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6日,寒風冽雨的週六下午,新竹竹北六家國小內,舉辦一場座談會,「竹北青年公民論壇–青年在地行動經驗分享與串連」。這是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劃、新竹縣文化局協辦、竹北市中興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承辦的,公民美學行動列車巡迴論壇第十二站,活動名稱為「再現六家舊風華—新瓦屋聚落文化節」,而這場座談會便是這文化節的一系列活動之一。
這場座談會以竹北青年行動聯盟及苗栗YA這兩個青年組織為主,目的是讓兩個社群成員交流,也希望透過對話,展開串連的可能性。在活動宣傳中有段文字說明著這樣的安排,「近幾年,我們看見各地的青年自發性地形成社群,希望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尋找到在地行動的論述,並親身在生活中實踐,包括高雄美濃後生會、台灣青年論壇、竹北青年行動聯盟、苗栗YA等社群的出現,展現新世代參與公民社會的熱情與活力。」
竹北青年行動聯盟在新竹地區,可說是近年來少數青年自發組成的團體,社區工作者陳板提到,他剛剛上大學那一年有個竹北青年組織,距現在已二十多年,當時由現任立委彭紹瑾號昭,一次竹北地區大學生的聯誼活動,集合地點是竹北的天主堂,去了石門水庫的阿姆坪露營。而「苗栗YA」可說是苗栗第一個由年輕族群自發性籌組的團體,其取名既親切也有深意,Miaoli-YA,英文為Miaoli Youth Activist。在今年暑假舉辦的青年營隊,也是第一例由青年自力籌辦、不使用公部門資源、以小額募款為主要財源。
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協會
第一屆全球發展與國際衛生研討會
|
國際衛生除了傳統的公衛與醫療專業領域外,隨著全球發展脈絡下政治經濟的快速變動,我們在參與國際衛生的同時,除了掌握其『變動』的信息外,對於青年的參與更須扣緊國際衛生『不變而恆常』的價值,在資訊洪流中找到自己觀看與參與世界的座標。
『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協會』(International Action and Cooperation Team, iACT)將主辦以著眼於全球發展視角為框架的國際衛生議題,1/20(六)-1/21(日)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主要針對以「Health for All」為主軸發展健康人權、人道援助、健康公共衛生等主題進行深入對話討論。
2007/1/20(六)-1/21(日)的「全球發展與國際衛生研討會」,目的讓更多青年理解台灣醫療在國際上的耀眼成就,也邀請從事國際醫療前線工作者發表對於全球疾病例如愛滋病與肺結核的防治經驗,並提醒就台灣的角度在發展援助計畫前必須思考的問題;更嚐試將全球發展脈絡中不斷被討論的恆常價值,例如性別、人權、勞動、援助、政治、經濟等,從不同面向藉由對話及座談會來闡述『Health For All』的主題;本研討會並藉由活潑互動的工作坊設計能夠讓青年互 相激盪討論,並進而成為具有批判力及實踐力的國際衛生生力軍。
歡迎對「國際衛生」相關議題和參與有興趣的夥伴參加!!!
‧緣起目的:邀請從事國際醫療前線工作者發表相關防治經驗,讓青年了解台灣國際衛生議題議題上的發展與成就,冀望能擴展青年的國際視野並增加行動實踐之機會
‧活動日期:2007/1/20(六)~1/21(日)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07/1/12
‧活動地點:國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公衛大樓
‧報名資格:各大專院校及社會青年對國際衛生議題有興趣者
‧報名費用:免費(未提供住宿),預計招收70名
‧報名方式:下載報名表,並e-mail給聯絡人吳小姐
‧聯絡方式:吳小姐 0912811569、wuchafan@gmail.com
‧主辦單位: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協會(International Action Cooperation Team, iACT)
‧指導單位:行政院衛生署國際合作處、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Taiwan International Health Action, TaiwanIHA)
(詳情請見)
|
|
座談開端一如尋常情況,台上幾位主辦協辦單位人士輪流致詞,而輪到此次活動企畫主持人曾年生時,他開頭便望著台上與台下,然後說:「椅子就代表位置,位置就是種權力,權力可能是種階級,這會讓人不夠自在。我想最好是不要分台上台下,大家一起圍成一圈比較自在!」
接著是兩個組織各自介紹。竹北青年行動聯盟的兩個靈魂人物是林詩雲與陳詩全。林詩雲,六家人,畢業後有感於故鄉六家因六家高鐵的緣故,大遍農地在數年內迅速變成高樓大廈,而決定投身六家社區工作。陳詩全,台中人,曾擔任竹北六家的社區規劃師,與林詩雲結識並一起推動竹北青年行動聯盟。主要成員約十多人,包括在外地的大學生與在地的高中生,今年暑假曾舉辦營隊「看見竹北活力青年營」,在播放營隊照片時,苗栗YA的成員一致驚呼,借用國小的教室場地、以及紅色的活動布條等都好像啊!
