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7-03-2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12年義務教育面面觀
樂生政治學



【社論】
12年義務教育面面觀
 
 

推行12年義務教育最近又受到積極的倡議。這次行政院特別委託政務委員來主持推行的工作,聲稱義務教育的延伸涉及面廣,不是教育部單獨可以決定,需要各部會共同的協調。由於延長義務教育影響深遠,社會各界議論紛紛;日昨全國教師會傳出內部成員對此意見分歧,甚至懷疑有人藉表達支持而謀求官職,說明此一政策的推行已經獲得相關民間團體深刻的重視。

台灣實施9年義務教育已近半個世紀。推行之初,教育部曾宣示,9年義務教育只是過渡階段的辦法,終究的目標是12年的義務教育。並且表示12年的義務教育實施日期不會太遙遠。我們贊同9年只是過渡的階段性辦法,也期待12年義務教育的實施早日來臨。但是這個來臨的日期一延再延,似乎了無止期。

由於12年義務教育的實施遙遙無期,成為義務教育的初中便逐漸靠向小學。於是中等教育的前半段 (初中) 成了國民義務教育的「國中」,但是中等教育的後半段仍然是傳統的「高中」。兩階段的差異未見設法接合,反而隨著「九年一貫國民教育」體制的建立,而將前一階段整合到初等教育裡。這個發展使得中等教育在體制上與理念上顯得支離破碎,失去了中等教育應有的階段教育目標。因此,9年義務教育遲遲未能如期延長至12年,已經造成中等教育體系與目標的混亂。短短的高中3年不易達成任何教育的階段性目的,甚至在課程的規劃上也因為迴旋餘地小而難有合理的安排。其自然的結果便是高中純粹成了大學的預備學校。

因此,政府長期怠惰於延長義務教育,已經造成台灣中等教育的畸形。許多中等教育應達成的目標,特別是學生品格的發展與通識的奠基都嚴重不足。這造成我們的大學生在人格方面的不成熟,在知識方面的偏食與缺乏興趣。今日許多大學生呈現的問題,如對生命的不尊重、對真理得不好奇與不堅持等等,都可從我們中等教育的缺失找到根源。另外,由於中等教育的根基薄弱,又使大學教育需要承擔許多彌補的工作,這又扭曲了高等教育 (特別是通識教育) 的角色。常聽到有人感慨說「大學高中化」,良有以也。

我們理解,由於半個世紀前實施9年義務教育過於匆促,遂使日後12年義務教育的推行顧忌重重。我們完全同意預備工作需要力求周密完善;但也不能以此為藉口而無限期地拖延下去。畢竟,9年義務教育只是過渡時期的辦法,不能成為教育的常態,甚至主導教育的方向。

(回目錄)



【左右看】樂生政治學

【左看】
競爭相殺 翻身難
倪世傑/研究生

自有官方文字紀錄以來,台灣4百年來一直是一個移民社會。1782年(乾隆47年)已達91萬多人,1946年時,台灣總人口為609萬人;1958年超過一千萬人,1989年超過兩千萬人。與日遽增的人口加上狹小的可用之地,每個人又都要一口飯吃,從良善的觀點出發,台灣社會永遠充滿蓬勃的競爭力;若從厚黑角度理解,也因為每個人都要競爭奪取相對稀缺的資源,比如說,土地及其上的經營管理權,自古閩客、客「番」、泉漳械鬥便從未一天止歇。一直到不景氣的今天,台灣依然維持高度競爭社會的特質,不僅表現在企業之間,同時也形塑著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這一層關係反映在社會弱勢議題上,更有其準確性。社會、而非官方反對樂生繼續維持的不外兩種聲音:一、新莊迴龍一帶的部分居民,出於捷運帶動地價、房價的預期心理,傾向趕緊移除捷運新莊線施工障礙,早通車,早起價;二、大新莊地區的通勤族,新莊線開通之後節省上下班通勤時間。也因為大競爭的歷史氛圍,人吃人、往上爬方為正道,出於自利的考量,樂生社會邊緣人的權益也就不會列入優勝劣敗生存法則的考量中,政府肯給個棲身之所,已經是萬幸了。

也恰恰在是競爭壓力愈形擴大的今天,對社會弱勢的輕忽才更引人訕笑。M型社會中絕大部分的人成為輸家的可能性都大於成為贏家(剝削者),即使大家都心知肚明,但還是認同統治階級建構的社會秩序,畢竟,沒魚蝦也好主宰了競爭社會的人民思維,樂生案,自然也不例外。




【右看】
冤有頭 債有主
牙擦蘇/街坊百姓

早在西元6世紀羅馬法即規定「欠債還錢、殺人償命」的原則,這種以復仇或報復為形式的懲罰是最古老的保護利益和維護權利的方式,的確是古老、原始與殘忍的,但也確立了「冤有頭、債有主」的原則,這是各國民法與刑法的源頭,「轉型正義」的理論也植基於此。依此原則,樂生拆遷爭議中青年學生對行政院長蘇貞昌以及台北縣長周錫瑋的攻訐,適得其所,並不過份。

樂生爭議就如其它國家侵害人們生存權、財產權的案例一般,本來就是高度政治性的社會議題,所幸,台灣關心社會弱勢、發出不平之鳴起而行動者並未因政黨輪替而招安,從綠色推土機強勢拆遷台北市14、15號公園上的邊緣住民,到北市反廢公娼運動,以及今天的青年樂生,我們看到的是一群不計個人功名利祿,只問正義是非何在的熱血青年。相較於打著「弱勢優先」口號上台卻作踐弱勢、迎合地方樁腳的民進黨人,他們的堅持,讓社會多了一些溫暖,更是市民社會對抗政府暴虐的典範。

「色不迷人、人自迷」,日前自由時報「燕勒卿」的讀者投書帶著綠色權勢眼鏡看世界,總是多帶著幾分權謀,少了幾分社會正義,謾罵青年學生無役不與、似乎專找民進黨政府看刀之前,不先問問,過去環保、婦女、勞工、社會福利、教改與政改運動,那個不是民進黨一把抓?「你行,別人不能」的統治階級意識型態表露無遺。或許,右手高舉轉型正義大旗左手揮舞麥卡錫主義神鞭,才是這群當權賊寇隱藏在本土化面具背後的真面目!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