出條例公告實施後,華視股權已由政府收購,並在2006年7月併入公共廣電集團運作,中視股權亦於去年年初為中時報系買下;乃至台視目前進行的釋股,老三台逐步脫離黨國媒體的陰影。然產業結構的轉型並未立即帶來改變:華視總經理小野日前批公視將華視搞得四不像,則公廣集團如何協調出最佳的運作模式?台視、中視轉型成商業電視台,是否會在獲利的壓力下出現更多的置入性行銷節目?這些問題都還待進一步的觀察。 媒體公害 自由中時大動干戈 日前《自由時報》引述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公佈之11月各大報「烏龍新聞」則數,指《中時》烏龍新聞最多,而《自由》最少。《中國時報》隔天罕見地以社論以及專文對《自由時報》及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展開抨擊,文中稱《自由時報》是「御用媒體」、批評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為「御用的媒體觀察組織」,指兩者「一搭一唱的修理同業」,《中時》、《自由》兩大報系似乎有全面開戰的火藥味。 小編媒批:前陣子小編才為讀者報導中時與自由為北高市長選舉的民調相互叫罵;怎麼沒隔幾天又開始吵鬧呢?從前報紙同業都有互不批評的默契,也不知是近年來港仔的加入讓各報慌了手腳;還是報社主筆、編輯素質降低?竟然行文風格越來越流於意氣之爭,彼此像極了小混混,還怒罵對方不講江湖道義? |
|
(回目錄) |
台灣漫畫 日本製造(下) | |
張約翰 | |
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的漫畫教育論(漫畫應該發揮正面功能,或漫畫應該具有教育意義),以及漫畫分級論(由別人來為讀者決定),使讀者並非花了該花的錢就能大方地看想看的漫畫,而是必須先作好被取笑、取締的心理準備。漫畫讀者理論上應該會散布在人口學變項的各個範疇中,實際上如何卻無從得知──台灣學術界根本不存在以成人為對象的漫畫閱聽人研究,也就是台灣並不承認成人看漫畫的正當性。 漫畫讀者因此同時受到國家機器中的兩大部門控制──公權力隨時可依模糊的分級辦法以刑法控制讀者閱讀的內容;學術界與媒體等意識型態機器則漠視或貌視閱讀行為。從近用權的觀點看,事情絕非有沒有錢看漫畫這麼簡單,而是有沒有勇氣和資源向公權力、向學術界和媒體塑造的社會觀感對抗,以取得近用漫畫的權力。 自漫畫產業的內部結構分析,台灣本土創作者的生產模式與勞動條件均不及日本作者。相對於日本畫家的自組工作室、出版社提供必要的市場資訊與編劇等背景知識的生產模式,台灣畫家什麼都得自己來,出版社編輯一人要負責三個畫家,比例剛好與日本相反,且必需與出版社簽下長期合約,每頁稿費日本畫家兩千元,台灣則是1千4百元(古采豔,1999)。 在這種生產模式與勞動條件下,台灣漫畫家的生產效率當然難與只要經過翻譯即可的日本作品相較,勉強刊登的作品自然在市場反應上吃虧,發表機會遭限縮。台灣畫家簡直被當成漫畫創作的殉道者。 ▲▲漫畫的空間化 文化商品化的結果之一,就是生產與分配的國際化;主要媒介生產的典型文化通常具備全球化的形式,即便以地區或國家差異或語言呈現是仍是如此,造成對文化認同的關切(McQuail,2000)。 了解這個看法,就能了解何以日本漫畫在台興盛之後,會出現牛哥的漫畫清潔運動。日本漫畫由於其翻頁方向、文化與外觀相近等因素,比起歐美漫畫更受台灣讀者歡迎(古采豔,1999),因此在1960年代《辦法》實施之後,為出版商大量引進填補市場空間。 因此,談及日本漫畫在台高市佔率的現象時,若將之視為一種文化侵略,恐失之偏頗。前文提及,日本的出版社在授權時甚至要求必需刊登一定必例台灣作品,何況據陳仲偉(2004)的研究,日本的出版社對於海外授權也抱持消極心態。今年外務省一番以動漫畫向亞洲宣揚日本形象的發言,但目前也無後續動作。 那麼,從產業的水平、垂直甚至跨國整合來談台灣的漫畫產業,有什麼現象值得我們關心呢? 如果日本繞過台灣漫畫出版社,直接在台設點發行,台灣的漫畫出版業大概都要倒閉,規模最大的東立早慮及此,培養本土畫家一部份目的也是為了提防這一天的到來(古采豔,1999);又或者在股權上取得控制台灣出版社的權力。真有那麼一天,托庇於各大出版社的本土畫家恐怕就斷了生路,這也是需要政府在謀畫文化政策時考慮的地方。 其次,台灣的漫畫出版業目前處於寡佔狀態(古采豔,1999),共同瓜分日本三大出版社(講談社、集英社、小學館)的授權,讀者的選擇因此有可能受到限縮。 其三,在文化商品全球流通、國際分工的架構下,台灣的漫畫產業,其實幾乎等於日本漫畫加工業,日本製造、台灣加工,自台灣的市場取得的利益,並非回饋到台灣讀者──不論是更切合台灣讀者需要的作品,或是提升台灣畫家的能見度。 ▲▲結語:不看漫畫的大人們 經過最近一陣子以漫畫為主題的寫作,突然有個想法:台灣的漫畫成人讀者之所以缺乏能見度,可能不見得是學術偏見或媒體扭曲的結果,而是台灣真的沒有多少成人看漫畫,因為絕大部份的漫畫來自日本,日本畢竟擁有的是與台灣不同的文化,台灣讀者在隨著年紀增長見聞漸廣之後,無法再滿足於具有文化隔閡的外來文本,本土作品又缺乏被閱讀的機會,於是,一整個看漫畫長大的世代,就這麼與漫畫告別了,從此不看,不說,不研究。 但是,漫畫還是會持續存在。不管它是在諷刺時政、關懷民瘼、博君一笑;不管它是在各種器物上美化我們的人生,還是單純地訴說一個吸引人的故事。漫畫不會就此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不管我們是否讓它從捧讀的雙手間滑落。 |
|
(回目錄)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