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第二十三期 2000.12.29〉

媒體呈現的性別意識何在?

‥‥‥‥‥‥‥‥‥‥‥‥‥‥‥‥‥‥‥‥‥‥‥‥‥‥‥
‧訂閱人數:25,598人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kimo.com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 編輯室手記 ========================

一則耗資鉅金拍攝、宣傳的美容塑身廣告,引發學界針對
媒體廣告、女性主義、媒介批判、及資本主義下的流行文化等
議題的熱烈討論,殊不論各家觀點孰對孰錯,一個事件、行為
引起這般討論,正明顯指出這個社會對於此一現象確實存在不
同意見與看法,這是需要大眾去關注的問題了!
延續上一期電子報主題,本期特別再收錄關於『返老還童』
廣告的相關論述,有不同的批判,有對批判的回應,站在鼓勵
發表不同觀點的自由言論立場,我們是樂於見到這些熱烈回應的!
也期望在這麼多的關心下,過度商業行為對大眾文化的影響更受
規範;公共論述的空間更加寬廣。

=================《 本期精華 》=========================

◎ 資本主義機械文明 創了新高?

◎ 老化的媒體批評.弱智的女性主義

◎ 女性美是為了性?女性塑身是為了展示性感胴體?

◎ 金花有什麼秘密?

◎ 消彌電視暴力,有賴媒體自律

◎ <<2000年重大新聞回顧>>

=================《前期提要》===========================

關於前期張錦華與黃浩榮<還童的女性?弱智的男性?>
一文引起廣大讀者回應及評述。因此本期先刊登此文摘要,
供讀者參閱,以方便閱讀以下相關的媒體評論!!
--------------------------------------------------------
◎還童的女性?弱智的男性?
─國中生應該做美容塑身的代言人嗎? 【文˙張錦華&黃浩榮】

近來某則斥資巨金的美容塑身廣告以極高頻率出現在
各大電視台與平面媒體:童話故事般的黑森林裡,一名
天真爛漫的小公主,小手輕捧著青蛙,綻放迷人的笑靨
,背景奏著悠揚迴盪的樂章,一幅如夢似幻的浪漫和諧
影像,彷彿勾動你我心中最深處的純真悸動,喚醒沈睡
已久的斑斕童年....豈料卻也墜入一個危機四伏的幽暗
泥淖,兒童及女性的權益被踐踏,男性的本質被弱智化。

(Click for more ...... )
http://www.mediawatch.org.tw/longterm/read.asp?index=72

=================《專欄專評》===========================

*作者:陳建志/淡江大學英文系講師

*主題:資本主義機械文明 創了新高?

*發表:2000/12/23
 
十四歲女孩為美容機構拍的「返老還童」廣告,引起
論者譁然。然而我看見的,卻是資本主義的機器文明在此
創下了新高(或新『低』)。  

這樣的廣告可不是首例。一九八○年,美國以稚齡演出
雛妓而名聲大噪的布魯克雪德茲就在電視螢幕上穿著貼身
的卡文克萊(Calvin Klein)牛仔褲問觀眾 :「你知道
在我和CK牛仔褲之間有什麼嗎?什麼都沒有!」當時她
也才十五歲,引起許多聳動與議論。而就在兩三年前,
卡文克萊又在美國各大看板刊登的少年童男裸露上身,
腰身極低的牛仔褲海報廣告,也因為引起巨大反彈聲浪而
被撤下。這兩個例子都是以稚齡世代展現誘惑,而性別更
在第二個廣告中跨越,不再侷限於女體。然而,當兩性都
成為可以被公開窺視的肉體對象,並不帶來多大的平等,
而是兩性都被物化了。藉此我要說明的也是,當稚齡少年
也被當成一個廣告中的有力形象,這代表了資本主義社會
的汰舊換新已經到了一個更令人心驚的地步。如同那兩個
廣告,「返老還童」篇不但要誘惑較廣告中人年長的消費
者,也要誘惑這個年齡層的少年少女。這對於少年少女
的誘惑,不只在於鼓勵他們去消費與暴露自己的身體,還
更在於使他們將自己的身體類比於各式各樣的新產品、新
機器,以為從中可以得到某種力量。

