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7-01-17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1-17》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落實零體罰 相關法規亟待修正 
  ◎英語充電站:提昇大學生英語文能力的有效壓力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教育論壇:落實零體罰 相關法規亟待修正
  羅德水(教師)
自從「教育基本法」納入零體罰條款,並於95年12月27日公布實施以來,各界對於落實校園零零罰,有高度期待。然而,誠如吾人多次申明的,若家長的價值觀無法同步導正,教師不能以更為專業的方式管教學生,甚至行政部門的配套措施遲遲難產,相關法案無法及時修正,光是「零體罰入法」,恐怕無法根本解決體罰的結構性原因。

其中,相關法規之修正,建議朝以下方向思考,期待下會期立法院重新開議後,排入議事進程。

首先,釐清體罰定義及管教界線:雖然此次「教育基本法」修訂第8條第2項條文如下:「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之侵害。」修訂第15條條文如下:「教師專業自主權及學生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遭受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不當或違法之侵害時,政府應依法令提供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有效及公平救濟之管道。」

惟上述修訂條文並未明確定義體罰與管教的法律意義,為免引起爭議,立法院又通過附帶決議如下:「為建立校園完整的輔導管教機制,以免因「禁止體罰」立法通過後,基層教師因管教學生動輒得咎、無所適從,或對學生輔導改採消極態度;同時避免校園中霸凌、恐嚇、勒索、偷竊等偏差行為因無法約束而危害學生及他人,致使「教育基本法第八條、第十五條」修正案通過後,多數學生未蒙其利反受其害,教育部應與全國教師會於6個月內研擬完成「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並督促縣市政府完成訂定相關規定,俾使基層教師對於輔導管教有一明確可循之處理原則,同時避免本案通過對學校教育所產生之負面影響。

然而,光是這樣似乎仍然無法完成零體罰的配套工作,這是因為,在民國92年10月16日教師法修法時,廢止了原教育部訂定之「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並改由授權各校校務會議自訂,沒想到立法院此次修法又於附帶決議中,要求教育部應與全國教師會於6個月內研擬完成「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並督促縣市政府完成訂定相關規定。未免治絲益棻,竊以為,有關「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之訂定,宜應回到教師法修法前之規定,即由教育部統一訂定,或與全教會協商訂定;另教育部在訂定辦法時,首應區別管教與體罰之界線,並注意「管教權法制化」與「訂定法定管教程序」兩大重點,若能如此,當能釐清管教與體罰之爭議。

此外,則應同步修正「國民教育法」:檢視「高級中學法」與「職業學校法」之相關規定,均明訂高中職應設置「專任輔導教師」,相對而言,「國民教育法」第10條第4項則僅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應設輔導室或輔導教師。輔導室置主任一人及輔導教師若干人,由校長遴選具有教育熱忱與專業知能教師任之。輔導主任及輔導教師以專任為原則。」另於第10條第5項規定:「輔導室得另置具有專業知能之專任輔導人員及義務輔導人員若干人。」

準此,「國民教育法」對於學校輔導室與專任輔導教師的規定,顯然於強度上比不上高中職,對於向來習慣選擇性執法的教育行政部門來說,約束力明顯不足,加上教育經費資源有限,導致「輔導教師以專任為原則」之立法美意形同具文,因此,各縣市國中小輔導教師或兼任輔導行政工作之教師同仁,恐怕都有繁重課務與行政工作壓力,如何有餘力協助各班老師處理輔導管教學生問題?

我們以為,教師有專業管教的義務,政府的後勤支援同樣責無旁貸。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在完成「零體罰入法」之後,接著應積極進行「國民教育法」的修正,增置國民中小學之專業諮輔人員;各縣市教育局在修法完成前,亦應擬定各種對策,改善教師的勞動條件,增進教師專業知能。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提昇大學生英語文能力的有效壓力
  李振清(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在最新一期的《加州教育月刊》(California Education, Nov. 2006: 6-10)中,有一篇Sherry Posnick-Goodwin所寫的專文〈成就落差:如何拉近〉(The Achievement Gap: What will it take to close it?),內容所討論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對調整台灣大學生被動的英語文學習態度,和外語能力提昇策略,極有參考的價值。文中的內涵,也印證筆者一直強調的觀點:在教學理論之餘,持續施加必要的學習與歷練壓力,可以有效提昇大學生的英語文能力和品質。

巧的是2006年八月的《國家教育協會高等教育推手》(NEW Higher Education Advocate)月刊,亦刊載了一篇由維吉尼亞理工大學Marleen M Preston撰寫的同性質專文〈考量教室情境的課程設計〉(Course Design: Considering Classroom Contexts)。其主要內涵是:教室並非真空的;注意周遭的環境與特性,從而規劃凸顯系所特色的課程。更重要的是要能跟學生分享課程管控的任務。(The classes we teach don't exist in vacuum. It makes sens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ld around you as you plan your semester's work. You can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when you consider institutional and departmental characteristics in making plans. Even more important is to share control of the course with your students.)

