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4-24》 |
本期內容 | |
◎漫步印度支那:天堂在永珍 | |
◎東大特訓班給我的啟示(二) |
漫步印度支那:天堂在永珍 | |
圖文■飛十一 | |
Day 15 時間:7/7 地點:永珍 狀態:人間似天堂 出國前功課做得不夠,我們對寮國的認識相當粗淺,買不到地圖、網路上斷簡殘編的資料,都不能拼成一幅比較完整的全貌。我手中僅有的一張手繪地圖,是同事憑著記憶畫給我的,他曾是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的成員,在泰北難民營服務,每次簽證到期就出境到寮國加簽順便逍遙。他力薦我們到寮國一遊,卻說不出個名堂來,只是神秘地笑:「你去了就知道!」 我們終於來了,漸漸可以體會他眼中閃爍的那些幸福感。天然物產並不豐饒、經濟前景發達無望的永珍,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安寧感,這是這段印度支那半島旅行以來,從未有過的安心感。 前一晚,到噴泉廣場旁的餐廳晚餐。一眼望去,一間間小巧的餐廳,有義大利菜、法國菜,還看得到標榜手工的德國麵包店。餐廳內燭光搖曳,我們在廣場上慢慢散步,不必擔心背後會有車子衝出來,也聽不到嘈雜的喇叭聲。 普羅旺斯鄉村料理 人不多,小小的餐廳有種祥和溫暖的氣氛,有家名為「普羅旺斯」的法國餐廳門前,廚師戴著白色高帽正在烤牛排,發出嗤嗤的聲音,味道很香。門口有位中年法國男人正在看書,看到我們靠近,起身招呼,原來是老闆。 老闆年輕的時候到寮國旅行,愛上這裡,決定來這裡開餐廳,老闆娘是寮國女性,幹練精明,負責櫃檯收錢。餐廳內部陳設很有法國鄉村風,牆邊架著一排排紅酒,牆上的壁畫都是普羅旺斯的花草圖案,耳邊傳來法國香頌的軟語呢噥、燭光搖曳,情調十足。 我們點了門口的烤牛排套餐,配上馬鈴薯泥佐三種醬料,還有不斷送上的鬆脆酥軟的現烤法國麵包,配了兩杯紅酒,居然一人只要8塊美金。我和雲小小都覺得這頓晚餐很超值,特別是買了幾百塊美金輕如鴻毛的織品後,這頓便宜的晚餐讓我們感覺物美價廉,服務和食物都很道地,吃得滿心歡喜。 老闆說,在這裡開餐廳賺不了大錢,圖的是好山好水,「能夠在這麼美的地方過日子,不就是最好的收穫?」普羅旺斯歐吉桑望著他的寮國太太微笑著說。 發現香奈兒雜貨店 天黑後的洋人街呈現和白天不同的熱鬧風情,裝飾著霓虹燈光的餐廳酒吧聚集著西方面孔的遊客。走過一家明亮的店鋪,門口還有郵箱,居然是家雜貨店。雜貨店裡什麼都有,門口的明信片架子上擺滿各色寮國山水風光、少數民族的生活剪影,拍得很有味道,信封更是手工棉紙的材質,讓人驚艷。 貨架子排排站的咖啡豆和咖啡粉,包裝上英文寫著這是寮國產地直銷的有機咖啡,讓農民免於剝削,也讓消費者的健康得到保障。一磅健康咖啡豆要價5塊美金,買健康,還可以買到公平貿易的道德感。 雜貨店生意很好,各色物品齊全,有法國棒子麵包、瑪芬、吐司、可頌、來自法國的果醬、花生醬、起士;種類繁多的紅酒;冰櫃裡甚至有哈根打死冰淇淋;書架上有時代雜誌、亞洲週刊(簡體字版),還有當地的永珍時報等。結帳時,發現玻璃櫃台裡擺著一罐罐香奈兒香水,一旁是歐美品牌的粉餅、口紅,看得我目瞪口呆,這雜貨店簡直無所不賣,而且專賣高檔貨! 香奈兒雜貨店生意很不錯,隨時都聽得到收銀機叮叮開關的聲音,店員能說流利英文,買了棍子麵包、啤酒,還有一本用保鮮膜封起來的孤星「Laos」,準備好好研究一下這個神祕的共產國家,為什麼遇到的人民都這麼平和開心,街上沒人亂按喇叭,路人迎面而來還會對你微笑。 雲小小說,為什麼這些人的素質感覺都這麼好呢?這不是明明應該是共產國家,怎麼人民看來都這麼安詳平和、如沐春風?我深深覺得,這一定是個好地方。 |
|