由於廣告無遠弗屆的影響滲透,機械器物形成一種巨大
的光艷魅力。藉由這個機械文明,年輕世代的某些人可以
大剌剌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來衝撞較年長者
。他們憑著的不是他們的青春肉體,而是驚人的、這整個
強調「新」的機械文明的魅力。他們將自己的肉體等同於
新的機器、新的手機與新的籃球鞋,並因此認為自己取得
了與較年長者抗衡的力量。(真是LKK不懂電腦、不玩
手機,有夠SPP不穿最流行的行頭。)

換句話說,與其說他們在自己的青春中找到力量,還不
如說他們是在各式各樣的機械與器物之中找到。每一次出
現新的機器,就得到一點新的力量,只是這新的力量何其
短暫,又馬上要被更新一代的機器取代淘汰,因此必須不
斷的追逐。機器也像人一樣有新的一代,更新的一代。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十四歲童女脫穎而出,以「更新」
擊敗原來的酷哥辣妹。於是身體變成機器是自然而然的事
了(難怪我們有那麼多的好萊塢機械人)。身體不只變成
了物,它變成了必須一再汰舊換新的機器。現代的醫學觀
念也會告訴你:「身體就像一部汽車,必須定期身體檢查
作保養、維修。」因此,上了年紀的身體就是一部老汽車
;老汽車應該報廢!(但人活生生的身體怎能被類比為無
生命的汽車?)於是廣告藉著更新再更新,年輕世代的競
起追逐,將較年長者與不跟隨流行者推向廢棄物收容所,
現代人-不管哪一個世代-於是都焦慮起來。然則這又
何獨「返老還童」廣告為然,所有的強調最新的機器、最
新的時尚廣告,不都在造成這種焦慮嗎?人們不是害怕自
己老去(那原是自然的過程),而是害怕自己被打入廢棄
機器收容所(人為的操控)。  

因此,所謂的「返老還童」的「不可能任務」,不是在
於人是否可以回春(老年人確實可以有回春現象,如畢卡
索八十多歲高齡生子,心靈也可以常保年輕),而在於人
畢竟不是可以一再汰舊換新、用後即棄的機器。因此,當
論者在廣告上看到了一個被剝削的稚齡女體,我看到的卻
更是一部會動會笑的新機器,其生命與呼吸必須靠電源才
能運轉,彷彿機器狗ABO最新的一代、藍芽、或MP3手機
新鮮上市。那是一則人類肉身變成機器的詭異寓言。

<<本文同時刊登於12.23中國時報>>

=================《媒體評論 1》===========================

老化的媒體批評.弱智的女性主義 【文˙卡維波】

張錦華與黃浩榮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版發表<還童的女性?
弱智的男性?>一文(2000年12月18日),對於14歲女主角
的美容塑身廣告提出批評,認為這個廣告是在「訴求成年女性
要追求一個外表上返老還童的不可能任務」,而且也讓男性觀眾
意淫少女身體,造成男性的弱智化。

張黃兩人的批評並不是孤立的,而是這一兩年來影響輿論的媒
體批判的主調。不論是對吳宗憲或綜藝節目的監管、對「性」
與「靈異」節目的批評、對SOS姊妹主持風格的警告,我們都
看到一個以監督媒體、以控訴剝削女體、以保護兒童、以強調
格調與低俗之分、以建立市民社會公共領域為名的言論領導權
(hegemony)的出現。此一主流媒體批評的形成,其社會因素
固然須要另文分析,然而筆者要在此指出,這種媒體批評是以
成人老化的立場來看待青少年的新興現象;並且是以去性化的
女性立場來看待另一些渴望彰顯身體的女性主體,以覆誦咒語
式的女性主義修辭(物化、偷窺)來解釋性的開放,這些都勢
必造成女性主義思想的弱智化。

