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路作品選】光年外的對望 / 林燿德 ──────────────────────────────── ◎光年外的對望 飄吧 紅色的領巾 我心愛的印記 站在空寂孤獨的星球上 轉 自轉著 沉重的星球啊 攜帶了不動的我 規則 變幻著周年輪流的光影 星球沉思緩緩 轉 自轉著 移換 移換天幕上的拼盤 黑洞吞噬著曳光的流岩和失事機體的殘骸 白洞放射出熾烈喧騁之疑惑 爆炸的恆星 瞬間 血般塗滿 裸的 無明宇宙 卸下胸罩 黑色的布杯綿綿墜地 妳彎身褪下絲褲 露出渾圓 冰涼的曲線 任憑 熱辣底水柱 在堅實飽滿的乳房上潑散 透明底液體在黑挺的暈頭分道 滴落 滾動著 圍裹著 親吻著 那移走的霧氣 侵入恆溫潤之凹陷 仰首 微敞脣之赩顏 妳 失去均勻的呼吸 諸色繽紛的岩層在我的瞳中 隆隆昇起 容群星目擊 我意志喚起的地變 看龜裂的痕跡向遠方疾然竄流 劃開星球的圓周 咧咧揚起我紅色垂肩的領巾 通過 許多 許多光年的空間吧 我強大的精神視野 穿透那遙遠銀河無盡漩渦的中心 尋找那星系億萬星球之中的一個 星球億萬都市之中的一個 都市億萬人口之中的一個 妳 妳凌躐過光滑的磁磚步出霧茫茫底浴室 感到一絲 詫異 飄 過 又不經意地逝去 妳僅僅是微微地一頓 呵妳 呼喚著妳 巨石 拔起 座座千噸 懸宕 撞擊 而互碎於空 強烈的能束飛繞著我的驅幹 浮起 浮 起 我 鏡前 臥房中的妳凝視著裸身 承受不住的星球迸裂了 剎那化時空為純白極淨之視野 剎那還諸宇宙以寧靜 在失去季節與引力的殘骸間 解開吧 我的領巾 射向 雙螺體的中心 擾攘的騎樓中電子奴僕搬運著主人的貨品 機械的裝甲警察不時地在轉角處踏步出現 噴射車輛在穿越巨廈的透明馳道上飛掠 在九○式陸艇上啟動自動駕駛器 妳一面不解地向天空望去 穿梭的天體和航空器間 妳還是發現了 發現了這超越時空的呼 喚 朦朧的面貌在妳的心中顯影逐漸 黑而亮的雙眸 紫色散逸的長髮 一個凝視妳的少年 半年外的對望 我們 在凍結的時空中相視 然而妳的目光是如此地 陌生 如此地呆滯和木訥 難道妳已遺忘了我的紅領巾麼 在無邊的烽火和廢墟中飄揚著的…… 是的 我們仍然交互傳遞 愛 引爆著激素和血 讓腦波的核融合點亮生命的內裏 妳卻沒有任何的記憶 紫色的髟髮這無名的印象漸漸地消散 只在妳的心中留下一道 短暫 而被遺忘的 溫馨 銀河變 我的永生 被捲入重複疊合的 多次元空間中一次又一次 戰爭的宿命 千萬年中仍然保持著少年童稚的臉龐 厭倦成長 這種冷僻之嗜 是為了逃避成人世界的黑闇與陰溼 習慣著這樣的表象 卻無法脫離人類的慾念與鬥爭 曾經在冽寒的太空中領導著艦隊前進 曾經在雪白的冰漠上用念力粉碎侵略兵團 殺戮 毀滅 在他們瘋狂的口號下…… 終於我將自己放逐在無人跡的孤星 在我離去以前 妳仍然是為星際自由奮鬥的革命領袖 原始的奪權行動一再加速了動亂 妳終於成為新的祭品 他們洗去了妳的記憶和個性…… 我們曾並肩而戰 曾經相愛 現在 妳卻是一個冷淡而平凡的女子 這就是我們曾經期待的果實嗎 政治是一種多麼可悲的 遊戲 --------------------------------------------------------------------------------------------------------------- ◎關於林燿德 民國51年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卒於民國85年,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四度空間》詩刊藝術指導,《台北評論》主編,《臺灣春秋》文學主編,《書林詩叢》主編,尚書文化出版社總編輯,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秘書長。林燿德為臺灣都市文學的倡導者與實踐者,創作文類廣泛,除詩外,還寫散文、小說及評論。 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新詩推薦獎及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科幻小說獎<73>、全國學生文學獎<71、73、74>、輔仁文學獎<73、74>、中國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74>、國軍文藝金像獎<74、75、76>、中國文藝學會文藝獎章<77>、中興文藝獎章<77>、創世紀三十五週年詩獎<78>。 