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地球日電子報 ‧ Taiwan   EarthDay   Network : : :
地球日電子報 2007.04.25
  相關連結
 

焦點: 《全球暖化特輯》 面對台灣:能源篇

地球日活動手冊
全球連線
相關資源
關於地球日

(貼紙語法如下)
科博館歡迎大小朋友
一起參與地球日特展
咱愛溪水攏清清
國家地理頻道系列活動
生態淡水河。鐵馬遊溼地
你今天R(recycle)了沒?
森森不息 萬人手護地球
2007地球日活動總表下載
 
 
  相關電子報訂閱
環境資訊電子報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總覽
 

作者:張岱屏

原油價格不斷攀高,找尋新能源的呼聲不斷高漲。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打開電費收據,會發現右上角多了一行字:「每用10度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是6.7公斤。」其實二氧化碳的產生,跟發電方式息息相關。台灣現在發電用的燃料,以煤跟天然氣為主,其中燃煤的汙染最嚴重,每發1度電就會產生0.9公斤的二氧化碳,但燃煤的比重卻占發電量的35%,而且這個比重正逐年上升。

當世界各國為了減緩溫室效應,開始實施二氧化碳減量的策略,紛紛降低燃煤發電的比重,台灣卻跟全世界的趨勢背道而馳。「我們整個電力結構有問題,才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那麼快。」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指出:「我們最近幾年的發展,表面上是發展再生能源替代核電廠,事實上是以火力發電來代替,燃煤變成發電主力,造成高碳能源的比重提高,低碳能源比重降低,能源結構持續惡化。」

為什麼要選擇高汙染的燃煤作為發電主力?許多人把原因歸咎於非核家園政策;但世新行政管理學系教授林子倫指出,從世界的趨勢來看,在2004年核能的新投資跟再生能源的投資有一個交叉點,再生能源已經超過核能,台灣其實有很多選擇。

台灣擁有豐富的太陽光和風力資源,在發展再生能源方面,占盡了天時與地利,而且台灣有太陽光電主要的生產國,太陽電池的廠商茂迪、益通等先後登上股王寶座,且擠進全球太陽能電生產的前10名,發展出的產品也日新月異。

全文請見

 
  地球日活動手冊  
  實踐案例  

生活與能源

張百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審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編輯部

人們能取用各種來源不同的能源,例如:化石燃料(瓦斯、油和煤)、核能、風力(風車)、太陽能(從太陽)和水力發電(水壩)等一些創新方法。能源對我們非常有用,但是我們開汽車,或在家裡,工作場所或學校都因使用能源而花費我們的金錢。除此之外,人類使用大部份的能源來自化石燃料,這也是會引起許多污染和其他問題的發生。

使用下頁中的圖表,檢查每一項目,確定你在一天中使用每個器械、每小時所耗費的能源,並記錄每天使用多少小時。在開始填寫這個練習之前,需要記住基本觀念如下,請在課堂上討論。

全文請見

 

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
 

作者:Ting

2003年底,我帶著單車獨自前往曼谷,展開我人生第一場單車旅行。

兩個月後,結識了來自紐西蘭的Olly Powell,一個在電子郵件底下,驕傲地署名International anti-car activist的人。

途中,他老抓著相機,追逐各式人力車,捕捉她們美麗的身影。有一天,他靈光一閃,提議,來印貼紙,沿途發放吧。接著,我們印製了「世界無車組織」
(World Carfree Network)中文標語「車不如自行」的貼紙,開始沿途發放,推廣無車生活。記得,車水馬龍的成都街頭,那個每遇到紅燈,就開始向數量逐漸減少的單車族發放貼紙的身影。

全文請見

 

  氣候變遷  
  台灣訊息  

《是你,製造了天氣》第二十一章 文明的終結?

作者:提姆.富蘭納瑞;編譯:林雨蒨

如同我們已經看到的,假如我們中斷了雨林的水和日光,即使只是很短暫的時間,雨林就很有可能崩解,它獨特的物種也會絕跡。現在,讓我們來演練一個心理實驗。想一個你很熟悉的城市,並想像它的市民有天早上醒來發現水龍頭沒有乾淨的水流出來會是什麼景況。衣服不能洗,馬桶不能沖水,髒污累積,人們很快就變得很渴。想像如果石油供應暫停會有什麼結果。食物送不過來,垃圾無法移走,人們無法上班。

全文請見

 

全國NGOs環境會議 催生新型態環境運動思維
 

環境資訊電子報2007年4月23日台北訊,劉香君報導

今年的「2007 全國NGOs環境會議」特別針對「台灣政府最不永續開發政策」展開熱烈票選,以「蘇花高速公路」奪得89票高居第一,「烏山頭水庫之東山廢棄物掩埋場」則 以22票居次,「台塑鋼鐵」則以21票名列第三。環保團體以蘇花高為最劣政策的票選結果,對總統陳水扁宣告必要興建蘇花高的說法,表示不滿意見。麗緻旅館系統集團總裁嚴長壽則出席暢談花東觀光產業的發展思維。

全文請見

 

發行人:李永展
總編輯:陳瑞賓
責任編輯:劉香君
薛郁欣
網頁設計:蔡佳蓉
網頁編輯:陳穎文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Environmental Info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 FAX:886-2-23020101
會址:台北市萬華區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http://e-info.org.tw ‧ E-mail: service@e-info.org.tw