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70109】無限制的成長真的可以與環境生態共存嗎?(廖桂賢)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今日主題文章

※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歡迎點選文末連結參與討論。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 editor@esouth.org

無限制的成長真的可以與環境生態共存嗎?

作者: 廖桂賢 (華盛頓大學博士生、地景及都市設計師)

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 是一本在綠色設計或是永續設計領域中一本重要的文獻,我建議設計專業者或是對永續發展有興趣的人抽空閱讀這本書。這本書挑戰了當前工業製程的邏輯,並為工業設計如何走向較永續環保的方向提出精彩的見解,書中提供新的設計觀念頗具啟發性,但我也建議大家在讀這本書時,對書中的論點不要毫不保留的接受,我雖然相當同意書中大部分的論點,但對於作者認為「只要產品對工業製品對環境有正面,工業就可以無限制成長」的觀點,無法認同,在這篇文章中提出我對這個論點的評論,供大家參考。

(誠品好像有賣這本書,大學圖書館應該也可以借的到,另外,在豐泰基金會的網頁中對這本書有不錯的中文介紹和歸納,值得參考: http://www.fengtay.org.tw/paper.asp?num=34

人類似乎是地球上唯一有意識地不斷追求成長及發展的物種。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這本報告提出了所謂「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觀念,強調環境保護和經濟成長必須並存,並將定義永續發展為「符合當代需求,卻又不影響未來世代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有趣的是,目前雖然人們已經意識到環境惡化產生的種種問題和危機,但是在尋求解決方法時,少有人會質疑「需求」、「成長」、或是「發展」背後的根本意義,我們的解決方式強調的是以比較「適當」或者說比較「環保」的發展模式來滿足人類需求,因此,所謂的「永續發展」基本上只是人類追求財富和成長的替代方式,比以往的發展模式多了些環境考量,目前已經成為時髦的口號,被視作人類未來發展的解答,但是基本上,永續發展的目的是確定成長或發展這回事會世世代代的持續下去。

教育公共化連線

111 教育公共化連線行動通知
全國校長會議,學生場外記者會

大學學費馬上要調漲了,且漲幅可能超越過去幾年水準。預計調漲最高達 10% 之間,國立大學院校協會和私立、技職院校協會理監事達成決議,將在 1 月全國大學校長會議達成最後協定,送交教育部調漲學雜費的方案,預計今年教育部會很快通過,並在四月底前公佈。

然而,關係著全國大專院校學生及其家長痛苦指數增長的決策,卻沒有學生與家長一起參與討論。在許多學校財務狀況根本一點都不透明的情況下,我們要怎麼能夠相信錢真的不夠用了呢?在資源分配極為不均的情況下,我們又怎麼能認為漲了學費就能解決問題?學校應該是跟師生家長團結在一起去向教育部要經費,卻怎能將槍口對準自己人呢?面對以上種種沉痛嚴肅的問題,本團體將於會議進行同時,聯合教師團體與家長團體進行抗議,以實際行動,要求教育部及大學校長們給個說法,同時更要嚴肅考慮上述問題,更期能引發人民再思考、更團結!

‧時間: 1/11(四)下午 4 : 00 – 5 : 00

‧地點:國立中山大學逸仙館 大學校長會議會場

敬請關心台灣教育、高學費問題的朋友到場聲援支持!

‧本次行動聯絡人: 蔡承志 0986229298

詳情請見

◆無限制的工業或經濟成長能兼顧環境保護?

在這樣的觀念之下,麼許多關於綠色或永續設計的文獻多半都抱持著成長(尤其是經濟成長)和生態環境的健全是可以、也必須同時兼顧的的論點,這些文獻不外乎著重於探討設計的本身該如何對環境友善。有部分環境主義者反對無限制的經濟成長,在Cradle to Cradle這本書中,作者不認同這些環境主義者認為工業成長的與環境永續無法並存的看法,並認為縮減人類的工業成長不該是綠色設計的關鍵,真正的關鍵反而是讓人類工業越來越壯大,而且想辦法讓工業的成長能夠修復滋養這個世界。在作者的觀念中,工業成長的本身並不是問題,只要透過好的設計:改善工業製程,改善工業產品,工業成長可以是一件好事;換句話說,作者認為只要我們想辦法讓所有的工業產品都設計成對環境有益而無害,製造再多的產品也對環境也不會有任何問題。作者舉了目前對環境造成沈重負擔、製造空氣污染的汽車為例,認為未來的汽車應該成為「空氣清淨器」,讓開車不但不會排放廢氣,反而可以潔淨空氣,而且,壽終正寢的汽車還可以在工業製程中回收,甚至可以透過生物分解,如果我們真的能夠設計出這樣的汽車,那麼「假如二十年後,即使地球上車輛的數目是目前的三倍也不成問題」,作者寫道。

Cradle to Cradle的作者的確為人類的永續發展描繪了美好的遠景:人類以及生態環境都能在無限制的工業成長下受益。但是,真的有這麼好的事?永無止盡的工業發展,大量的工業產品,即使是所謂「環保」產品,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嗎?這樣的觀點未免太過天真,硬要說無限制的工業或經濟成長和環境保護可以兼顧,恐怕人類的自我欺騙。作者在倡導綠色設計的同時,卻忽略了當初造成造成我們生態環境惡化、大自然反撲、人類社會無法永續、威脅到下一代生存的根本原因,正是無限制成長的本身。

