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178期 幸福的滋味
>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7.01.10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178期】幸福的滋味


寫下你的觀展心得,就有機會抽中限量紀念筆記本!台南場次活動倒數計時中!

哪一句俄羅斯文豪的名言最能感動你?快上網投下神聖的一票。

蔣勳《美的覺醒》演講活動熱烈報名中!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 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現代人大魚大肉已經不稀奇,上哪找好館子好像才是令人傷腦筋的事。然而有時候我們都忘了,一口最樸實、充滿香氣而有咬勁的麵包,緩緩地嚼,齒頰間滿溢的大地收成的芬芳,是一種幸福單純的感動。有時候減法反而是一種收穫,細細的品嚐,是一種體會真實擁有的幸福。原來快樂,從未遠離,只是忘記。

【中國 vs. 西方】

【中國觀點】

麵包
bread

【摘  自】中國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mianbao
【中文詞條】麵包
【外文詞條】bread
【作  者】楊銘鐸 陳希浩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輕工/輕工/食品工業/食品加工和製品/糧食加工/焙烤食品/麵包

以麵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輔料,加入酵母和水調製成麵團,經發酵、烤製成表面呈棕黃色的乾皮、瓤部呈有彈性的海綿狀組織的產品。

麵包長期以來是很多西方國家人們的主食。麵包中含有一定量水分,入口接受性好,能保鮮數日,冷熱食用均可。製造過程中經過發酵,所含澱粉和蛋白質經過初步分解,再加上多孔狀的組織,攝食後消化吸收率高。隨著食品工業技術的進步,麵包製品已能較集中地大規模高效率生產。製造麵包可以分一次發酵法(直接麵團法)和二次發酵法(酵麵和麵團法)。二次發酵法生產的麵包,與一次發酵法的比較,具有體積大、柔軟、氣泡細密、風味好、變陳速度慢、酵母用量低等優點,但所需設備、廠房、勞動力較多,生產週期也較長。二次發酵法的工藝流程為:原材料處理、第一次調製(酵麵調製)、第一次發酵、第二次調製(麵團調製)、切塊、搓團、中間醒發、成型、最終醒發、焙烤、冷卻、包裝。經成型並經最終醒發後的麵團(麵包坯)送入烤爐中焙烤。現代大型烤爐多為傳送帶隧道式或疊片隧道式。烤爐分成幾段,可以控制在不同的溫濕度。0.5kg麵包在215~225℃下約需烤17~23min。

預烤麵包能使消費者免去親自製作的過程,又能吃到出爐的熱麵包。工廠將製備好的麵包坯在較低的爐溫下烤製較短時間,使澱粉糊化,麵團外廓固定,但不使表面變成棕黃色。消費者只要在食用前將其在正常的爐溫下進行復烤,就能得到新鮮的具有焙烤香味和口感的麵包。

麵包的商品名稱很多,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大類。一、軟式麵包:糖、油、蛋、乳等配料量較高,成品質地較為柔軟,又稱為重料麵包、甜麵包、點心麵包。二、硬式麵包:糖、油等配料量較低,成品質地較硬,又稱素料麵包、淡麵包或鹹味麵包、主食麵包,一般為枕形、梭形。各種麵包共同的品質要求為表面色澤金黃或棕黃,均勻一致,光滑清潔,形狀大小一致,有香氣。橫剖面氣孔細密均勻,比容在3.4以上,富有彈性,口感鬆軟且有新鮮感,不黏,不牙磣,不酸,中心部位水分為34.0~44.0%。

【西方觀點】

麵包
bread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麵包
【外文詞條】bread

知識分類:生命科學:食品

以麵粉加水揉和,有時經發酵然後焙烤而成的食品。史前即為主要食品,最早的麵包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約在12,000年前,大概是用舂碎的穀物和水捏成麵糰,攤在燒熱的石頭上烤熟。埃及人發現麵糰發酵產生氣體,可製成膨脹鬆軟的麵包。他們還發明了原始烤爐。最古老的扁平麵包現在仍在食用,尤其在中東和亞、非地區,主要原料有玉米、大麥、小米、蕎麥(這幾種原料缺乏使產品膨鬆的麵筋即彈性蛋白質)以及小麥和黑麥。印度人常吃小米麵餅及全麥粉脆餅,拉丁美洲普遍食用玉米粉製作的圓餅,巴西用木薯粉做小餅。

