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年,「台灣藝術」雜誌上曾刊登一篇陳澄波自己寫的文章,用第一人稱描寫油畫顏料製造的過程,文中對於油畫的油彩之喜愛程度讓人印象深刻。在此抄錄他的文章(原文為日文)如下:
|
各位親愛的朋友您好:
感謝您先前的支持,讓現代婦女基金會得以透過網路調查的方式 進行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經驗的概括性瞭解, 我們在3月8日召開記者會向社會大眾報告調查的結果, 期間獲得不少媒體的關注與報導,在這裡向大家致上萬分感謝, 相關露出結果可以參考附加檔案。
曾經有人問過我們,現在的臺灣婦女權力高漲,應該沒有需要幫助的婦女吧?! 但在日前「中小學男生集體性侵小五女生」、「捷運雙狼」等案件發生後, 婦女人身安全的議題才再度受到重視, 然而我們擔心的是,隨著嫌疑犯被捕之後,故事又告一段落, 而婦女人身安全的議題又將再度受到邊緣化。
這些案件其實都只是冰山一角,根據本會統計資料顯示, 去年度通報的性侵害案件高達六千多件, 但沒有出面通報的黑數可能有七到十倍,也就是可能有六萬多件發生, 其中卻只有三千多件報案、一千六百件被起訴,最後只有六百多件的性侵害加害人需入監服刑。
而另一方面被害人創傷的巨大,更少被媒體及社會大眾關注, 在我們的服務經驗中,許多被害人要花十年以上的歲月和這段暴力經驗做搏鬥, 有的被害人自此不敢顯露自我的女性特質,怕再招致其他的傷害, 有的被害人長期昏睡,以逃避這個令她恐懼的世界, 有的被害人出現暴飲暴食的行為,呈現自我放棄的態度....
到基金會來的被害人,我們提供她心理輔導、生活支持、法律協助,希望扶她一把, 讓她重新尋得生命的希望,簡單來說,就是跟你我一樣, 平凡安心地生活在世界上 。 想說的是我們期待對於婦女人身安全議題的關注,不要隨著重大案件落幕就煙消雲散, 而像現代婦女基金會二十年來陪伴性侵害被害者度過復原歷程、致力於相關法案制度建立的團體, 所獲得的資源真的很少很少,在這裡懇切地邀請大家支持我們,共同建立一個安全、安心的社會, 您的小額捐款,是婦女人身安全工作的一大支柱,再次感謝您的支持!
您可以利用附加檔案的捐款授權書,填畢後回傳給我們 或是直接前往郵局劃撥,現代婦女基金會的劃撥帳號是:14367190 您也可以使用網路捐款的方式。若您是台灣大哥大、東信、泛亞電信的用戶,手機直撥5180,再撥 代碼12現代婦女基金會 也都可以捐款給我們,當然更歡迎您到我們的部落格表達支持, 希望一個令人傷心的案件,能化做千萬個婦女安全的守護力量。
(詳情請見)
|
|
大約是基於以上的自我形容,所以我用「我是油彩的化身」來形容他的一生。
這一句話我在一九九五年把它刻在嘉義文化局廣場草地上陳澄波紀念銅像的台座上。我企圖努力用最短的話來塑造他天生屬於藝術家的形像。
而另外一座也是我塑造的顏水龍紀念銅像,我在銅像旁的石頭上,刻上標題「台灣生活美學的推手」,也是試圖用最短的話來形容他的一生。他們是兩位早期台灣美術史上重要的畫家,私交也很好。我把他們兩位的一生做如此的形容與比較,以凸顯二位前輩在我心目中的樣相。
用油彩和蛋彩來畫畫是西洋美術史很重要的表現素材,如同中國水墨畫和書法所使用的筆和墨,他們都有一套漫長悠久歷史所形成的傳統,既深且廣。
在東方的台灣,陳澄波第一次接觸到油彩這種素材,我想他的內心是充滿興奮以及求知慾熱切的期望。我以晚輩學習油畫的心路歷程而言,也曾有類似的經驗,我覺得那些油彩好美啊!恨不得把它們都吞到肚子裡去,但我要弄懂它及駕馭它,真不容易啊!
