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中明(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
地熱廠
Neustadt-Glewe
|
溫室氣體中,最重要的就是二氧化碳,而顯著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現代地球村成員該盡的責任。問題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源自能源消耗,而能源消耗直接影響經濟成長;也就是說,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就需抑制能源消耗,如此似乎會影響我國整體的經濟成長。
極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真的就會抑制我國經濟成長嗎?那麼,為了維持我國每年4%的經濟成長率,是否反而應該維持每年4%的二氧化碳排放成長率,而非抑制其排放?
抑制二氧化碳排放 有助輕鬆賺錢
先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型態,可以「人均GDP愈高者,二氧化碳密集度也愈低」來描述;錢賺得愈多的國家,每賺一塊錢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卻是在減少!最簡單的說
法就是:經濟成長持續,但是能源消耗成長卻愈來愈緩慢,呈現的是:「經濟成長率大於能源消耗成長率,且二者間差距愈來愈大。」很不可思議嗎?不,這是事
實,並非是靠想像出來的理想。全世界在近十年內,表現得最好的就是英國與德國,二者已漸將綠色產業作為國家經濟動脈,而非是傳統高耗水與能源的產業。
不過,我國自2000年後就不再遵循先進國家的成長模式,反而出現經濟成長率低於能源消耗成長率的情形。近幾年經濟成長漸趨穩定,所以若以過去6年的整體
狀況來分析,經濟成長率僅略高於能源消耗成長率。但是,南韓、新加坡等國家,卻呈現能源消耗成長率遠低於經濟成長率的情形。簡單說:就是每賺一塊錢所耗的
力氣,過去6年來我國並沒減少太多;而南韓、新加坡等,卻是愈來愈輕鬆。這在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原油每桶預期會達美金100元的時代,我國的經濟成長所需
要付出的能源成本將愈來愈重,當然經濟成長也就愈來愈不樂觀。
【全文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