在大自然中,大部分的物種都有特定的天敵,生存的棲地也都會受到氣候或地理條件的限制,大自然創造了一系列的控制機制來抑制各種物種的無限制的成長,因此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不同物種彼此之間可以維持著相對穩定的關係,這樣穩定的關係其實對各個物種的生存和繁衍是正面的,維繫著生態系統的健全運作。人類的技術發展讓作為大自然物種之一的人類特別不用受到種種自然機制的限制,人類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天敵,而且幾乎可以任意的改造自然環境和氣候,讓人類棲息幾乎遍佈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並且在人口上無限制的成長,然而,大量的人口的成長,讓整個地球生態嚴重失衡,影響到其他物種生存和繁衍的權力,造成人類與其他物種以及環境之間極度不平等的關係。人類的不斷成長和發展需要更多的空間,因此越來越多其他的物種失去了他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糧食和水來餵養,因此越來越多的森林被夷為平地成為單一作物、講求高生產力的企業農田,無數的河流則被攔腰截斷以建造水壩;為了成長,我們必須投入大量的天然資源來作為工業產品的原料,因此其他物種和未來的人類所能分享到的天然資源就越來越少。

◆科技、設計的改革,能消除人類追求成長的負面效應?

作者在Cradle to Cradle中為了支持他們「人口和成長不是問題」的論點,舉了螞蟻為例,認為螞蟻就跟人類一樣,數量驚人且遍佈全世界,如果螞蟻的成長對環境不會造成問題,那麼人口的成長也可以不用成為問題,只要我們用「對」的方式來成長。 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類比,因為,螞蟻的存在,即使是大量螞蟻的存在,對環境造成的改變與人類比起來是微不足道,而且當人類追求成長時,我們不可避免的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需要對自然環境作出更多的改變來滿足人類需求,只要我們取用了更多的自然資源,對環境產生進一步的改變,就會造成地貌以及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因此,不管是作者提倡所謂比較環保的「好」成長,或是當前人類不永續的成長模式,只要是無限制的成長,都會讓地球生態系統中人類與其他物種以及環境間的關係越來越不平等,只會讓地球成為以人類為主的單一文化,人類的成長也許暫時能夠持續,但沒有其他多樣物種和環境的支持,人類所謂的「永續」只是暫時的,追求無限制的工業成長是短視近利的。

當前,許多所謂永續設計或是綠色設計或是環境的解決方案,並不是沒有潛在問題的(這點其實在Cradle to Cradle書中作者自己也有提到),例如,可再生的生質能源漸漸成為石化燃料的熱門替代品,有著無限的潛力,使用生質能源是一件好事,但是想像一下,在能源需求不減的情況下,完全以生質能源來取代石化能源,未來我們將會看到大片大片單一的能源作物取代了原有多樣的地貌和作物,作物越來越單一,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同樣的,可以清靜空氣甚至可被生物分解的汽車的確比目前的汽車來的環保,但但如果人類的汽車的需求不減,要製造為數眾多的「環保車」需要大量非常類似的資源,再想像一下,一個充滿類似的所謂環保無害的汽車和其他工業產品的地球,如何還能夠在生物上、地理上、以及文化上豐富多樣?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應該要體認,沒有任何一樣所謂「環保」的產品,即使量多都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就舉水為例子,水對人類和環境再好也不過,但是太多的水成了水患,就產生了災難。

當然,我們仍是可以相信人類的生存和持續繁衍是可以與生態環境永續共存的,但是,人類無限制的繁衍和追求經濟或工業成長不可能對環境不造成任何危害,Cradle to Cradle作者主張無限制的工業成長是不切實際的,如果人類對自己的需求和成長不做任何妥協,要達成真正的生態環境保護的是不可能的。作者和其他抱持工業成長觀念的人,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認為科技和設計的改革可以消除人類追求成長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作者在書中引用了愛因斯坦的論點來談工業製程的革命:愛因斯坦說,「如果我們要解決一個困擾著我們的問題,我們的思維就應該超越當初製造問題時所用的思考模式」,因此,既然人類在人口、經濟和財富、以及消費的無限制增長是造成人類社會不永續的原因,那麼擁抱成長怎麼可能能夠解決問題呢?套句作者批評現有的工業製程所用的話,「為什麼要想辦法讓錯誤的系統最佳化」?

