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3-09》 |
本期內容 | |
◎國際專題:以儉防匱,印度7億貧民窟傳奇Waste not, want not in the £700m slum | |
◎小額信貸大未來 銀行看準印度市場 |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國際專題:以儉防匱,印度7億貧民窟傳奇Waste not, want not in the £700m slum | |
策劃、編譯■唐澄暐、侯美如 | |
抹去額頭上成串的汗珠,阿齊茲先生在櫃檯上捻熄一節生蛆的方頭雪茄,並展開手掌大的光滑印度檳榔包葉。他將它舉在滿是麻子的面前,吸入裡面芳香的檳榔膏。「我把這些當作興奮劑,賣給本地的夜班工人。」他說。「我用它來逃避這裡的味道。」 富人的眼中釘 圍繞著他的,是阿摩尼亞和污水無可取代的臭味,蔓延在這條切開印度孟買達拉威貧民窟的擁擠工業街道「阿普那街」。印度檳榔小販遠望著阿拉伯海,彷彿在期待海風能把這團髒空氣向西吹,吹離這片面對鹽地、沼澤,環繞印度最混亂城市的,亞洲最大的貧民窟。 這片由死路暗巷和破屋所構成的175公頃迷宮,住有1百萬以上的居民。根據當地的傳說,只有一種辦法得以深入核心,就是跟著阿齊茲的老顧客在地上吐出的血紅檳榔汁前進。 但如果靠近仔細觀察,就可以在這裡找到亞洲最有創意的經濟體系。雖然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貧民窟,卻在上千個小型企業推動下,成為一個興旺的商業中心。而這些小型企業所從事的無價事業,就是接收孟買1千9百萬人口丟出的垃圾。根據經濟學家估計,這個貧民窟的生產量高得令人難以置信:一年近7億英鎊。 討厭達拉威的人,包括那些亟於將這一片混亂改造為首善之地的孟買市議員和不動產商;對於他們和企圖成為下一個上海的孟買來說,達拉威是急欲擺脫的尷尬膿瘡。但對於越來越多的環保人士來說,達拉威正逐漸成為保護孟買不被自身垃圾壓死的綠色之肺。 驚人的生產力 沿著阿普那街,上百個赤腳的孩童彷彿人力回收機般迅速來回,搬運一綑又一綑的垃圾,包括了塑膠、硬紙或玻璃。這些都是來自孟買市立垃圾場那邊收來的。每一條街道都可以聽見搥打、鑽動和焊接的聲音。眾多黑暗的身影坐在齊腰成堆的汽車電池、電腦零件、螢光燈管、原子筆、塑膠袋、紙張、瓦楞紙箱之間,分門別類等待回收。 工作坊可以取出任何需要的原料。他們用精煉裝備回收飲料罐的鋁,靠著汗流浹背的工人,攪拌整爐從旅館和回收販那邊取得的舊肥皂。走過估計有1萬5千個小工作坊的達拉威,很難想像有什麼是這邊做不出來,或回收不了東西。 狄奈許‧沙林展現了這裡的創業精神,讓英國「觀察家」的記者參觀他的「新公司部門」:用竹子和小木板搭建的小屋,點著鈉燈,靠著一台外形像人魚的塑膠電話和世界接軌。 在小屋後面的泥地裡,狄奈許的員工用金屬棒將一加侖的植物油罐打出凹洞。過了一面牆,另外還有20個員工蹲在石頭上把他們重新搥成2公升裝的油罐並清潔乾淨。在整條生產線上,罐子要浸入廢水中,用力擦洗後送往下一站磨光。「我們每天可以做4百個。我們拿到一些狀況很差的罐子,多數都爛到沒辦法修了,我們就把它們清乾淨並賣回油公司,送到地方消費者手上。替他們省了很多錢。」 狄奈許的人生彷彿是痛苦與成功的化合物。半夜時分,等到最後一班結束,他才走向貧民窟中心一棟難以辨認的水泥屋,這裡是他和他太太及5個小孩吃飯睡覺的地方。在這裡,許多房屋的頂端連成一線,甚至陽光都很少穿透。 第一眼看到狄奈許時,他好像只是印度隨處可見的一個絕望窮人,整天只能勉強度日,但其實他才剛在老家比哈為家人買了一棟新平房。