張黃二人對於該廣告的解讀是出於特定立場的詮釋︰廣告或許
是要女性觀眾欣羨青春女體,但是兩位作者關注的卻是男人看
到了模特兒的胸部。兩位作者雖然號稱女性立場,卻總是透過
男性眼睛來看這個廣告的女體,而不能直視女人自己的身體。
事實上,女人不能直視自己身體,或少女以身體發育為恥,正
是過去女性被壓抑的狀態。近年來的女性情慾解放與身體風潮
終於使一部份女人改變了自己與身體的壓抑關係,美容塑身事
業不過是這個風潮的一部份。

美容塑身事業起先是以未婚年輕女性為主要對象,但是最近則
有往上與往下發展顧客群的趨勢。往上就是訴求中年(可能已
婚)的人口群──被批評為「還童」的意識形態,往下則是訴
求青少女──被批評為「戀童」的意識形態。張黃二人所批評
的這個廣告可以說是一石兩鳥,同時召喚了這兩個人口群。然
而,以保護兒童為名的批判卻看不見,被美容塑身業所召喚的
女人,她們所慾求的身體並不是什麼青春的身體,而是情慾與
性感的身體。

中老年女人欲求性感身體,被批評者譏為「還童」,其實是無視
於中老年女人長久以來被強迫「去性化」的現實──在壓抑女
性的社會中,中老年女人的社會權力必須來自所謂的「智慧與
能力」,而且往往必須為了權力與安全保障而放棄情慾。但是現
在有許多女人開始打破「中老年女人不宜性感」的價值觀念,
正視自己喜歡性感的感覺、有情慾的需要、想突破婚姻內的平
淡、藉著性感塑身來實現自我等等。她們和那些藉著「智慧與
能力」來實現自我、改造人生的女人並無不同。

更有甚者,「還童」並不是不可能的。年齡其實和女性主義者所
說的性別一樣,有生理與社會之分。生理年齡與性別不透過手
術與生化手段也許是難以改變的,但是社會年齡與性別則是一
種建構︰社會為了維持年齡的建構,歧視那些違反年齡規範的
人,中老年人若在言行穿著上扮裝為青少年就會被譏笑,兒童
青少年若從事成人行為(特別在性方面)則會被懲罰。然而,
年齡的壓抑正如同性別一樣,越來越難維持僵化的界限,越來
越趨向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的解放。

或問:中老年人為什麼一定要以還童來表現性感的身體?這並
不完全是廣告的洗腦,而是「性感」,在目前和「青春」有直接
的關連。但是這個關連並不如生物演化論者所言不可改變,當
越來越多中老年人以其身體來展現性感時,性感的青春定義就
已經在轉變中。即使在所謂「還童」的實踐中也有很多個人的
差異和方式的調整,流行與媒體只是提供了公共的資源而已。

與中老年女人相較,青少年的身體遭受更直接強烈的壓迫與規
訓︰家庭與教育制度對兒童青少年身體進行日復一日的「塑
身」,國家更以法令來介入這樣的身體管理(如宵禁、分級等),
資本主義消費文化則提供另類的身體管理。青少年的身體就是
各種規訓權力的戰場,青少年則從中爭取身體自主的空間。但
是為什麼今日的青少年會比過去更要求身體與性的自主?這是
因為消費文化召喚青少年成為消費主體,個人化的商品也鼓勵
青少年「做自己」,這大大強化了青少年的自主慾望,而所有喚
起青少年消費慾望的信息影像也多半以性感身體的自主為訴求
(因為這是最被壓抑的),這使得青少年強烈需求身體與性的開
放,同時和「做自己」的自主欲求緊密結合起來。

透過塑身減肥美容、表現性感等來「做身體」,其實就是「做自
己」的一部份,而「做自己」則是現代社會的個人主義化
(individualization)趨勢。這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並不來自塑
身廣告的洗腦,而是現代性的大趨勢使然(另文詳述),使得人
越來越早在自己的生涯史中開始做自己,而越來越早出現的自
主性已變成社會生存的一種必要。故而,國中生甚至國小生開
始性感身體的自覺也就不足為奇了;風潮所至,連男性也不能
再自外於身體性感的開發。

