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看見「來自繁星的巫女」 ▌文/oeo
|
「任何高超的的科技,無異於魔法!」科幻大師克拉克這樣說過,雖然未必全然令人接受,我也常常在想著這樣的問題。從理性與感性上,我們不喜歡/不認同神怪事物假借科學之途欺世盜名,我們更不喜歡/不認同科學漸漸變得玄奇而陌生,但是當凡塵俗事沉澱下來,對於一般普羅大眾而言,個人閱歷也好,文明演進也罷,科技與法術的界線其實本身就存在於一種微妙的解讀中。
「來自繁星的巫女」本身文體就十分有趣,有人歸類在一種既科幻又奇幻的「科奇幻」,而它最早得的又是著名的兒童文學獎(1971年榮獲鈕柏瑞獎)。如果以廚師做菜來比喻,所謂頂級大廚有兩種,一種能將凡人意想不到的絕材奇料,料理成舉世無雙的山珍海味,另一種則是將最普通、最常見的身邊物,經過巧手天工,變化出令人拍案叫絕的美味佳餚!本書作者席薇亞‧路易絲‧英達爾(Sylvia Louise Engdahl)大概要算是小說大廚的後者了!
平凡的星際探險,平凡的英雄屠龍,架構出一場不凡的冒險羅曼史;俗麗的星艦、光槍、機械,俗麗的巨龍、魔法、巫女,組合成一幅脫俗的宇宙詩篇!可能也因為它「兒童文學」的血統,讓我很「平順」地將它閱讀完畢,大概是近年科幻小說,甚至所有小說當中,花費時間最短的一部佳作。有了這樣的一個閱讀經驗,我真算是見識到了「說故事」的功力,這樣司空見慣甚至凡庸難耐的故事角色、元素,居然能以這樣的安排「說」出來!
科技與魔法,擺在一起不顯得怪異、生硬就已經相當厲害了,而「來自繁星的巫女」卻是以安排兩者一起登場的奇妙佈局貫穿整個故事,甚至以此發人深省的部分就算整個小說的神髓。我們如何看待魔法?我們如何看待科技?我們又如何看待文明?源自與衍伸的生命觀、宇宙觀、解讀與詮釋,是否才是所謂智慧生物存活與演進的要義?
玩味「定義」,似乎是思想中最深奧的遊戲,而所謂的「神能」,在自己的學習與閱讀經驗中不斷重複著這個議題。印象較深的,在文學領域,最喜歡的作家赫曼赫塞的文學大作「玻璃珠遊戲」;在物理上,人類若將爬行於二維空間的螞蟻抓起,當下的那隻手是否就扮演著上帝?在宗教哲學上,全知全能的論辯更是不勝枚舉,什麼是魔法?什麼是科技?
這篇小說也見解獨到地探討了人類「犯錯」這個天職或缺陷?是天大的吊詭設計,也是最沉重的命運!而人們自身到底如何學會面對?雖然小說中有太多令人感動的片段,一篇佳作仍然很難切割地來剖析,就算可以,相信很多人也不願意這麼做!我只能粗率地說「來自繁星的巫女」算是一篇流露陰柔風韻的科幻小說,帶來一種不凡的溫暖,一種難得的寧靜!
| ▌「末日鐘」撥快2分鐘 ▌文╱科科報編輯小組
|
世界末日又向人類接近了一步。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上週三把象徵性的「末日鐘」撥快2分鐘,現在時鐘顯示的時間是晚上11:55,距離代表末日的「午夜」只有5分鐘。科學家說,受到氣候變化和核子威脅影響,才決定撥快末日鐘。
「末日鐘」是二戰末期,1947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後不久,由《原子科學家公報》設計的觀念時鐘,用來代表末日與人類的距離,初設時人類距離午夜7分鐘。過去60年間,「末日鐘」撥快或撥慢18次,人類最接近世界末日的一次,是1958年美國和蘇聯分別引爆氫彈的危機。
物理學家霍金說,如果政府和科學家不立即採取行動放棄核武,並防止氣候變遷,人類將面臨大危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