苗栗YA的主要發起人為劉介修、張逸民。兩人皆在南部求學,前者為高雄醫學院學生,後者為成大建築系學生,懷著對苗栗公共事務的熱情,聚首討論,之後逐漸透過網絡其他成員,目前約有十多名成員,今年暑假也舉辦營隊「發現苗栗青年行動營」,而在營隊結束後成員固定聚會,討論苗栗不同面向的主題。
兩個青年組織對話中,逐漸發現彼此共同的焦慮。一是「做什麼?」,張逸民說,當苗栗YA逐漸成形後,外人常會看我們想做什麼?內部成員也常自問,我們能做什麼?苗栗湯皓茹則說,我們到底要為苗栗做什麼?怎麼做?竹北的陳詩全也提到,之前曾有許多團體在竹北辦過營隊,但是每辦一次他越焦慮,因為在地人並未因此而集結。不過在這次暑假的營隊中,因為參加者與主辦者多為在地青年,人與人的關係比較緊密,而且在田野調查時間,對平日熟悉的地方有了新的觀點,並且重新思考都市計畫、六家高鐵對在地的影響。
二是「人咧?」,劉介修提到,竹北和苗栗地區其實有類似的處境,都面臨了同樣的政經環境,竹北六家高鐵是經濟發展下的產物,使得竹北地區正處於巨大的轉變中,而苗栗也是全球化下的災區,派系政治與黑金政治,而且人口外流。林詩雲則認為,新竹的人才都流到竹科去了,願意留在社區工作的年輕人實在不多,這時劉介修回應說,苗栗雖然沒有科學園區,可是年輕人也都流向外地。在場剛好有位苗栗通霄年輕女生,現正在竹北中興社區工作,因此劉介修開玩笑說,就連搞社造的也有些人往社造熱點竹北跑。
三是「怎麼做?」,竹北的林詩雲談到,十多年前的社區運動多以事件為主,不過現在好像都暗暗來,議題不是很明顯,就以六家高鐵為例,他便常思考到底要如何開展此討論。苗栗的劉介修則是對於資源的取得有較多討論,他認為社區運動或青年組織若都以接政府計畫來維生,便只有追著一個又一個計畫跑,無法思考長遠目標,他比喻這像是政府出習題,青年作答,一旦政府不出這習題(補助項目)了,青年難道就不作答了嗎?因此苗栗YA今年暑假的營隊籌畫,在經費部分,便採小額募款,向親朋好友、向支持的商家募款,而不向政府申請補助。
關於經費問題,引起許多討論,竹北陳詩全認為要不要拿政府補助,是程度的問題,不一定要完全不拿,林詩雲認為,申請專案,是為了支持在地團隊。而在場一位來自苗栗造橋的社造志工,他認為苗栗YA提出的說法太理想化了,一個活動可以去一一募款,但是要永續辦社區運動,要辦二十個活動,難道也要一直募款,因此他認為目前的社造非常需要政府的專案!對此質疑,劉介修回應道,搞社區運動為何要辦很多場營隊跟活動,如何跳脫政府這種「給錢的結構」才是重點。
對此,活動企畫人之一的黎屋伙房黎振君認為,面對運作經費外,還需思考不同生活模式的可能性。如何放慢角度,做好每件生活上的小事,或者是增加實際在社區生活的經驗,而這正是學生與上班族最缺乏的。如何挖掘社區中不花費太多又深具生活智慧的各式技藝,是他現下關心的重點。
另一位活動企畫人曾年有則認為,社區運動,不只外造也要內造,不獨寫意也有寫實。資源並不是只有財力這一項,包括人力、物力都是資源的一種。並提醒,做社區運動的出發點是,做讓人感動的事,若懷著這初衷,用生命的長度去檢驗各種問題,很可能每個人處於不同的階段,因此不同階段的人除了互相批判外,其實也可以互相陪伴。就像在面對一秒前因老廟而光榮、後一秒急著要花錢拆廟的老人,除了批判外,還能有哪一種面對方法?如何挖出問題的根源?
綜觀整場座談,較多討論是在組織運作方式,較大爭議是在如何面對政府資源,不過有趣的是,這次座談會本身,其實已經是拿政府的補助,在討論青年組織自己的關切:在政府出錢的場子裡,討論要不要拿政府的錢?不過可能因為寒流加上大雨,完全沒有民眾或社區居民參加,也較少討論到具體的現實處境,或許也凸顯了青年在地組織的困境:如何打入社區居民的生活?如何挖掘各地社區可能共同面對的處境?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