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7-04-09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4-09》

本期內容
  ◎媒體裡的勞工在那裡? 



媒體裡的勞工在那裡?
  管中祥(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最近幾年有線電視的發展,不僅日劇、韓劇大量進口,包括偶像劇、時代劇、本土劇、單元劇、連續劇等等類型的戲劇也越來越多。只是,在這些各式各樣的戲劇中,你有沒有看到以「勞工」為主題的故事情節?或者,勞工成為劇中的主角?

恐怕很難,因為電視劇談的大多數愛情故事,但談戀愛的,幾乎都是上流社會的俊男美女,即使不是文藝愛情片,也充斥著許多豪門貴族的權力鬥爭,更不會有勞工的身影。就算是以「廚師」為主角的《天下第一味》,「廚師」的身份也只是一種點綴。

不過,在台灣的電視劇裡,真的沒有「勞工」的形像嗎?

當然不是,雖然在八點檔或偶像劇看不到「勞工」,不過,「勞工」卻經常在《台灣變色龍》、《玫瑰曈鈴眼》、《藍色蜘蛛網》等類戲劇中擔綱演出,而且扮演著角色通常和性變態、偷情、性侵害有關。但這真的是勞工的真實形像嗎?

其實,不僅是勞工的形象遭到嚴重扭曲,除了娛樂節目,在媒體裡,恐怕也未必有勞工想看的節目。

我曾有個作業,希望學生訪問一位他所認為的「弱勢群體」,問這些朋友:「對於媒體呈現該群體的看法是什麼?」以及,「他希望在媒體看到什麼樣的節目?」

有位同學的爸爸是砂石車司機,也就是一般人認為的「勞工」,他的父親的答案也許會讓許多人感到驚訝,因為他說,他「希望看到 24小時的勞工頻道」,「為什麼呢?」「因為我在媒體上看不到什麼叫『勞退新制』,我的老闆也不願意告訴我,但這對我真的很重要!」「老闆常常要我們超時工作,但我不敢反抗,可是也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真希望電視能告訴我。」

這樣的答案,我想不是目前任何收視率調查可以了解的,但這卻可能是許多勞工對電視所提供資訊的期望。電視製作者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像觀眾愛看什麼,或者,透過收視或收聽調查的方式了解觀眾想看什麼。但問題是,現在的調查方法,最多只能了解觀眾在現有頻道或節目中比較愛看什麼,作了那些選擇。

許多的媒體經營者都會說他作的節目是觀眾愛看的,事實上,很少有業者真正了解觀眾的需要什麼、了解不同的社會群體生活的真實面貌,或者,這些社群希望如何被呈現。這時候,身為觀眾的我們,不妨主動一點,透過你認為最適合的方式,直接告訴媒體「我想看的節目是……」,以及「不要再這樣醜化我們了啦!」

媒體如何再現勞工形象

■蔡蕙如(媒體觀察基金會組織發展部主任)

「明阿仔ㄟ愧啦,保×達B」廣告中任勞任怨努力打拼的勞工、斤斤計較想著偷懶的外籍幫傭、暴動滋事的高捷外勞,這些勞工形象普遍地出現在一般的主流媒體中。而這些刻板印象構成了我們對於勞工的想像,同時也扭曲了勞工的原本面貌。

譬如主流媒體對於工運的報導,以中華電信工會與台鐵工會過去為了反對民營化與爭取合理工作保障所做一連串團結行為的新聞為例,這些新聞在主流媒體上的再現,總是被呈現出「擾亂社會秩序」、「破壞多數人福祉」以及「沒有競爭力的苟且勞工」,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些報導都是以「我群」也就是以「社會上的多數人」的角度來陳述工人運動,通常內文所表現的多半是「罷工所造成的不便」以及「暴力衝突所耗費的社會成本」,而忽略了在一個正常運作的民主社會中,罷工與抗議運動是一種必須且正當的存在。主流媒體裡出現的常識性的名詞與形容詞,隱含著主流價值觀的判斷,並且同時消滅了勞工運動中的主要訴求與聲音。

有關國際移工的報導中,經常看到的是「外籍幫傭 狂殺雇主 不定時炸彈」或是「外勞暴動 燒屋抗警」等標題,新聞中不斷提醒家中有外傭的家庭要小心提防「危險外人」,或者是外勞暴動的狀況會帶來台灣本地的人身不安全等論述。雖然新聞播報外傭殺人與外勞暴動在某個層面上屬於事實,但在播報時卻忽略更為深層並且中意的結構因素──我國外勞政策的失當,這些國際移工朋友借貸支付高額的仲介費,來台後不僅無法因為雇主不當的對待而轉換雇主,反而隨時有被雇主遣返回國的危機這些相關事實,卻少見媒體播報分析。國際移工在台灣艱困的工作環境下只能不斷忍受不人道的對待也因此被媒體嚴重忽略了。尤其是家務勞動不受勞基法保障,工時不限、休假與否必需仰賴運氣好壞的狀況更是如此。前年底高雄捷運的外勞「抗暴」事件在一開始主流媒體的論述下也是非法「暴動」,事情原委明明就是高捷及華磐公司「奴役」的管理方式下,迫使泰勞為擺脫被奴役處境而集體抗身抗暴、爭取基本人權,但是上述這些觀點卻難以在主流媒體被依班大眾看見,國際移工在台灣生存的困境不被重視,媒體只愛渲染特殊的個案增加收視率,這樣的手法卻加強了一般民眾對於國際移工的歧視與偏見。

