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7-01-22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1-22》

本期內容
  ◎沙烏地阿拉伯學生爭相就讀美國大學 
  ◎巴西企業被迫教員工基本能力 
  ◎終身學習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沙烏地阿拉伯學生爭相就讀美國大學
  譯寫■盧季寧
在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爆發後,美國加強對中東地區人士的入境限制,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因發動911恐怖攻擊事件的19名劫機客中,有15名出自沙烏地阿拉伯,導致兩國之間的敵意升高,也迫使前往美國就讀大學的沙烏地阿拉伯生逐漸減少,如今在兩國政府的多項措施下,就讀美國大學的沙烏地阿拉伯學生人數逼近1萬1千人,創下歷史新高記錄。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等媒體報導,這些措施包括,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去年提撥高額獎學金供學生前往海外深造,以及美國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執行更有系統的程序核發學生簽證;此外,沙烏地阿拉伯政府也將提供優渥薪籌,鼓勵美國學者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從事研究和教學。

佛蒙特大學沙烏地阿拉伯專家葛萊哥利‧高斯三世(F. Gregory Gause Ⅲ)表示:「兩國政府的關係密切,但民間充滿不信任和反感,這項獎學金計畫為化解彼此的不信任和反感邁出重要一步。」

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國大使圖爾基(Turki al-Faysal)親王最近接受訪問指出,有很多沙烏地阿拉伯學生選擇前往美國深造,顯示青年學子仍將美國當做獲取知識和技能,以實現人生目標的重要途徑。

23歲的沙烏地阿拉伯學生薩亞德‧阿布亞巴特,10個月前赴美國天主教大學攻讀會計學位,他同意說:「有誰不想來美國讀書?大家都想。獲得美國大學的學位,代表了回國之後有很多公司等著聘你,他們寧願要聘喝過洋墨水的,而不要聘本地大學畢業的。」

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大使館文化專員馬葉德(Mazyed I. Almazyed)表示,目前有1萬936人在美國733所大學院校就讀,預計下學期會再增加3千人,使總數逼近1萬4千人。沙烏地阿拉伯學生人數最多的州依次是加州、佛羅里達州、科羅拉多州、維吉尼亞州。

根據紐約州非營利組織國際教育中心的統計,目前沙烏地阿拉伯留美國學生總數,已超過1980至1981學年的總數1萬440人,也比2001年9月時的5,579人高出近一倍。

美國國務院公共事事務部門拒絕對這則新聞做出回應,但負責教育事務的美國副助理國務卿湯瑪斯‧法瑞爾(Thomas Farrell)發布電子郵件聲明表示:「兩國之間的教育交流大幅成長,只會增加雙方在領袖發展、技能培養、理解和尊重方面的利益。」

圖爾基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2005年4月與美國總統布希會晤後,兩國的教育交流開始增加,之後,阿布杜拉國王受布希總統之邀前往德州客勞佛農場渡假,兩位領袖同意,將鼓勵更多沙烏地阿拉伯人前往美國,無論是否是以學生、生意人或病患的身份。

一名國務院官員說,在克勞佛農場的會晤之前,美國輿論就一致認為,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在增進美國人和沙烏地阿拉伯人之間的互相理解方面,已經因為疏忽而受到損害。

沙烏地阿拉伯學生大量前往美國求學首見於1970年代末期,1981年後人數逐漸減少,部分原因在於沙烏地阿拉伯開始闢建大學,該國政府不看重人才是否有國際經驗,也是其中原因。

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使兩國關係降至冰點,之後幾個月,沙烏地阿拉伯學生連一張美國簽證都拿不到,2002年只有少數學生取得赴美簽證。

根據國際教育中心的資料,在2002至2003學年,沙烏地阿拉伯留美的學生總數驟降25.2%,2004至2005學年只有3,035人就讀美國大學,是1970年代中葉以來最低。

1975年在奧勒岡大學取得教育博士學位的馬葉德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學生若想完整且清楚地了解美國、美國文化和其教育體系,必須親身來到美國,與美國人互動。」