著有詩集:《1990:林燿德詩集》、《妳不瞭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都市之甍》、《都市終端機》、《銀碗盛雪》等,及散文、小說、劇本、評論數種。另有楊宗翰所編《林燿德佚文選》,一共五冊。 林燿德的詩以奇想和結構取勝,其意象迫人,長於佈局、投影、反射、分解等多種技法的融會;科幻小說和歷史小說皆可見前衛的敘述手法;散文方面,則蘊藏隱喻和哲思;在評論方面,蔡源煌曾對林燿德的詩評如此說道:「很少斷章取義,力求做到縱斷面的周延」。 【詩路新訊息】 ■■■■■■■■■■■■■■■■■■■■■■■■■■■■■■■ ■ 台灣文學系列─在世紀初台灣讀世紀末小說 ■■ ■■ ■ ■■■■■■■■■■■■■■■■■■■■■■■■■■■■■■■ ◇主辦單位﹕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活動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二段九號十二樓 ◇活動時間﹕2007年04月13日~06月01日(每週五晚上 7點到9點) ◇相關網站﹕http://www.how.org.tw ◇費 用﹕共八週 費用:2,500元 舊學員9折,單堂400元。學生價1,500元(憑學生證), 學生單堂250元 ◇聯 絡 人﹕王秀靖 ◇電 話﹕23965505-112 ◇傳 真﹕23922009 ◇E-mail ﹕zoe@hfec.org.tw ◇講師:陳芳明 政大中文系教授兼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代表性課程:「台灣文學史」、「台灣當代文學思潮」。著有《謝雪紅評傳》、《探索台灣史觀》、《左翼台灣》、《殖民地台灣》、《風中蘆葦》…… ◇進入二十一世紀,文學不死。 在戒嚴體制終結之後,在網路空間啟開之前,台灣文學書寫以著前所末有的面貌出現。有人說,那是後現代文學(postmodern literature)。也有人說,那是後殖民文學(postcolonial literature)。橫跨八○年代與九○年代的世紀末,為什麼會有後現代與後殖民的爭論?小說家的角色是不是從此有了改變?在世紀初,似乎有了較為從容的空間思索這些問題。 過去的作者(author),現在已改稱書寫者(writer)。他們生產的小說,都習慣被稱為作品(work),如今則都通稱「文本」(text)。傳統的讀者似乎都認為小說是現實的反映(reflection),現在則認為那只是一種「再現」(representation)。這些名詞的轉換,在六○、七○年代從未耳聞,卻在八○年代以後變得耳熟能詳。文學到底發生了什麼?對於世紀初台灣,這種現象帶來怎樣的啟示與暗示?這門系列課程,邀請讀者一起來參加文本,參加想像,參加閱讀與再閱讀。 課程大綱 一、4/13 後現代或後殖民的開端:黃凡的《賴索》 二、4/20 沒有聲音的歷史:平路的《椿哥》 三、4/27 邊緣女性的自白書:邱妙津的《鱷魚手記》 四、5/04 歷史之死:朱天心的《漫遊者》 五、5/11 多餘或殘餘的記憶:舞鶴的《餘生》 六、5/18 以氣味與顏色建構記憶:朱天文的《荒人手記》 七、5/25 重新為台灣命名:陳玉慧的《海神家族》 八、6/01 強悍的新世代預言:胡淑雯的《哀艷是童年》 本課程獲教育部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1學分 ■■■■■■■■■■■■■■■■■■■■■■■■■■■■■■■ ■ 每日一詩電子報 ■■ ■■ ■ ■■■■■■■■■■■■■■■■■■■■■■■■■■■■■■■ ◇發行:台灣現代詩網路聯盟 http://www.poem.com.tw/ ◇協力:台灣日報、乾坤詩刊 ◇詩路的E-Mail:poem@vot.url.com.tw ◇主編:吳雅淋 ◇歡迎提供藝文訊息,請Mail至poeme@mail.ndh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