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冬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
加州頒佈美國史上首個限制溫室氣體法令
|
猶記2004年5月,好萊鎢大製作電影「明天過後」在全球各地上映時,由於切中時事,因此掀起一股談論氣候變遷的風潮。而這股風潮也隨著俄羅斯批准京都議定書,使得京都議定書的簽署成為各國矚目的焦點。
事實上,全球暖化所引發的氣候異常現象,在1980年代之前就已有學者提出警告,但一方面由於證據不夠充足,加上造成溫室效應的最主要禍首──二氧化碳,乃是目前能源供應消費系統中不可避免的產物。因此一直到了1990年代,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管制,才有了一些突破。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又稱地球高峰會議)中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簡稱UNFCCC) ,才使得溫室效應議題從科學上的研究分析,正式進入政治談判的過程。
但一直等到1997年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中通過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溫室氣體的具體減量目標才成形—工業化國家必須在公元2008-2012年間,以1990年的排放水準為基礎,平均減少5.2%的排放。事實上,這個減量目標僅是第一階段的減量目標,並不代表就此是足夠的。因為如果開發中國家一直進行不管制,在這個世紀末,開發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總和,將會是工業化國家排放總量的2-3倍。而這樣的結果,當然也不可能達到科學家預估生態系統可以忍受的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限,550 ppm,因此相信有關溫室氣體排放的管制方向,篤定將會是個不分國家、地區,全球各地都必須參加的一個管控系統。
全球暖化是環境議題更是商業議題
全球暖化或氣候變遷這個議題,雖然看似一個環境議題,但由於目前正慢慢浮現成形的溫室氣體排放管制體系,將對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相當程度的管制,也就是對目前最常使用的,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能源供應系統進行供需上的管制。因此,對企業營運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也就不言自明了。
【全文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