今日青少年在全球化的傳播網絡內,從新宿或倫敦取得更多做
自己和做身體的慾望與符碼,編出一個個和父母與教育制度的
規訓相衝突的身體,並且透過這個衝突與爭戰來取得自主。易
言之,青少年的身體風潮與性化,是其追求並展現自我的萌芽
努力。這些商品化的性感身體信息影像或許是另一種身體規
訓,但是青少年正在利用消費文化的身體規訓來對抗父母師長
強加的禁慾身體規訓,而在這個爭戰的縫隙中壯大自己的自主
性。故而,面對越來越早性感化的身體,我們必須改變「某個
年齡不宜性感」的觀念,而強調個體的差異與平等的對待,透
過新的、不壓抑性感身體的青少年解放論述,來使青少年更有
自主能力,使性感身體成為其人生積極與正面的力量。

張黃二人在其文章結尾強調要維護公共領域,尊重多元異見,
而非歧視弱勢族群、塑造偏差的社會文化。然而追求性感身體
的中老年女人與青少年卻正是被主流歧視為「偏差」的弱勢族
群,多元的公共領域就是容不下性多元,保護青少年的媒體批
評總是先行封殺青少年愛看的節目。這種老氣橫秋的媒體批評
所形成的輿論霸權(已經迫使廣告被撤回、節目被處罰等),
正在使我們的媒體喪失公共性。

<<作者為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媒體評論 2》===========================

女性美是為了性?女性塑身是為了展示性感胴體?【文˙黃浩榮】

針對卡維波教授的回應,內容中對於
<<還童的女性?弱智的男性?>> 一文
多所誤解以及若干似是而非的觀點,
在此尚容我們予以提出討論。

首先,卡文中所言「…是以成人老化的立場來看待青少年的
新興現象」,我們不禁懷疑,「塑身美容是青少年的新興現象」
此命題係如何成立?根據實證研究,目前國內參與美容塑身活動
者,絕大多數乃具有獨立經濟能力的成年女性,當然也有部分由
家長支付費用而進行塑身的未成年青少年,但實屬少數。或許在
大眾傳媒近年來的瘦身廣告的價值推銷之下,讓年輕女性在「瘦
就是美」的社會壓力下紛紛高喊:「我要減肥!」根據筆者在大
學生族群中的長期觀察,確實也印證了女性受到媒體廣告所營造
出的瘦身氛圍的影響,而常把減肥二字掛在嘴邊;然而實際上真
正因此而從事美容塑身者,委實寥寥無幾,遑論成為一種存在於
青少年族群中的「普同現象」。

相反地,頻頻指責媒體廣告所提倡「瘦身」的單一審美價值者
,更是所在多有。卡文中所預設的論述基礎已經出現疑問。

其次,在 <<還>> 文中,我們訴求的宗旨,乃在於反對財雄勢
大的資本家,狹其龐大的資財力量,強霸地以剝削青少年女體的
行銷手段,武斷而單向地建構「女性返老還童才是美」的意識牢
籠,加諸女性身上造成精神恐慌,以遂行其牟取經濟私利的目的
,卻因而抹煞了自由多元的審美價值,泯滅了不同女性主體的自
我肯定方式。這樣的作為,不啻是對於社會弱勢族群的相對壓迫
,縮限其生存空間,也毀棄了公共領域中尊重多元、自由平等的
基本原則。而卡文中卻對此論述主軸予以忽視,而另行片面提出
「以複誦咒語示的女性主義修辭來解釋性的開放」,試圖攀上女
性思潮的基點,為自己取得有利的反駁位置。