Sherry Posnick-Goodwin指出:「學生需要一些超越舒適程度的整體壓力,方可產生學習成效。」(Making a concerted effort to push students to work beyond their comfort levels is necessary for prompting learning outcome.)。Marleen Preston亦有相同的主張。此論點與喬治梅遜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教授Susan Bon在 2006 年《美國教育學報》(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中,所提出的「啟發潛在的學習動機」(triggering intrinsic motivation)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請另參見2006年10月25日《台灣立報》拙文:〈藉教學參與以提昇英語文學習成效〉)。

的確,不少台灣大學生愈來愈傾向於逸樂方式的學習活動,以及逃避課業壓力的現象,已經普遍地反應於蹺課、共筆、上課不專注、缺乏競爭力等消極態度。著名的國立大學均已如此,更何況一般的私立大學校院。如何遏止此種高等教育問題,教師技巧性地施加有效合理的壓力,與期待預期回應的教學活動,證明會有顯著的成效,尤其是在英(外)語教學活動上。

有關施加壓力,讓學生能夠專心上課與研究的學術性討論,已經有不少國外學者開始嚴肅地進行討論。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心理系教授Ellen Bialystok在2006年5月初於多倫多的語言習得與雙語教育研討會(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BILINGUALISM: Consequences)中,提出一篇論文:《雙語與認知發展:注意力控制改變的證據》(Bilingualism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Evidence for Changes in Attentional Control)。論文的主要內涵,強調雙語學習必須獲得學生的專注和用心,始能發揮學習成效。更重要的是:有效、專注的雙語學習與使用,會使腦神經的活動功能趨於靈活。雙語間的轉換和鍛鍊,會讓腦部的血流量增加,同時確保神經鏈健康。對年歲較高的人來說,運用雙語還可延緩老年痴呆(另參閱2007年1月13日台北《聯合晚報》朱小明綜合編譯報導:「講雙語─延緩老年痴呆」)。

Sherry Posnick-Goodwin的〈成就落差:如何拉近〉(The Achievement Gap: What will it take to close it?),和Ellen Bialystok即將在今(2007)年2月神經心理學期刊(Neuropsychologia)發表的雙語學習和「注意力控制」,驗證了筆者3年來在世新大學從事英語文溝通能力培養,與英文寫作訓練的難忘經驗與歷程。

回憶筆者於2003年第一次走進世新的「英語溝通與表達」講堂時,的確經歷了一次難忘的「文化震撼」。然而,也就因為此種學生上課態度的反應,令筆者深覺更需要利用現代教學科技如PowerPoint和廣泛多元的相關資料,來引發新世代學生之學習動機。另外,筆者針對學生的特質,重新修訂課程大綱,並以特別設計的群組與個別活動,來執行壓力管控的策略。如此就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以英語文能力培養為核心課程的大學教育,若能隨時提供多元化的實用資料,則可銜接學生們課堂上的教學,及課外的複習與運用機會。如此一來,學生們不得不專心聆聽,同時還得隨時回應老師的問題、參與小組討論活動(group dynamics),及以各種聽、說、讀、寫、譯之基本能力的展現。這些深具壓力的學習活動,可用以證明自己在「注意力控制」(Attentional Control )過程中,並沒有脫序,或出現前述大學生上課間的不良習慣。經常其歷練後所獲得的實質學習成就感,會讓學生們更能有效發揮注意力控制。

此種注意力控制的見證之一,便是學生在上課間表現的高昂學習動機和專注。經過3年,已經畢業的校友表現,與過去筆者在台大外文系、師大英語系所教過的學生比較,並沒有顯著的差異。最令筆者欣慰的是一位於2004年的校友,一畢業就獲得優厚獎學金,直接以「教學助教」(teaching assistant)的身份,步上美國大學的講堂,教授「傳播導論」(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入門課程。其他則有因為英語文能力與人品素養的關係,甫踏出校門,即應聘在知名的跨國公司服務,並專責境外聯繫與重要文書處理,以及協助主管協調文件翻譯事宜。這些由平凡而轉變為突出的大學生個案,主要得力於英語文學習生活中的「注意力控制」,以及隨之而來的學習成就。

