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俞伶 │嬉遊文字
俞伶 │嬉遊文字
2007.3.26∕報主.俞伶
 
 
獨排眾議|牆,拆還是不拆?
名字只是教人辨識的一種符號

台北中正紀念堂拆牆事件,在拆與不拆之間鬧得沸沸揚揚之際,最後以「古蹟」為由暫緩了崩牆的危機。

很難不教人將這事件聯想成「泛政治化」,因為太顯而易見。搜尋初始拆牆的肇因,乃由蘇揆提出(附註1),為的是讓台北市公共空間解嚴,消弭過去威權時代的陰影。

陰影?也許只存在蘇院長心中,所謂「相由心生」意指人的外貌因為內心活動的差異而有所變化,然而眼界不也是如此?

公共空間解嚴?難道廣場前的偌大空間不曾舉辦過不少藝文活動?一道牆真的曾經阻礙過什麼?

不想追究先總統蔣公是否是歷史罪人,但卻無法否認,這是歷史的一部分,難道我們因為希特勒的納粹暴行就一併抹去他存在的歷史意義?

難道我們不能珍視屬於中華民國(台灣)的歷史?難道只要不合乎當代政治人物的意、只為了權勢利益的爭伐就要摧毀所有的一切?

當這群政治人物大聲叫囂著台灣獨立、以台灣人自居,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台灣的歷史進展、文化內涵?當高談要以台語為母語,自己真的理解了台語的優美、隱藏的真切意涵?能夠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其實只是普通的溝通能力,並不意味就代表自己是「正港」台灣人?除此之外,是否還能書寫流利?

如果真要以台灣人自豪,那麼請先從瞭解台灣這塊土地的文化和歷史著手,什麼才是台灣?也無須推翻台灣人也是炎黃子孫的一部分,我們依舊以中華文化傳承的儒家、道家思想為中心理念,那麼,台灣國和中華民國有什麼差別?難道兩者不該劃上等號關係?

現今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民最需要的是什麼?

名字的更易有助於讓台灣人民過得更富裕充足?更民生安樂?

將中華郵政改名為台灣郵政的實質效益是什麼?更名耗費的三億元可以用來做多少事?

而已然更名多年的凱達格蘭大道相較於未更名前有什麼顯著的差異?

名字只是教人辨識的一種符號,如果沒有背後的文化和內涵作後盾只是空有其名,一點意義也沒有。
 
政治人物的膚淺和貪婪,無法明辨何者為重何者為輕的分野

當世界正在中文化之際,難道我們不能好好發展我們的國語文化?可以如實彰顯中國文字之美的正體字。當各國人士蜂擁入北京學中國語言、文字之際,難道我們還要背道而馳,詆毀國語?難道不曾察覺台灣目前所使用的官方文字、語言相較於大陸更為優美、悅耳?

我們可以頌讚台語之美,也能將台語變成官方語言,只是這需要時間積累。如何廣納各方對台語的語言、文字、聲韻有所研究、學有專精的學者,訂定一套推行教化方針才是可行之道。也才真正落實「愛台灣」這三個字。

況且我總忍不住質疑,真正該出來嗆聲「台灣人」的該是原住民朋友不是嗎?

而為了護牆,台北市政府隨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將「中正紀念堂」列為古蹟,也是很糟的應變方式,也凸顯了政治人物的危機處理能力和智識。

我不清楚如果不如此恣意而行,是否就無法遏止拆牆的命運,但「一步錯,步步錯」,隨後引發的政令爭議、相關古蹟界定事宜以及郝龍斌市長在「旅遊生活頻道」Discovery拍攝介紹台北特輯時以中正紀念堂為國際觀光人士來台最常到的地點(附註2),再度引發「難道台北只有中正紀念堂可供介紹」的爭議。

朋友Sasume在大學主修韓文,隨後因為成績優異而獲得獎學金前往韓國取得碩士學位,近年再度獲得全額獎學金贊助,在首都首爾攻讀博士。

近日她受邀成為首爾特別市官方網站的特派員,從三月份開始,為文介紹首爾的文化觀光景點,首篇以名聞遐邇的「景福宮」登場(附註3),纖細的心思透過細膩的文字以及一幀幀動人的攝影照片呈現了不一樣的的首爾風情。

另外也因為對文化活動的喜愛,特別為文書寫相關文化風俗,配合時序節令和新聞性,率先介紹的是「成均館釋奠大典」(附註4)事宜,從中我得知了何謂「釋奠」,因而搜尋台灣相關介紹而瀏覽的孔廟文化資訊網。(附註9)

原名漢城的南韓首都,2005年1月19日正名為首爾SEOUL為的是貼近漢語原音,以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認識以及國際慣例。(附註5)台灣的正名是為了什麼?我只看見政治角力的鬥爭。

近年韓風風靡海內外,曾貴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台灣,此刻是否已經敬陪末座?(附註6)當韓國汲汲營營將觸角伸向國際,台灣又作了什麼?

同樣都是一國之都,首爾官方網站標題:首爾特別市──清潔且充滿魅力的國際大都市”首爾(附註7),就可看得出這個城市邁向國際化的企圖心,姑且不論網站上還分列了不同語言的版本。以「2007電子化政府台北市政府網站」為題的官方網站(附註8)又作了些什麼?

當廢蔣、正名聲浪甚囂塵上之際,我總不免傷情,政治人物的膚淺和貪婪,無法明辨何者為重何者為輕的分野。眼看著自己的國家日漸混亂,卻無能為力,只能想方做好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是否生活可以更美好、社會得以更安定、國家可以更富足?

因為朋友的兩則文稿而衍生的種腫思緒,在這大雨方歇的午後,欲振乏力的疲乏不住洶湧而來……


附註1) 參見中央社2007.03.16|蘇揆:考量公共空間解嚴 應拆中正紀念堂圍牆
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703/20070306003633.html

附註2) 中國時報2007.03.08|郝行銷台北 中正紀念堂拍片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601+112007030800090,00.html

附註3) 觀光景點|漫遊首爾|不一樣的景福宮之旅
http://www.visitseoul.net/t_chinese_new/reporter/reporter_01.htm

附註4)文化活動|其他|自2007年起,首爾成均館釋奠大典將定期於5月及9月舉行
http://www.visitseoul.net/jsp/t_chinese_new/culturalevents/culturalevent_4_01.jsp?info_id=3040000108

附註5)中央社漢城2005.01.19|貼近韓語發音 南韓「漢城」中文名正名「首爾」
http://www.ettoday.com/2005/01/19/91-1743619.htm

附註6)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寂寞的小龍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3/FM-C-093-020.htm

附註7)計畫到韓國觀光旅遊的朋友,如果包含首都首爾,可善加利用官方網站資訊。首爾特別市──清潔且充滿魅力的國際大都市"首爾"
http://chinese.seoul.go.kr/ch2/index.html

附註8)2007電子化政府台北市政府網站
http://www.taipei.gov.tw/

附註9)孔廟文化資訊網
http://confucius.cca.gov.tw/celebrate/celebrate.htm

 

報主的話:
照片出處|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7-03/02/content_5791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