西洋繪畫著重色彩,與中國水墨畫只有黑白再分五彩,是不同的。從顏色本身來看,用明度、彩度、色相交叉分色,色彩就數不清了,它們各有其色感和美感,這種領域很大;而這與中國水墨畫中,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的意見是不同的,其形成的世界也很大,也很不一樣。顏色是西洋繪畫的命脈,陳澄波用油畫的顏料與西洋美術接觸接軌,是台灣第一次以油畫入選帝展的作品。(以雕塑第一次入選帝展的人為黃土水,作品為蕃童)。「夏日街景」入選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28年廖繼春的油畫作品「有香蕉樹的庭院」也入選帝展,台灣人在油畫與雕塑這兩類藝術領域裡開始有自信了。以上是我要說明的重點之一。
二、從藝術創作者的角度來看陳澄波
一九二六年,陳澄波第一次入選帝展的作品「嘉義郊外」,在畫面上有二分之一的篇幅是在描寫翻滾的黃土地。關於這點,我可以感受陳澄波敏銳的抓住台灣未開發時期百廢待興的時代脈動。另外,也可以感受得到對油彩的喜愛;對土地的熱愛(現在被水泥封閉及取代),以及對構圖大膽的冒險精神。
隔年,一九二七年陳澄波第二次入選的作品「夏日街景」,再次把對構圖大膽的冒險精神一下子推到了高峰,效果之奇特令人覺得驚艷。上面所說的構圖,就是經營位置,「經營位置」就如中國南齊謝赫,品評作品的六個原則之一。「經營位置」有平遠、高遠、深遠等方式,中國水墨畫常把它們混合反透視用之,陳澄波的畫面經營也用上了反透視及變形的方式,同時也用上了水墨畫很有特色的區塊式構圖,雖然陳澄波那一年還沒到過中國。
如果再用另外一句話來形容陳澄波的「夏日街景」這張畫的話,可以說是「歐式日調咖啡,台灣製造」,綜觀陳澄波的畫,有很多是如此的畫風。
▲夏日街景(陳澄波)
陳澄波在一九三三年「台灣新民報」的訪談之中,談到他創作的三個作畫態度:
第一點、表現自然和物體形象的存在。
第二點、將投射於腦裡的影像,反覆推敲與重新精製後,捕捉其仍值得描寫的瞬間。
第三點、作品必須具備有???????(Something)。
關於第三點Something的意思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解讀,就如先父蒲添生常常用台語告訴我的語詞:有「味」或有「米件」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有「東西」,有「味道」,有「內容」的意思。
陳澄波的這張畫有幾近二分之一的篇幅在描寫土地。這一次描寫黃土地不是翻滾式的,而是經過輾土機輾過的,是平整的土地,但不是熨斗熨過的感覺。像他這種大膽的用大面積來畫土地,如果不是對土地有深刻感情的話是不會感動人的,如果不熟悉環境的話也不會詮釋得那麼深刻的。這大概是something重要的原因吧!
這一張描寫他老家嘉義有陽光的夏日街景,我看了又看,每次都很容易被它的質樸內容及線條、構圖所吸引。我有好多次被藝術品深深吸引的經驗,譬如說故宮范寬的谿山行旅圖,又譬如說我在法國羅浮宮看到米羅的維納斯,在家裡看先父蒲添生的陳老太太胸像,或在羅丹美術館的戶外看卡萊市民,以及在巴黎市郊防禦廣場(La defense)看卡爾德(Calder Alexander)的四層樓雕塑等等,它們好像變成一種文化的縮影。那種藝術品所產生的逼力,我總覺得很震撼,也覺得很幸福。陳澄波的這張畫,對我而言,也有這種感覺。
陳澄波的這張風景是面對風景、消化風景、表現風景的風景畫。它不僅是在畫台灣嘉義的風景,而且它的氛氤超越了一切,有一種成為永恆的感覺。它有這種能量,這是我個人的感受。
18世紀德國出生的近代美術評論家溫克爾曼說,古代希臘美術的特點是高貴的單純與靜穆的偉大,從陳澄波的這張畫我感受到這種古典美學的特質。而它是以近代繪畫的形式,說明溫克爾曼這一句話的內涵。
陳澄波的畫風大約從「夏日街景」這張畫已經成形。促成陳澄波勇於表現的條件是社會大環境與學校教育給予適度寬容的尊重(譬如東京美術學校岡田三郎助等的教學態度),並且有其個性來配合。譬如說陳澄波「夏日街景」的這張畫,土地上的大樹陰影,如果畫成印象派畫陰影的紫色,那就不是陳澄波了,味道也不會那麼台灣了。
陳澄波之所以為陳澄波,我個人以為是他個人感性而純真的人格氣質。我總覺得他是那麼與別人不一樣,上述的特質,使他在藝術表現上的普遍性之外,有著強烈的個別性,關於這一點,如果從現代藝術的眼光來看,是非常珍貴的。
除了個別性,還有一個特點,是他藝術的純度,這種純粹度來自他的個性。他純真無雜質的把發自內心對生命的熱愛,用油彩把它們表現出來,於是就產生這種所謂的藝術的純度,值得讓人回味。
以上是我用藝術創作者的角度來觀察陳澄波。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