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7-01-11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1-11》

本期內容
  ◎經典50之4:Edward M. Forster: A Room with a View愛德華‧福斯特之窗外有藍天 
  ◎教授爸爸週記:巨人Larry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經典50之4:Edward M. Forster: A Room with a View愛德華‧福斯特之窗外有藍天
  宋國誠
《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是20世紀英國浪漫主義大師福斯特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福斯特已出版了《天使裹足之處》(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1905)和《最長的旅程》(The Longest Journey,1907),而在《窗》出版時福斯特年僅29歲,以此青春之齡,能寫出如此深刻雋永之作品,不愧為一代文學大師。小說於1986年拍成電影,由詹姆斯‧艾佛利(James Ivory)執導,曾獲奧斯卡金像獎8項提名,風光一時。小說以義大利名城佛羅倫斯為背景,故事圍繞在女主人露西(Lucy Honeychurch)的愛情波折和體驗而展開。在歷經內心掙扎,奮力抵抗家庭壓力與社會禮教之後,露西最後在「禮教束縛」和「真愛解放」之間作出了自主的選擇,終於與真愛情人喬治成為眷屬。小說以細膩的筆觸描寫露西女性意識的萌芽與成長,也對當時英國社會垂死僵化、保守壓抑的價值觀提出深刻的反思。

愛在紫羅蘭的山坡上

來自英國倫敦的露西,與表姐巴特列特(Charlotte Bartlett)一同來到義大利旅遊。正當兩個姐妹抱怨貝托里尼(Bertolini)公寓旅館沒有依約給予她們「面窗」的房間時,艾默森父子(兒子即是喬治)出現了,他們表明願意把自己有窗景的房間和兩位姐妹交換。巴特列特面有難色,但露西欣然同意,而正是這對父子從社交禮儀看來十足粗魯突兀但卻真誠友善的行動,改變了露西的一生。

一個傍晚,露西在一種厭倦與「英國老女人」為伍的情緒下隻身外出,雖說是想繞城一週,實際上內心滿懷激情,期待巧遇那年輕而真誠的喬治。涼亭旁兩個男人在爭吵鬥毆,露西被流血的場景嚇昏過去,此刻正好喬治經過,將她抱離現場。隨後母親來信,信中提到熱烈追求露西的賽西爾(Cecil Vyse)也來到羅馬。另一日,在牧師邀約下,眾人同遊山區,老女人們一路上不斷鄙視、嫌惡喬治,露西深感鬱悶和不滿,她來到滿地長滿紫羅蘭的山坡,獨自沉思,滿山盛開的花海像一陣陣藍色的波濤掀轉著她的衣裙,露西與旁邊的喬治都被這極美的景緻所陶醉,喬治轉身親吻了露西。這一吻,雖然含蓄婉約,但卻像心電一擊,霎那間打開露西的心扉。喬治的舉動被巴特列特看在眼裏,一邊指責喬治的非禮之舉,一邊勸告露西不可鍾情於喬治這種出身下流社會、不遵禮節的人。然而此刻的露西已陷入徬徨和內心交戰,她究竟應該符合社會對一個少女的期待作一個「標準女人」,還是追求自己的欲望和未來?她究竟應該嫁給那古板又高傲的賽西爾,還是選擇心地寬厚而真誠的喬治?

露西回到倫敦之後,還是與賽西爾完成婚約,但卻陷入「愛著喬治卻準備嫁給賽西爾」的錯亂之中。此刻的露西無論在心中、在夢裏乃至行走賞景時,總是迴想著喬治那次山坡上的深情之吻。露西不僅對倫敦社交圈感到壓抑和窒息,也為不能堅持對喬治「不合時宜」的愛苗而懊惱,只好藉助彈奏貝多芬、華格納的激情樂曲,表達內心的困惑與鬱結。但是在逐漸認清了賽西爾虛偽、自私、傲慢的本性之後,露西終於確認若與賽西爾終生相守,將是對自己個性的埋沒和扼殺,從此自己將有如困居在「沒有風景的房間」,抑鬱而終。就在喬治、老愛默森和牧師的真誠啟示之下,露西最後決定和賽西爾解除婚約,投向喬治的懷抱。