雖然遠東人喜食大米飯,但20世紀後半葉,麵包的消費量也在不斷增加。用黑麥製作的發酵黑麵包在德國、俄羅斯和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十分普遍,添加小麥麵粉的黑麥麵包在美國很受歡迎。精白麵包用篩過的麵粉作原料,全麥麵包則用未經篩過的麵粉。麵筋麵包因除去了大部分澱粉,含碳水化合物較少。維也納及法國麵包形狀細長,外殼較硬。其他類型有小麵包、化學發酵的快製麵包及酵母發酵的甜點心等。發麵雖然起源於自然發酵。但用人工培養的酵母穩定性好,發酵快,產品質量均一。麵包製作技術革新還包括改善溫度控制、工藝過程、燃料與冷凍設施。現代麵包生產已高度機械化。麵糰混合有直接法、兩段法和連續法之分。小麵包廠常用直接法,即同時混合所有成分。兩段法先混合一部分成分,發酵膨脹後再加進其他成分,切成適當大小放在烤盤上發酵,然後使烤盤通過連續烤爐製成麵包。連續混合法可以減少許多操作程序。

焙烤
baking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焙烤
【外文詞條】baking

知識分類:生命科學:食品

用乾熱方法,特別是指在某種爐子中,焙製食品的過程。焙烤製品包括各種各樣的食品,如麵包、麵包捲、曲奇餅、餡餅、油酥點心和鬆餅。

最原始的焙烤方式可追溯至史前時期。最初人們不過是在陽光下將穀粒曬乾。以後又在水中煮熟穀粒,再將煮爛的麵糊攤在燒熱的石頭上攤製成一種樣子很像墨西哥玉米粉圓餅那樣的扁平麵包。

能使麵包質地鬆軟香味誘人的發酵方法逐漸發展起來。一般認為是埃及人首先在焙製焙烤食品中使用發酵方法,最早使用烤爐的也是埃及人。到西元前3世紀中期,埃及人已經發明了與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焙烤方法有許多相似之處的焙烤方法。

此後許多世紀中,雖然羅馬人作了某些小的技術改進,焙烤方法沒有什麼大的進步。直到19世紀中期的工業革命使焙烤技術才得以迅速發展。所用原料的品質提高了,自動化開始取代費時的人力加工方法。這兩方面的進步建立起焙烤工業,並在20世紀用效率高性能好的機械生產出各種各樣的食品。

有些焙烤食品是不發酵的(如硬皮餡餅、墨西哥玉米餅和類似的印度薄餅〔chapatis〕)。但是,許多現代的焙烤食品都經過發酵,這對其味道和質地來說都非常重要。只有小麥粉和黑麥粉具有麵糰最初膨脹所必需的品質,而尤以小麥粉更佳。儘管在焙烤中使用各種不同的麵粉,欲使發酵達到某種所需的程度,必須加入一定量的小麥粉。小麥粉與水混合時,其蛋白質成分,即麵筋,可形成有彈性的網狀組織,從而保住大量由發酵劑在作用過程中釋放出的氣體。

在麵包和某些其他較甜的麵包捲和油酥點心中,都用酵母(含有發麵酵母菌株的活性細胞)來發酵。它能使麵粉和其他原料中的糖發酵,產生二氧化碳和乙醇。另一種發酵方法是使用酵頭,它含有能使糖發酵的產酸菌。酵頭具有獨特氣味,常用來製做黑麥麵包。鹹麵包具有特別的香氣和味道,使用發酵粉和酵頭作發酵劑。

夾心蛋糕、餅乾、曲奇餅和鬆餅這類較甜的焙烤食品利用化學反應而不是發酵劑來發酵。使用得最多的是碳酸氫鈉(小蘇打),但必須與中和酸配比適當,以便產生足夠的二氧化碳。發酵粉就是蘇打與酸性物質的混合物,其配方也可用於調節氣體釋放的時間。這類焙烤食品一般採用較軟的麵粉,其麵筋含量比用於酵母發酵食品的為少。因此,這種麵糰不能保住較多的氣體,做出的食品一般密度較大。

麵糊發酵的另一個重要方法是從空氣中將氣泡混入麵糊。這只能通過加入一種原料(通常為蛋白)來完成。蛋白很容易被攪出泡沫保住氣泡。這種方法可製出特別鬆軟可口的食品(如天使蛋糕和海綿蛋糕)。

除了麵粉、水和發酵劑以外,焙烤食品另外一些重要原料有起酥劑(油脂、黃油、植物油、豬油)、雞蛋、牛奶和糖。起酥劑可使麵糰更易於加工,做出的食品更柔軟,同時在許多情況下還可增加香味。如上所述,蛋白常用來使焙烤食品質地鬆軟,充滿氣泡。蛋黃可改變顏色、風味和質地。牛奶用於提味。糖用於提高甜度和幫助發酵。

大量生產的糕點廠採用各種技術,從小型商號採用的簡單家庭焙烤方法到大規模生產操作中採用的高度複雜的自動化設備。但是,即使在許多大型的糕點廠中,成批焙烤的基本步驟仍然未變,只不過原料用量增加了。由電腦精確稱量的原料首先混合成麵糰或麵糊。這有時是在大型的帶有旋轉攪棒的臥式機器上使其混合均勻;有時在巨大的和麵盆中製成。這種和麵盆和家用的和面盆很像,不過尺寸要大得多。對於酵母發酵的食品,和麵常常分為兩個階段,以便有一個發酵的過渡時期,以及有可能處理因各批原料不同而產生的變化。原料攪拌好後(在用酵母發酵的情況下,當麵糰適當發酵後),根據產品的不同使用一系列複雜的機器將麵糰或麵糊分開並放入特殊的模子內成形,以供最後焙烤。然後,將這批產品放入烤箱按要求進行焙烤。