(回目錄) |
東大特訓班給我的啟示(二) | |
黑狗(國中教師) | |
今天,看到第6集,越看越覺得找到知音。為什麼?因為,漫畫裡提到的的價值觀、教學策略與實施細節,有些我曾經想過,有些還真的做過──雖然沒有像漫畫裡執行得那麼徹底,不過大致是一樣的。不唬爛,漫畫裡的內容,很多我都想過,也思考過應該怎麼做,舉例如下。 一、同校老師之間的教學觀摩:這其實是很基本的,我常常想去看別的老師上課,可是……大部分的老師好像都不習慣這樣。都要千拜託萬拜託才好不容易答應觀摩一堂課、兩堂課,之後就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在教學現場上,老師之間可以互相觀摩,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不是很好嗎?就算風格不同,無法複製在自己的課堂上,當作是在欣賞電影或聽演講,也不錯啊──個人想法,如果有其他老師想來看我上公民,隨時歡迎。 二、讓學生出題考自己:去年代課,我曾經在段考考卷卷末,刊登「徵題啟事」,讓同學自己想公民考題,自由投稿,獲選就刊登在下一次的段考考卷上(不會事先通知)。這個想法,當然事前有徵詢同科其他老師的意見,不過仍是孤軍奮戰,因為他們沒人願意配合我,甚至事後還放馬後炮,說我有洩題的嫌疑,讓我做得很灰心。說我洩題?當時沒跟妳計較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我很菜,妳比較老,我尊重妳是前輩;第二是我覺得妳的心胸狹窄到讓人覺得無聊,懶得跟妳吵了。 三、讓學長姐教學弟妹,培養自信心:這件事我想過一些作法,比如說:讓成績好的學長姐輔導低年級學弟妹(註一),或者叫學弟妹寫信(卡片)給即將畢業的學長姐,祝福他們,要發自內心等等。這裡面真正有做到的,則是我用國三學長姐出的公民考題放在國二段考裡,題目後面註明:某年某班某某某提供──半強迫要他們出的,雖然很多同學用抄的,不過因為是實驗性質,所以我也沒要求太高。 四、參觀有名大學:實習那年,我就有這種想法了。漫畫裡的參訪學校是東京帝國大學,我則屬意台南成功大學,因為我當年在台南實習。 五、想讓學生自發性用功,要先解決心理問題再訓練學科能力:漫畫中的櫻木律師與各科名師,除了積極提升學校整體的競爭力以外,無時無刻都在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漫畫裡的幾位老師似乎有看穿學生心事的特異功能,令人佩服),想辦法解決學生心裡的疑惑之後(例如:別人都在玩,我這麼拼命幹嘛?),才進一步訓練學科答題技巧,這樣的作法我是非常認同的。我想,往後我若有幸擔任導師,在時間與能力許可範圍內,我會盡量做。 六、讀國文不要假道學:閱讀文章,未必要一直強調「真、善、美」等美好的價值觀,也要找出一些「下流、齷齪、罪惡」的範例(這種的比較刺激好看,也有給學生打預防針的功能)來達到平衡。當然,身為老師,鼓吹良心與正義等好的價值觀是一定要的;但是在此同時,老師也有必要藉由一些「壞到不行的例子」,讓學生瞭解人性必要之惡:畢竟,沒見識過黑暗的人,無法體會光明的可貴;老是講一些假道學的東西,學生只會覺得我們大人很虛偽而已。如同櫻木的名言:我們要實踐的教育,可不是在溫室裡種蕃茄;我們要種的,是即將從田園大地裡破土而出的馬鈴薯──不為風吹日曬和害蟲搏鬥,在大地生根,儲存養分,堅忍地成長。 七、升學考試是團體戰,要幹的話就全班一起上,而非擠掉班上同學獨自獲得勝利:在一個班級裡,成績好的同學幫助成績不好的同學:教的人可以得到教學經驗與成就感(反正他又無法超越你,最多跟你打成平手,你怕什麼?);被教的人,則受到鼓舞,覺得自己沒有被班上老師同學遺棄,慢慢地也會開始用功;久之,形成班級意識,全班同學互相合作,互相鼓勵,一起考上好學校,成為彼此一輩子的後台朋友,精神支柱。