一場心靈戰爭

小說雖以喜劇收場,有情人終成眷屬,但福斯特運用各種象徵手法,表達了禮教與自由兩股力量暗自的角力和鬥爭。藉由露西愛情觀的形成和轉向,福斯特向讀者展示了兩個世界的對比與抗衡:倫敦與義大利、房間與風景、真誠與虛矯、愛情與名位、音樂與碎語、自然風景與社交應酬、自由意識與傳統陋習、底層與上流等等。實際上,小說中埋伏著一場「心靈戰爭」,這場戰爭雖然在社交場合中不著痕跡、不見煙硝,但卻在露西的內心世界裏來回激盪、激烈交戰。這場戰爭分為兩大陣營,一邊是一群英國「淑女紳士」,另一邊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式的自由派人士。透過人物性格的「組合式對比」─巴特列特、西賽爾、露西的母親霍尼徹奇夫人為一組,分別代表英國公學體制、傲慢的英國男性沙主義和名利至上的世俗觀;另一組則由喬治、畢柏牧師、老艾默森先生組成,代表個性解放、社會改革和人文主義思想。福斯特借助露西愛情觀與價值觀的反叛和逆轉,展示出現代工業社會使人的感情枯竭化、疏離化的危機,標舉一種忠於自我、勇於追求的信念。露西最終選擇喬治,意味著選擇了心靈自主和回歸自然的生活理念,她拒絕塞西爾,意味著拒絕了那種壓抑個性、虛偽浮誇的現代文明,這種戲劇性的轉向,表達了福斯特對「維多利亞價值觀」的不滿和背棄。

房與景,光與暗的對比

在福斯特之前,特別是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中,作家通常是通過人物的外觀、服飾、行為、對話來描寫人物的性格。在《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一書中,福斯特表明,這種延襲自柏拉圖關於「行為中表現人的性格」的觀點是錯誤的,他堅持作家應該進入人物的「秘密生活」(secret life),從各種隨意言說(chance word)和符號(sign)中探索人物的本性(註1)。在福斯特眼中,小說家不應該充當「門外漢」,而應該是個「蒐秘者」,因為只有從人的內心才可以看到真實的外在。

小說以「房」(room)和「景」(view)為對比,正是一種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的區隔性象徵。假道學或偽君子,即使居住在光鮮亮麗、富貴豪華的大宅裏,內心卻宛如困守在沒有窗子的密室,看不到藍天與白雲,像斗室中的一隻病犬,像鐵籠中的一隻孤鳥。小說中的巴特列特,雖然端莊典雅,舉止規矩,但是她拒絕「有窗的房子」,甘心禁錮在中產階級道德觀的鐵鍊之下,接受男性霸權的支配。然而,「教條與戒律可以讓人避免作惡,不過卻不會帶給人光明與良善」(註2)。巴特列特就像一朵不見陽光的花朵,最終走向憔粹和枯萎;賽西爾雖然風度翩翩,知書達禮,具有很高的藝術與音樂的才華,但卻十足是個墨守成規、剛愎自用的木偶人,他把露西看成一幅中世紀畫像,而喬治卻把露西視為綻放的花朵,一座熱情奔放的「維納斯」。窗外,美景如斯、花豔如海,它象徵大自然、自由、真誠與愛。走出窗外,就是和生命打交道。這個綠草如茵、真情流露的世界,是露西一心嚮往的心靈聖殿,是她願意縱情徜佯的自由國度。正是在那長滿紫羅蘭的綠野山坡上,喬治的深情之吻,敲開了露西的芳心,一種不同於形式化或社交禮儀的真實之吻,就像一記春雷乍響,使露西體驗了人性之美、真情之歡。

為什麼露西最終決定與賽西爾解婚約?為什麼露西決定自絕於上流社會和傳統規範?露西在向賽西爾提出解除婚約時說道:

雖然你可能懂得許多美的東西,但你卻不知道該怎樣運用它。你把自己埋在藝術、書本和音樂裏,也想把我埋起來,可是我不想窒息在那樣的世界裏,即使整天都跟最美好的音樂也一樣,因為人更好,而你卻想把我與人們隔開,這就是我要解除婚約的原因(註3)。

保留英國紳士的尊嚴

福斯特並不是一位女性主義作家,近年來有些評論家把福斯特看成同性戀作家(註4),更是對這位浪漫大師的曲解。實際上,《窗外有藍天》是根據福斯特一次親身旅行義大利的經驗寫成的,佛羅倫斯自由奔放的氣息使福斯特深為感動。小說旨在表達對英國禮教傳統和社會虛偽的嘲諷與批判,而這種批判自然離不開對英國社會向來壓制女性自主和婚姻自決權的指控。福斯特對英國教育尤其不滿,他認為英國教育培養出來的,是一種有著健全體格、發達大腦,但卻長著一顆「發育不良之心」的人,換言之,一種「精神的侏儒」。然而,福斯特對「英國紳士」的傳統還是保留了尊重的態度,這可以從露西要求解除婚約時,賽西爾不僅沒有嫉妒或動怒,反而表現出尊重與諒解的態度可以得知。顯然,福斯特把白人男性也看成無數像露西這樣的女子一樣,都是英國禮教下的受害者,因而在面對露西的坦誠控訴時,賽西爾對自己身上來自社會禮教的受害結果,與露西的感受是一致的。反而是身為女性的表姐巴特列特,不僅沒有從露西的愛情反叛中獲得啟示,依然沉溺在未能好好管教露西、防止露西沉淪墮落的自責之中。這顯示性別意識的覺醒並不取決於性別本身,而是取決社會經驗與自我反省。賽西爾對露西女性自覺的認同,在某種意義下也是對男性沙文主義的自我解放。