我們可以窺見,主流媒體對於勞工形象的塑造是建立在對於資產階級形象的尊敬與友善態度,在一般的新聞當中,我們時常可見主流媒體對於企業家、大老闆形象的過度吹捧以及提倡中產階級的消費模式與生活型態,反觀對於勞工的描述,僅只停留在樂天知命的勞動者、為了三餐溫飽只有奮力勞動為途,並且形容成「無名英雄」與「默默為台灣奮鬥的一群偉大勞工」,而違反資本家利益的勞工運動,就被順理成章地形容成「暴民擾社會安寧」,所以當我們理解媒體再現的勞工形象的策略與手法時,就應該更加注意其中被扭曲與誤解的意義。(下載自動申訴媒體表http://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22/)

延伸閱讀

勞工教育資訊發展協會與新光關廠抗爭戰友團〔編〕(2003)《那年冬天,我們埋鍋造飯》台北: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工教育中心。

延伸觀影

Peter Cattaneo(1997)。《一路到底:脫線舞男》(The Full Monty),91分鐘/英語/普通級。

Ken Loach(2000)。《麵包與玫瑰》(Bread and Roses),110分鐘/英語/普通級。

蔡崇隆(2002)。《奇蹟背後》,台北: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聽一個特別的故事-勞工身影在主流媒體之外的展現

■蔡蕙如(媒體觀察基金會組織發展部主任)

看過主流媒體對於勞工再現的偏頗策略後,為了能讓更多朋友可以更貼近與主流媒體截然不同的勞工形象,以下將為您介紹兩個以勞工、弱勢議題為主軸的影展──高雄勞工影展與台北鐵馬影展。

高雄勞工影展簡介

在2002年五一勞動節舉辦了台灣第一次以「勞工」為主題的影展,由高雄市勞工局主辦、高雄市新勞動文化協會承辦。影展的核心概念以「倡導社會平權觀念、培養勞資人文關懷素養、建構新公民社會」為主要宗旨,並且以免費入場的方式進行。

勞工影展是從當今資本主義社會下勞工處境所引發的相關議題所創作出來的影像,藉由影像的呈現,表達勞工階級的權益與心聲,進而提升勞工的階級意識。影展中藉由各國影片觀摩(劇情片與紀錄片)以及映後導演座談,可以讓看到各國工人爭取勞動權益的狀況以及勞資之間在資本主義邏輯運作下的不公平對待。

導演林杏鴻認為,勞工影展的舉辦在於「讓頗具社會良心的影像創作者能有機會發表作品,與觀眾對話,才可將作品意義及功能得以發揮的機會,同時也應進而激發勞工階級以其角度紀錄勞工影像」。

今年的國際勞工影展詳情請洽高雄市政府網站http://www.kcg.gov.tw/。

參考資料:記錄片公園http://www.docupark.org/wiki/pmwiki.php/Writing/Note20040511W02。

鐵馬影展簡介

「鐵馬」影展之所以稱作「鐵馬」,是因為舉辦影展的這群人認為「我們不像金馬一樣金碧輝煌,但有鋼鐵般的意志」,名稱由此而來。鐵馬試圖扣連的,是影像再現與社會運動之間的關連。

去年2006年的第二屆鐵馬影展由苦勞網(台灣勞工資訊教育協會)與國家電影資料館主辦,播映了30部影像作品,這些影片來源多數來自獨立媒體工作者,內容紀錄講述著全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運動,從墨西哥叢林、布拉格街頭、加拿大農地到韓國和香港,media activists透過攝影鏡頭,帶領我們突破時空限制,感受屬於人民和行動者的世界圖像。而且,眼見逐步攻克你我生活城池的跨國資本,敏感於體制壓制性、富有政治意識的影像傳播工作者,也紛紛聚焦批判Wal-Mart、麥當勞和迪士尼,開展了另類視野。

鐵馬影展的策展小組認為影像是絕佳的工具,可以教育、組織,社運工作者也紛紛跨界投身其中,除了多部相關影片映演,相關的專題座談,邀請台港社運團體針對影像組織實踐經驗交流對話,相互砥礪影像如何能更有力量。

參考資料:國家電影資料館http://www.ctfa.org.tw/festival.htm。

BOX:我們是誰?

我們是「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成立於1999年,是台灣第一個建制化的媒體監督暨改造團體。我們是由學界、媒體實務界以及關懷媒體環境的公民所組成,致力於媒體識讀教育的推廣、媒體公民權利的維護、媒體勞動權益的伸張、媒體公共性格的確立、媒體多元結構的建制。我們深信,透過公民的集體力量必能創造合理、尊重、公義、多元的媒體公共空間。

你/妳可以作個有力量的觀眾!

再也受不了爛媒體嗎?看到媒體太過份的表現,快要抓狂了嗎?除了自己生氣,您還可以給他一點顏色瞧瞧:

1.在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的討論區留言

2.到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的網站首頁下載電視節目監看紀錄表,填好寄給我們。或傳真到02-2364-3032。

3.打電話給我們02-2364-3062,我們有專人接聽。

不論您用什麼方法表達意見,我們會立即整理並轉給媒體或主管機關請求處理。收到回覆後會立即公告於網站上,並每月彙整監看電視節目紀錄。

您也可以撥打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專線電話02-3343-2667,或傳真到02-3343-2642。若被申訴的節目確實因此而被罰鍰,申訴者有可能拿獎金哦!

如果是新聞節目,您還可以直接打電話、傳真、寫電子郵件,向電視台反應您的聲音喔!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