不過,這樣的論點卻是相當危險的。綜觀全文,卡維波教授似
乎不斷傳達一種觀念:『塑身美容 = 追求性感女體以資展露、
性自主與性解放』,且卡文中反覆傳誦的審美價值,乃是『女性美
= 性感』。傳統父權體系對於女體的刻板「物體化」、「工具化」
形象(美麗女體是為了展現給男性欣賞)竟處處隱藏在卡文中的
基礎論調而不自覺,一再地做出「女性的美麗為了性」偏頗的意
義構連,並且仍試圖抽取「女性解放」思潮的片段,來粉飾自身
的潛在父權立場,當中矛盾之處,實已不證自明。不過,這樣的
實例,卻也為我們所一再重申「塑身廣告不斷再製沙文霸權,扭
曲女性的存在價值,使兩性天平更為失衡」的隱憂,提供了最佳
的機會教育。

此外,鉅觀地以縱向的歷史脈絡來看,歷史上各朝代的確各自
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諸如:唐代的豐腴美,宋代的纖細美等。
而在那封閉而保守的帝制父權時代裡,單一的審美觀念確實可能
經由優勢族群(男性)的少數菁英份子所片面定奪;但是,時至
今日,廣泛追求多元、開放、自主的現代民主社會裡(亦是卡文
中所重申的),怎可任由少數資本菁英逕行裁定何種價值為社會
所需要?豈不是一種令現代社會倒退的「再封建化」?

從而,我們為文的初衷即在於此,反對少數資本家的寡斷「價
值觀念市場」,形塑錯誤的文化價值與偏斷的性別意識,不僅矮
化女性的社會地位,也將使得男性對女性的認知弱智化。我們肯
定塑身美容業者在社會上存在的實質必要性,提供有需要的女性
(以及男性)能夠尋獲相關的健康服務而使個人需求得到滿足;
但絕不是由業者透過媒體(甚至是刻意剝削女體)所製造的偌大
心理壓力,無形中「迫使」大眾不得不屈從於此一審美規範,而
衍生出非自願性的「假需求」。

我們也在此呼籲,未來的媒介識讀教育除了教導國民如何辨析
電視報導、媒體節目、報章新聞外,更應引導閱聽人對於每日接
觸量最大的「廣告」文本,來作合理的批判式解讀(critical reading)
,並強化培養「性別平等」、「尊重多元」、「關懷弱勢族群」
等公共倫理理念。不僅訓練大眾對於媒介不良內容的批判能力,
善盡公共監督角色;更從大眾自身的心理素質與價值觀念的淨化
做起,摒除過往由媒介長期建構、潛化閱聽人心理的失衡價值觀。

=================《媒體評論 3》===========================

◎ 金花有什麼秘密? 【文˙曾琤】

王瞳的美容塑身廣告,近日儼然成為女性對自我身體定義權
的戰爭。站在媒體批判的立場,美容塑身是「訴求成年女性要
追求一個外表上返老還童的不可能任務」,而另有人覺得透過
塑身減肥美容、表現性感等來「做身體」,其實是「做自己」
的一部份,沒什麼好大驚小怪。

如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每一個個體(不論男女)都能
自由定義他們的身體,有人覺得勉強自己追求標準身材,是
扭曲了身體的價值,而必然也有人覺得,追求標準身材是我的
權利而他人無權侵犯。當兩者視對方為敵對的客體,在定義的
過程中為追求自身的獨立性,便會藉由「不完全認同」對方,
設法否定他人定義的自由。

女人到底該怎麼看自己的身體,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
而女人自身在聽取各方意見的同時,是否真的更能瞭解身體對
她或他的意義?

媒體批判的觀點,除了反對「女人只能美麗」,也試圖給予
女人對抗主流價值(美麗在這個社會是值得推崇的)的武器。而
讚揚性感、鼓勵追求美麗的人,則是捍衛「美麗不是罪」的價
值,彰顯「性感身體」的正面力量。如果女人真能自覺於上述
這兩種觀點,瞭解身體對她而言,是可以經由定義來完成或延
伸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樣的爭論與其說是女性主義的戰爭,不
如說是提昇女性身體意識覺醒的過程。

