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數位之牆》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教士的傳道之志
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訂閱人數:140,324 出版日期:2007/03/18

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教士的傳道之志

讓我們流淚的其實不是錢的味道,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意義遠超於 此。

■ 更改訂閱方式 避免被擋信,可透過入口網站與RSS訂閱,詳情看這裡

◎網際網路之淚

年輕的朋友們,是否有面對網際網路流淚的經驗?在我認識的人裡面 ,老戰友兼台灣資深部落客工頭堅是一個。我們認識的時候他才30歲 。幾個年輕人,敏感的察覺到網際網路將帶來的革命力量。

因為十年前我們一腳踩在過去的封閉世界裡,一腳踩在即將被解放的 網際網路世界裡。空氣裡嗅得到泥土的芬芳味道,以及在土壤裡蠢動 ,有些急欲鑽出頭來的事物,讓我們興奮莫名。

這與當年媒體大量報導「網際網路充滿商機」之類的東西並不相同, 因為讓我們流淚的其實不是錢的味道,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意義遠 超於此。我在1999年的時候寫下了這樣的話:

「我真的在網路上看見大同世界有被實現的機會,所以願意用一生投 入,無怨無悔」

當世界跨入公元2000年的時候,並沒有發生可怕的千禧蟲災難。而跨 年的那一刻我其實是盯著網際網路看的,生怕這虛擬產業在瞬間化為 烏有。所有的心情,我寫在《公元兩千年,我在網路上》這篇文章裡。

「傳教士所背負的使命就是把某一種信仰帶入人群。因為夢想著有一 天人們真的能體會到,只要分享就會得到更多。

因為夢想著有一天透過網路人們可以增進對彼此的了解,促進全球性 的大和解以及更多的跨國合作。

因為夢想著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將以地球人自居而真正形成一個地球 村,公元兩千年,我仍然要在網路上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產業滅絕,至今只剩獨大公司

然而,同樣是革命,我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因為我相信人類是經 濟的動物,沒有什麼東西是不需要獲利模式而可以一直免費下去的。 探尋網際網路可能的商業模式,變成數位之牆最感興趣的工作。

從1999年到2000年,台灣有大量的網路公司冒出來。幾乎每週都有一 兩個記者會召開,宣佈推出新網站,回想起來,那是一個全島規模的 熱鬧Party 。我們瘋狂的在各式聚會裡互相認識,討論創業的可能性。

當時規模最大的網路人聚會活動,要算是由業界大姊頭張育璟所舉辦 的Salon ,每次聚會都是百人以上規模。工頭堅等革命份子輪流上台 發表革命言論。印象之深,到現在我還能記得當時每場活動的場景。

然而,革命黨人被一網打盡的日子似乎近了。時間推移到2000年初, 網際網路產業如日中天,NASDAQ股價持續在高點。台灣的業界從業人 員之間卻感覺到一股騷動的氣氛,很怪的感覺,說不上來。

首先是居然有業界好友辭去網路公司的工作,到美國念書。熟悉的人 漸次離開,回到傳統產業,參加Salon 的人數持續減少當中。其實我 們大部分的人心裡明白,這個短暫的熱鬧Party 即將要結束了。

2000年四月美國網路股災,網路公司股價一瀉千里,投資人資金持續 撤出,大量網路公司關門。我最後參加的一次Salon 規模僅剩六人, 只能用「大滅絕」來形容當時的慘烈。一個產業,在台灣硬生生消失。

◎讀者群先後散去

2000年 4月以及11月,我分別寫下《網際網路的探險者之歌》及《達康的冬天》兩篇文章,前者對資金撤出的情況紓發感觸,後者則指出 回歸傳統產業的網路人,對傳統產業及整體網路環境提升大有助益。

我沒有放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試圖鼓舞人心的想法。2001年年初寫 下《屈膝,是跳躍的前兆 -2001年的期待》一文,認為「網路的發展 不但沒有倒退,反而還加速的前進當中」並期待2002年會有所突破。