除了成批處理方法外,另一種方法是連續生產法。這種方法通過加工機械連續加工麵糰或麵糊,而不是像成批法那樣分批處理。原料以液體或半液體狀態混合並發酵,然後做成一塊塊連續不斷的麵糰或麵糊長條以一定的速度送出和麵機出口並切成均勻的單塊,或將倒入標準容器內,在傳送帶上緩緩進入一個開口的烤爐。

TOP

三明治
sandwich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三明治
【外文詞條】sandwich

知識分類:生命科學:食品

以兩片麵包夾幾片肉、乳酪或其他食物為基本形式的食品。雖然這種吃法與肉和麵包一樣古老,但採用這一名稱還是在18世紀,由桑威奇伯爵約翰‧孟塔古(John Montagu)命名,因他將切好的麵包片夾著肉片,拿到牌桌上邊玩邊吃。這種製作方法很快在大陸上風行,此後,由於製作簡便,易於攜帶和變化無窮的配方,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西方食譜中。

任何一種麵包或麵捲,任何一種便於食用的食品,無論是熱的或冷的,都可製成三明治。英國飲茶用的三明治用魚醬、黃瓜、水芹菜或番茄夾在薄麵包片中。斯堪的那維亞三明治無面上一層,但用精緻的魚、肉片和沙拉覆蓋。在法國用麵包捲製作三明治。美國創造了精巧的三明治配方,以總匯三明治和勞本(Reuben)三明治最受歡迎。前者夾雞或火雞肉片、鹹肉、萵苣、番茄,後者夾醃牛肉、瑞士乳酪、泡菜,並用俄式澆頭蓋在黑麵包上烤熱後食用。熱三明治,如著名的到處可見的小麵包夾牛肉,是美國營養食品中的名產。夾花生醬和果凍的三明治是美國小學生的主要食品。

TOP




【八】

以西結(Ezekiel)

這位聖經裡的先知吃下寫有預言的書卷,以示他真正把書卷的話語據為己有了。哪,這才真是個拚到底的讀者。或許我也該把整套大英百科吃下去,以示我把書中訊息全部占為己有了,但我不認為我的胃消受得了那些真皮封面。

我挺喜歡以西結這樣的形象,以及把書卷當點心吃,完全就是把吃和閱讀拉在一起的文學比喻──他是個如飢似渴的讀者,他啃很多書,他求知若渴,諸如此類等等。在我聽起來很有真實感。像我每天早上限定閱讀四小時大英百科之後,我感覺腦袋裡好像塞滿了非常豐盛的食物,彷彿每天腦袋都在吃感恩節大餐。真希望我的腦子也可以解開褲腰帶,讓大腦皮質鬆一鬆。


費里尼(Fellini, Federico)

電影《八又二分之一》這個片名,是指費里尼到那時為止所執導過的影片總數(七部劇情長片和三部短片)。我以前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下子可有了答案。


家禽(fowl)

嚴格來說,「duck」一詞應該只用來指母鴨,公鴨應該用「drake」。所以達飛鴨(Daffy Duck)之所以顛三倒四的真正原因在於:他有性別認同的問題。


格陵蘭(Greenland)

又解開一樁費解之事。我以前一直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格陵蘭(基本上是一塊面積龐大的白色冰塊)會叫做「格陵蘭」(字面意思為綠色之地)?結果原來是一個叫埃里克的人取的名字,這人在公元九八二年因為殺人罪而遭驅逐出冰島,他來到這處新家園,稱之為「格陵蘭」,以便吸引更多人到這裡來加入他的行列。換句話說,根本就是個重刑犯所用的唬人宣傳技倆嘛。雖然唬人靠不住,但卻很高明。毫無疑問的,他唬了不少人上勾。要是他當初取個比較名符其實的名字,譬如說「荒涼之地」、「喪氣之地」、「你會餓死之地」等,去的人一定會少很多。

話說大英百科討論到文法,講到有種叫做「中綴」的用法,這是「字首」與「字尾」的親戚,只不過出現在單字中間。大英百科說,中綴只見於希臘文和菲律賓的達加洛語,英文沒有這種用法。但我卻從當年大學的語言學課程推論出一點:事實上,英文裡是有一個中綴詞用法,就是用「fucking」這個字來做中綴,譬如in-fucking-credible(難以置信),或者un-fucking-believable(不可置信),或Bri-fucking-tannica(大英百科)。也許不能算是斯文英語,但仍然算是英語,起碼照我那開明的大學教授的說法是這樣。


內容提供《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