但可惜的是,在語言的限制、文化的差異下,只有對身體意
識有些微概念的人,會思索這樣的問題,而廣告真正訴求的,
本來就不是對身體有強烈自我意識的學術菁英或非菁英。他們
要的,是那些輕易被廣告(不論是不是用14歲的小女生)說服進
而消費的人。最後不論是哪一種詮釋勝利,廣告只會「從善如
流」的跟著社會的主流價值前進並製作那一類型的廣告,
(不論是美女或老人)。

女人定義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或身體對她╱他的意義,會因
個人的生命經驗及精神目標有所不同,而在定義的過程又會有
意識無意識的受到其他個體(他人或言論)的影響。我們期待
能有更多不同的聲音,出來主張與她們身、命緊密相依的定義
權,女人愈有能力了解自己的身體,也就愈有能力在面對其他
客體時追求身體的自由定義權。

<<作者目前就讀台大新聞研究所>>
***********************************************************
★相關媒體評論文章:

◎ 金花有什麼秘密? 【文˙林韋任】

http://www.mediawatch.org.tw/project/read.asp?index=41

===================《線上扣應》============================

※線上扣應:歡迎來稿,文章經採用,將刊登於媒體觀察電子報中。

《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600字以內為限。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本會將不給予任何稿費。
§投稿信箱:mediawatch@kimo.com

竭誠邀請您-發表對媒體的任何觀點及看法喔! ((^0^))

===================《青年觀點》============================

◎ 消彌電視暴力,有賴媒體自律 【文˙林敏雅】

「沈迷殭屍片 ── 十四歲女孩診斷確定為精神分裂」
當報章雜誌上再度出現類似這樣的標題,其實我們不應
驚訝。媒體對其閱聽者所產生的不論是有形或無形的莫
大影響,一直是確實存在的。然而,我們必須質疑,當
這樣的案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的同時,媒體當局是否
仍要如以往一般置若罔聞,繼續把責任推回閱聽人自身?

自從解嚴以來,大眾媒體的環境本是站在自由主義的
立場,開放市場自由競爭,於是也就出現了舉世罕見的
上百個電視頻道生態。然而惡性的競爭,帶來的是各個
媒體以煽情內容,不斷刺激人們某一方面的慾求,來換
取收視率與廣告利潤。因此也就會出現像胡瓜、吳宗憲
一類的藝人打著「自由」的旗幟,聲稱那些煽情、貶抑
女性,乃至粗俗的內容,是「觀眾自己要看的」、「有
人看我們才會做」,為自己脫罪。殊不知其聽似美麗的
詭辯,或許可以暫時稍稍地減低大眾撻伐的聲浪,然最
終,其對社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卻是要由這社會上的
每一份子共同承擔的。

根據美國傳播學者George Gerbner提出的「涵化理論」
(cultivation theory),對電視可能產生的效果有著
相當完整的論述。此一理論的重點是,看電視的時間愈長,
所形成的對社會實況的認知和態度會愈接近電視所呈現的
景象。也就是說,當我們所接觸的電視畫面,盡是一些
血腥暴力的畫面時,我們便會逐漸地相信自己所處的現實
社會,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暴力的社會。因此原本不會用
暴力的手段來對付他人者,有可能會經由電視畫面的一再
刺激,而產生了「如果他們能,我也能!」的心態,而進
一步地導致暴力行為。成人如此,更遑論那身心皆尚未發
展成熟的青少年及兒童了。因此,在青少年犯罪問題頻仍
的今日,那掌握龐大傳播通路的媒體當局,應當自我反思
,本身是否為造成此一現象的導因之一,並在其享受利潤
的同時,擔負起應負的社會責任。

或許有人認為如此主張,未免陳義過高。然而,在根據
調查(行政院主計處,1994),國內青少年所從事的主要休
閒活動中,以「看電視及錄影帶」所佔的比率最高(61.05%)
的情況下,家長再如何神經緊繃地防範,恐怕都難以確保
青少年及兒童完全不受其害。唯有追本溯源,讓媒體自身
積極地先負起管制的責任,並視情況予其賞罰。如此,
方能將電視暴力的傷害,降到最低。