一名國務院官員表示,在911恐怖攻擊事件後,各國向美國申請學生簽證的人數大幅減少,因為很多人覺得獲准的機率非常低,美國政府試圖化解這種誤解。此外,在911恐怖攻擊事件後,各國放慢核發簽證的程序,增加多項要求項目,包括親身面談、按指紋等,執法單位還對若干申請者詳加查驗身份。

美國2002年通過一項法案,規定沙烏地阿拉伯人申請簽證時,國土安全部的簽證審核官員必須在場,若有必要,必須將申請者的文件送往華盛頓,以進行更嚴密的查核。

在2002至2003年期間,許多申請美國簽證的沙烏地阿拉伯人,如果他們的申請文件被送往華盛頓進行額外的查核,他們必須等6到12個月才拿得到美國簽證。目前,沙烏地阿拉伯人接受面談平均要等待98天,結束面談後的約一個星期,就能拿到簽證。

這名國務院官員說:「目前美國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沙烏地阿拉伯對學生簽證的需求很大,申請者遠勝以往。」

根據國務院的數據,截至去年9月30日為止的學年,美國共核發了9,471張學生簽證,較前個學年的2,383張增加297%。

目正在喬治曼森大學攻讀教學技術碩士學位的達拉爾(Dalal Ali Al Kandil)表示:「當美國大使館告訴我,必須提前4個月赴美,以預約面談時間,我嚇了一跳,沙烏地阿拉伯人不該受到這種對待,我知道國家安全方面的考量,但這種對待多少傷害到我。」但美國仍是達拉爾出國唸書的首選之地,因為美國的高等教育舉世聞名。
(回目錄)



巴西企業被迫教員工基本能力
  譯寫■盧季寧
當下班鈴聲響起,巴西Reduc煉油廠8千名員工的絕大多數頂著春雨回家,但對其中一百多名勞務和服務部門員工而言,一天的工作尚未結束,他們前往公司的餐廳上職業發展課程,若干員工得學習讀寫,其他員工則上小學程度的自然課,有些員工甚至得熟背基本的英語口令。

這種工廠或企業推出成人教育的場景,在巴西各地日益普遍。由於巴西公立學校的教育品低落,巴西經濟學者和發展專家曾再三警告,巴西的識字率、數理能力低落,可能影響巴西的生產力、競爭力、甚至經濟成長,許多需要專業知識的公司,如Reduc的母公司巴西國營石油公司Petrobras,就擔起教育員工的責任。

巴西工業服務協會(SESI)會長古馬拉斯(Fernando Guimaraes)表示:「企業取代政府的角色,提供員工教育,而且企業所招收的學生人數的急速增加。」

巴西企業主管表示,巴西的教育水準低落對巴西企業帶來雙重負面影響,許多企業設法尋覓稱職的員工,填補基礎工作的職缺,因多數求職者無法讀寫,甚至連加減乘除都不熟悉,受雇的員工通常也缺乏創造力和靈敏度。

世界銀行即將發布的良好教育如何刺激快速成長報告作者羅德里格茲(Alberto Rodriguez)表示:「了解創意需要兩個概念架構,必須要有高科技、全新的創意,每天採用技術並進行改進,在改善的過程中,就可以降低成本,而增加競爭力。」

羅德里格茲表示,1960年代,南韓和巴西的平均國民所得相同,如今,南韓的平均國民所得是巴西的五倍多,原因在於南韓提高了總生產力,這是巴西必須跟進的。2005年南韓經濟成長了4%,巴西為僅2.3%,而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飛速,這些國家的教育水準普遍提升。

巴西企業主明白經濟成長和教育的關係,同意羅德里格茲的解釋,這些企業主表示,這是他們提供員工教育機會的原因。巴西多數企業,如Petrobras或營建商Tecnisa,提供員工上班前後的在廠學習和師資;其他企業,如家俱商Zanzini,教導員工速成的課程。

