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近期活動◎ 英文有一句俚語是這麼說的「An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顆蘋果,醫生遠離我),看來這句俚語是真的!根據最近一份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發現,由於蘋果含有豐富的類黃酮素(flavonoid),最能有效降低更年期女性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而過去也已經有研究指出,類黃酮素有抗氧化劑的特性,可以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的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假設類黃酮素的攝取和心血管疾病有相關性,便從政府資料庫中篩選富含類黃酮素的食物,再追蹤34,000名更年期婦女的飲食攝取和健康狀況近20年;結果發現蘋果、紅酒和洋梨都富含類黃酮素,能降低女性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其實許多食物都含有類黃酮素,例如,水果、蔬菜、茶、酒、核果、豆類、藥草、香料等,只是其中的含量不同,這份研究則發現蘋果含有最豐富的類黃酮素。 最近有一篇研究指出,取消HIV篩檢之書面同意書可有效增加HIV篩檢率。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的Nicola Zetola,在2007年3月13日於美國醫學會期刊上發表研究指出,在2006年5月後,舊金山公共衛生部取消HIV篩檢的書面同意,研究人員發現,在政策變革之後,HIV篩檢率從2006年6月的13.5(每千人門診)持續增加至2006年12月的17.9(每千人門診)。HIV篩檢陽性個案從每月平均20.6人增至30.6人。研究者指出,經初步觀察,簡化HIV篩檢過程的政策有助於增加HIV篩檢率,然簡化HIV篩檢的步驟與篩檢率的提升是否有相關仍需更進一步的研究。 日前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修改新的指導方針,將HIV篩檢列入醫療體系常規檢驗,並建議不再使用獨立的篩檢同意書。但由於美國各州法律規定不同等種種複雜的因素,這個計畫將延後實施。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無論未來是要將HIV篩檢列入常規檢驗,還是維持現行必須使用獨立篩檢同意書的方法,最重要的仍然是要落實篩檢前的諮詢。 許多急於懷孕的婦女在接受試管嬰兒(IVF)的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時總有一些錯誤的觀念,以為只要多一些藥、多一些卵子、甚至植入多一些的胚胎,就能提高懷孕的機會。現在已有研究證實,溫和式試管嬰兒手術(mild IVF),也就是使用較低劑量的荷爾蒙做卵巢刺激,以及每個週期僅植入一個胚胎,其成功率與一般的IVF手術差不多,但對母親身體的健康風險會減少很多,多胞胎的風險降低,手術的費用也較低。
荷蘭科學家追蹤了404名38歲以下的婦女,其中半數接受一般IVF手術,另一半則接受較溫和式IVF手術,一年之後發現,接受一般IVF手術的婦女中有44.7%懷孕,而接受較溫和式IVF手術的婦女則有43.4%懷孕。這兩種方式的成功率其實差不多,但溫和、較不侵入式的IVF手術,則可將生出多胞胎的風險從13.1%降至0.5%,費用也因為使用較少的藥物而減低。這份研究已於全球醫學權威刊物「刺胳針(The Lancet)中發表。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接受溫和式IVF的婦女懷孕所需週期數平均為4個週期,比一般IVF多出一個週期,但其實對於母親身體的傷害是比較少的,並鼓勵在臨床診斷上,能廣泛使用溫和的卵巢刺激和只植入單一胚胎的方式。 在2005年11月時,女性健康研究協會(Society of Women’s Health Research)舉辦了有關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工作坊,並針對美國健康與肥胖研究協會的工作小組報告(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Obesity Research Task Force report)提出建議,整份工作坊完整的結論報告發表在今年3月份的醫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 學者於工作坊中表示,肥胖和心血管疾病一直以來都被劃上等號,但是,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其對健康的影響也是很廣泛、甚至個別差異性很大,而我們對其間的瞭解卻很貧乏;因此,應該要有更多的研究來釐清其相關性,尤其是針對男性和女性生理上的不同,將性別納入研究分析將會是未來很重要的方向。 