註1:E. M. Forster, Aspects of the Novel and related writings, The Abinger Edition of E. M. Forster, edited by Oliver Stallybrass,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4, p. 58。

註2:E. M. Forster, 《窗外有藍天》,李茶譯,台北:麥田,2003,頁135。

註3:《窗外有藍天》,頁280。

註4:Robert K. Martin & George Piggford (ed.) Queer Forst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7。
(回目錄)



教授爸爸週記:巨人Larry
  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這一次出國訪問姐妹校,最讓我視為奇觀,最讓我忘懷不了的,還是在密西根州時,我碰到了身高超過兩百公分的巨人Larry。

那應該是到薩奇諾州立大學(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的第三天吧!那一天,我們準備參加該校的畢業典禮。典禮安排在晚上,典禮前,Gelbertson校長邀請學校的一級主管及董事會的成員,及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台灣客人,在他的家裡舉行慶祝晚宴,也就是在校長家裡,我碰到了Larry。

一看到他,我以為自己看錯了!一生閱人無數,第一次看到身高如此高的巨人,還真是第一次!跟他講話,我必須把頭挺得高高的;他則是彎腰駝背地與我對談。看到他,我才能想像聖經裡所說的巨人可能是真的,而奧迪賽中的巨人故事有其可能性。

餐前,我就好奇地與他聊了一下。他告訴我,他祖先來自波蘭,曾經是鐵工,當過一陣工會的負責人,目前則是勞資關係的仲裁者(Mediator)。換句話說,勞資關係若出了問題,先由他處理及協調,如果行不通,才到法院去解決。

拉瑞告訴我,他曾經被關了幾次。主要的還是他當負責工會事務時,幾度上街與官方對抗,因此進了監牢。很幸運地,通常幾天內就被釋放。

我對他其實充滿好奇心!他為什麼會是個鐵工?最後為什麼是工會頭頭?而最後如何又變成勞資關係的仲裁者?而當天,為什麼又在校長的晚宴出現!

上網查資料,才知他是勞工與僱傭關係協會(Labor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Association)的專員(Commissioner),負責伊利諾州地區性的仲裁事務。他之所以會出現在校長家裡,乃是因為他是薩奇諾州立大學董事會(Board of Control)的董事之一。董事會主導著校長的施政方向及未來,而且該大學歷年的傳統,董事會全員都必須出席畢業典禮,所以怪不得他會出現在校長家裡。

那個晚上,因為牟校長要接受榮譽學位,及發表演說,我們早一步離開Gelbertson校長家裡,先到體育館熟悉環境。沒想到,不多久,Larry一行人也出現在會場。再度看到他,我興奮地要求熊杰院長幫我與拉瑞照了幾張相。

Larry真的很客氣,他不只高興的跟我拍了照片,其中一張他更故意地矮下身子,與我平行地拍了一張俏皮的照片。

其後幾天,我才慢慢了解Larry為什麼會當上該校的董事。以他工人出身的身份,實在令人無法想像如何能擠進這樣的位置。不過,這真是美國政治體系令人著迷的地方。

說起來,美國大學的校長及董事會充滿政治任命的色彩;前任密西根州長因為是共和黨員,因此任命了共和黨員Gelbertson當校長,董事會的成員更大多數是共和黨員。很可惜地,密西根州長此次選舉翻了盤,由民主黨員當選州長。這一翻盤,校長任期未到因此未換,但董事會成員隨著任期屆滿,已逐漸被更換成民主黨員,這也是Larry能進董事會的原因。

另一方面,民主黨一向強調代表勞工利益,這也是作為勞工的仲裁者,代表著勞工監督高等教育的Larry,會被州長任命為薩奇諾州立大學董事的原因。

這樣的組合,當然代表Gelbertson校長往後會很辛苦。但說實在地,我還真的著迷於這樣的制度;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國立學校有了勞工代表的董事,那還真是台灣民主的偉大成就。
(回目錄)



星星小學發光計畫
   

台灣立報誠摯邀請所有希望閱讀的聯盟小學,一起參加星星小學發光計畫,歡迎學校提供學生作品(周記/作文/圖畫/美勞等創作)、校長老師說說話、志工悄悄話來信投稿,透過親切的文字與圖片,把星星小學的動人故事傳出去,讓大家都看到你們的光。

來稿請寄: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台灣立報編輯部

電郵請寄vivian@lihpao.com

聯絡電話:(02)86676655#250

傳真號碼:(02)82191213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