<<作者目前就讀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三年級>>

=================《2000年重大新聞回顧》 ===================

◎中央社公佈兩千年台灣十大新聞

【中央社/12/25】

集合各新聞媒體總編輯、新聞業務主管與中央社共同選出了
台灣十大新聞,依序是﹕

一、政黨輪替,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當選正、副總統。

二、新政府宣佈停建核四,引起在野黨反彈,由於宣佈時機問題,
在野黨成立聯盟並醞釀罷免陳水扁總統及呂秀蓮副總統。

三、台灣政經情勢不明朗,兩岸關係未能突破,加上國際經濟情勢,
導致台灣股市下挫,自年初的萬點跌至十二月下旬的四千多點﹔
新台幣連續貶值,十一月三十日兌換美元匯率貶破一美元兌
三十三元重要關卡。

四、唐飛出任新政府“閣揆”,穩定政局、後因理念不合下台,
張俊雄繼任。

五、八掌溪山洪四工人罹難,新政府遭各界批評救災不力,政院
嚴懲失職人員。

六、政院宣佈二○○○年底實施金馬小三通,明年六月以前試辦
大陸人士來台觀光,並開放陸資來台。

七、總統大選失利,李登輝辭去國民黨黨主席職務,國民黨進行
黨的改造,連戰繼任黨主席。

八、新加坡航空班機在中正機場入錯跑道,造成八十二人死亡,
四十九人受傷的空難事件。

九、啟德、碧利斯、象神等颱風襲台,造成程度不同的損失,尤以
象神颱風來襲,大台北地區淹水損失最為慘重。

十、國民兩黨協商第三屆國大不再延任,國大虛級化,第四屆
國大選舉停辦。

************************************************************

◎美聯社海外十九國的五十個訂戶票選今年前二十大新聞

【綜合整理/12/27】

美聯社這次的調查是在十二月前半個月進行的。
以下為美聯社訂戶選出的今年前二十大新聞,依票選排名次序排列:

一、僵持不下的美國總統大選。
二、南斯拉夫領導人米洛塞維奇被推翻。
三、中東和平過程受到暴力威脅。
四、俄羅斯核子潛艇庫斯克號在海底沉沒爆炸。
五、南北韓高峰會。
六、科學家完成第一張人類基因圖譜。
七、蒲亭當選俄羅斯總統。
八、協和飛機在法國墜毀。
九、油價飛漲。
十、2000雪梨奧運會。
十一、狂牛症肆虐歐洲 。
十二、右派領袖海德宣誓加入奧地利聯合政府。
十三、古巴男童伊利安‧龔薩雷茲引發古巴與美國捲入監護權爭戰。
十四、秘魯總統藤森謙也遭罷黜。
十五、奧地利滑雪勝地登山纜車 災難造成一百五十五人喪生 。
十六、皮諾契特在英國獲釋,重返智利。
十七、臺灣總統大選結束國民黨五十年執政。
十八、美國法官裁定微軟公司一分為三。
十九、新千禧年來到,全球大多數電腦安然度過蟲蟲危機。
二十、墨西哥反對黨領袖福克斯當選總統。

************************************************************

◎ 2000年全球各地的新聞記者在「出生入死」追新聞的結果,
共計62名記者喪生

【勁報/12/20】

根據德國新聞媒體引述國際新聞記者聯合會的報導指出,
全球各地的新聞記者在2000年「出生入死」追新聞的結果
後,共有62名記者喪生,其中大部分是因為挖掘了貪污腐敗
,或直接與政治利益相衝突的新聞事件。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查詢相關新聞評論!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媒體觀察電子報服務信箱:mediawatch@kimo.com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易達網電子報: 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易達網客服信箱: mailto:cs@service.edirect168.com
˙歡迎申請易達網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edirect168.com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service.edirect168.com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edirect168.com/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易達網負責發送。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易達網電子報: 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易達網客服信箱: mailto:cs@service.edirect168.com
˙歡迎申請易達網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edirect168.com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service.edirect168.com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edirect168.com/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易達網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