此外,學者也針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未來的研究應該要多瞭解男性和女性的脂肪組織,其形成與分佈有何不同。 二、男性和女性生命週期的不同,研究其差異有助於瞭解,為何女性心臟疾病的好發年齡通常比男性晚十年。 三、計算熱量攝取、消耗和定義肥胖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工具應該要重新定義,並且針對不同性別發展。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肥胖一直被視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如今有學者對此提出質疑,同時,也強調過去研究中性別分析的不足;究竟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有多高?其間有沒有性別差異?有關疾病的研究、風險測量的工具夠不夠客觀?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 最近有一份文獻分析檢視了醫療環境內的婦產科照護,結果發現許多很普遍且所費不貲的醫療介入,並沒有促進母親和嬰兒的健康,也沒有提昇醫療品質,甚至有可能造成傷害;例如,胎兒監測器、人工引產、剖腹產等。 若女性因為非醫療原因進行引產的話,較容易引起發燒,而且較有可能使用到鉗子或真空吸引器輔助生產,甚至必須進行剖腹產。引產會使胎兒的健康受到威脅,是因為人工引產會使生產的併發症增加,其中最嚴重的一項為「肩難產」,也就是胎兒的肩膀無法通過母親的盆骨。若是非必要引產,胎兒在出生後必須使用光線療法治療黃疸的風險會增加,且呼吸困難和胎兒進入加護病房的比例也較高。 以生產低風險的女性來說,有超過85%的女性都會使用嬰兒監測器,但是,並沒有因此減少胎兒出生前後的死亡率、腦性麻痺或是胎兒進入加護病房的比例;持續使用胎兒監測器,反而讓女性使用器具輔助生產、剖腹產和感染的機率增加。 和自然產的女性相較之下,剖腹產的女性常要承受較大的風險,其中包括,感染、出血、手術傷害、麻醉後的副作用、慢性疼痛、子宮切除術、肺栓塞、日後生產的胎盤問題、死亡等的風險都比較高,而且大部分的剖腹產都是在沒有近一步的醫療指示下重複進行。剖腹產出生的胎兒,也容易因為手術而有撕裂傷或呼吸道的問題,必須進入嬰兒加護病房。研究人員發現,剖腹產的風險比自然產高的原因,有可能跟靜脈輸液、人工破水和外陰切開術有關。 此外,最近還有一份研究發表在婦產科期刊(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這份研究分析了1998-2003年470,857筆生產資料,發現女性若是進行選擇性剖腹產的話,一個月內再進入醫院治療的機率比自然生產的女性高。根據這份研究,自然生產的女性回診率約千分之7.5,而選擇性剖腹產的回診率約千分之19,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是因為手術的併發症和傷口感染。 一項針對從軍男性所做的例行健康檢查研究中發現,母親曾接受過不孕症治療所生的男性,明顯有生殖健康受損的問題。
Dr. Tina Kold Jensen及其團隊研究了1,925名年輕的丹麥青年,這些青年接受例行健康檢查時自願提供精子及血液樣本,並且也填寫問卷。當這些青年的母親被問及是否曾做過不孕症治療、也就是人工生殖手術時,有47位母親回答有。在控制其它潛在因素之後,研究者發現,母親接受人工生殖所生出來的青年,他們精子濃度比其它人低了46%,精蟲數也少了45%,此外,睪丸較小、能動及外觀正常的精子較少、此外男性激素也較低。然而雖然有以上情形,但並不具有統計顯著性。
研究者表示,雖發現有這些健康問題,但目前還無法下定論,因為這些問題是跟哪些機制的介入有關仍然不明,因此仍需更大型的研究。 繼研究發現「梵帝雅膜衣錠」(Avandia)會增加女性的骨折率之後,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3月9日時發佈警訊,藥商也通知所有醫師,女性若服用含有Pioglitazone的「愛妥糖錠」(Actos)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話,會增加手部和腳部的骨折率,這些現象都只有發生在女性身上,在男性身上並沒有觀察到。 負責行銷「愛妥糖錠」的武田製藥(Takeda Pharmmaceutical Co. Ltd.)分析了8,100位使用愛妥糖錠和7,400位使用安慰劑的糖尿病患者,持續了追蹤3.5年;結果發現,使用安慰劑的患者平均的骨折率為1.1%,但是使用愛妥糖錠的患者骨折率提高至1.9%。 目前還無法解釋這樣的研究結果,但是武田製藥發言人表示,藥品對骨質的影響並不在藥品上市前研究的範圍內,會有這樣的副作用,是在藥品上市後追蹤使用者的狀況才發現的;既然發現愛妥糖錠會提高女性骨折率,便希望醫師在用藥時也應該將骨折的風險納入考量。 披衣菌是女性間最普遍的性傳染病,其症狀為小便疼痛、外陰部搔癢等,若未對症下藥,則難以醫治,嚴重的話會引起骨盆腔炎、子宮外孕和不孕,也會使女性更容易感染或傳染HIV。