這些文章在當時受到一定程度的共鳴,即便是因為十分疲累而在2001 年 5月寫下的《一個人,守著一面牆》文內透露著想把數位之牆關掉 的想法,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

為什麼說想要關掉數位之牆?當年與數位之牆先後出現的許多個人媒 體,例如邱元平主持的「一週網事」,以及曾經知名一時的「數位觀 察者」等,都已經先後關閉。

原因也很簡單,大環境很低迷,有關網際網路的新聞盡是壞消息,不 知道從何評論起,總不能天天寫裁員關門的評論。還有,因為作者自 己也回歸傳統產業,要不然就是發現讀者不見了。

由於這種討論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的個人媒體,讀者大部分都是圈子內 的人士,因此當圈子已經散去的時候,讀者群就不見了。數位之牆在 那段時間也受到很大衝擊,曾經有一度我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為那美好的十年乾杯

2001年底我寫下《網際網路是愛,分享,與融合》,2002年先後寫下 《網際網路抬頭挺胸的2002年》及《網路是一種主義,一種信仰,一 種力量》,自不量力的把傳教士的工作繼續往身上攬。

讀者對這些文章的回應也很熱烈,但是我卻感覺到回應的數量日漸在 減少當中。我知道自己的工作必須要做點改變了,寫作方向從「探索 」改變成了「傳承與教育」。

我希望過去整個社會花了那麼多錢累積起來的經驗,不要隨著網路泡 沫化而消失,能夠傳承並普及,因此將目標讀者重新定位成比較一般 的大眾而不是產業活躍人士,寫作的方向則重新定位成「科技行銷」。

由於在傳統電信產業的工作經歷,讓我能寫出更多與行動上網3C產 品銷售,甚至數位家庭市場等文章。我看到的是網際網路產業的擴大 而非消失,因此在2004年初寫下《網際網路站起來了,從四面八方》。

這篇文章沒有任何人來信回應。我在興奮自己看到了全新的網際網路 產業樣貌時,同時間不禁打了個寒顫:以前那些熱烈回應的人到哪裡 去了,莫非,只剩下我一個人還在作夢?

2007年年初在台北公館與好友晚餐,離去時經過當年聚會的場所,很 多畫面及面孔飄過腦海,一時間百感交集。安靜的街道,準備打烊的 餐館。只剩我一個人在門口,心裡默唸著,為那美好的十年乾杯。

後記:撰寫本文時,聽著女友線上傳來她親自彈奏的鋼琴曲音樂檔, 優美的樂聲讓我紅了眼眶,當時只有一個念頭想抱著工頭堅痛哭。真 是一個莫名奇妙的2007年農曆新年。(文:黃彥達

針對本文發表意見


上一篇: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青年的煉心之地

 
本週產業動態

■ 歷史上的今天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四)招聘教育與遊戲 - 2006/03/19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三)網上新聞與Blog - 2006/03/12

媒體,社群,Blog(二)媒體大夢 - 2005/03/13

停止「網路行銷」(中)有刺激沒反應 - 2004/03/14

3G來了(二)3G最大的應用不是網際網路 - 2003/03/16

入口網站的最後一條路 - 交易市集 - 2002/03/17

對於線上學習市場的本質思考 - 2002/03/10

網路社群實作現場(二)品牌經營導向的網路社群實作 - 2001/03/18

網路社群實作現場(一)社群網站之死 - 2001/03/11

細說網路書店 - 2000/03/12

■ 關於作者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GLG Scholars program 黃彥達,1998年 4月創立數位之牆,以觀察科技趨勢為終身職。曾任台灣新浪網網站總監,台灣大哥大行銷副理,3G威寶電信行銷經理。現為跨國顧問公司格理行業專家團 Top 20%專家 ,從事網際網路與電信產業顧問工作,目前定居上海。
3C 行動上網 科技行銷 數位家庭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