根據愛因斯坦的話,我們用來解決當前人類社會不永續的思維模式,應該要超越僅僅提倡所謂「好」的發展,提倡「永續發展」,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無限制的發展和成長真的有必要嗎?人類可不可以在最小的成長和發展下來支持人人類的存在和適度繁衍?人類如何有節制的發展並與其他物種保持比較平衡的關係?如果我們現在不開始檢討無限制成長的必要性,我相信,任何號稱綠色獲永續的解決方案,都無法真正人類走向永續的未來。

[留言 / 轉寄]

 
投稿文章摘要
 

「海人伙伴」募集!讓我們把海的故事說給更多人聽

作者: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2007年,黑潮有個新夢想:嘗試用《海人》刊物呈現更多元的海洋訊息。

我們希望以海人故事、親海方法、記憶海岸、影像文學、海洋保育等專欄,和大家一同思考該如何與海洋共處,也介紹一些為維護海岸環境努力的團體或個人,串連關懷海洋的平台,讓有興趣的朋友能就近為自己身邊的海洋環境做一些事。

[留言 / 瀏覽 / 轉寄]

 

台灣環境運動二十歲

(本文為《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序論)

作者:何明修

在1986年的春天,鹿港小鎮籠罩在一團未知的恐懼之中。在政府的極力爭取下,美國杜邦公司決定在中台灣設置二氧化鈦工廠。對於官員而言,這項投資案一方面可以解決閒置以久的彰濱工業區,另一方面也可以提振自從1984年勞基法施行以來的低迷景氣。他們有理由相信,鹿港居民也會樂見跨國工業的進駐,以及就業機會與土地價值的提升,就如同二十餘年前,鄰近的彰化市民以舞龍舞獅的方式來迎接台灣化纖公司的設廠。樂觀的官員萬萬沒有想到,鹿港居民在新任鎮長的帶領下,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綿密的反對運動,他們要求保存一個自己所熟悉的鹿港——一個香火鼎盛、生意活絡的濱海小鎮,而不是煙囪陰影下的工業城。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Cradle to Cradle的作者的確為人類的永續發展描繪了美好的遠景:人類以及生態環境都能在無限制的工業成長下受益。但是,真的有這麼好的事?永無止盡的工業發展,大量的工業產品,即使是所謂「環保」產品,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嗎?這樣的觀點未免太過天真,硬要說無限制的工業或經濟成長和環境保護可以兼顧,恐怕人類的自我欺騙。作者在倡導綠色設計的同時,卻忽略了當初造成造成我們生態環境惡化、大自然反撲、人類社會無法永續、威脅到下一代生存的根本原因,正是無限制成長的本身。 (本文責任編輯:周馥儀

 

 

活動訊息:


枋山愛文芒果徵求認養人計畫
「公部門勞動關係之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1/20截止報名)
2007人本「青年夢想家」青少年營:邀你成為世界的公民!(1/28-2/1)
高雄縣勞工報導文學培訓課程(1/20-3/31)
2007第九屆土地關懷營_虎尾思想起
「永遠的文學者—陳千武」特展 於1月4日開展
冬訪紫蝶幽谷(1/12~1/14)
第一屆中國研究駐校獎學金研究成果發表會(1/12)
全國教師生態研習營(1/20截止報名)
第七屆新台灣史研習營:雲林的歷史與產業(2007/2/10-2/13)
「針對民進黨黨主席拒絕中國時報記者採訪」台灣記協新聞稿
2007年媒觀超強首部曲 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行動記者營
鳥籠裡的紀錄片:台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15DVD+1書
第31屆神學研討會:外籍勞工(報名至1/15)
勵馨「蒲公英飛揚計畫」搶救性侵孩子 缺你不行
全國教師生態研習營(1/20截止報名)
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近期活動:青少年人生方向系列講座—掌握自己(1/10)
2007人本「奇思妙想溝通營:讓語言開始跳舞!」招生囉!(2007/1/28-1/31)
教育公共化連線聯合聲明-堅決反對大學院校調漲學雜費
2007第二屆金甘蔗影展,開拍
一位癌末母親的臨終告白:「幸福的眼淚」醫學人文公益舞台劇(-1/10)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限量典藏「2007彩蝶四季 筆記書」
唐山書店26週年 歲末特賣7折起
文化研究月報61期
醫改會2007健康年曆義賣 一起出力 改善台灣醫療環境
我們不要喝毒水『搶救烏山頭水庫』連署
眷村再生 文化資產新生命論壇
女人自主作選擇、女人大腦要尊重:向孕婦致敬「學生團體抗議行政院版生育保健法草案聯合聲明書」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誠徵執行長

文建會樂生院原地保存 (90%) 替代方案出爐
十分國小老師為學生招募底片傻瓜相機
女書當代講讀會 系列「看見女性移民」在世界的隙縫中──越界流離的女性身影(-2007/2/3)
泰緬邊境訊志工團徵求校園協力合作
《動物教材》 校園推廣計畫
懇請一人一百贊助桃澗堡
八東病房DVD出版了 歡迎訂購
搶救保存沙美百年老街行動
台灣風信子協會財務告急
一人一信反湖山水庫
小額捐款推動學生電影「女神Aphrodite」
搶救大肚山古堡緊急連署!
「國中教育正常化」的連署書
恢復課稅不可以「課多少、補多少」:頭家,咱來提案公投
《地動的花蕊》台灣九二一地震社區重建的故事~慎重出版


捐款公告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23)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30)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06)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20)
◎ 感謝潘忠政捐款 3000 元。
(2005/04/12)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7/01/09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日
執編周馥儀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南方文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