最近一份研究發現,美國有30%的青少女感染披衣菌(Chlamydia)後會再復發,這個數字比先前預估的比例高出許多。 這份研究發表在三月份的「小兒科與青少年醫學資料庫期刊」(Archive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研究人員於1998-2001年在一間生育保健中心,平均追蹤了411位14-19歲的青少女4.7年。結果發現有53%的青少女感染披衣菌,其中有30%的青少女有復發的問題,平均復發的時間為5.2個月。 研究人員表示,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披衣菌的感染率和復發率,其中很重要的兩點是:使用保險套和發現感染後,應該和伴侶一起進行治療。披衣菌的復發對年輕女性的健康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因此,宣導其預防措施以降低其復發率是刻不容緩的。
男女身體大不同,想想看,如果拿診斷男人的標準來診斷女人會如何?如果拿治療男人的方式來治療女人,又會如何?其實許多疾病皆有性別差異,但卻是醫事人員及一般人常忽略的事實! 例如一直以來,女人的心臟都是用男人的標準來診斷及治療,殊不知國外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男女在心臟血管疾病上不論是發生的年齡、風險因子的評估、症狀、診斷或診斷上有其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導致女性的診斷困難、延誤就醫、存活率低。此外,HIV的部分也出現類似的情形。女性愛滋病症狀可能以重複骨盆腔炎、陰道感染或是子宮頸癌呈現,不符合一般所認為的標準症狀,因此常被歸於婦科疾病來治療,出現延誤治療的情形,甚至連死亡原因的紀錄都是錯誤的。 台灣目前醫學界的狀況,不但沒有專家學者進行性別差異的醫學研究,大多數的醫師亦缺乏性別敏感度,民間團體倡導性別與健康議題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為提昇婦女對自我健康之意識,宣導健康的性別差異,台灣女人連線將舉辦與各地婦女團體的合作舉辦「台灣婦女性別主流化與健康」座談會,希望藉此能讓婦女更深入瞭解性別差異的重要性。
l 講師 黃淑英 簡歷學歷 輔仁大學生物系學士 /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動物系碩士 現任 第六屆立法委員 /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 台灣女人健康網顧問 曾任 第四屆東亞婦女論壇副主席 / 東南亞婦女健康網絡決策委員會委員 / 第三、四屆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 第三屆台北縣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 台北市政府婦女權益促進委員 /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董事 / 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基金會董事 /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 /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
三月起,台北將與全球數百個城市,一同搬演《陰道獨白》,為女性的身體與情慾大聲呼喊!
《陰道獨白》是美國劇作家Eve Ensler訪談兩百多位女性,根據她們的身體經驗而編寫的作品,並於1997年演出後大獲迴響,1998年Eve Ensler並為此創立非營利組織「V-Day」,宣示反對加諸女性的暴力。根據V-Day組織統計,今年2至3月間,全球預計將有1120個社區或校園團體,舉辦在地性的V-Day運動,預計活動總數超過三千項!而台灣已以自2005年開始加入VDAY的行列。
今年的《陰道獨白》則作出一些新的嘗試,要在劇場裡呈現不同的獨白風貌:來自美國舊金山默劇團的男性導演陳里丹(Dan Chumley),與婦運工作者、也是發起台北V-Day的劇場人藍貝芝,兩位導演同台執導,不僅要顛覆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的傳統形象,還要將中、英文場次合併演出,根據劇本段落風格與演員特質,讓台籍與外國演員同台不同語言飆戲。陳里丹在美國求學時,曾經歷越戰風潮,並有許多同儕相繼參戰,他自己則反思周遭參戰親友的經驗,進入劇場工作,並積極參與反戰運動。這也促使他認同V-Day理念,加入2007年工作團隊。
演出時間:3月30-31日 演出地點:台北國軍文藝中心 詳細資訊及購票方式請見:www.vdaytaiwan.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