「我正在存錢買一輛馬魯提小貨車,這樣就可以在天氣太熱的時候帶家人去果阿(Goa,印度西岸一富庶邦,以沙灘和旅遊業著稱)。」他露出印度檳榔染紅的牙齒笑著。 印度最大城孟買被經濟學家視為印度的無窮希望,但也展現了該國搖搖欲墜的本質問題。阻礙印度發展的問題,像是低劣的公共建設、無力的政府、嚴重的貧富不均、貪腐和犯罪,都在孟買一枝獨秀。在這裡,4百萬英鎊的豪宅睥睨著骯髒的貧民庫,印度的階級鴻溝一覽無遺。 巨大的階級鴻溝 主要靠著寶萊塢的宣傳,孟買的光芒仍吸引著印度年輕人前來圓夢,但多數人最後的落腳地依舊是達拉威。「你們西方人總會輕易把貧民窟視為負面象徵」,保護達拉威免於毀壞的計畫「齊拉格」發言人索努‧巴達爾對「觀察家」說。「對的,這裡確實苦於貧窮和忽視,但達拉威也反映了印度經濟的復甦;現在,達拉威的實力已足以拒絕一個過去常忽視達拉威的地方政府之管轄,而且還可以自行回收其資源。」 「這些貧民窟居民用自己的想像力和努力,讓那些被他人丟棄的日常用品,或是那些被政府遺棄的垃圾得以發揚光大。達拉威是個不尋常的成功典範,其回收工業就讓25萬人有了工作,這當然也靠的是原有的地利之便。」 曾經批評英國諾桑德蘭議會將垃圾送往印度回收的「地球之友」認為,英國必須多向這些發展中國家學習。「在英國,我們必須從達拉威這樣的貧民窟尋找回收工作的靈感。」地球之友的克萊爾‧威爾頓表示。「有很多可以向發展中世界學習的地方。在那裡,拾荒工作的智慧、草根發展的回收工作和其明顯的必要性,都可以對我們的垃圾處理工作有很多啟發。」 在這個被稱為「第13複合區」的地方,達拉威的回收奇蹟正在持續熱映。孟買80%的塑膠垃圾在這裡得到新生。年輕男孩的推車都裝滿了日用的塑膠製品,「永久廢棄」的名詞在這裡並不存在。達拉威的塑膠回收工業提供當地1萬份工作,包括溶解、重塑和鑄造塑膠。 從學校和旅館收集肥皂重製的工廠,上百人在一間酷熱的工房裡揮汗,巨大的鋼槽裝滿了恐怖的黃綠色液體。一旁,其他人將大筒裡溶化的肥皂煮沸,用槳一樣的大棍攪拌。 不過,在貧民窟求生通常與法律相悖。貧民窟裏僅有10%的商業活動合法。多數的工作坊在公家土地上違法興建,偷電是固定現象,執照很少核發出去。平均1千5百個居民才有一間廁所,沒有公立醫院,市立小學才12間。在整個貧民窟裡,骯髒的家禽家畜內臟直接丟進裝滿未經處理的民生工業混合廢水管中,霍亂、傷寒和瘧疾都很常見。水龍頭多數時候沒有水,運水車大約每14天才送一次飲用水來。 但達拉威的回收業依舊是許多農民的機會。這裡的家庭平均每月可以賺3千至1萬5千盧比,遠高於農業平均收入。回收業的收益甚至在貧民窟裡造就了一群新的士紳階級。某些達拉威的街腳甚至開始迎合高價位,出現了酒吧、美容院和流行女裝店。上週,某間大銀行還在貧民窟啟動了第一組自動提款機。 未知的命運 然而,貧民窟的前途依舊未卜。政府臨時通過了一項稱作「遠景孟買」的計畫,希望在2013年打造世界級的孟買市。但在孟買工作50年,享譽國際的建築設計師柯里亞(Charles Correa)表示:「這個計畫沒什麼遠景,還比較像幻覺。」拆除行動已經開始,警方正在驅離居民,造成上千人無家可歸。作家兼建築師尼拉‧阿達卡是認為「遠景孟買」無用而不人道的上百位社運人士之一,他們認為這個計畫忽視了貧民窟的產業與希望。 「為什麼要毀滅那些住在這裡幾十年,打造了這個城市的人的家園和生命?」阿達卡問道。「因為住在奢華高樓大廈裡,賺大錢享受成功的你,不想讓這些印度貧民的羞辱出現在你的視線中。你不可能只是希望他們滾遠點,逼他們離開是唯一的選擇。」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