有關英語文教學活動中,「注意力控制」的技巧幸運用,筆者強調聽、說、讀、寫、譯的永續歷練,以便讓個別的學生有機會開發、肯定自我的潛能。同時,藉由此種實地練習的機會,可輔導學生瞭解本身的英語文錯誤和優點,從而逐步提昇外語的實用技巧和品質。

以英語系3年級的「英語溝通與表達」為例。筆者所使用的基本教科書中,提供了基本現代觀念如「Learning to Learn」(領會學習的真諦)讓師生進行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教科書中同時附有對話與聽力練習和文法重點。為了貫徹「注意力控制」的教學目標,筆者另要求學生上網檢索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資料,配合語法、發音練習,讓學生逐一上台發表個人的經驗與觀點,接著再予以個別矯正。對於重視考試與記憶的傳統教育方式培養出來之學生,怯場、不善表達的現象與莫大壓力,總是難免的。然而,這種結合課前準備、檢索與閱讀,以及臨場建立信心的過程,正是當前台灣大學生最需要的英(外)文實際歷練之課程活動。能接受壓力,克服這道難關,往後自會有苦盡甘來之學習成就。

為了透過多元英語文練習,以便拓展學生的廣闊國際視野,課外的閱讀資料是不可缺乏的。例如,課本上討論了環保(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的議題。除了例行的練習外,筆者額外地指定學生分別從網站、報刊、電視與廣播等管道,蒐集與台灣相關的英文資料。一星期後,學生逐一上台以口頭報告方式,分享各人蒐集到的資料。在進行英語報告之同時,筆者與同學們可提出問題,或參與意見。這項充滿壓力的英語文作業,對每一位同學構成強烈的挑戰。但也因為有了此種實質的壓力和挑戰,學生才能從茫然中揣摩出英語文的特質及學習的成就感。

台灣大部分的學生總是閱讀教材,而不知如何將閱讀所得的語料,實際地用在英語文聽、說、讀、寫、譯活動中。合理的壓力就是要學生們力行這種教與學的活動,從而在「注意力控制」中達到學習成就的自我檢視效果。

在筆者設計的另一深具壓力與挑戰性之教學活動是「小組腦力激盪」(group dynamics and brainstorming)。在此活動中,全班分成8個小組;每組4名學生。討論的相關題目如前述的「How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則跟課程與當前的台灣時空有關。學生的壓力和挑戰是:討論必須以英語進行,並選定一名同學擔任紀錄。15分鐘後,每小組再推派一名同學上台報告討論後的結論。口頭報告並需於24小時內,以e-mail傳送筆者審定、修改和講評。

小組討論後的報告是最刺激的。怯場、發音、語法、語調、內容、文章結構、邏輯等,都會讓學生在英語頭報告的壓力中,頻頻凸搥。然而,正也因為有此種計畫性的壓力與挑戰反應出的問題,學生方能在老師的指導,與同儕的彼此矯正過程中,循序漸進地獲得預期中的成效。

當前台灣高等教育的最大隱憂之一是大學生數量太多,品質與人文素養日益惡化;英(外)語能力更是急速低落。當前台灣162所大專校院中計有1,29萬6,558名大學生。有相當高的比例之大學生迷迷糊糊地進了大學之後,並不了解高等教育的核心價值,更遑論學習深具挑戰性的英(外)語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溝通能力。正因如此,42%的全國大學生表示進入大學後,英語的確退步了。筆者在這3年來,除了世新大學之外,也訪問了國內近半的大學校院。從訪談、觀察與長期運用英文e-mail跟學生交流中,發現大學生中英語文潛能卓越者,不在少數。問題是:有否技巧性地給予「超越舒適程度的整體壓力」,以便大學生們能夠在人際溝通取向的英語文刺激和壓力下,培養應有的應(外)語文實用能力。在國內各優質大學校院的營英語文課堂上,筆者觀摩到不少精采的英語文能力提昇策略。其中的共同點就是「實用至上」讓學生能「現買現用」,增進信心與學習成就感。

日前在「英語溝通與表達」結束了最後一堂課後,筆者聆聽每一位同學在台上的口語表達檢測時,不盡又想起Sherry Posnick-Goodwin提出的「超越舒適程度的整體壓力」,及Ellen Bialystok的「注意力控制」主張。這批學生表現的英語文能力進步主因,就是在於他(她)們接受了壓力的考驗,從而培養起專注與敬業的精神。身為人師,筆者深以這些好學生為傲,同時也預感到他(她)們未來的燦爛前程。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