年產值達3千2百萬美元的Zanzini位於聖保羅的偏遠小鎮,因此多半聘用當地勞工,但多數員工連每日的基本工作都不會做,因此公司廠房內提供速成課程。

Zanzini人力資源經理馬格尼里(Leinardo Magnili)表示:「當我們看到某位員工不會做時,我們直接帶他到教室裡,然後向他解釋,員工不會讀寫或填寫表格是司空見慣的事。」
(回目錄)



終身學習
  陳篆嘉
嘉義高中附近有一家小吃店,小小的店面不甚起眼,不過東西很好吃,價格也很合理,因此生意不錯,常見門前有人排隊。

昨天傍晚,去買便當,又看到那位穿著嘉義高中外套的中年男子坐在門前的桌子吃晚餐,這位先生似乎是該店的常客,因為這是我第二次在晚餐時間遇到他。在等待餐點送來的時間,聽到他與其他客人聊了起來。

一位客人說:「景氣這麼差,學歷一點用也沒有。即使大學畢業還是找不到好工作。」

這位先生回答:「是啊!所以我覺得讀書純粹是為興趣,跟找工作沒有關係。以這樣的心態讀書,沒有壓力,效果反而好。」

這番話引起我對他的好奇,於是我就試探性地問這位先生:「請問你是嘉義高中的老師嗎?因為我看你穿嘉義高中的外套。」

令人驚訝的回答:「我是學生。」

「哦,是高中部的學生嗎?」

「嗯,也算吧,我是夜間部的。」

「是喔,下班之後還要上課,很辛苦吧?」

「有點累,不過讀書的感覺,其實不錯。」

「嗯,能夠享受學習的樂趣,真令人羨慕。」

「是啊,現在讀書純粹是自己的興趣,不是為了學歷啦。」

「沒錯,因為現在是終身學習的時代,只要有心,隨時都可以再進修。不過,你的毅力還是令人敬佩。」

「謝謝你的鼓勵。」

韓愈《師說》有云:「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在終身學習的時代裡,「老師」與「學生」的界線,似乎越來越模糊了,學校已經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今日的教師,應該要有終身學習的覺悟,在可能的範圍內,多方充實自己,必要時甚至得放下「教師尊嚴」,學著欣賞孩子們的優點,即使向他們請益也無所謂,因為在資訊時代,知識的來源十分廣泛,學生懂的,老師不一定懂,所以也就沒必要堅持老師高不可攀的身段了。

事實上,自從教書的第一天以來,我也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老師,與學生相處的每一個細節,我都戒慎恐懼,從來不敢小看任何一個學生。我常常想:「或許,眼前的學生是一顆未經琢磨的鑽石,只是沒遇到懂他的人而已。」而在學生身上,我也學到許多,例如,學生「接受」、「連結」與「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我所不及的,我很欣賞;換個角度來看,我們這一代在追求知識的過程裡所展現出來的耐心與毅力,也是同學們必須試著去培養的「基本能力」。

在欣賞學生們展現創意的同時,「老師」也要試著導正學生錯誤的觀念與行為,儘管資訊多元而廣泛,價值觀混淆的現象在今日的社會也是十分普遍,所以很多觀念必須再做澄清,這種事挑戰性很高,畢竟人非聖賢,學習力也有限,一個老師的智識廣度與深度有其極限,難以面面俱到,因此要讓學生心悅誠服,就需要靠高度的同理心與良好的溝通技巧來彌補智識的不足。而儘管在接受與學習新事物的能力,老師可能不如學生,然而,老師所具備的學習經驗與人生歷練,卻能夠幫助學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敗與挫折。

我認為「老師」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就像「燈塔」,指引學生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同時,老師也像「防毒軟體」或淨水器的「濾心」,幫學生過濾掉一些病毒或細菌;或者,老師也很像「預防針」,愛之深,責之切,責備的語氣難免尖銳,但也是希望能夠增強孩子的抵抗力。總之,老師的用心,出發點都是為了學生好,為學生著想;至於孩子是否接受?或者,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就端看個人的選擇與努力了。

很敬佩下班以後還有心進修的人,這樣的學習態度,或許人人都應該培養。在「終身學習」的時代,處處留心皆學問。這裡不是我們的終點,為了「愛」,我們要變更好,各方面都要更好,以此共勉。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