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式瑜伽 |
2007.3.16/報主.Monica |
|
|
我相信大家一定有共同的經驗:當我們看著眼前一件事物,有時候是發呆,有時候是在想其他的事情,雖然看來我們很專注的在端詳一件東西,但事實上,我們的心卻不在那上面。
今天Monica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凝神與收攝。所謂凝神(梵文為Dristi)也是凝神看一樣東西,那我們不是看著它發呆,也不是看著它想其他事情,凝神看它只為了讓心定下來,往內走到心靈更深的裡層去,也就是收攝、內斂自己的感官到心的底層去。
|
|
|
在瑜伽的體位法中,不是讓我們一直留停在一個姿勢的,所以您可能會問「在動的情形下,要怎麼凝神呢?」
其實,如果您注意的話,每一個體位法一定有停留的最佳位置,而且我們的眼神不是左右看同學,或是看老師是否做下一個動作了。而是要看那個動作的定點。比如:在勇士II我們一腳前一腳後的把骨盆完全打開,兩手也與肩同高的向兩邊打開,這時我們的眼睛不是看著與上半身同一個方向,而是應該轉過頭來看著前手的第三隻手指指尖。
在我們看著指尖同時,要把心凝注在那個點上。也就是從別的動作換到勇士II後,一把體位法就定位,眼睛與心思也同樣的定位好。眼球不亂飄、眼睛好像只看見指尖那樣專注,心裡的雜念自然會跟著沈澱下來。
這種凝神法在一般的派別中沒有特別被強調,但在最近開始流行的Ashtanga Vinyasa Yoga卻很重視。做過Ashtanga Yoga的人都知道,我們光是應付跳躍式的動作與呼吸,常搞得手忙腳亂了,可是在短短的五個呼吸停留中,卻還要把眼睛定在或許是鼻尖、或許是指尖、或者是第三眼處。那真的是難上加難。
而這樣在體位法中的凝神的練習,就為了訓練我們收攝感官。當我們把習投射在外的感官與心,都收攝起來,像是把散了一地的豆子慢慢撿回罐子。在撿的當下會覺得不容易,可是當我們習慣不把東西無目的拋在外頭時,有豆子撒出來,當然要把它們裝好囉。
|
|
|
最近重讀「正念瑜伽」讀到一段關於收攝感官的描述,我覺得寫得很有意思。作者說,在最早評論「瑜伽經」的著作「論瑜伽」中寫著「如同女王蜂安定未來後,蜂群也會隨之安定。同樣的,當意識受到控制後,感官也隨之控制下來」
身為現代人,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在禪修、靜坐上,但是我們同樣要儘量練習如何收攝感官。除了在體位法中的停留、凝神時讓心往內走,收攝在一個定點上之外,平時也是可以時時練習的。
不知各位有沒有聽過,當靜坐到一定程度後,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進入定的狀態。那個定不見得是一直坐在原地不動,而是即使我們在行動中,也是保持著一顆心往內看的。
若是您覺得這種說法太抽象,可以試著在我們吃飯、行走或做一些日常瑣事時,帶著一顆穩定的心,時時去觀照自己內在的狀態。可以從外在的練習開始。比如:在行走時仔細體位每一個步伐之間是否都相同?是不是左腳與右腳出力方式都一樣?腳的落點是腳尖先落地呢?還是腳板或腳跟?腳有沒有提起來?…..
把心先定在自己的身體的某個部位,已經是收攝感官的第一步了。當我們時時練習後會發現自己「愈來愈往內走」體會心靈的變化更多,此時外在的花花世界對我們的吸引力就愈漸減小了。
套句老子的話「靜中靜,非真靜。動中靜,是為真靜」。與大家共同努力。~
|
|
|
|
|
|
|
|
|
|
報主的話
|
圖片說明:做體位法時,您的心和您的眼神在哪兒呢?
下期精彩說明:學瑜伽隨時要歸零。不是嗎?
Monica新春瑜伽課只有二班,週三晚與週六早。報名只到3/18為止。請來信:om108t@gmail.com
想去印度尼泊爾的瑜珈之旅嗎?請和陳景圓老師連絡。電話:(02)2705-8542。傳真:(02)2705-6128。報名截止日期為3/15。請大家把握難得的機會喔~
|
|
|
|
| 寫信給報主
| 留言板 | 電子報首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