相較於以上情形,讓我想到某些在學習過程裡總是單打獨鬥,半夜打電話叫第一名起來上廁所的「資優生」,把身邊的人統統當成對手、當成敵人的人生,不是很孤獨嗎?這個觀點,主人公引伸到最後,小結為:競爭的真義──一個人終其一生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人,而是自己,除了自己以外,無論把誰當成對手,都沒有太大的意義。只要讓自己能夠在每一次競爭裡成長,得到內心的充實感,那就夠了,當學生能夠深切體認到這一點的時候,就是自我成長的開始。 以上是看到第6集的心得,往後還有8集要看,我開始害怕了(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看到第6集,我能想、能做的已經差不多結束了,不知道作者還想得出什麼奇怪的招式撐完剩下8集,讓我再一次見識到大和民族優秀的創造力與徹底的執行力(註二),不愧是世界第二強──我想,如果在日本的中學裡,多數學校能融合漫畫裡所提到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技巧,可以想見他們將會培養出如何優秀的下一代?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既然在創意與執行面上,我們真的不如人,至少,在能模仿的範圍內就盡量模仿吧!既然知道無法超越他們,至少要努力跟上人家,否則我們的下一代恐怕毫無競爭力可言,不是嗎? 話說回來,漫畫裡的範例,能夠真正落實者,即便在日本國土,我想也只是少數(註三)──畫得出來是一回事,真要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人性是傾向懶惰的,光用頭腦想、嘴巴說總是比動手做容易得多;所以,只要身為老師的我們能夠對學生用心,對工作敬業,樂在「教育」,能做的盡量做,相信我國的教育還是可以跟國際接軌;不強調誰勝誰負,只希望我們所培養出來的下一代,在走出校門,跨出國門之後,能夠欣賞、吸收其他民族的優點,並與其融洽合作,共同努力,在地球村裡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處,這樣就很值得期待了。相信我們一定也有其他民族所不及的優點,只是我們自己還沒發現罷了。 註一:這個想法與野口英世物語裡提到的「生長制度」類似。當時大約是日本的19世紀末,師資不充裕,因此有了「生長制度」──全年級成績最好的學生可以代替老師上台授課,協助課務。 註二:東大特訓班的故事內容,有許多引用自日本補教界名師的教學心得,以及坊間專為升學而撰寫的參考書籍而來。跟其他受歡迎的漫畫一樣,日本的漫畫家們,在劇情的設計與鋪陳上,其實做了許多文獻探討的工作,也因此劇情才會如此引人而不失真,令人無限尊敬。 註三:如同漫畫裡所提到的「工蜂理論」:科學家從不同的蜂巢裏挑選出工作最勤奮的工蜂,共1百隻,將他們集合在同一個蜂窩裏,看看是不是每一隻都更努力,結果他們發現仍像原先那樣勤奮工作的,大約只有25隻,另外50隻則變得普通,並沒有拿出全力,牠們會視情況來調整自己的工作付出,而剩下那25隻則變得完全怠惰,甚至失去了原本工蜂的特性。因此,科學家認為,當人類形成一個群體的時候,也會有相同的傾向。之後,科學家再將每一群最怠惰的25隻,4群組合成新的1百隻,竟然有25隻開始勤奮工作,也就是說,當怠惰者集合成一個群體時,勢必會出現比較努力付出的人,這時的新群體會跟前一個階段的群體一樣,勤奮、普通、怠惰的比率依舊是25:50:25。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